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法何时兴起
❶ 简述国际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动因
从宏观上分抄析,迄今为止国际经济袭法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萌芽、发展、转折更新三大阶段。
历史背景:际经济秩序建立和变迁,取决于国际各类成员间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力量的实力对比。各国统治阶级为了自身的利益,建立于有利于自己的秩序,使这种秩序成为具有约束力、强制力的法律规范。秩序是内容,法律是形式;秩序是目的,法律是手段。
现实动因:国家,法人,个人相互间在长期的国际经济交往与合作中,经过反复的斗争和妥协,逐渐形成了各个历史时期的国际经济秩序。与此同时,各国统治阶级在相互妥协,斗争与合作的基础上也逐步形成维护这种秩序的,具有一定约束力和强制力的国际经济行为规范,即国际经济法。
❷ 国际经济法概述
一、概述
(一)国际经济法的含义、范围及渊源
国际经济法包括同际货物买卖法、国际技术转让法、国际服务贸易法、国际直接投资法、国际金融法和围际税法。
从目前的国际实践来看,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法律制度则可表现为(或产自)国际条约、国际惯例和国内立法等。
(二)国际经济法律关系主体
(1)自然人。
(2)法人。
(3)国家。
(4)国际经济组织。
(三)国际经济法律行为
1.国际经济法律行为的特征
第一,国际经济法律行为是国际经济法主体的行为。
第二,国际经济法律行为是国际经济法所调整的行为。
第三,国际经济法律行为是可以产生国际经济法律后果的行为。
2.国际经济法律行为的分类
(1)合法行为与非法行为。
(2)单方行为和双方(多方)行为。
(3)积极行为与消极行为。
二、《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
(一)《公约》的适用范围
1.《公约》适用的当事人的范围
本公约适用于营业地在不同国家的当事人订立的货物销售合同:①如果这些国家是缔约国;或②如果国际私法规则导致适用某一缔约国的法律。
2.《公约》适用的交易范围
公约只适用于国际货物销售合同。但并非所有的国际货物销售合同都适用公约。下列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则不适用公约:①购买供私人、家人或家庭使用的货物销售;②以拍卖的方式进行的销售;③依法律执行令状或其他令状的销售;④公债、股票、投资证券、流通票据或货币的销售;⑤船舶、船只、气垫船或飞机的销售;⑥电力的销售。
3.《公约》适用的权利义务范围
公约只适用于销售合同的订立以及卖方与买方因此种合同而产生的权利和义务。
4.《公约》适用的任意性
(1)当事人可以通过选择其他法律而排除公约的适用。
(2)当事人可以在买卖合同中约定部分地适用公约或对公约的内容进行改变。
5.我国对《公约》做出的保留
(1)关于书面形式的保留。我国在核准公约时对此进行了保留,即认为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应采用书面的形式,公约有关口头或书面以外的合同也有效的规定对中国不适用。
(2)扩大适用范围的保留。中国主张,只有在合同当事人营业地所在国为不同国家,且这些国家均为公约缔约国时,当事人之间订立的国际货物销售合同才适用该公约。
(二)《公约》的解释
在解释公约时,应考虑到公约的国际性质和促进其适用的统一以及在国际贸易上遵守诚信的需要。凡公约未明确解决的属于公约范围的问题,应按照公约所依据的一般原则来解决,在没有一般原则的情况下,则应按照国际私法规定适用的法律来解决。
(三)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订立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是通过一方提出要约,另一方对要约表示承诺后成立的。
1.要约
要约是一方当事人以订立合同为目的向对方所作的意思表示。
要约的撤回,是指要约人在发出要约之后,在其尚未到达受要约人之前,即在要约尚未生效之前,取消该项要约,使其失去作用。
要约的撤销,是指要约人在要约送达受要约人后取消要约的行为。
受要约人对要约的内容进行实质性的改变.即构成反要约,也称为还盘。
2.承诺
承诺有效的条件:
第一,承诺须由受要约人做出。
第二,承诺需向要约人做出。
第三,承诺须在要约规定的有效期间做出。
第四,承诺须与要约的内容一致。
承诺可以撤回,只要撤回的'通知在承诺生效之前或与其同时送达要约人。
(四)卖方和买方的义务
1.卖方的义务
(1)交付货物义务;交付货物既是卖方的主要义务,也是其收取货款权利的前提条件。
(2)质量担保义务;质量担保义务是指卖方必须保证其交付的货物与合同的规定相符。
(3)权利担保义务
2.买方的义务
(1)支付货款。
(2)接收货物。
(五)违约救济方法
1.卖方违约的救济方法
(1)要求实际履行。
(2)交付替代物。
(3)修理。
(4)减价。
(5)宣告合同无效。
2.买方违约的救济方法
(1)卖方要求买方履行义务。
(2)宣告合同无效。
(3)卖方自己订明货物的规格。
3.适用于买卖双方的一般规定
(1)中止履行义务。
(2)损害赔偿。
(3)支付利息。
(4)免责。
(5)宣告合同无效的效果。
(6)保全货物。
(六)风险转移
1.风险转移的时间
如果买卖合同涉及货物的运输,自卖方将货物交付给第一承运人时起,或自卖方在合同约定的特定地点将货物交付给承运人时起,风险就转移到买方承担。如果卖方有义务在某一特定地点把货物交付给承运人,在货物于该地点交付给承运人以前,风险不移转到买方承担。卖方有权保留控制货物处置权的单据,并不影响风险的转移。
对于在运输途中销售的货物。从订立合同时起,风险就移转到买方承担。但是,如果情况表明有此需要,从货物交付给签发载有运输合同单据的承运人时起,风险就由买方承担。
在其他情况下,从买方在交货时间内接收货物时起,或从买方未接收货物而交货时间届满时起,风险就转移到买方承担。
2.风险转移的法律后果
货物在风险移转到买方承担后遗失或损坏,买方支付价款的义务并不因此解除,除非这种遗失或损坏是由于卖方的作为或不作为所造成。
如果卖方违约构成根本违反合同,不影响货物风险按公约的规定转移给买方,也不损害买方对卖方根本违反合同而可以采取的各种救济方法。
❸ 国际经济法名词解释
国际经济法是指调整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国家与他国私人之间;国际组织与私人之间以及不同国籍私人之间,相互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国际经济法:
它是随着各国之间贸易和经济往来日益增长以及国家对贸易和经济活动的干预日益加强而形成和发展的。早在中世纪末期,欧洲主要商业城市就有一些关于国际商业交易的规则。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有关国际经济关系的法律规则和制度大量出现,并具有了国家之间条约的形式。作为一门学科,国际经济法学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逐渐发展起来。《国际经济法》系统深入地阐述了国际经济法的核心问题。
❹ 国际经济法的渊源
关于国际经济法的渊源介绍如下:
1、国际法方面的渊源
①国际经济条约。国际经济条约是国家、国际组织间所缔结的确定其相互经济关系中权利和义务的国际书面协议,对缔约国有拘束力,因而是国际经济法的重要渊源。除国际多边经济条约外,还有大量的双边国际经济条约,如自由贸易协定、相互保护与促进投资协定、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协定等。
③联大规范性决议。按照《联合国宪章》的规定,联大的职权是讨论和建议,因此联大决议一般属于建议性质,不具有法律拘束力。但是,随则旁着国际实践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倾向于肯定某些联大决议的法律意义。
2、国内法方面的渊源
国家为调整涉外经济关系而制定的国内立法,是国际经信盯拿济法的国内法渊源,这些国内立法包括涉外经济法以及与调整涉外经济有关的民商法规范等。
❺ 国际经济法产生和发展
国际经济法,作为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其产生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从最初的国际经济关系萌芽,到后来的逐步发展,直至进入转折更新阶段,国际经济法的内容与形式不断演变,适应着全球化的经济需求。
萌芽阶段的国际经济法,起源于公元前数世纪到公元16世纪。这一时期,地中海沿岸的国际商务活动逐步形成了一系列习惯和制度,为后来的国际经济法奠定了基础。其中,“罗得法”作为古代地中海沿岸国际贸易中心的商务习惯的汇辑,对后世影响深远。罗马法中的“万民法”调整了罗马公民与非罗马公民之间的贸易关系,其规定影响广泛,对西欧大陆乃至世界许多地区产生了深远影响。中世纪的国际性商事法典,如《康索拉多生活费商法典》,则进一步细化了商业规则,成为处理同类案件的依据。而“汉萨联盟式”的商务规约,旨在保护贸易利益和共同对抗外部威胁,对后世国际商务规则产生了重要影响。
发展阶段的国际经济法,伴随着17世纪以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各种国际条约、国际习惯和国内立法应运而生,内容日益完备。双边国际商务条约和近现代国际习惯是这一阶段的代表,体现了国际关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多边国际商务专题公约和多边国际专项商品协定的出现,标志着国际经济法向更系统、更专业的方向发展,旨在解决特定领域的经济问题。近现代国际商务惯例的编纂和更新,以及各国商事立法的逐步完备,更是推动了国际经济法的现代化。
转折更新阶段的国际经济法,自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国际社会面临重大变化,第三世界国家在国际政治和经济舞台上崭露头角。这一阶段,布雷顿森林体制和关贸总协定发挥了重要作用,标志着国际经济关系进入了一个以多边国际商务条约调整重大问题的新阶段。然而,尽管这一时期国际经济法取得了一些成就,它本质上仍延续着旧时代国际经济秩序,需要进一步的变革。
在这一过程中,国际社会为改造国际经济旧秩序和建立新秩序而展开了一系列斗争,如万隆会议、《关于自然资源永久主权的宣言》、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宣言》等,为国际经济法的革新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区域性或专业性国际经济公约的出现,以及国际商务惯例的不断发展,为解决国际经济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和解决方案。
综上所述,国际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不仅反映了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经济关系的复杂性,也展示了法律在促进国际经济合作、维护国际经济秩序方面的重要作用。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国际经济法将面临更多挑战,需要不断适应和创新,以促进全球公平、可持续的经济发展。
(5)国际经济法何时兴起扩展阅读
国际经济法是指调整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国家与他国私人之间;国际组织与私人之间以及不同国籍私人之间,相互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是随着各国之间贸易和经济往来日益增长以及国家对贸易和经济活动的干预日益加强而形成和发展的。早在中世纪末期,欧洲主要商业城市就有一些关于国际商业交易的规则。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有关国际经济关系的法律规则和制度大量出现 ,并具有了国家之间条约的形式。作为一门学科,国际经济法学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逐渐发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