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第53条释义
① 在施工合同中“一切安全事故由乙方承担”合理吗,有没有是甲方的责任引起的,因为这句话而推卸责任呢
这样的条款是没有法律效力的,甲方如果以此条款主张安全事故责任应该全部由乙方承担,乙方可以提出因为属于明显显失公平,请求认定该条款无效,按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而非合同上的“双方约定”来判断责任归属。
法律分析
从民事合同的理论出发,两个平等主体之间的法律行为之所以生效,受到法律保护,是基于双方对自己的利益皆有处分的自由,但如果合同条款“显失公平”的,因为法律推定民事主体是理性的,因而强制地使这些条款无效——如果双方自觉遵守的,自然不予干涉,但如果产生争议的则强制性地推定该条款“不能体现其中一方的真实意志”因而使其失效。我国民法典目前规定了两种免责条款无效的情形,题中的“安全事故责任”就包含在内。
那么,如果不能适用合同中的责任归属,就应该按侵权法的规则加以处理,根据侵权编的规定,依据安全事故的不同,有不同的处理规则,一般情况下都适用“过错推定原则”,如果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实际操作者不能提出证据证明的,一般都应该承担连带责任,因此,以合同条款试图排除自己责任的做法是不合理的,也不会得到法院的支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五百零六条 合同中的下列免责条款无效:(一)造成对方人身损害的;(二)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二百五十二条 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倒塌、塌陷造成他人损害的,由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承担连带责任,但是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能够证明不存在质量缺陷的除外。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赔偿后,有其他责任人的,有权向其他责任人追偿。因所有人、管理人、使用人或者第三人的原因,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倒塌、塌陷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所有人、管理人、使用人或者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二百五十三条 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及其搁置物、悬挂物发生脱落、坠落造成他人损害,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赔偿后,有其他责任人的,有权向其他责任人追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第七十一条 建筑施工企业违反本法规定,对建筑安全事故隐患不采取措施予以消除的,责令改正,可以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或者吊销资质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职工冒险作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② 对赌协议的法律效力是什么
以目标公司为主体的回购和补偿条款无效,股东与投资方签订的补偿承诺,不违反法律法规的禁止性规定,是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应属有效。对赌协议,又称估值调整协议,是私募股权投资中常用的一种价值调整机制与合同安排。
【法律依据】
《合同法》第52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
(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合同法》第53条,合同中的下列免责条款无效:
(一)造成对方人身伤害的;
(二)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
③ 合同法52.53条内容
第五十二条 合同无效的法定情形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 (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第五十三条 合同免责条款的无效
合同中的下列免责条款无效: (一)造成对方人身伤害的; (二)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
④ 合同法第53条规定的无效情形
合同法第53条规定了五种无效情形,包括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重大误解、被迫签订合同、恶意串通和违反公序良俗,这些情形下的合同都是无效的。
根据合同法第53条的规定,合同存在以下五种情形之一的,无效:一、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二、基于重大误解而订立;三、被迫签订合同;四、恶意串通;五、违反公序良俗。首先,如果合同违反了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无效性是显然的。比如,合同违反《合同法》的规定,或者违反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其次,如果合同双方基于重大误解而达成协议,导致协议内容与当事人真实意愿严重不符,也会导致合同无效。再次,如果合同一方在被迫的情况下签订合同,也就是“一方因极度困难所迫而订立的合同”,合同同样是无效的。此外,恶意串通也是合同无效的情形之一。如果合同双方明显存在恶意串通,达成的协议违背公正、公平原则,则合同是无效的。最后,如果合同内容违反公序良俗,比如合同内容不道德、违反社会公德等,也会导致合同无效。
如果合同双方发现已经签订的合同存在无效情形,应该如何处理?如果发现已经签订的合同存在无效情形,当事人可以协商解决或者向人民法院请求撤销。如果当事人协商解决,应当以书面形式确认协商结果。如果无法协商解决,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确认合同无效,并请求返还已经履行的义务。
根据合同法第53条规定,合同存在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重大误解、被迫签订合同、恶意串通和违反公序良俗等五种情形之一的,都是无效的。在签订合同前,当事人应该了解相关法律法规规定,遵守合同法的规定,保障自身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五十三条 合同中的下列免责条款无效:
(一)造成对方人身伤害的;
(二)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
⑤ 合同法52.53条内容
合同法第52条列出了合同无效的法定情形。第53条则规定了合同中免责条款的效力。合同被视为无效通常是因为其违反了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或损害了国家、社会公共利益。这类合同自订立之时起就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也不会在日后变得有效。已履行的无效合同应通过返还财产、赔偿损失等措施,使当事人的财产恢复至合同订立前的状态。
通常,如果当事人自由协商确定了免责条款,并且这些条款未违反社会公共利益,法律是承认其效力的。然而,严重违反诚实信用原则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免责条款是无效的。这不仅会滥用免责条款,还会严重损害一方当事人的利益,不利于保护正常的合同交易。以下两种免责条款被规定为无效:
1. 免除造成对方人身伤害责任的条款。由于法律对人身权利给予特殊保护,允许通过合同免除人身伤害责任将纵容对他人生命的摧残,这与保护公民人身权利的宪法原则相违背。
2. 免除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给对方造成财产损失的条款。这类条款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允许其存在可能导致一方当事人利用条款欺骗对方,损害其合同权益,与立法目的相违背。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因一般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免责条款,可以认为是有效的。此外,只有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财产损失的免责条款才是无效的。也就是说,只有涉及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行为的财产损失免责条款才是无效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第五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
(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第五十三条 合同中的下列免责条款无效:
(一)造成对方人身伤害的;
(二)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