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包括哪三大部分
❶ 合同法中的三大抗辩权是什么
合同法中三大抗辩权包括同时履行抗辩权、先履行抗辩权和不安抗辩权。同时履行抗辩权指出当事人互负到期债务,没有先后履行顺序时,一方有权在对方未履行前拒绝履行。一方如发现对方履行不符合约定,也有权拒绝相应履行。先履行抗辩权则涉及债务有先后履行顺序,先履行一方未履行时,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履行要求,而先履行方履行不符合约定时,后方也有权拒绝相应履行。不安抗辩权分为两个阶段:中止履行和解除合同。中止履行阶段,债务人一方有确凿证据证明对方存在严重恶化经营状态、转移财产、丧失商业信用等风险时,可中止履行。中止后,对方未在合理期限内恢复履行能力且未提供担保时,中止方有权解除合同。抗辩权的行使需符合特定条件,且有期限限制,无确切证据或在对方提供担保后仍不恢复履行的,行使抗辩权者应承担违约责任。合同履行过程中,当事人享有三种抗辩权,这些权利的设定有助于保护当事人利益,减少违约风险。
❷ 我国合同法是什么时候颁布实施的
1999年3月15日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回,这是答我国
第一部统一的合同法,这部法律的颁布和施行是我国经济、法律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❸ 合同法的起源是什么
大约在12世纪,西欧见证了罗马法的复兴,这一过程持续到了18至19世纪。在此背景下,1804年法国制定了资产阶级第一部民法典——《法国民法典》,其中详细规定了调整商品关系的合同法律制度,标志着大陆法国家近代合同法的正式诞生。随后,1900年德国颁布了《德国民法典》,在合同法律制度方面对《法国民法典》进行了某些调整,成为大陆法国家近代合同法的又一里程碑。从《法国民法典》和《德国民法典》关于合同的规定及历史发展来看,近代合同法主要基于以下基本原则构建:合同自由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和公平交易原则。
首先,合同自由原则包含三层含义:当事人地位平等、当事人意思自愿和当事人行为自由。在《人权宣言》宣布人人平等成为资产阶级宪法性原则后,合同法上的合同自由主要针对当事人意思自愿和行为自由。《法国民法典》第1101条规定:“契约是一种合意,以此合意,一人或数人对于其他一人或数人承担给付、作为和不作为的债务”,而《德国民法典》第154条规定:“必须全部事项取得合意,契约方始成立的,如果当事人双方对契约中所有各点意思未全部趋于一致,在发生疑问时,应认为契升段锋约未成立”,这些规定体现了当事人的意思自愿和行为自由,为合同自由原则奠定了基础。
其次,诚实信用原则,作为法律术语,其源于古罗马,并被保留在近代民法中。《法国民法典》第1134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的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前项契约应以善意履行之”,而《德国民法典》第157条规定:“对合同的解释、应遵守诚实信用原则,并考虑交易上的习惯”,其他大陆法国家也有类似规定。
最后,公平原则。由于当事人在信息占有、资金等方面的不对等,如果机械地要求平等自愿,则交易可能难以完成或成本过高。因此,实际中对于平等自愿并非绝对要求,同时强调合同公平作为补充。格式合同便是这一原则的典型例证,其通常受到严格审查与解释。如德国规定,凡共同条件不能按照诚意原则妥善安排双方当事人利益的。
几乎在大陆法国家形成近代合同法的同一时期,英美法国家通过法院判例和制定法也奠定了近代合同法的基础,其基本原则与大陆法国家相似。
在英美国家,合同自由原则起源于19世纪的英国,当时正值自由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经济上自由竞争理论占据主导,法律上梅因的《古代法》揭示了从身份到契约的发展趋势,合同自由主义因此得到空前强化。英国法官乔治·杰塞尔伯爵在Printing and Numerical Registering CO. V. Sampson一案中强调:“如果有一件事比公共秩序所要求的事更重要,那就是成年人和神志清醒的人应拥有订立合同的最充分的自由权利。”在美国,独立宣言和1787年宪法将公民自由作为法律保护的重要内容。
英美法中的诚信原则认为诚信即是诚实、公平地对待合同当事人的方式。在英国,衡平法早期主要处理涉及欺诈的合同案件,在这些案件中诚实信用原则已经确立。美国在《统一商法典》中以制定法方式明确确认了诚实信用原则。当然,具体个案中诚信原则的理解存在分歧。
公平原则在衡平法中已有体现,如获利不公制度。在格式合同方面,美国法律授权法官拒绝执行其认为“不公正”的合同。
合同自由、诚信、公平是合同法的三大基本原则,这一点无可争议。然而,这些原则的定义抽象,适用范围和内部关系需要进一步阐释,它们为何成为合同法的基本原则也有待解答。法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为我们提供了对这些问题的洞察。
❹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有何历史意义
《合同法》对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规范市场交易行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物权法》、《侵权责任法》并称为三大框架性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于1999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法的颁布实施在中国立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该法立法背景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期,其立法精神和旧体制下的经济合同有明显的变化.
一.合同法的基本目标是节约交易成本
合同法作为维持市场交易的最基本制度,被誉为市场经济的宪章。作为基本制度,它从来是制度经济学研究的基本起点。诺斯认为制度是一种博弈的规则,制度的变迁就是游戏规则的变迁;诺斯利用产权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得出的重要观点之一是制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来源于对交易成本的节约。
二.对产权的清晰界定,是新合同法据以立法的基础。
应该说没有对产权的界定,交易就无法谈起,没有交易实际上市场也就不复存在。过去的三大合同法虽然也在名称上称为合同法,但其内容中最大的缺陷或其存在的理论前提的最大缺陷是当事人产权未被明确界定。在旧经济合同法中,规定了合同当事人按照国家指令性计划订立合同,而所谓合同当事人是没有被明晰产权的企业。企业是国营企业,是政府的下属单位。在计划体制下存在“政府替代企业”的现象。
三、“上级机关”的退位,是从“政府替代市场”到“企业、市场相互替代”的回归。
经济学家们在研究市场,研究企业的过程中发现企业,实质上是市场的替代品,而且市场与企业又有相互替代作用。市场、企业的替代的均衡点应为企业收益的最大值。减少无效交易成本,增强交易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