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合同法释义第117

合同法释义第117

发布时间: 2025-08-27 12:34:10

⑴ 形容山景的四字成语

峰峦雄伟、峰峦叠嶂、奇峰罗列、怪石嶙峋、连绵起伏、千峰万仞、危峰兀立、奇峰突兀、怪石嶙峋、重峦叠嶂、孤峰突起,
山包海容、山崩川竭、山崩地坼、山崩地裂、山崩地塌
山崩地陷、山崩海啸、山崩水竭、山崩钟应、山长水阔
山长水远、山川米聚、山肤水豢、山复整妆、山高皇帝远
山高水长、山高水低、山高水险、山公倒载、山光水色
山寒水冷、山河表里、山河易改,本性难移、山呼海啸、山鸡舞镜
山积波委、山节藻棁、山砠水厓、山枯石死、山亏一篑
山林隐逸、山溜穿石、山眉水眼、山盟海誓、山明水秀
山鸣谷应、山木自寇、山南海北、山栖谷饮、山栖谷隐
山清水秀、山穷水断、山穷水尽、山穷水绝、山容海纳
山锐则不高、山上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山水相连、山童石烂、山颓木坏
山行海宿、山肴海错、山肴野蔌、山肴野湋、山摇地动
山遥路远、山遥水远、山阴乘兴、山阴道上,应接不暇、山阴夜雪
山吟泽唱、山雨欲来风满楼、山珍海错、山珍海味、山止川行
山峙渊渟、山中无好汉,猢狲称霸王、山中宰相、山重水复、山陬海噬
山陬海澨
挨山塞海、巴山度岭、巴山蜀水、巴山夜雨、巴山越岭
拔山超海、拔山盖世、拔山举鼎、拔山扛鼎、跋山涉川
跋山涉水、白山黑水、宝山空回、背山起楼、被山带河
冰山难靠、冰山易倒、残山剩水、尺山寸水、崇山峻岭
愁山闷海、出山泉水、春山如笑、丛山峻岭、刀山火海
刀山剑树、倒山倾海、道山学海、登山临水、登山涉水
登山小鲁、登山越岭、登山陟岭、东山复起、东山高卧
东山再起、东山之志、堆山积海、恩山义海、翻山越岭
逢山开道、逢山开路、高山景行、高山峻岭、高山流水
高山仰之、高山仰止、隔山买老牛、关山迢递、关山阻隔
观山玩水、冠山戴粒、河山带砺、河山之德、怀山襄陵
回山倒海、回山转海、火山汤海、箕山挂瓢、箕山之操
箕山之风、箕山之节、箕山之志、江山好改,本性难移、江山好改,秉性难移
江山如故、江山如画、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江山易改,秉性难移、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荆山之玉、开山鼻祖、开山老祖、开山始祖、开山祖师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跨山压海、昆山片玉、昆山之玉、乐山爱水
乐山乐水、离山调虎、砺山带河、连山排海、庐山面目
庐山真面、庐山真面目、满山遍野、漫山遍野、漫山塞野
盟山誓海、弥山亘野、名山大川、名山胜川、名山胜水
名山事业、模山范水、南山可移、南山铁案、爬山涉水
排山倒海、排山压卵、千山万壑、千山万水、堑山堙谷
敲山振虎、敲山震虎、青山不老、青山绿水、青山一发
穷山恶水、穷山僻壤、丘山之功、人山人海、肉山脯林
肉山酒海、如山压卵、三山五岳、深山长谷、深山老林
深山密林、深山穷谷、深山穷林、深山野墺、深山幽谷
升山采珠、剩山残水、尸山血海、誓山盟海、寿山福海
四山五岳、他山攻错、他山之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太山北斗
泰山北斗、泰山不让土壤、泰山鸿毛、泰山梁木、泰山盘石
泰山磐石、泰山其颓、泰山压顶、泰山压卵、梯山航海
梯山架壑、梯山栈谷、铜山金穴、铜山铁壁、铜山西崩,洛钟东应
童山濯濯、投山窜海、为山止篑、文山会海、巫山洛浦
巫山云雨、西山日薄、仙山楼阁、仙山琼阁、显山露水
挟山超海、一山不藏二虎、依山傍水、移山拔海、移山倒海
移山回海、移山竭海、移山跨海、移山填海、移山造海
阴山背后、银山铁壁、游山玩景、游山玩水、逾山越海
远山芙蓉、栈山航海、这山望着那山高、枕山臂江、枕山负海
枕山襟海、枕山栖谷、指山卖磨、指山说磨、重山复岭
重山复水、重山峻岭、劚山觅玉、铸山煮海、阻山带河
钻山塞海、醉山颓倒、坐山观虎斗

⑵ 拿能力说话的作者 知道是 杨立新,可我不确定是哪个人,谁能提供个人简历或者资料

杨立新的学术历程

我从年开始研究民商法,已经20年了。在这20年中,大体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一、一九八零年至一九八九年

我在1975年到法院工作以后,先是在民事审判庭办案。这是我最早对民商法的了解。

1980年,我虽然不在民事审判庭工作了,但是对侵权行为法理论产生了兴趣,开始进行研究。1981年,为给最高人民法院召开的民事审判工作会议准备材料,参加了对侵权损害赔偿案件的调查研究工作。在审阅了几百件侵权损害赔偿案件的卷宗以后,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素材。同时,我把国内能够找到的侵权行为法的教材、文章都找到,进行学习和研究,写出了《关于处理民事损害赔偿案件的几个问题》的调查报告,在上报上级法院之外,我把它寄到《法学研究》编辑部。《法学研究》编辑部在这一年的第五期上以重点文章发表。这对我的研究和学习是一个极大的鼓舞。

1983年,我到中央党校学习半年,这半年是我集中进行民法学习的关键时间。中央党校图书馆的藏书非常丰富,法律书籍很多。我每周都要从那里借很多书,在课余进行学习,对民法积累了感性的认识。

1984年9月,我考入中国政法大学进修学院,专修法律,授课的老师都是法学界的名流,如佟柔教授、高铭暄教授、孙国华教授、关怀教授、陈光中教授、严端教授、张晋蕃教授等等。在这些高师的教诲下,使我对法律的理解和感情有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在佟柔老师的教导下,我对民法的感情更深了,理解得也更深入了。在学习之余,我全面收集了中国侵权行为法的专著和论文,以及中国古代的法律典籍和国外翻译过来的著作,全面研究侵权行为法的理论和实践,之后,写出了《侵权损害赔偿》专著的书稿。在《民法通则》公布之后,对书稿进行了改写,毕业时,就将这部书稿送到了出版社。在这个期间,还写作了一些文章,在有关刊物上发表。

1987年,我在政法大学毕业之后,结合实践的情况,写作了《试论共同危险行为》一文,对共同危险行为的理论和在实践中应用的问题,提出了肯定的意见,然后,这篇文章在《法学研究》上发表。如果说,1981年在《法学研究》上发表第一篇文章的时候还是一种对民商法研究处于不自觉的状态的话,那么,这篇文章的发表则渗透了作者对民商法研究的深厚感情和较为深刻的理解。这篇文章的基本理论被司法实务界所接受,很多案件是按照这一文章揭示的原理做出判决的,并被最高法院的有关刊物所登载,成为指导审判实践的指导性判例。

1988年,在出版了《侵权损害赔偿》一书之后,我开始了《侵权特别法通论》的写作。这一年,我考入了中国高级法官培训中心首届民法班(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这期民法班,佟柔老师几乎投入了全部的心血,亲自授课,亲自辅导,亲自主持讨论。此外,赵中孚教授、郑立教授也非常关心高法班,主要的课程,都是这三位老师亲自讲授。可以说,我们在高法班的这次学习,要比研究生的待遇还高,教学内容和深度都是一流的。我在业余时间继续写作《侵权特别法通论》,得到了佟柔老师的亲自指导,详细询问我写作的计划,帮助我锤炼主题,最后为我的这补助著作写了热情洋溢的序言。根据本书的主要内容写作的《论侵权特别法及其适用》一文,参加最高人民法院举办的第一次法学理论研讨会,在大会闭幕时上宣读,获得优秀论文奖。

1989年毕业,在毕业论文的评价上,赵中孚老师对我的论文的口头评价是“特优”。

二、一九九零年至一九九二年

1990年2月,我被调到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工作。这样的工作环境为我的民商法研究提供了一个非常广阔的天地,使我有机会接触全国民事审判的最新动态和情况,参与最高司法机关制订民商法司法解释和重大民事案件的审理等工作,因而在实践上,就使我的民商法研究提高了层次,走到了民商法研究的宝塔尖端之上,视野更宽,角度更高,认识更为全面。

这一年,与《法学研究》的同志共同研究,将“判解研究”作为《法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栏目,并将我的一篇判解研究的文章《对债权准占有人给付的效力》作为栏目的开篇之作,从此,也开创了我的民商法研究的新方法,就是结合判例和司法解释进行深入的学理研究,揭示判例和司法解释的深层次的理论问题,指导实践,发展理论。

严格地说,我在最高人民法院工作的三年中,主要的还是对民法理论和实践经验的积累,大量地吸收新的理论观点,整理自己的心得体会,同时大量地接受、消化民事审判实践中的典型案例和司法解释,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

在这一时期,也写作了一些文章,并编写了一些实践性较强的民法著作。著作主要有:《民事审判诸问题释疑》、《侵权损害赔偿案件司法实务》、《精神损害赔偿疑难问题》、《民事审判若干理论和实践问题》、《涉台港民事纠纷司法对策》、《适用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释义》、《侵权和债务疑难纠纷司法对策》等。

在《法学研究》上和其他刊物上发表了一批文章,如《论债权人撤销权及其适用》、《混合过错与过失相抵》、《论小说侵害名誉权责任》等。

三、一九九三年至一九九五年

这三年是我在民商法研究上取得重要成果的时期。经过十几年的积累,特别是经过在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三年的积累,我在民商法研究上的一些观点需要进行整理。这时,恰好我调到烟台大学从事教学工作,有了充裕的时间来做这项工作。

这一时期的研究、写作重点,一是人身权法的研究,二是扩展民商法研究的领域,向债法、物权法、亲属法等方面发展。

在前二年,在教学中,除了在每周的几小时课程和学习外语的时间外,我几乎都是在研究民商法,进行写作。特别是在1994年,一年发表了32篇文章,差不多都是比较有分量的文章。同时,集中精力,进行了《人身权法论》的写作。

在1995年,我已经调到最高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厅工作,这里环境宽松,又不负责重要的领导工作,因此,继续了在烟台大学的研究工作。

三年中,完成的主要研究工作是:完成了75万字的《人身权法论》长篇专著的写作任务,同时在业余时间,进行校对等出版前的工作;编辑了《民法判解研究与适用》这部论文集,并且在1995年出版,出版印刷5000册,再版印刷1万册。合作写作《人格权与新闻侵权》、《人格权法新论》、《民法.侵权行为法》等著作。完成的论文有《我国他物权的重新构造》(《中国社会科学》发表)、《人身权的延伸法律保护》、《自由权之侵害及其民法救济》、《侵害肖像权及其民法救济》(以上三篇文章是在《法学研究》上发表)、《论损益相抵》、《论贞操权的侵害及其民法救济》(以上两篇文章在《中国法学》上发表)、《新闻侵权问题的再思考》、《论善意取得制度》、《对完善我国债的保全制度构想》、《论相邻防险关系》等。

这一期间,是我民商法研究的黄金时期,很多重要的文章都是在和一时期写成的。这一时期写作的著作,构成了我的民商法研究成果的核心部分。

四、一九九六年至现在

从1996年起,我在工作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民商法研究的时间越来越少,只能在业余时间进行。好在在不久以后,就是实行了双休日制度,在周六和周日,每周有两天的时间可以利用,因此,我的研究工作并没有中断。

在这一个期间,我的民商法研究的主要内容是:

1.
总结、整理对侵权行为法研究的成果,写完了75万字的《侵权法论》一书,在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5000册书不到1年就基本销完,深受读者的欢迎。在香港出版合著《中国侵权行为法》,合著法学统编教材《侵权行为法》、《侵权行为法案例教程》。在法律出版社编辑出版《损害赔偿专家指导丛书》,在人民法院出版社编辑出版《损害赔偿理论和司法实践丛书》。

整理出版了《民法判解研究与适用》第二集至第四集共三部著作。编辑出版了汇集二十年来的全部论文的10卷文集《民商法判解研究》。

合同法的研究,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制订和公布,主持编写了《中国合同法的释解与适用》,《合同法的适用与执行》,以及《合同法总则》(上册)。

对人身权法继续进行研究,出版了合著的法学统编教材《人格权法》。

对民事行政检察监督理论进行研究,写了数篇文章和参加了有关专著的写作。

以上仅仅是我对自己民商法研究学术活动的简要总结,远远不能表达我对民商法的深情。回顾我20年的民商法研究历史,我深深地体会到,民商法理论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这一生能够从事民商法理论研究,是一个福分,既可以使你在这个法律领域中做出自己的探索,同时,民商法博大精深的理论和公平、正义的精神,永远滋养着学子的身心,让你永远做一个好人,永远不要去伤害别人。因此,我对从事民商法研究永远不悔。

20年来发表的法学研究论文目录

1.《我国他物权制度的重新构造》 《中国社会科学》1995年第3期

2.《人身权的延伸法律保护》 《法学研究》1995年第2期

3.《自由权之侵害及其民法救济》 《法学研究》1994年第4期

4.《侵害肖像权及其民事责任》 《法学研究》1994年第1期

5.《论债权人撤销权及其适用》 《法学研究》1992年第3期

6.《对债权准占有人给付的效力》 《法学研究》1991年第3期

7.《混合过错与过失相抵》 《法学研究》1991年第6期

8.《试论共同危险行为》 《法学研究》1987年第5期

9.《关于处理民事损害赔偿案件的几个问题》 《法学研究》1981年第6期

10.《论损益相抵》 《中国法学》1994年第3期

11.《论贞操权及其侵害的民法救济》 《中国法学》1994年第4期

12.《新闻侵权问题的再思考》 《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4年第1期

13.《论对债权之准占有人给付效力及适用》 《中外法学》1994年第3期

14.《关于侵权小说编辑出版者的民事责任问题》 《法学评论》1994年第2期

15.《论合伙共有财产》 《政治与法律》1995年第2期

16.《劳动能力丧失及其损害赔偿》 《政治与法律》1994年第4期

17.《论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法学家》1995年第4期

18.《新中国侵权法司法解释的现状及思考》 《法学家》1994年第2期

19.《论善意取得制度》 《法学家》1993年第3期

20.《债权侵权行为及其损害赔偿研究》 《上海法学研究》1994年第5期

21.《对完善我国债的保全制度的构想》 《上海法学研究》1994年第2期

22.《论名称权及其民法保护》 《江苏社会科学》1995年第1期

23.《论婚生子女否认与欺诈性抚养关系》 《江苏社会科学》1994年第4期

24.《论家庭共同财产》 《政法学报》1994年第4期

25.《论侵权行为的概念》 《政法学报》1994年第3期

26.《财产共有权基本问题研究》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1994年第4期

27.《论相邻防险关系》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1994年第2期

28.《论工伤事故与损害赔偿》 《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4年第5期

29.《论国有公共设施设置及其管理欠缺致害的行政赔偿责任》 《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4年第1期

30.《论小说侵害名誉权责任》 《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2年创刊号

31.《论信用权及其损害的民法救济》 《法律科学》1995年第4期

32.《论公民身体权及其民法保护》 《法律科学》1994年第6期

33.《民事执行程序中的参与分配制度》 《法律科学》1994年第1期

34《论债权人代位权》 《法律科学》1990年第4期

35.《侵害留置权的损害赔偿》 《法学》1994年第7期

36.《侮辱诽谤罪的附带民事诉讼之我见》 《法学》1987年第3期

37.《论准共有》 《法学与实践》1995年第4期

38.《批复性侵权法司法解释的内容及适用》 《法学与实践》1994年第3、4期

39.《霍夫曼计算法及其适用》 《法学与实践》1987年第1期

40.《论债的保全》 《法学与实践》1990年第2期

41.《论幼年证人资格》 《法学与实践》1986年第6期

42.《间接证据证明结构》 《法学与实践》1985年第5期

43.《论夫妻约定财产》 《法学天地》1994年第3期

44.《论夫妻共同财产范围的认定》 《法学学刊》1994年第2期

45.《论合伙纠纷与合伙诉讼》 《烟台大学学报》1994年第4期

46.《论一般人格权及其民法保护》 《河北法学》1995年第2期

47.《论国外人格权的历史发展》 《河北法学》1995年第4期

48.《论侵害抵押权》 《河北法学》1994年第5期

49.《规范性侵权法司法解释的内容及适用》 《河北法学》1994年第2期

50.《试论定作人指示过失的侵权责任》 《河北法学》1991年第2期

51.《霍夫曼计算法与莱布尼计算法及其适用》 《河北法学》1990年第1期

52.《论债权人撤销权》 《河北法学》1990年第3期

53.《论妨害婚姻关系的名誉损害赔偿》 《河北法学》1988年第6期

54.《论人格损害赔偿》 《河北法学》1987年第6期

55.《证据系统刍议》 《河北法学》1986年第1期

56.《试论间接证据的证明方法》 《河北法学》1985年第2期

57.《试论邮政侵权行为》 《当代法学》1988年第1期

58.《试论雇用人的转承赔偿责任》 《当代法学》1987年第3期

59.《论侵权行为的转承责任》 《政法丛刊》1990年第1期

60.《论我国侵权行为特别法规的实体内容》 《政法丛刊》 1988年第1期

61.《对侵权行为特别法规几个问题的研究》 《政法丛刊》1988年第2期

62.《试论喊号助威者的民事责任》 《政法丛刊》1987年第1--2期

63.《关于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的几个问题》 《政法丛刊》1986年第3期

64.《试论近年来刑法犯罪构成的发展变化》 《政法丛刊》1986年第1期

65.《论夫妻共同财产分割(一)》 《福建审判》1994年第3期

66.《论夫妻共同财产分割(二)》 《福建审判》1994年第4期

67.《论子女抚育费的确定和变更》 《四川审判》1994年第2期

68.《论离婚后子女抚养关系及其变更》 《甘肃审判》1994年第2期

69.《论幼年证人的资格》 《浙江法学》1986年第3期

70.《试论公民帮工换工的风险责任》 《政法学习》1987年第2期

71.《试论治安处罚中损害赔偿的性质》 《人民公安》1986年第11期

72.《怎样计算财物损失价值》 《法学季刊》1986年第3期

73.《判决书常见错别字汇析》 《司法文书与公文写作》1987年第6期

74.《判决书常见标点符号错误》 《司法文书与公文写作》1986年第1、2期

75.《略论裁判文书的宣读》 《司法文书与公文写作》1985年第2期

76.《浅谈刑事判决书理由部分的写作》 《学习与辅导》1988年第9期

77.《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银行工作人员未按规定办理储户挂失造成储户损失银行是否承担民事责任的批复的理论阐释》
《作者文集》第1集

78.《论我国个人合伙的民事法律地位》 《作者文集》第1集

79.《论对妇女人格权的侵权及其法律保护方法》 《作者文集》第1集

80.《中国古代侵权法研究》 《作者文集》第1集

81.《唐代侵权损害赔偿制度初探》 《作者文集》第1集

82.《论<清律>的侵权损害赔偿制度》 《作者文集》第1集

83.《当前债务案件的新特点及其对策》 《作者文集》第1集

84.《论人民法院信息系统的创制》 《作者文集》第1集

85.《对民间借贷之债司法解释的评释》 《作者文集》第2集

86.《保证人在主合同没有变更时的保证责任》 《作者文集》第2集

87.《奖券纠纷的性质及对策》 《作者文集》第2集

88.《储蓄存款损失的性质及其法律责任》 《民事审判诸问题释疑》

89.《侵害生命权的间接受害人及其损害赔偿》 《作者文集》第2集

90.《公民姓名权及其民法保护》 《作者文集》第2集

91.《对财产犯罪受害人起诉侵权赔偿问题的研究》 《作者文集》第2集

92.《侵权案件程序法适用的有关问题》 《作者文集》第2集

93.《对适用民法通则司法解释修改意向的评释》 《作者文集》第2集

94.《他物权的历史演进和我国他物权制度的重新构造》 《作者文集》第3集

95.《论共同共有》 《作者文集》第3集

96.《论按份共有》 《作者文集》第3集

97.《论夫妻共同财产》 《作者文集》第3集

98.《社会经济发展与人身权民法保护》 《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5年第6期

99.《论取得时效制度》 《作者文集》第3集

100.《关于侵权民事责任构成及其要件的再思考》 《作者文集》第3集

101.《试论精神损害赔偿的几个问题》 《疑难民事纠纷司法对策》第2集

102.《论侵权特别法的程序法》 《疑难民事纠纷司法对策》第2集

103.《论侵害财产占有权及其损害赔偿》 《作者文集》第3集

104.《论侵害配偶权的精神损害赔偿》 《作者文集》第3集

105.《审理侵权损害赔偿案件的几个理论与实践问题》 《作者文集》第3集

106.《缔约过失责任原理及其适用》 《作者文集》第3集

107.《论情势变更原则》 《作者文集》第3集

108.《论重大误解》 《作者文集》第3集

109.《关于查办民事行政抗诉案件的几个实务问题》 《作者文集》第3集

110.《论检察机关在国有资产保障中的作用》 《中央检察官管理学院学报》1996年第1期

111.《论司法解释诠释》 《作者文集》第3集

112.《论人工授精所生子女的法律地位》 《作者文集》第3集

113.《论医疗事故赔偿责任及其处理规则》 《作者文集》第4集

114.《论道路交通事故赔偿责任及其处理规则》 《作者文集》第4集

115.《论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职务侵权》 《作者文集》第4集

116.《论产品侵权责任》 《作者文集》第4集

117.《论高低危险作业致还责任》 《作者文集》第4集

118.《环境污染致还责任研究》 《作者文集》第4集

119.《论地下工作物致人损害的赔偿责任》 《作者文集》第4集

120.《论建筑物及其他地上物致还责任》 《作者文集》第4集

121.《论动物致人损害的赔偿责任》 《作者文集》第4集

122.《论法定代理人的侵权责任》 《作者文集》第4集

123.《论法人的工作人员致人损害的赔偿责任》 《作者文集》第4集

124.《论共同侵权责任》 《作者文集》第4集

125.《论侵权行为的混合过错与过失相抵》 《作者文集》第4集

126.《论侵权损害赔偿法律关系及其赔偿规则》 《作者文集》第4集

127.《论一般人格权及其民法保护》 《河北法学》1995年第1期

128.《社会经济发展与人身全民法保护》 《中央政法干部管理学院学报》1996年第 期

129.《国外人格权的历史发展》 《作者文集》第4集

130.《论信用权及其民法保护》 《作者文集》第4集

131.《论尸体的法律性质及其民法保护》 《作者文集》第4集

132.《中国身份权研究》 《作者文集》第4集

133.《论亲权》 《作者文集》第4集

134.《论荣誉权及其侵害的损害赔偿责任》 《作者文集》第4集

135.《定金的若干理论和实务问题》 《作者文集》第4集

136.《关于留置权的几个一般问题》 《作者文集》第4集

137.《留置权成立要件研究》 《作者文集》第4集

138.《关于留置权的效力研究》 《作者文集》第4集

139.《关于留置权消灭原因的研究》 《作者文集》第4集

140.《新合同法规定的基本原则的理解和适用》 《作者文集》第5集

141.《新合同法规定的合同债权保全的理解和适用》 《作者文集》第5集

142.《新合同法规定的双务合同抗辩权的理解和适用》 《作者文集》第5集

143.《全国人大法工委召开的专家座谈会对〈合同法〉(草案)修改的基本意见 《作者文集》第5集

144.《“王海现象”的再思考》 《中国律师》1997年第 期

145.《论服务欺诈》 《作者文集》第5集

146.《论悬赏广告》 《作者文集》第5集

147.《论侵害债权》 《作者文集》第5集

148.《论多重买卖中的侵权行为及其责任》 《作者文集》第5集

149.《论数种原因造成损害结果的赔偿数额计算》 《通化审判》1998年第3期

150.《侵权行为法研究热点问题三论》 《作者文集》第5集

151.《论人身伤害慰抚金赔偿制度》 《作者文集》第5集

152.《论身份权及其民法保护》 《作者文集》第5集

153.《论共同共有不动产中的善意取得》 《法学研究》1998年第 期

154.《论新中国民事行政检察的发展》 《河南政法学院学报》1998年第 期

155.《关于修订家庭婚姻法如何处理配偶忠实义务的几个问题》 《作者文集》第5集

156.《新行政案件的抗诉条件》 《作者文集》第5集

157.译文《合伙法中的已决事项不再理和间接禁止翻供原则》 《疑难民事纠纷司法对策》第2集

158.译文《美国法官的民事责任》 《疑难民事纠纷司法对策》第2集

⑶ 消费者权益被侵害了怎么办

如果商家拒绝赔偿1000元的,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解决:
(一)与经营者协商和解;
(二)请求消费者协会,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调解组织调解;
(三)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
(四)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一、消费损害赔偿的必要条件和范围
1、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时,应向商品经营者、服务提供者索取并妥善保存相关凭证,包括但不限于合同、发票、产品说明书、消费清单、交费单据等。
2、消费者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受到损害时,应对损害的后果及造成损害后果的原因的相关证据予以保存、保全。
3、消费者受仿磨到侵害,造成财产损失、人身损害、精神损害,均可纳入索赔的范围。
二、消费损害赔偿应遵循的原则
1、对等赔偿的原则(1:1)。即经营者应对消费者所受到的所有消费损害予以全部、等价赔偿。〔提示释义〕消费者遭受侵害有权要求赔偿的损失包括物质损失、人身损害、精神损害。对此,有过错的经营者应该对消费者进行赔偿。赔偿损失的目的是为了使消费者受到的财产、人身和精神方面的损失得以恢复到损害前的状态。所以这种对等赔偿仅仅只是有过错的经营者对消费者承担的最基本的法律责任,也是适用最广泛的法律责任。〔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06条“公民、法人违反合同或者不履行其他义务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第117条“侵占国家的、集体的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的,应当返还财产,不能返还财产的,应当折价赔偿。损坏国家的、集体的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的,应当恢复原状或者折价赔偿。受害人因此遭受其他损失的,侵害人并应当赔偿损失。”《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07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绝败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2、惩罚性赔偿的原则(1:2)。即经营者的行为构成欺诈,应对消费者所受到的所有消费损害予以双倍赔偿。〔提示释义〕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有欺诈行为的经营者规定的带有惩罚性质的赔偿规定。由于存在欺诈行为的经营者在主观上有较大的过错,也容易给消费者造成损害,其社会危害程度较之其他有过错的经营行为会更大,故法律规定了更为严厉的赔偿原则。〔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一倍”。
3、承诺赔偿的原则(1:X>1)。即经营者应对消费者所受到的消费损害按照经营者先前的承诺予并大颤以赔偿。〔提示释义〕经营者为推销自己经营的商品和服务,所做出的承诺是影响消费者做出消费选择的重要因素,一旦消费者接受其承诺,双方即形成一种约定的合同关系。因此如出现与承诺条件相悖的情形,经营者即应按其承诺进行赔偿。〔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8条“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第60条“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
三、消费损害索赔的维权途径
(一)与经营者协商和解;(二)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三)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四)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四、商家赔偿必须提供身份证吗?
需要的,提供身份证是为了验证对方身份信息。明知产品存在缺陷仍然生产、销售,造成他人生命、健康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依法请求惩罚性赔偿。这是我国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九条之后,首次在民事基本法中明确的惩罚性赔偿规定,这是针对产品生产商、销售商故意侵权的产品责任,即明知产品有缺陷有可能造成损害,却仍然将其投放市场放任造成损害,而且造成了他人生命、健康损害的后果。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七十七条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情况紧迫且不能及时获得国家机关保护,不立即采取措施将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受害人可以在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必要范围内采取扣留侵权人的财物等合理措施;但是,应当立即请求有关国家机关处理。受害人采取的措施不当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第一千一百八十二条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财产损失的,按照被侵权人因此受到的损失或者侵权人因此获得的利益赔偿;被侵权人因此受到的损失以及侵权人因此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被侵权人和侵权人就赔偿数额协商不一致,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赔偿数额。

⑷ 商家不愿意赔偿1000元怎么办

如果商家拒绝赔偿1000元的,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解决:
(一)与经营者协商和解;
(二)请求消费者协会,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调解组织调解;
(三)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
(四)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一、消费损害赔偿的必要条件和范围
1、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时,应向商品经营者、服务提供者索取并妥善保存相关凭证,包括但不限于合同、发票、产品说明书、消费清单、交费单据等。
2、消费者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受到损害时,应对损害的后果及造成损害后果的原因的相关证据予以保存、保全。
3、消费者受到侵害,造成财产损失、人身损害、精神损害,均可纳入索赔的范围。
二、消费损害赔偿应遵循的原则
1、对等赔偿的原则(1:1)。即经营者应对消费者所受到的所有消费损害予以全部、等价赔偿。〔提示释义〕消费者遭受侵害有权要求赔偿的损失包括物质损失、人身损害、精神损害。对此,有过错的经营者应该对消费者进行赔偿。赔偿损失的目的是为了使消费者受到的财产、人身和精神方面的损失得以恢复到损害前的状态。所以这种对等赔偿仅仅只是有过错的经营者对消费者承担的最基本的法律责任,也是适用最广泛的法律责任。〔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06条“公民、法人违反合同或者不履行其他义务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第117条“侵占国家的、集体的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的,应当返还财产,不能返还财产的,应当折价赔偿。损坏国家的、集体的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的,应当恢复原状或者折价赔偿。受害人因此遭受其他损失的,侵害人并应当赔偿损失。”《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07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2、惩罚性赔偿的原则(1:2)。即经营者的行为构成欺诈,应对消费者所受到的所有消费损害予以双倍赔偿。〔提示释义〕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有欺诈行为的经营者规定的带有惩罚性质的赔偿规定。由于存在欺诈行为的经营者在主观上有较大的过错,也容易给消费者造成损害,其社会危害程度较之其他有过错的经营行为会更大,故法律规定了更为严厉的赔偿原则。〔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一倍”。
3、承诺赔偿的原则(1:X>1)。即经营者应对消费者所受到的消费损害按照经营者先前的承诺予以赔偿。〔提示释义〕经营者为推销自己经营的商品和服务,所做出的承诺是影响消费者做出消费选择的重要因素,一旦消费者接受其承诺,双方即形成一种约定的合同关系。因此如出现与承诺条件相悖的情形,经营者即应按其承诺进行赔偿。〔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8条“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第60条“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
三、消费损害索赔的维权途径
(一)与经营者协商和解;(二)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三)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四)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四、商家赔偿必须提供身份证吗?
需要的,提供身份证是为了验证对方身份信息。明知产品存在缺陷仍然生产、销售,造成他人生命、健康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依法请求惩罚性赔偿。这是我国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九条之后,首次在民事基本法中明确的惩罚性赔偿规定,这是针对产品生产商、销售商故意侵权的产品责任,即明知产品有缺陷有可能造成损害,却仍然将其投放市场放任造成损害,而且造成了他人生命、健康损害的后果。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七十七条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情况紧迫且不能及时获得国家机关保护,不立即采取措施将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受害人可以在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必要范围内采取扣留侵权人的财物等合理措施;但是,应当立即请求有关国家机关处理。受害人采取的措施不当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第一千一百八十二条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财产损失的,按照被侵权人因此受到的损失或者侵权人因此获得的利益赔偿;被侵权人因此受到的损失以及侵权人因此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被侵权人和侵权人就赔偿数额协商不一致,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赔偿数额。

热点内容
逆转裁判法官 发布:2025-08-27 16:45:49 浏览:678
司法考试大几 发布:2025-08-27 16:45:46 浏览:715
离婚律师11 发布:2025-08-27 16:44:43 浏览:828
假道德韩愈 发布:2025-08-27 16:37:36 浏览:850
行政法中的催告 发布:2025-08-27 16:24:08 浏览:344
假车祸骗保法律责任 发布:2025-08-27 16:15:55 浏览:44
大学职业道德的ppt 发布:2025-08-27 16:09:21 浏览:814
山西大学法学院张钧山西法律顾问 发布:2025-08-27 16:00:55 浏览:676
安全用电法律法规 发布:2025-08-27 15:28:26 浏览:852
上海张斌律师 发布:2025-08-27 15:18:31 浏览: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