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经济法职业经理人制度

经济法职业经理人制度

发布时间: 2025-10-03 20:52:35

经济法行政法的区别

一、经济法与经济行政法之间的区别

(一) 两者规范的权力不同

经济法规范的是国家主权对个体经济行为的干预,而经济行政法规范的是经济行政权对行政相对方经济行为的干预。我国宪法对此作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总纲第15条规定:“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加强经济立法,完善宏观调控。 国家依法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扰乱社会经济秩序。”该条明确规定了国家依法对个体经济行为的干预权,该法就是经济法,该权就是主权。宪法第3章第8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该条明确规定了政府(狭义的)掌握的权力是行政权。主权和经济行政权有本质区别。

第一,两者归属主体不同。国家主权属于一个国家全体人民。有的西方国家宪法明确规定国家主权在民。例如,《法兰西共和国宪法》(1958年10月4日公布,1976年6月18日最后修改)第3条规定:“国家主权属于人民,由人民通过其代表和通过公民投票的方法行使国家主权。任何一部分人民或者任何个人都不得擅自行使国家主权。”《日本国宪法》(1946年11月3日公布;1947年5月3日施行)序言部分这样写到:“日本国民通过正式选出的国会代表而行动,为了我们及我们的子孙,确保各国人民合作之成果及我国获得自由之惠泽,决心根绝因政府行为而再度酿成战祸,兹宣布主权属于国民,并确定本宪法。”有的西方国家宪法虽然没有明确规定国家主权在民,但可以从表述中推理出这个结论。《美利坚合众国宪法》序言规定:“我们,合众国的人民,为了组织一个更完善的联邦,确保我们自己及我们后代能安享自由带来的幸福,乃为美利坚合众国制定和确立这一部宪法。”既然宪法由人民制定,宪法所赋予的各项权力必然来源于人民。我国宪法第2条也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而经济行政权属于法律法规授权的具体的经济行政机关或其他组织。 例如,在我国现阶段,关税的征收权就属于海关,其他机关和组织都不能行使关税征收权,即使国务院也不能直接征收关税。

第二,两者受制的法律种类不同。国家主权受国际法和宪法规制。在国际范围内,国家主权受国际法规制。经济全球化导致一些有关经济、环保、人权、宇宙空间以及国际犯罪等共同问题,单靠一个国家无力解决,于是,国家之间签订了许多国际合作的条约和协定,为了保证获得国际合作和有效地解决问题,国家就必须遵守这些条约和协定。正如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所说:“国家主权,从它的最根本的意义上来说,正在全球化和国际合作的影响下被重新定义。……我们对国家主权的概念已经不在与过去一样了。”在国内,国家主权受宪法规制。宪法是“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基本形式,是对客观上已经形成的民主事实的法律确认。”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权力和公民的权利,相对应的也规定了国家和公民的义务。国家可以按照宪法的规定行使权力,但同时也必须按照宪法的规定履行义务。而经济行政权除了要受国际法和宪法规制之外,还要受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规制。

第三,两者的可分性不同。国家主权是抽象的,具有不可分性。而经济行政权具有可分性。经济行政权只是国家行政权的一部分。不同的经济行政权由不同的行政主体行使。例如,征税权由征税机关行使,产品质量的监督权由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行使。而且,同样一种经济行政权还可以由不同的机关来行使。例如,中国征税机关有三个:海关负责征收关税,财政机关主要负责征收农业税和契税,除此之外的其他大部分税由税务局负责征收。

第四,两者的地位不同。国家主权是一个国家内的最高权力,在我国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人民来行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其他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受它监督,对它负责。而经济行政权作为行政权的一部分来源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受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监督,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负责。

第五,两者适用的地域不同。国家主权适用于一切国家领土。而经济行政权按照行使的主体不同,适用的地域不同。中央行政机关的经济行政权适用于一切国家领土,而地方行政机关的经济行政权只能适用于国家领土的一部分。

综上,国家干预经济是国家主权的运用,而不是行政权的作用。所以,王文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本质是公权力(行政权)的作用”的结论是将主权和行政权混同了。

(二)两者调整的社会关系性质不同

虽然经济法学界对经济法调整对象的表述存在分歧,但在国家是主体一方这个问题上基本达成了一致意见。例如,徐杰教授倡导的国家管理和协调说认为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在国家对经济运行进行管理和协调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杨紫烜教授主张的经济协调关系说认为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在国家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李昌麒教授提出的需要干预经济关系说认为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需要由国家干预的经济关系;漆多俊教授倡导的国家调节关系说认为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在国家调节社会经济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国家运用主权干预经济形成的社会关系是国家干预经济关系,和政府运用行政权干预经济活动所形成的经济行政管理关系有本质区别。

第一,两者主体不同。国家干预经济关系主体中的个体和经济行政管理关系主体中的行政相对方的范围一致,但国家干预经济关系主体中的国家和经济行政管理关系主体中的行政主体有根本区别。经济行政主体包括财政机关、税务机关、海关、环保机关、质量检验检疫机关、工商机关等政府机关以及法律授权的其他执法机关。一般来说,经济行政主体只是政府的一部分,而且是狭义政府的一部分。狭义的政府仅指国家的行政机关,广义的政府除了包括行政机关外,还包括其他国家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规定,我国的国家机构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组成的权力机关、国家主席、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成的行政机关、中央军事委员会、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组成。国家机构就是广义上的政府。国家是包括广义的政府的一个组织体。

国家与狭义的政府不同。(1)两者产生方式不同。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阶级斗争的产物。恩格斯对国家有一个著名的论断:“国家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国家是表示: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而为了使这些对立面,这些经济利益互相冲突的阶级,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有一种表面上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这种力量应当缓和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之内;这种从社会产生但又自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脱离的力量,就是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无产阶级及其他革命阶级战胜封建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的产物。而政府是国家实现其职能的工具,依附于国家,在正常状态下,它的产生方式同国家采取的政体有关。例如,在君主制国家,政府由君主指派产生;而在民主制国家,政府由民主选举产生。在非正常状态下,政府还有可能通过政变产生。在我国,政府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2)两者持续的时间不同。国家具有恒久性。一个国家在存续时间上并无限制,只要不被吞并消灭,它就会持续存在。而政府则不然。以民主制国家为例。政府皆有任期,由选举来决定政府的轮替。(3)两者所享受的权力不同。国家是一个抽象的人群集合体,它享受的权力是抽象的主权。在民主制国家,主权在于全体人民,无法转移。而政府享受的权力是行政权力,来自国家主权的赋予并且受到主权限制,且有一定的行使范围,可以随着政府的更迭而转移。(4)国家有领土疆域的固定性,而政府则无此局限性。国家的成立以一定的领土为要件,此领土可以分割或让与他国,甚至,同一领土可以分割成两个国家。但无论采取哪一种方式,国家能够宣示主权的范围是其拥有的领土范围。而政府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可以移动。只要该国人民同意,它可以在国家内的城市之间移动,在战争期间,外国入侵或领土被占领时,政府还可以移至它国,组成流亡政府。

国家干预经济不同于政府干预经济。国家干预经济是主权的作用,设定的是个体的经济行为模式,为了保证个体依法经营,就要有具体的行政主体来执法,这时就是政府干预经济,是行政权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6条规定:“公用企业或者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不得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以排挤其他经营者的公平竞争。”该条体现的主体是国家和公用企业或者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国家禁止其实施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以排挤其他经营者的公平竞争的行为。当公用企业或者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实施了国家禁止的行为时,该法第23条规定:“ 公用企业或者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以排挤其他经营者的公平竞争的,省级或者设区的市的监督检查部门应当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可以根据情节处以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 该条体现的主体是国家授权的工商行政管理局下设的公平交易局和公用企业或者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公平交易局作为行政主体有权在公用企业或者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实施违法行为时对其进行行政处罚。

第二, 两者产生时间不同。在法治国家,国家干预经济关系先产生,经济行政管理关系后产生。以中国遗产税的征收为例。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民营经济也日益发展,民营企业家越来越多,民营企业家的财富也越来越多,再加上歌星、舞星、律师、职业经理人等高收入职业,出现了高收入群体,为了调节社会贫富差距和增加财政收入,有学者和实务工作者提出征收遗产税。在遗产税法没有颁布施行之前,税务机关不可能征收遗产税。只有当遗产税颁布施行,产生了国家和遗产税纳税义务人之间的国家干预经济关系时,才可能产生税务机关依照遗产税法和具体的遗产税纳税人之间形成税收征收关系。

第三, 两者消灭的逻辑顺序不同。在法治国家,国家干预经济关系和经济行政管理关系在时间上应当是同时消灭,但在逻辑顺序上,应当是国家干预经济关系先消灭,经济行政管理关系后消灭。以农业税的征收为例。国家在没有宣布废止之前,负责征税的财政机关就不能不征税。只有当国家宣布废止时,负责征税的财政机关才能停止征税。

第四, 两者的抽象性不同。国家干预经济关系是国家和不特定的个体之间形成的抽象性的关系。而经济行政管理关系有抽象性的关系和具体性的关系。当经济行政管理机关为了有效地执行经济法而实施行政立法行为和制订其他行政规范(或称为其他规范性文件)时,形成的是经济行政主体和不特定的行政相对方之间的关系,具有抽象性。这只是经济行政管理关系中的一小部分,大量的是经济行政主体和特定的行政相对方形成的关系,是具体的关系。因为法律的生命在于执行,在于落实。不管是广义的法律,还是行政规范,最终都由经济行政主体落实到具体的行政相对方身上。

第五, 两者的稳定性不同。国家干预经济关系是稳定的,只要国家通过了相关经济法,规范了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法律没有被修改之前,关系不会发生改变。而经济行政管理关系具有变动性。(1)法律明确授权地方可以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而制订具体的实施条例,从而使不同地方的经济行政关系体现出差异性;(2)根据法律的授权,一个地方可以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情势,执行不同的标准;(3)不同的执法人员对法律的理解不同,在执法过程中会体现出差异性;(4)有的行政主体和执法人员是依法执法,而有的行政主体和执法人员是违法执法,也会造成差异。

根据上述分析,王文的“凡基于国家公权力(行政权)作用所形成的社会关系本质上皆属于行政关系,为行政法的调整对象”的结论本身成立,但以此认定经济法的调整对象也是行政关系不能接受。

(三)两者的法律行为的性质不同

王文认为:“如果将经济手段理解为国家运用经济杠杆间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把行政手段理解为国家运用行政权直接作用于管理对象的手段话,那么,无论是经济手段还是行政手段都仅是行政权作用于经济活动的不同方式,它们都属于行政法手段,在法律属性上它们都属于行政法律行为,其中颁布规范性文件、制定产业政策和经济计划、调节产业结构、税收、利率、汇率、价格的决定等宏观调控措施(经济手段)在法律属性上为抽象行政行为,而行政许可、行政征收、行政检查、行政强制措施、行政处罚等直接的管理措施(行政手段)则为具体行政行为。所以,无论是经济手段还是行政手段都只不过是行政法律行为的不同表现形式而已。”王文认为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都是行政法律行为表现形式的结论可以接受,但王文将行政主体运用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干预经济的方式等同于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不能接受。经济法学界虽然在经济法范围的界定上存在分歧,但在有的方面已经取得一致意见,都认为市场管理法和宏观调控法属于经济法范围。笔者下面就以市场管理法为例来具体分析国家主权干预经济的方式和国家行政权干预经济的方式的不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5条到第15条规定欺骗性市场交易行为、商业贿赂行为、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行为、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等11种行为是不正当竞争行为,目的是为了保证市场竞争机制的正常运行,属于国家主权干预经济方式之一:禁止个体实施损害市场竞争机制正常运行的行为。为了保证国家的干预能够实现,该法第16条到19条赋予了执法机关工商管理局的监督检查权,第21条到第30条赋予了执法机关工商管理局的行政处罚权。 行政主体执行反不正当竞争法时可以制定规范性文件,这个任务主要由有行政立法权的机关来担当;也可以采取行政强制和行政处罚措施,这个任务主要由没有行政立法权的机关来完成。例如,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为了贯彻实施反不正当竞争法,制定了《关于禁止有奖销售活动中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若干规定》、《关于禁止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若干规定》等这样一些规范性文件,制定这些规范性文件的目的是为了将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认定进行具体化,同时规定具体的处理程序和方法,指导各级工商机关有效地执法。各级工商机关在执法的过程中要对具体的违法行为进行处理时,所作出的行政决定书必须注明授权其进行执法的条文。例如,如果工商行政管理局要查处仿冒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时,行政处罚的决定书必须写明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1条对违法经营者进行处罚。

通过上述实证分析,从理论上我们可以分析国家干预经济法律行为与经济行政法律行为两者之间的区别。

第一, 两者主体不同。国家干预经济法律行为的主体是国家,经济行政法律行为的主体是经济行政主体。

第二, 两者法律后果不同。国家干预经济法律行为的后果是设定了个体的经济行为义务,是抽象的,不针对具体的个体。而经济行政法律行为中的抽象行政行为的后果一般是将国家干预经济法律行为设定的义务具体化。经济行政法律行为中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后果是将国家干预经济法律行为设定的义务落实到个体身上,针对具体的行政相对方。

第三, 两者表现形式不同。国家干预经济法律行为的表现是设定市场主体不得实施的行为。而经济行政法律行为的表现是将国家干预经济法律行为的结果具体化的抽象行政行为和落实到具体行政相对方身上的具体行政行为。

第四, 两者责任不同。国家干预经济法律行为,如果有错误,给个体造成了损害,在我国目前现阶段不需要承担责任。而经济行政法律行为如果违反了法律的规定,给行政相对人造成了损害,实施违法行为的行政主体要作为赔偿义务机关承担赔偿责任,国家还可以向因故意或重大过失实施违法行为的公务人员追偿。

(四)两者涉及的救济途径不同

王文认为“在经济管理活动过程中,凡行政权的行使所引起的争议都属于行政争议,都只能通过行政救济途径解决”。这个结论本身就不能接受,王文以此推论经济法没有相应的救济途径的观点就更不能接受。

在我国现阶段,只有民事诉讼、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三大诉讼制度,还没有建立宪法诉讼制度,所以,我国学者在考虑权利救济途径时往往遗漏了宪法救济途径。行使行政权引发的争议的救济途径并不是只有行政救济途径。因为行政权的行使所引起的争议并不都是行政争议,而是分成两种,一种是宪事争议,一种是行政争议。行使行政权在两种情况下可以引发宪事争议:一是当拥有行政立法权的行政机关制订的法规、规章,发布的决定和命令损害了行政相对方的宪法基本权利时;二是当政府首脑、内阁部长以及其他高级官员越权或滥用权力而违反宪法时。当然,行使行政权在一般情况下引发的是行政争议,通过行政途径来救济。

需要指出的是,我国目前虽然没有建立宪法诉讼,但并不等于我国没有宪法救济的途径。我国宪法第62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权“改变或者撤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不适当的决定”;第67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撤销国务院制定的同宪法、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决定和命令”;第89条规定:国务院有权“改变或者撤销各部、各委员会发布的不适当的命令、指示和规章”、“改变或者撤销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第99条规定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有权改变或者撤销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不适当的决定”;第104条规定: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撤销本级人民政府的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撤销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不适当的决议”。当个体认为自己的权利受到了损害,而不能通过民事诉讼、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获得救济时,可以向有关的国家机关提起撤销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决定和命令等。令人遗憾的是,我国宪法没有规定具体的程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在宪法的基础上进行了完善,初步建立了较具操作性的违宪审查机制。该法第88条规定了改变或者撤销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的权限:“(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权改变或者撤销它的常务委员会制定的不适当的法律,有权撤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的违背宪法和本法第66条第2款规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撤销同宪法和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有权撤销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地方性法规,有权撤销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的违背宪法和本法第66条第2款规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第91条规定了宪法监督的程序。

当个体认为国家干预经济行为不符合宪法,要想不受经济法约束,除非提出证据证明经济法的规定违反了宪法,侵害了其宪法基本权利,只能通过宪法救济途径来进行救济,而不可能通过行政诉讼来进行救济。例如,上引反不正当竞争法第6条规定:禁止公用企业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以排挤其他经营者的公平竞争。公用企业如果认为依据宪法它有权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它要想实施这样的行为,而不受处罚,就可以通过提起宪法诉讼,要求有权机关宣布该规定违宪,使其无效。在该规定没有被宣布违宪无效之前,执法机关有权依据该规定对一个涉嫌实施了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公用企业进行行政处罚,该公用企业如果认为自己没有实施不正当竞争行为,就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双方当事人争议的焦点在于公用企业是否实施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六条规定的不正当竞争行为,而不可能就公用企业依据宪法是否有权实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六条禁止实施的行为展开争论。在我国目前现阶段,在宪法诉讼制度还没有建立的情况下,可以按照宪法和立法法建立的宪法监督制度寻求救济。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知,经济法的救济途径是宪法救济途径,而经济行政法的救济途径包括宪法救济途径和行政救济途径。

Ⅱ 急求公司的力量观后感,与经济法有关,请高手支招

《公司的力量》读观后感 公司的力量》这套资料总共是 5 张 DVD 和一本书组成,5 张 DVD 总共时 长大概是九小时左右, 300 页, 书 中央电视台主办, 仁学安导演, 看了之后受益匪浅啊,了解了很多东西。 公司是什么?这套资料中给的定义是,公司是一种组织,一 种制度,一种文化。公司是一种生存方式,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给的定义太好了,原来我认为的公司就是一个组织,一个赚钱的 组织,现在想想真的是太片面了,也许是我们生活中的公司太多 了,让我们已经分不清公司是什么了,它已经融入了我们的生活 了。2009 年,公司为全球 81%的人口提供了工作机会,构成了 全球经济力量的 90%,创造了全球生产总值的 94%, 。全球 100 大经济体中,51 个是公司,49 个是国家。世界上 161 个国家的 财政收入比不上沃尔玛公司的收入。全球最大的 10 个公司的销 售总额,超过了世界上最小的 100 个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总和。 看到上面的这组数据,感觉很是不可思议,公司的力量太大了。 这套资料主要是从按时间说公司的发展的, 每一个公司的壮 大都有它背后很多不为人知的东西,人类在进步,公司也一定会 进步。 看完了这部著作之后,我想说的是,我们中国的公司应该做 些什么呢,或者说应该怎么做呢?应该有全球化的眼光,我们做 人要做一个世界人,不要把自己限制在很小的缝隙里,那样我们 看不到这个世界的全貌,享受不到做世界人的幸福。 我觉得中国真正的改革开放应该是在 90 年,因为在 78 年到 90 年只能说是在思想上解放了一部分,公司真正的崛起,市场 经济的开始应该是在 90 年左右,那个时候中国才开始有真正意 义上的公司。 公司在整个人类发展史上是非常重要的, 没有公司就没有这 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当然,公司也在泛着很多重大的错误,可是 有哪个组织不会犯错误呢,贵在能发现错误并改正,公司就是这 样的一个组织,它的机动性强,没有过多的政治和宗教的限制, 能在发现错误后以最快的速度解决。 对于公司的文化,我想说,公司的文化较人相比,就是人的 思想,一个人如果没有思想的话永远不会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一 个公司如果没有自己的文化的话,永远都不会成功,公司文化是 一条将公司的人团结在一起的绳子,也是公司面向世界的脸,只 有公司的文化正确了,它才会由小变大,才会一点点发展起来。 一个公司的文化应该是这样的,努力为消费者提供服务,为公司 的员工减少焦虑,为股东赚得适当的钱,为这个世界做一些自己 该做的事儿。永远不要忘了,公司是为社会服务的,而不是赚钱 的工具。 “你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 ”作为一个公 司的领导,更多的是应该想想公司未来的发展,公司的管理,只 有这样公司才不会乱,才能走得更远。 “挣钱不是贪婪,也不为谋生,而是使命,是精神,是为了 最大限度地使生绚丽多彩,是改变个人命运的最好途径。 ” “我是不会选择做一个普通人的。如果我能够做到的话,我 有权成为一位不寻常的人。我寻找机会,但我不求安稳,我不希 望在国家的照顾下成为一名有保障的国民, 那将被人瞧不起而使 我感到痛苦不堪。我要做有意义的冒险。我要梦想,我要创造, 我要失败, 我也要成功。 我的天性是挺胸直立, 骄傲而无所畏惧。 我勇敢地面对这个世界,自豪地说:在上帝的帮助下,我已经做 到了。 ” 将来的世界一定是国际化的,将来的公司也是没有国家之分 的。

《公司的力量》观后感 公司的力量》中央台 10 集纪录片《公司的力量》全景式地展现了公司的发展历程,剖析了公司对社 会进步的推动作用,公司的发展动力,公司的完善等一系列重要问题。 公司的制度模式 The artificial entity 译成中文是“人造的主体” ,亦称为“拟制的主体” ,我认为称之为 公司比 corporation 更为准确,更能准确地揭示出公司的本质特征,经济学家吴敬琏说“所 谓法人组织, 就是若干人合起来建立一个拥有独立生命的这么一个组织, 而以前的那种企业, 家庭企业或者是合伙制企业,他们都是建立在家庭财产基础之上的。 ”公司的法人地位是公 司生命力的核心,过去人们在投资时,总是这样认为:最大化的收益必然要承担最大化的风 险。在人们的思维中,这似乎是天理,是亘古不变的法则。这种思维方式即便在现代人头脑 中也是非常合理的。 但是公司却偏偏打破了这种规则。 个体公司和合伙制公司至今仍然存在, 并发挥着各自的优势, 而股份有限公司的历史性跨越在于, 它是陌生人之间的合作成为可能, 它凝聚起生命个体的能力, 将其变成强大于任何个人经济动力。 定义公司最大的三个特征是: 有限责任,投资权益的自由转让和公司的法人地位(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 钱颖一) , 公司使投资者放心大胆地把资金投入市场,因为那里藏着无限的财富,即使亏损,也只是投 入的那部分本金, 丝毫不用担心承担连带的债务, 公司正式以这种独特的模式创造了几百年 来无可比拟的财富。英国《经济学人》编辑阿德里安乌尔佩奇: “我认为,公司是世界上最 伟大的革命性的组织之一。 ” 公司的原动力 公司在几个世纪以来开疆拓土,它如同阳光一样,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其原动 力就是“利益” ,利益二字是人类从诞生之日起就疯狂追逐的东西,除了人类最基本的伦理 道德还有什么比利益更重要的呢?利益、 金钱, 这些平常人类疯狂追逐却又在精神层面难以 启齿的东西,却真正地引导者公司,真正地为我们创造了巨大的财富,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 发展。公司存在的时代,真正的猎富的时代。 进步之痛 公司组织也不是天生完美的, 当公司疯狂而毫不节制地追求利益的时候, 工人工资却远 远低于资本的膨胀速度, 工人生产环境恶劣。。。。 。。。 当公司拥有了历史任何一个经济组织都 不曾有过的经济力量时,它开始超越社会控制的能力,进而成为了一个支配者,越来越疏离 于人类传统的美的情感,开始丧失基本的人性和道德感。工人创造了巨额的财富,却无法享 受到创造财富的自豪感和幸福感。 公司在进步的历程中所带来的负面作用还远不止这些, 除了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外, 股份公司所创造的金融市场在肆无忌惮地扫荡资本, 一次又一次地膨胀后迎来一次又一 次雪崩式的坍塌,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萧条,19 世纪末的亚洲金融风暴,如 今的欧债危机等等,公司缔造了人类从未领略过的成就,也酿成了人类从未历经过的祸端, 公司是灾难的引发者,也是受害者。 人们认识到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也不是万能的, 人们把目光投向了政府, 政府的宏观调 控给了公司一颗救命稻草。 但是政府调控有所成效的同时, 政府权力的干预和公司的自由又 给人们出了一个新的难题。 公司的未来 公司是一种全新的资本组织形式,它最初设立的动力是资本价值的最大化,我认为:公 司最高的精神在于自由、平等、竞争。这些都是被现代社会所确认的最基本的精神。公司要 保障每个有梦想,有才干的人成长和发展的机会。职业经理人则开启了公司的另一时代,公 司财产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相分离, 职业经理人打破了公司家族世袭的壁垒, 为公司人才的 流动和沟通提供了渠道。公司管理结构的转型是公司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另外,公司发 展要以创兴为导向。创新不仅能使生产效率提高,更重要的是开拓新的市场,新的产业,为 公司未来的发展不断注入新的血液。 公司由最初的几枝独秀,到现如今的遍地开花,它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历程,公 司将继续与人类同生共长,无论未来是福是祸,世界都将会共同面对!公司将伴随人类下一 段未知的旅程,无论世界沉寂或是喧嚣,公司自有它独特的生命逻辑。这里没有任何断言, 我们只知道未来总是在想象之外! 你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

《公司的力量》观后感 观看《公司的力量》这部记录片后,让我对西方国家公司的发展史, 观看《公司的力量》这部记录片后,让我对西方国家公司的发展史,有了 一个初步认知, 一个初步认知,了解到西方国家和日本国家强大的理由与公司的力量是密不可 分的, 强企业中,欧洲和日本国家的企业占有绝大部分, 分的,在世界 500 强企业中,欧洲和日本国家的企业占有绝大部分,而中国的 企业却屈指可数,这说明了, 企业却屈指可数,这说明了,公司的力量则是最好证明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 现。 作为至今为止最有效的经济组织形式, 公司的出现被称作是“ 作为 至今为止最有效的经济组织形式,公司的出现被称作是 “ 人类的成 至今为止最有效的经济组织形式 尤其是股份公司惊人的崛起和当前无可争辩的统治性地位, 就”,尤其是股份公司惊人的崛起和当前无可争辩的统治性地位,被公认为是 现代历史中最引人注目的现象。 现代历史中最引人注目的现象。2008 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金融海啸对全球经济 现象 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 产生了巨大 的冲击, 而轻轻扇动了一下翅膀却造成一场飓风的这只蝴蝶就是 的冲击 ——公司。当下公司无所不在的影响力令世人震惊。 ——公司。当下公司无所不在的影响力令世人震惊。在数百家乃至数十家跨国 公司 公司左右着世界经济运行的今天,公司已成为最重要的一种经济组织。 公司左右着世界经济运行的今天,公司已成为最重要的一种经济组织。公司创 造财富、提供就业、带动经济增长;公司推动创造发明、产生新的社会文化; 造财富、提供就业、带动经济增长;公司推动创造发明、产生新的社会文化; 公司改变社会秩序、影响制度建设。但同时,公司也放大了人类的贪欲, 公司改变社会秩序、影响制度建设。但同时,公司也放大了人类的贪欲,带来 权力失衡和贫富悬殊。公司让我们认识到了创新对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让我们认识到了创新对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权力失衡和贫富悬殊。公司让我们认识到了创新对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同 时也让我们看到了创新诞生的先决条件是自由,创新的主体是公司, 时也让我们看到了创新诞生的先决条件是自由,创新的主体是公司,创新的保 证不是技术而是管理。目前我们国家公司企业的发展还处于一个不成熟的阶段, 证不是技术而是管理。目前我们国家公司企业的发展还处于一个不成熟的阶段, 处于一个不成熟的阶段 与发达国家比较还存在一定的距离,很多方面有待向西方国家学习, 与发达国家比较还存在一定的距离,很多方面有待向西方国家学习,如科技创 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等等。只有提高创新能力,公司才具有更强竞争力, 管理创新, 文化创新等等。 只有提高创新能力, 公司才具有更强竞争力, 公司强则国强,公司现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织, 公司强则国强,公司现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织,它会为我们解决了 就业问题,提高的我们的生活质量,也让我们个人在公司的这个组织中, 就业问题,提高的我们的生活质量,也让我们个人在公司的这个组织中,体现 出自我价值。 出自我价值。 正如我们在中学课本中学过的一句话: 创新是一个国家进步的灵魂, 正如我们在中学课本中学过的一句话:“创新是一个国家进步的灵魂,是一个 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创新的意义不仅仅对于国家民族,对于一个公司、 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意义不仅仅对于国家民族,对于一个公司、 企业也同样如此。 企业也同样如此。 今天,无数家大大小小的公司正在世界的各个角落里, 今天,无数家大大小小的公司正在世界的各个角落里,创造着一些我们想象 之外的新事物,对未知的探索永无止境,公司还将与梦想相伴远行。 之外的新事物,对未知的探索永无止境,公司还将与梦想相伴远行。 创新,公司生存的宿命。公司,人类创新的先锋。 创新,公司生存的宿命。公司,人类创新的先锋。

热点内容
司法证c证好考吗 发布:2025-10-20 08:48:42 浏览:91
2019考研法律硕士试卷 发布:2025-10-20 08:43:00 浏览:545
射洪县律师 发布:2025-10-20 08:42:07 浏览:245
违章停车条例 发布:2025-10-20 08:36:30 浏览:254
路政拍照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5-10-20 08:28:22 浏览:118
新经济法基础大纲试题 发布:2025-10-20 08:28:13 浏览:258
福建省节能条例 发布:2025-10-20 08:26:12 浏览:361
不服从工作安排劳动法 发布:2025-10-20 08:25:42 浏览:712
法院会录 发布:2025-10-20 08:16:54 浏览:243
我国核电站对建设质量保证依据法规 发布:2025-10-20 08:12:43 浏览: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