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法立法渊源
A. 简述国际经济法与经济法的共同点与差异点。
【答案】:国际经济法是调整双边和多边跨国经济交往关系的法,它的渊源主要是国际条约、协定和国际惯例,也包括某国的经济法、民商法等国内法。经济法与国际经济法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调整经济关系,在渊源与调整手段上也有相同之处,特别是随着国际交往的深入,国内经济交往也深受国际惯例的影响,从而使得国际和国内经济关系的法律调整在某种程度上有趋同之势,如避免国际双重征税和转移定价制度就是如此。经济法与国际经济法的区别主要表现为:第一,调整对象及所属法律体系不同。经济法主要调整国内经济关系,国际经济法调整国家或者地区间的双边和多边关系,既调整国家间、国际经济组织间、国家与国际经济组织间的经济关系,也调整自然人、法人同国家、国际经济组织之间的经济关系,调整对象具有国际性,因此经济法属于国内法,而国际经济法属于国际法的范畴。第二,调整手段不同。经济法的调整手段主要是国内法上的各种褒奖、责任和救济制度;国际经济法的调整手段也有民事、行政、刑事等,但也有国际法范畴内特殊的国际争端解决机制与救济途径。第三,宗旨不同。经济法的宗旨是实现国内经济的平衡、发展与社会公共利益最大化;国际经济法旨在平衡不同国家间及其国民间的利益关系。第四,法律适用的主体不同。公民、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均是两者共同的适用主体,但是,国际经济法还有特殊的适用主体,即国家、国际经济组织等特殊身份的主体类型。第五,法律渊源各有侧重。经济法的法律渊源主要是法律、行政法规等国内法渊源;而国际经济法的法律渊源主要是国际条约、协定和惯例。
B. 国际经济法的渊源
法律分析:国际经济法的渊源主要包括国际经济条约,国际商事惯例,国际习惯法,国际组织决议,国内法,司法判例等。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第一条 为了规范立法活动,健全国家立法制度,提高立法质量,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保障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制定、修改和废止,适用本法。
国务院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的制定、修改和废止,依照本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 立法应当遵循宪法的基本原则,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坚持改革开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C. 国际经济法的渊源
关于国际经济法的渊源介绍如下:
1、国际法方面的渊源
①国际经济条约。国际经济条约是国家、国际组织间所缔结的确定其相互经济关系中权利和义务的国际书面协议,对缔约国有拘束力,因而是国际经济法的重要渊源。除国际多边经济条约外,还有大量的双边国际经济条约,如自由贸易协定、相互保护与促进投资协定、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协定等。
③联大规范性决议。按照《联合国宪章》的规定,联大的职权是讨论和建议,因此联大决议一般属于建议性质,不具有法律拘束力。但是,随则旁着国际实践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倾向于肯定某些联大决议的法律意义。
2、国内法方面的渊源
国家为调整涉外经济关系而制定的国内立法,是国际经信盯拿济法的国内法渊源,这些国内立法包括涉外经济法以及与调整涉外经济有关的民商法规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