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伙协议合同法
A. 合伙合同有没有法律效应
合伙合同是否有法律效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意思表示真实,是指缔约人的表示行为应真实地反映其内心的效果意思,即其效果意思与表示行为相一致。它作为合同的有效要件,是意思自治原则的当然要求。意思表示不真实,对合同效力的影响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在一般误解等情况下,合同仍为有效。
在重大误解时,合同则可被变更或者撤销。在乘人之危致使合同显失公平的情况下,合同可被变更或者撤销。在因欺诈、胁迫而成立合同场合,若损害国家利益,合同无效;若未损害国家利益,合同可被变更或撤销。
二,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这里的法律,一方面应作扩大解释,既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通过的法律, 又包括国务院颁发的行政法规; 另一方面应作缩小解释,仅指其中的强行性规范, 不包括任意性规范。
合同不得违反强行性规范,是由合同制度的目的所决定的,为一般的原则。除了法律的强行性规范外, 合同还不得违反社会公共利益。
(1)合伙协议合同法扩展阅读:
对人的效力
①对中国公民的效力中国公民在中国领域内一律适用中国法律。在中国境外的中国公民,也应遵守中国法律并受中国法律保护。
②对外国人和无国籍人的适用问题,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对在中国领域内的外国人和无国籍人的法律适用问题;另一种是对其在中国领域外的法律适用问题。外国人和无国籍人在中国领域内,除法律另有规定者外,适用中国法律。
外国人在中国领域外对中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的最低刑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适用中国刑法,但是按照犯罪地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
B. 个人与个人签订的合伙协议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个人与个人签订的合伙协议的法律依据;
《民法通则》第五节 个人合伙版
第三十条 个人合伙是指两个以上公民按照权协议,各自提供资金、实物、技术等,合伙经营、共同劳动。
第三十一条 合伙人应当对出资数额、盈余分配、债务承担、入伙、退伙、合伙终止等事项,订立书面协议。
第三十二条 合伙人投入的财产,由合伙人统一管理和使用。
合伙经营积累的财产,归合伙人共有。
第三十三条 个人合伙可以起字号,依法经核准登记,在核准登记的经营范围内从事经营。
第三十四条 个人合伙的经营活动,由合伙人共同决定,合伙人有执行和监督的权利。
合伙人可以推举负责人。合伙负责人和其他人员的经营活动,由全体合伙人承担民事责任。
第三十五条 合伙的债务,由合伙人按照出资比例或者协议的约定,以各自的财产承担清偿责任。
合伙人对合伙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偿还合伙债务超过自己应当承担数额的合伙人,有权向其他合伙人追偿。
C. 合作协议的法律效力是否适用《合同法》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85条:合同是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关系的专协议。依法成立的合同属,受法律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2条: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适用其他法律的规定。
也就是说,合同的范围是很广泛的,也不受文件题目的限制,即使是“某某协议”只要内容是双方之间达成的合意订立的文件,就是《合同法》中的合同。合作协议是双方通过协商达成一致订立的,当然也是一种合同。
D. 一般合作协议有合同法效力吗
存在要约和承诺过程的书面文件,有法律效力,应该没有问题。
至于B是否有权要求A不能回就此项技术与C合作,答则应该看一下协议是如何约定AB双方利益分配的。如果没有相关约定,一般而言,则应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向有利于这个技术项目进一步发展的方向倾斜。
补充:合同应体现权利、义务关系,只要这两方面对称、严谨,这个合同就没有问题。不能只有权利没有义务,也不能只有义务没有权利。“赠与合同”等单向单务合同除外。
E. 合作协议与合同的区别
合同复与协议的区别:
协议是指有制关国家、政党、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者个人,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订立的一种具有政治、经济或其他关系的契约。协议,在其所表示的意义、作用、格式、形式等方面基本上与合同是相同的。经济合同和以经济为内容的协议,都可以称为契约,两者都是确立当事人双方法律关系的法律文书。
合同与协议虽然有其共同之处,但两者也有其明显区别。合同的特点是明确、详细、具体,并规定有违约责任;而协议的特点是没有具体标的、简单、概括、原则,不涉及违约责任。从其区别角度来说,协议是签订合同的基础,合同又是协议的具体化。
合同与协议是两个既有共同点又有区别的概念,不能只从名称上来区分,而应该根据其实质内容来确定。如果协议的内容写得比较明确、具体、详细、齐全,并涉及到违约责任,即使其名称写的是协议,也是合同;如果合同的内容写得比较概括、原则、很不具体,也不涉及违约责任,即使其名称写的是合同,也不能称其为合同,而是协议。
F. 关于合作协议是否负法律责任
1、双方的约定并不违反禁止性的规定,合同有效,合同双方应遵守合同的约定。
2、若你单方退出,对方可能通过诉讼要求你承担违约责任。但是,该协议的违约责任过高,若发生诉讼纠纷,可以按照合同法第114条第二款的规定,要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适当减少。
3、如果你作为违约方提出合同中约定的违约金数额太高请求人民法院予以调整的,首先法院必须确定因违约造成的损失,在确定了损失后,如果违约金的数额超过了损失的30%,则可以认定为过分高于损失,人民法院可以酌情调整到守约方损失的30%以内(合同法司法解释二第29条)。
4、具体损失的计算标准参照合同法第113条第一款的规定。
总之,如果你是乙方,建议你尽快搜集甲方可能的损失范围的证据,和合同签订时,你可能预期甲方的损失范围的证据。若能搜集相关的证据,则可以极大的降低你的违约金赔偿的范围。当然,如果你能搜集到对方也存在违约的情况,那就更理想了,双方违约的情况是可以降低违约金赔偿金额的。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http://www.law-lib.com/law/law_view.asp?id=475
第一百一十三条第一款: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给对方造成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
第一百一十四条第二款: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适当减少。
司法解释依据:合同法司法解释二
http://china.findlaw.cn/hetongfa/hetongfagui/hetongfa/htfsfjs/5713_2.html
第二十九条当事人主张约定的违约金过高请求予以适当减少的,人民法院应当以实际损失为基础,兼顾合同的履行情况、当事人的过错程度以及预期利益等综合因素,根据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予以衡量,并作出裁决。
当事人约定的违约金超过造成损失的百分之三十的,一般可以认定为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的“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
G. 私下签合伙协议,有无法律效应
只要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内容不违反现行法律法规、公共利益,合伙协议即具有法律效力,受法律保护。按照协议双方约定是有效的,但属内部约定,不能对抗第三方。第三方如起诉,是需要承担的。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五条
“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应当签字或者盖章。当事人在合同书上摁手印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其具有与签字或者盖章同等的法律效力”的规定是有效的,但是如果发生纠纷后,按照法律规定的解决步骤是,首先由男女双方自行协商解决。
协商不成时再向法院起诉,请求法院确认协议有效,经法院审理认为没有《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情形的,将判决合同有效,并要求义务人在判决规定的期限内自觉履行义务。
(7)合伙协议合同法扩展阅读:
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规定
第85条:合同是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关系的协议。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
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
第2条: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适用其他法律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