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2018婚姻法这样规定二婚女

2018婚姻法这样规定二婚女

发布时间: 2025-10-06 22:17:25

A. 再婚可以休十五天婚假

根据我国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明确规定,二婚者和初婚者享有相同的婚假待遇。但如果二婚者是超过了晚婚的年龄,就不在享受晚婚婚假也就是15天婚假的待遇,二婚者只能享有法律规定的3天的婚假。如果是头婚的话,超过了我国规定的晚婚的年龄,女方要求是23岁,男方是25岁的年龄的话,那么就可以享受15天的晚婚假。二婚者和初婚者享有相同的婚假待遇。但如果二婚者是超过了晚婚的年龄,就不在享受晚婚婚假也就是15天婚假的待遇,二婚者只能享有法律规定的3天的婚假。如果是头婚的话,超过了我国规定的晚婚的年龄,女方要求是23岁,男方是25岁的年龄的话,那么就可以享受15天的晚婚假。结婚后每个人都想拥有一段相对比较空闲的时间去享受新的生活,婚假就可以满足的大家需求,所以婚假是现代社会中大家非常关注的劳动福利之一。婚假是国家法律规定员工可以享受的假期,各地的标准不一,有长有短,是指劳动者本人结婚依法享受的假期。婚假是劳动者结婚时给予的假期,并由用人单位如数支付工资,这是对劳动者的精神抚慰,体现了政府对劳动者的福利政策,也是对其权益的保护,对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12月21日至27日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初次审议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草案》,明确在2016年1月1日施行。修正案草案修改了与全面两孩政策不协调的奖励保障措施,删除了对晚婚晚育夫妻、独生子女父母进行奖励的规定。根据目前《婚姻法》以及《计划生育条例》的规定,符合法定结婚年龄的初婚公民可享受3天法定婚假;晚婚初婚者可享受15天晚婚假(包含3天法定婚假);二婚者只可享受3天的法定婚假,不能享受晚婚假。
国家关于婚假的规定
1、按法定结婚年龄(女20周岁,男22周岁)结婚的,可享受3 天婚假。
2、符合晚婚年龄(女23周岁,男25周岁)的,可享受晚婚假15天(含3天法定婚假)。
3、结婚时男女双方不在一地工作的,可视路程远近,另给予路程假。
4、在探亲假(探父母)期间结婚的,不另给假期。
5、婚假包括公休假和法定假。
6、再婚的可享受法定婚假,不能享受晚婚假。
再婚的劳动者,只要结的是合法婚姻,同样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与初婚劳动者的法律地位并无不同。二婚与初婚的法律地位是相同的,因此二婚也可以享受国家规定的婚假,但是每个地方休的婚假是不同的,国家家规定的婚嫁是三天,各个地方可以在三天的基础上增加假期。
法律依据
《北京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第十六条依法办理结婚登记的夫妻,除享受国家规定的婚假外,增加假期七天。

B. 新婚姻法对二婚规定

1. 关于新婚姻法对再婚离婚的规定,最新《民法典》明确了两种离婚方式:诉讼离婚和协议离婚。在诉讼离婚中,一方需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法院将先行调解,调解不成就进行审理。而在协议离婚中,双方自愿离婚后,需签订离婚协议书并提交给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
2. 家庭关系是指基于婚姻、血缘或法律拟制而形成的一定范围的亲属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根据主体不同,家庭关系可以分为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和其他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3. 我国《婚姻法》规定,夫妻在家庭中地位平等,内容包括:夫妻对共同生活中的事务拥有平等的决策权;夫妻拥有平等的姓名权、人身自由权;共同承担计划生育的义务;夫妻对共同财产拥有平等的所有权、管理权、用益处分权;对子女拥有平等的监护权;在象征性语言上夫妻没有等级秩序。
4. 夫妻关系可以分为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人身关系包括:夫妻使用自己姓名的权利;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活动的自由;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财产关系主要包括夫妻财产制,即婚后所得共同制,以及夫妻间的扶养义务和继承权。
5. 夫妻财产制下,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工资、奖金、生产、经营的收益、知识产权的收益、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除非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一方)以及其他共同财产,均归夫妻共同所有。夫妻对共同所有的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同时,也有以下个人财产:一方的婚前财产;因身体受伤获得的医疗费、生活补助费;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一方的财产;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
6. 夫妻共同财产制并不排除夫妻就财产归属的另行约定。夫妻可以书面约定婚前财产以及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财产归共同所有或各自所有,或部分共同所有、部分各自所有。一旦财产归属约定确定,任何一方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若夫妻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财产归各自所有,并且第三人知道该约定,夫或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将以夫或妻一方的财产清偿。
7. 夫妻有互相扶养的义务;若一方不履行扶养义务,需要扶养的一方有权要求对方支付扶养费。
8. 夫妻作为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相互享有继承权。父母子女关系,也称亲子关系,包括婚生父母子女、非婚生父母子女、养父母养子女和继父母继子女四类,根据我国《婚姻法》的规定,这些关系都涉及权利和义务的界定。

C. 再婚假规定 2018年再婚假有多少天

离婚率逐年攀升,二婚也成了热门话题,而关于再婚时的婚假问题也备受关注, 再婚假有多少天、关于再婚假的规定有哪些,相信大家都想知道,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再婚假相关讯息,快来看看吧。

【名词解释】公民结婚离婚或丧偶以后,再一次结婚,与再婚类似,但有二的缘故,说明这是结第二次婚,即二婚。

2018年再婚假有多少天?

一般情况下,再婚者与初婚者在法律上的地位是相同的,所有用人单位对再婚职工应当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执行,给予同初婚职工一样的婚假待遇。即使夫妻双方均为再婚,照样享受婚假待遇。假如企业执意不批准婚假的话,建议当事人可以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所以再婚假有多少天,可以说等同于‘婚假有几天’。

再婚假假相关规定

在2017年中,根据现行法规我们了解到二婚与初婚的法律地位是相同的,因此二婚也可以享受国家规定的婚假。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对再婚职工婚假问题的复函》有这样的答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和国家有关职工婚丧假的规定精神,再婚者与初婚者的法律地位相同,用人单位对再婚职工应当参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同初婚职工一样的婚假待遇。”所以二婚也可以享受国家规定的婚假。

根据目前《婚姻法》以及《计划生育条例》的规定,符合法定结婚年龄的初婚公民可享受3天法定婚假;晚婚初婚者可享受15天晚婚假;二婚者只可享受3天的法定婚假,不能享受晚婚假。

【国家关于婚假的详细规定】

1、按法定结婚年龄结婚的,可享受3天婚假。

2、符合晚婚年龄的,可享受晚婚假15天。

3、结婚时男女双方不在一地工作的,可视路程远近,另给予路程假。

4、在探亲假期间结婚的,不另给假期。

5、婚假包括公休假和法定假。

6、再婚的可享受法定婚假,不能享受晚婚假。

【注】:由于新计划生育条例出台,原15天晚婚假已取消。

二婚婚假可以享受多少天?

截止至2017年1月前,我国法定婚假天数为3天,但各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婚假天数,例如北京市政府规定,依法办理结婚登记的夫妻,除享受国家规定的婚假外,增加假期七天。即2016年二婚婚假具体根据本地计划生育政策执行。详情可以拨打本地计生办电话或社保局电话12333。

二婚婚假期间工资怎么算?

根据我国计划生育法以及婚姻法等条例规定,劳动者在依法享受婚假、丧假、探亲假等假期期间,用人单位应当按国家规定支付假期工资。即二婚婚假期间工资照常发放,为有薪假期。

二婚有晚婚假吗?

我国晚婚假已经正式取消。我国旧人口计划生育条例规定“公民晚婚晚育,可以获得延长婚假、生育假的奖励或者其他福利待遇”。但2016年最新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删除了对晚婚晚育夫妻、独生子女父母进行奖励的规定。即从2016年1月1日起,我国正式取消了晚婚假。所以二婚没有晚婚假。

D. 新婚姻法对二婚是怎么规定的

法律分析:婚姻法对二婚财产分配的规定和一婚的规定是一样的,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请求分割共同财产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有下列重大理由且不损害债权人利益的除外:

(一)一方有隐藏、转移、变卖、毁损、挥霍夫妻共同财产或者伪造夫妻共同债务等严重损害夫妻共同财产利益行为的;

(二)一方负有法定扶养义务的人患重大疾病需要医治,另一方不同意支付相关医疗费用的。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四十六条 结弯族婚应当男女双方完全自愿,禁止任何一方对另一方加以强迫,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加以干涉。

第一千零四十七条 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

第一千零四十八条 直系血亲或者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

第一千零四十九条 要求结婚的男女双方埋困弊应当亲自到婚姻登记尺汪机关申请结婚登记。符合本法规定的,予以登记,发给结婚证。完成结婚登记,即确立婚姻关系。未办理结婚登记的,应当补办登记。

热点内容
汽车法规概论习题册答案 发布:2025-10-07 00:07:29 浏览:396
合同法第几条规定合同法范围 发布:2025-10-07 00:07:28 浏览:641
离婚民法典 发布:2025-10-06 23:51:08 浏览:810
法治伴我行的手抄报 发布:2025-10-06 23:40:55 浏览:315
独立法学派 发布:2025-10-06 23:39:39 浏览:232
贵州大学法律硕士毕业 发布:2025-10-06 23:15:27 浏览:541
法治的市场经济 发布:2025-10-06 23:15:20 浏览:791
曲阳县律师 发布:2025-10-06 23:07:11 浏览:46
通过法院遗产过户 发布:2025-10-06 23:04:03 浏览:531
司法营销 发布:2025-10-06 22:59:49 浏览: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