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人婚姻法
Ⅰ 婚姻法中对精神病人的婚姻是怎么保护的
首先,婚姻明确禁止了精神病人结婚。也不知道你姐当时是怎么通过民政局登记结婚的。
2001年《婚姻法》修订中,确立婚姻无效和可撤销婚姻的内容,使得《婚姻法》的体系更为完善。现行《婚姻法》第十条第1款规定,婚姻无效的原因有:
(1)重婚的;
(2)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的;
(3)婚前患有医学上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的;
(4)未到法定婚龄的;
(5)不符合FAT16原则的。
对于无效婚姻的法律后果,《婚姻法》第12条规定“无效或被撤销的婚姻自始无效。当事人不具有夫妻的权利和义务,同居期间所得的财产,由当事人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照顾无过错的原则判决。对重婚导致的婚姻无效的财产处理,不得侵害合法婚姻当事人的财产权益。当事人所生的子女,适用本法有关父母子女的规定。”
值得注意的是,新的《婚姻登记条例》(2003年10月1日实施)取消了对弄虚作假、骗取婚姻登记的当事人进行行政处罚,以及对重婚事实向检察机关举报的规定,弱化了婚姻登记机关的司法职能。使得婚姻无效的宣告请求权人只是限定在婚姻当事人及其利害关系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七条规定“有权依据《婚姻法》第十条规定向人民法院就已办理结婚登记的婚姻申请宣告婚姻无效的主体,包括婚姻当事人及利害关系人。利害关系人包括:
1、以重婚为由宣告婚姻无效的,为当事人的近亲属及基层组织;
2、以未到法定婚姻为由宣告婚姻无效的,为未达法定婚龄者的近亲属;
3、以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为由申请宣告婚姻无效的,为当事人的近亲属;
4、以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为由申请宣告婚姻无效的,为与患者共同生活的近亲属。
5、未根据《婚姻法》到有关部门登记办理手续的也视为无效婚姻。
Ⅱ 精神病人能否结婚
精神病人的婚姻登记和离婚问题,我国现阶段并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进行规定,对该问题的内处理已成为婚容姻登记机关和司法机关的一大难题。
精神病人能不能结婚呢?
对于无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由于法律规定的以自己的行为从事民事活动、取得民事权利并承担民事义务,当然不具备结婚的行为能力,也不符合婚姻法自愿结婚的要求,因此,当然不能结婚。
对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由于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着结婚的现象,如果一概认定为无效,反而不利于精神病人的生活。因为精神病人也需要家庭的关爱,享受家庭的温暖。当前,我国婚姻法并没有就精神病人能否办理婚姻登记作专门规定。
婚姻法规定的无效婚姻有四种:(一)重婚的;(二)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的;(三)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的;(四)未到法定婚龄的。
Ⅲ 精神病人可以结婚吗
由于精神病有一定的遗传因素,因而关于精神病人的婚姻生育问题,常是患者及其家属所关心的。根据目前资料分析,情感性精神障碍和精神分裂症病人家庭成员比一般人群情感性精神障碍和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要高得多。癔症与人格特点有密切关系,人格的某些内容,如气质又受遗传的影响,也就是说:癔症或多或少受遗传的影响。虽然如此,遗传特性只是发病的“内在因素”,要在一定的外界环境下才能促使精神病的产生。
所以,精神病人也不是绝对不能结婚的。但是,要在疾病痊愈或稳定一段时间后(一般病情缓解2年以后再考虑),而且婚前应与配偶讲清楚,取得对方的理解,婚后可以更好的互相关心,照顾。免得一旦病情波动,对方不理解,夫妻生活不协调,家庭气氛紧张,结果不欢而散,徒增双方心理上的压力,精神上的痛苦。另外,根据遗传学的观点,双方都是精神病患者其后代遗传上精神病的可能性极大。所以,在配偶的选择上,切忌“门当户对”或同病相怜,再去挑选也有精神病史的人。也千万不能以结婚“冲喜”。为了保障病人的权利,也为了保障病人今后家庭的利益和幸福。《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六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禁止结婚:(1)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2)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 这里“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包括:①精神病患者在精神病发作期,未完全缓解。②症状虽已缓解,但稳定性差的病人,即间歇期短,易于反复的病人,不可急于婚恋。③严重的癫痫患者。④高度智能缺损者。这就是说,患有以上这些疾病的人是禁止结婚的。
精神病人能否生育?这要看患的是哪种精神病,若确诊为精神分裂症或情感性精神障碍,对是否能生育子女的问题则要慎重考虑。首先,处于发病期是不宜生育的;其次,精神症状尚未彻底缓解,尚在大剂量服药者也不宜生育。有的女病人原先病情尚稳定,但是在妊娠和分娩时又可复发,至于精神药物对于胎儿的躯体及精神发育的影响,现在还不太清楚,但一般主张在继续服药期间最好不怀孕,以保证胎儿的健康。因为一旦停药,病情复发,不利于胎儿的发育成长。同时,还要考虑到子女的抚养和教育是很繁重的任务,加上遗传因素的影响,精神分裂症或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还是以节制生育,不生孩子为好。也许,有人要问,已稳定的病人,怀孕了,夫妻双方都想要一个孩子,而在怀孕期病情复发了怎么办呢?为了慎重起见,原则上是用尽可能小的剂量来控制精神症状。另外,孕期应连续3次进行羊水细胞检查,如有异常则应终止妊娠并考虑绝育。父母都希望能生一个优质子女,如果育一不健全的小孩,反而多添烦恼,既不利于大人,小孩,也不会给家庭带来乐趣。如果患的是与遗传关系不大的所谓外因性精神病,诸如反应性、症状性或器质性精神病等,则不必顾虑生育问题,但也需在病情完全恢复和巩固后再行怀孕。
精神病人的离婚具有其特殊性:婚前隐瞒了精神病情或婚后由不堪忍受精神病人的折磨而提出离婚,经调查或精神医学鉴定情况属实,法院应准予离婚。但在判决时一定遥护双方各自的合法权益。无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办理离婚手续需监护人代替履行各种法律手续。
精神病人离婚后子女的扶养,法院应根据《婚姻法》酌情裁决。但从子女的身心健康,今后成长考虑,最好由健康一方抚养。
婚姻就象一个遭到围攻的要塞,里面的人想往外溜,而外面的人则想往里钻。结婚证不是无礼证,离婚也不被人们鼓励。所以,结婚前,睁大你的双眼,结婚后,最好闭上一只眼。
Ⅳ 婚姻法精神疾病患者可以结婚吗
婚姻法精神疾病患者可以结婚吗
婚姻2018-12-25 15:30:53 来源:找法网阅读数:10549
精神病能不能版结婚要视具体病情而定。权在精神病痊愈或者稳定一段时间后,医师提出医学意见,并且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即可结婚。
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的规定:
(一)第八条,婚前医学检查包括对下列疾病的检查:严重遗传性疾病;指定传染病;有关精神病。经婚前医学检查,医疗保健机构应当出具婚前医学检查证明。
(二)第九条,经婚前医学检查,对患指定传染病在传染期内或者有关精神病在发病期内的,医师应当提出医学意见;准备结婚的男女双方应当暂缓结婚。
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七条的规定,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禁止结婚。包括:
(一)精神病患者在精神病发作期,未完全缓解。
(二)症状虽已缓解,但稳定性差的病人,即间歇期短,易于反复的病人。
(三)严重的癫痫患者。
(四)高度智能缺损者。
Ⅳ 婚姻法对精神病患者离婚有啥规定
根据《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如何认定夫妻感情确已破裂的若干具体意见》第三条规内定,婚前容隐瞒了精神病,婚后经治不愈。
或者婚前知道对方患有精神病而与其结婚,或者一方在夫妻共同生活期间患精神病,久治不愈的。一方坚决要求离婚,经调解无效,可依法判决准予离婚。故你提出离婚的诉讼请求应予以支持。
(5)精神病人婚姻法扩展阅读:
要是结婚之前就有精神病,婚后也没有治愈的,这样的情况下,一方坚决离婚,调解无效的话也是会依法准予解除婚姻关系。
我国法律规定,解除婚姻关系的法律途径有两条:
一是协议离婚,即双方经过协商取得一致意见后,到民政部门办理离婚登记,依法领取离婚证;
二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来调解或判决,进而确定婚姻关系是否解除。
Ⅵ 患有精神分裂症在婚姻法是怎么规定的
精神分裂是属于精神疾病,不可以办理结婚的,具体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第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禁止结婚:
(一)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
(二)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
《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
第八条 婚前医学检查包括对下列疾病的检查:
(一)严重遗传性疾病;
(二)指定传染病;
(三)有关精神病。
经婚前医学检查,医疗保健机构应当出具婚前医学检查证明。
第三十八条本法下列用语的含义:
指定传染病,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艾滋病、淋病、梅毒、麻风病以及医学上认为影响结婚和生育的其他传染病。
严重遗传性疾病,是指由于遗传因素先天形成,患者全部或者部分丧失自主生活能力,后代再现风险高,医学上认为不宜生育的遗传性疾病。
有关精神病,是指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型精神病以及其他重型精神病。
产前诊断,是指对胎儿进行先天性缺陷和遗传性疾病的诊断。
(6)精神病人婚姻法扩展阅读:
婚前检查的详细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
第十四条 经婚前医学检查,医疗、保健机构应当向接受婚前医学检查的当事人出具婚前医学检查证明。 婚前医学检查证明应当列明是否发现下列疾病:
(一)在传染期内的指定传染病;
(二)在发病期内的有关精神病;
(三)不宜生育的严重遗传性疾病;
(四)医学上认为不宜结婚的其他疾病。
发现前款第(一)项、第(二)项、第(三)项疾病的,医师应当向当事人说明情况,提出预防、治疗以及采取相应医学措施的建议。
当事人依据医生的医学意见,可以暂缓结婚,也可以自愿采用长效避孕措施或者结扎手术;医疗、保健机构应当为其治疗提供医学咨询和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