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是由社会成员共同
Ⅰ 法与社会的关系
法以社会为基础
法是社会的产物。
社会性质决定法律性质,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在归根结底的意义上最终决定着法律的本质。不同的社会就有不同的法律。即使是同一性质或历史形态的社会,在其不同的发展阶段上,法律的内容、特点和表现形式也往往不尽相同。中国当前正处于一个社会迅速变革的时期,这一伟大变革必然带来对于新法律制度的巨大需求。
但是,法律也像上层建筑的其他组成部分一样,并不仅消极地反映社会,而且对社会具有强大的反作用,它要么表现为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要么表现为对社会发展的阻碍作用。
社会是法的基础;如果相反,以法为社会的基础,那么,实质上就可能强迫社会接受那些已经被这一社会生活条件及物质生产本身宣判无效的法律,把法律看成了永恒不变的东西。
新的法律不可能产生于旧的社会基础之上,旧的法律也不可能长期在新的社会基础上生存和延续。
旧的法律是从旧的社会关系中产生的,它不可避免地要随着生活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也必然同旧的社会关系一起消亡。因此,旧的法律不可能成为新社会发展的基础。如果保存那些属于前一个社会时代的,由已经消失或正在消失的社会利益的代表人物所创立的法律,这种法律肯定会同新的社会共同利益发生矛盾,因此会导致滥用国家权力去强迫大多数人的利益服从少数人的利益。
法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私有制和商品经济的产生是法的起源和经济根源。社会经济的发展引起阶级的出现,也是法的起源的根本原因。
社会的性质决定法的性质,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最终决定法的本质 。马克思说:“社会不是以法律为基本的,那是法学家的幻想。相反,法律应以社会为基础。法律应该是社会共同的,由定的物质生产方式所产生的利益需要的表现,而不是单个人的恣意横行。”
(1)法是由社会成员共同扩展阅读:
法与社会共同利益:
社会共同利益是以社会名义出现的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需要以及实现这些需要的手段和措施。每一个社会中都有一定的社会共同利益。每一种类型的法都维护一定的社会共同利益,而通过法来维护和实现社会共同利益的程度和方式都与法的阶级本质密切相关。
法律维护社会共同利益对全社会都有利,能够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要。但这个社会总是一定阶级在其中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所以法律维护一定社会的共同利益同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从根本上是一致的。同时维护社会共同利益的这部法律规范也是整个法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也要服从于整个法律体系的规律性和使命,所以,这部分规范也具有阶级倾向性。
法通过规定社会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确认和维护一定的社会共同利益,调节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等的关系,积极预防和制裁侵犯社会共同利益的违法行为。在社会主义社会,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社会共同利益的范围大大扩展,社会主义法对社会共同利益的确认和保护也呈扩展之势。
Ⅱ 如何理解法是调整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
式,表现为特定的法律文件形式才能成立。
(2) 法凭借国家强制力的保证而获得普遍遵行的效力,具有国家强制性。法是由国 家强制力保障其实施的规范。法的强制性是由国家提供和保证的,因而与一般社会规范 的强制性不同。其他社会规范虽然也有一定的强制性,如道德主要依靠社会舆论的强制, 但这种强制不同于国家的强制。国家强制力是以国家的强制机构(如军队、警察、法庭、 监狱)为后盾,和国家制裁相联系,表现为对违法者采取国家强制措施。
(3) 法是确定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具有规范性。法是调节 人们行为的一种社会规范,具有能为人们提供一个行为模式、标准的属性(概括性)。 法的主要内容是由规定权利、义务的条文构成的,法律通过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来分 配利益,从而影响人们的动机和行为,进而影响社会关系,实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要求, 维持社会秩序(利益导向性)。
(4) 法是明确而普遍适用的规范,具有明确公开性和普遍约束性。法具有明确的内 容,能使人们预知自己或他人一定行为的法律后果(可预测性)。法具有普遍适用性, 凡是在国家权力管辖和法律调整的范围、期限内,对所有社会成员及其活动都普遍适用。
【例1-3】下列关于法的本质与特征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范
B. 法是全社会成员共同意志的体现
C. 法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
D. 法凭借国家强制力的保证获得普遍遵行的效力
【解析】答案为B。法不是全社会成员共同意志的体现,而是统治阶级整体意志的体现。
二、法律关系
(一)法律关系的概念
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的行为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即法 律上的权利与义务关系。或者说,法律关系是指被法律规范所调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社会关系是多种多样的,因而调整它的法律规范也是多种多样的,如调整平等主体之间 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而形成的法律关系,称为民事法律关系;调整行政管理关系而形 成的法律关系,称为行政法律关系;调整因国家对经济活动的管理而产生的社会经济关 系,称为经济法律关系。
(二)法律关系的要素
法律关系是由法律关系的主体、法律关系的内容和法律关系的客体三个要素构成的。 缺少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不能构成法律关系。
1.法律关系的主体。
(1)法律关系主体的概念。法律关系主体,又称法律主体,是指参加法律关系,依 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法律关系主体的数目依法律关系的具体情况而定,但 任何一个法律关系至少要有两个主体。因为最少要有两个主体,才能在它们之间形成以 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法律关系。
(2) 法律关系主体的种类。什么人或者组织可以成为法律关系主体,是由一国法律 规定和确认的。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能够参与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以下几类:
①自然人。所谓自然人,是指具有生命的个体的人,即生物学上的人,是基于出生 而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