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技术合同法第二十九条

技术合同法第二十九条

发布时间: 2021-01-13 00:53:31

❶ 劳务派遣和正式员工的区别

什么是劳务派遣?事实上,根据网络词条的解释,劳务派遣是指由劳务派遣机构与派遣劳工订立劳动合同,把劳动者派向其他用工单位,再由其用工单位向派遣机构支付一笔服务费用的一种用工形式。劳务派遣又称人力派遣、人才租赁、劳动派遣、劳动力租赁、雇员租赁。劳动力给付的事实发生于派遣劳工与要派企业(实际用工单位)之间,要派企业向劳务派遣机构支付服务费,劳务派遣机构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劳务派遣起源于20世纪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后传至法国、德国、日本等国。90年代在我国国有企业劳动制度改革中,出现了为安置下岗职工而产生的劳务派遣,可跨地区、跨行业进行,现年薪通常为5万—10万。

第一点,企业使用正式工招聘成本很大,如果用派遣用工的话员工的招聘是由劳务公司来做的节省成本。

第二点,企业使用派遣用工可以规避风险,企业使用正式工的话如果发生劳动纠纷是企业承担的,但是使用劳动派遣的话,发生纠纷就由劳务派遣公司解决。

第三点,企业使用派遣有工更方便灵活用工,企业使用正式工一到淡季的话企业就需要养着一大批新人这样无形之中是给企业增加营运成本。

❷ 新的法律诉讼时效是两年还是三年,从什么时间开始执行

一、法律诉讼事项是三年。依据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二、诉讼时效执行时间规定如下:

1、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2、当事人约定同一债务分期履行的,诉讼时效期间自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

3、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对其法定代理人的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自该法定代理终止之日起计算。

4、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自受害人年满十八周岁之日起计算。

5、法律对仲裁时效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没有规定的,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2)技术合同法第二十九条扩展阅读

诉讼时效要件是指适用诉讼时效的要件。

1、须有请求权的存在。诉讼时效是对请求权的限制,没有请求权,也就无从适用诉讼时效。

2、须有怠于行使权利的事实。诉讼时效是对权利人的督促,实际上也是对义务人的保护,如果权利人怠于行使权利经过一定的期间,又没有其他事由致使诉讼时效中断或中止,则诉讼时效产生法律效果。

3、怠于行使权利的事实持续存在,致使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届满有时又称为诉讼时效结束、诉讼时效完成。诉讼时效届满,权利人的胜诉权自动消灭。如果有使诉讼时效中断、中止的事实,诉讼时效还可以“拉长”,即中断时重新计算,中止时,将中止时间段剔除后继续计算。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网络—诉讼时效

❸ 提交辞职报告后撤回,辞职还有效吗

在进行辞职的时候也有很多讲究,大家都只知道自己辞职了也不能在辞职信中说公司的坏处,这样就有可能给用人单位带来很坏的影响,也给自己将来带来不便。递交辞职申请以后还能不能把离职申请再撤回来?下面,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华律网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希望对您有帮助。你好如果是提交了辞职报告以后再撤回的话应该是没有效的所以说我们及时撤回都是有效对于我们来说都是失效的所以说我们要掌握这个时机千万不要错过了最佳的时机。提交辞职报告领导还未审批又撤回,辞职未有效。如果领导审批通过了再撤回,那辞职已经有效了。建议辞职前权衡利弊想清楚后再提交辞呈,如果盲目提交又撤回,留给领导的印象就是你时刻准备走人的想法,单位晋级和提升就不会考虑你了。
递交辞职申请以后还能不能把离职申请再撤回来
劳动者递交辞职申请,在劳动者办理离职手续前或者劳动双方未就离职事宜确定具体的离职日期的情况下,劳动者可以和用人单位协商撤回离职申请,具体需要劳动者和用人单位进行沟通。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七条 【劳动者提前通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第三十八条 【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

热点内容
行测行政法题 发布:2025-08-15 11:48:39 浏览:914
劳动法不按时间发工资 发布:2025-08-15 11:47:17 浏览:689
新城区法院地址 发布:2025-08-15 11:46:33 浏览:307
公司驻外地办事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8-15 11:44:26 浏览:705
盘锦兴隆台法院 发布:2025-08-15 11:34:34 浏览:132
环保法刑法 发布:2025-08-15 11:33:43 浏览:604
电大刑法学解释犯罪 发布:2025-08-15 11:33:34 浏览:20
食品行政法规的解释 发布:2025-08-15 11:27:56 浏览:714
民事诉讼法担保物权 发布:2025-08-15 11:24:27 浏览:776
在读法律硕士司法考试 发布:2025-08-15 11:24:05 浏览: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