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经济合同法
A. 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条例是否还有效
截止至2019年9月,为无效的。
法规名称为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条例,发布机关及日期为1983年8月8日国务院发布。已被1997年1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并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1999年3月15日全国人大通过并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2000年9月25日国务院公布的《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代替。
与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有关的其他问题,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的规定执行。国务院有关部门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和本条例的规定,制定本部门的实施办法。
(1)2000经济合同法扩展阅读:
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条例的相关要求规定:
1、合同工期,除国务院另有规定者外,应执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国务院主管部颁发的工期定额。暂时没有规定工期定额的特殊工程,由双方协商确定。工期一经确定,任何一方不得随意改变。
2、工程结算方式,根据具体情况可实行施工图预算或工程概算加签证的结算办法;也可以实行施工图预算加系数包干、按工程概算包干和房屋建筑平方米造价包干等办法。
3、承包合同应建立在科学可靠、切实可行的基础上。双方的权利、义务必须在合同中明确加以规定。属于专业性建筑安装工程,国务院各有关主管部门可根据工程的特点,对承、发包双方的责任作特殊的规定。
B. 请问什么情况下需要签订采购合同,什么样的采购不用签合同.
签订合同需要走合同审批流程,需要各个领导审核,这个耗时较长,不利于提高采购效率,所以,每个公司都会有对签订合同的金额有限定。
法律分析
凡是采购事项,都应该签订购销合同,并交纳合同印花税;按照重要性原则,公司可以制定一个金额底线,如两千五百元以上的采购,应签订合同。金额可以是单笔的,也可以是总分式的,比如年度采购合同;也可以按照风险程度来判断是否需要签订合同,对于有明确的权利和义务,尤其是事后履行的,建议务必签订合同进行约束。对于一次性现金交易,金额不大,且无需后续质保等约束的采购,可以不签订合同。总之有合同总比没有合同好,有了合同的约束,对双方都有义务的约束力,同时也是权利保障。采购合同是企业(供方)与分供方,经过双方谈判协商一致同意而签订的“供需关系”的法律性文件,合同双方都应遵守和履行,并且是双方联系的共同语言基础。签订合同的双方都有各自的经济目的,采购合同是经济合同,双方受“经济合同法”保护和承担责任。采购合同是商务性的契约文件,其内容条款一般应包括:供方与分供方的全名、法人代表,以及双方的通讯联系的电话、电报、电传等; 采购货品的名称、型号和规格,以及采购的数量; 价格和交货期; 交付方式和交货地点; 质量要求和验收方法,以及不合格品的处理,当另订有质量协议时,则在采购合同中写明见“质量协议”; 违约的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九十条 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当事人均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时合同成立。在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之前,当事人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时,该合同成立。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但是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时,该合同成立。
C. 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条例是否还有效
截至2019年9月,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条例已经不再作为主要法律依据,其效力受到了新的法律法规的取代。1983年国务院发布的《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条例》已被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及2000年《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所替代,这些新法对其内容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和调整。
在处理与建筑安装工程承包相关的事务时,现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的规定。国务院相关部门可以根据该法和条例制定部门实施办法,进一步细化相关规定。然而,条例中的具体要求,如合同工期执行各省颁发的定额、工程结算方式的多样性等,已被新的法律文件所涵盖,不再独立适用。
总的来说,虽然《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条例》的历史性存在,但在现行法律体系中,其指导作用已被《建筑法》、《合同法》等新法规所取代,相关业务应以这些新的法律为准绳进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