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法有溯及力
民法典一般不具有溯及力,除了特别规定。我国关于法律的溯及力没有司法解释仅在立法法中规定了法律不溯及既往。溯及力,也称法律溯及既往的效力,是指法律对其生效以前的事件和行为是否适用。如果适用就具有溯及力,如果不适用,该法就不具有溯及力。就现代法而言,法律一般只能适用于生效后发生的事件和行为,不适用于生效前的事件和行为,即采取法律不溯及既往的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六十条本法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同时废止。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九十三条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不溯及既往,但为了更好地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别规定除外。
2. 详细解读 | 民法典的溯及力问题
民法典在2021年1月1日施行后,对婚姻法等9部法律进行了废止,导致新旧法之间如何衔接适用的问题变得紧迫。在现有的法律体系下,人民法院在司法判决中应当遵循“法不溯及既往”的基本原则,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有利于权益保护的原则,合理运用例外溯及规则。民法典的例外溯及应当在保护各民事主体权益更佳,且不会超出当事人对行为后果预期的情况下,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认定。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问题的背景:民法典的新增、修改和废止的范围广泛,影响深远,使得在民法典实施后,仍需处理大量案件,这些案件中,行为或事实发生在2021年1月1日之前。因此,如何适用民法典对这些案件作出裁判,即民法典的溯及力问题,成为当前及未来司法实践中的重要问题。
溯及力通常指的是法律在生效后对其生效前发生的事件和行为是否适用的问题。根据立法法第九十三条规定,只有在为了更好地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和利益的特别规定下,法律才具有溯及力。民法典新增的例外溯及,应当在能更好地保护民事主体权益且不会超出当事人对行为后果预期的情况下,根据具体情况予以认定。
民法典的溯及适用应当遵循基本原则,并在特定情形下考虑例外情况。基本原则是法不溯及既往,即新法原则上只对其施行后的行为或事件产生约束力。例外情形包括有利溯及、空白溯及、有效化溯及和跨法期间从新。有利溯及指的是适用民法典更有利于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保护。空白溯及指的是在旧法未作规定或存在漏洞的情况下,可以参考新法解决纠纷。有效化溯及指的是民事法律行为依照旧法认定为无效,而依照民法典认定为有效的,应当适用民法典的规定。跨法期间从新指的是某一行为或事件发生于民法典施行之前,但其未超过诉讼时效期间的状态延续至民法典施行之后的,应适用民法典关于诉讼时效或除斥期间的新规定。
民法典的溯及原则在具体运用中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新增规定的性质、与原有司法解释的衔接、各编的特定要求等。例如,对于民法典新增规定的溯及适用,应当根据其是否来自对审判实践的总结、是否完善和细化原有规则以及是否严重突破当事人对法律的预期等因素进行判断。同时,对于民法典吸收司法解释规定的溯及适用,应当考虑其是否与原有规定完全一致、是否仅作非实质性修改以及是否实质上改变了原有规定等因素。在确定不同章节具体法律规定的溯及力时,应当允许各编根据为了更好地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和利益的原则,有不一样的溯及标准。
综上所述,民法典的溯及力问题在司法实践中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立法目的、司法实践和社会发展需求,以平衡维护法治原则与促进法律发展的关系。在遵循法不溯及既往基本原则的同时,应当合理运用例外溯及规则,确保法律的适用既保护了民事主体权益,又符合可预见性和稳定性原则。
3. 如果没有达到法定年龄就结婚 ,几年后(达到结婚年龄)他们的婚姻是否有效。是否具有溯及力为什么
办证时没有达到法定婚龄:其后达到法定婚龄的,婚姻有效。
相关依据:
(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八条:“当事人依据婚姻法第十条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婚姻无效的,【申请时】,【法定的无效婚姻情形已经消失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2)《婚姻法》第十条第四项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无效:(四)未到法定婚龄的。”
4. 第一部婚姻法 一夫一妻是否追溯以往
如果1950年颁布的第一部婚姻法规定,一夫一妻不会追溯以往。“法不溯及既往”是一项基本的法治原则。通俗地讲,就是不能用今天的规定去约束昨天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