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分析法分析社会
A. 谈谈利益矛盾与利益分析法这一方法有何实践意义
第一、矛盾分析法是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法
矛盾就是对立和统一,矛盾的对立属性就是矛盾的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就是矛盾的同一性.同一性和斗争性是两种基本属性,二者相互联系,不可分离的.一方面,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另一方面,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矛盾的斗争性是以矛盾双方具有内在的同一性为前提的.在采用矛盾分析方法进行公共政策分析中,必须把握好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必须将同一性与斗争性有机的结合起来,要从多角度、多层次去认识和把握社会问题.
第二、矛盾分析方法是内外因分析法
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矛盾,矛盾推动事物向前发展.事物的内部矛盾就是事物发展的内因,事物的外部矛盾就是事物发展的外因,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是第二的原因.它们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却是不同的,不能相提并论,事物运动、发展的源泉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对立统一规律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由内因决定的.正因为这样,事物才是自我运动,自我发展,把这一原则贯彻到方法论上,就是要坚持内因分析法.内因分析法要求我们在分析事物矛盾时,把立足点放在内因上,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源泉;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外因的作用,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坚决抵制忽视外因作用的错误思想.
第三、矛盾分析法又是矛盾共性与个性、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矛盾普遍性是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的特殊性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不懂得它,就不能真正掌握唯物辩证法.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相统一的关系,既是客观事物固有的辩证法,也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第四、矛盾分析法是“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矛盾分析法之所以是认识事物的根该方法,这是由对立统一规律在客观世界中的地位以及在辩证法体系中的地位所决定的.矛盾分析方法是“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两点论是一种辩证的思维方法.在研究复杂事物矛盾发展过程中,既要研究主要矛盾,又要研究次要矛盾,既要研究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研究矛盾的次要方面,二者不可偏废.即是说,要从矛盾双方的对立与统一的关系分析问题,既要在诸多矛盾关系的对立中把握它们的统一、渗透、转化,又要在复杂的矛盾群中把握二者的差异、排斥甚至对立,全面的研究矛盾双方的复杂关系.同时,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不是均衡的两点论,而是有重点的两点论.它要求把握矛盾的不平衡性并把它贯穿于矛盾的分析之中,不能主次不分、轻重不分,采取折衷的、中庸的态度.重点论与两点论是相统一的.在研究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之间的辩证关系时,特别要坚持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在坚持两点论的前提下,坚持重点论.这是唯物辩证法必须牢固坚守的一个基本的理论阵地.
B. SWOT分析法的用途和好处
1、分析环境因素
运用各种调查研究方法,分析出公司所处的各种环境因素,即外部环境因素和内部能力因素。外部环境因素包括机会因素和威胁因素,它们是外部环境对公司的发展直接有影响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属于客观因素,内部环境因素包括优势因素和弱点因素。
2、构造SWOT矩阵
将调查得出的各种因素根据轻重缓急或影响程度等排序方式,构造SWOT矩阵。在此过程中,将那些对公司发展有直接的、重要的、大量的、迫切的、久远的影响因素优先排列出来,而将那些间接的、次要的、少许的、不急的、短暂的影响因素排列在后面。
3、制定行动计划
在完成环境因素分析和SWOT矩阵的构造后,便可以制定出相应的行动计划。制定计划的基本思路是:发挥优势因素,克服弱点因素,利用机会因素,化解威胁因素。
(2)利益分析法分析社会扩展阅读
应用SWOT分析法的简单规则:
1、进行SWOT分析的时候必须对公司的优势与劣势有客观的认识。
2、进行SWOT分析的时候必须区分公司的现状与前景。
3、进行SWOT分析的时候必须考虑全面。
4、进行SWOT分析的时候必须与竞争对手进行比较,比如优于或是劣于你的竞争对手。
5、保持SWOT分析法的简洁化,避免复杂化与过度分析。
C. PEST 分析法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PEST分析是指宏观环境的分析,P是政治(politics),E是经济(economy),S是社会(society),T是技术(technology)。在分析一个企业集团所处的背景的时候,通常是通过这四个因素来进行分析企业集团所面临的状况。
PEST缺点:
1、变化因素大。
2、企业决策需要考虑各种因素。pest之分析了宏观市场因素,故不全面。
PEST优点:
1、外部因素主要包括p、e、s、t四个方面,作为战略决策依据,pest可以从宏观角度全面地分析外部环境。
2、利用不同的角度,从变动的因素上探求某个行业可能的发展潜能,对企业的发展前景有一个大的整体把握。
3、对于各方面的变动可以及时地作出反应,制定出对应的改变策略。
(3)利益分析法分析社会扩展阅读:
PEST 分析法的影响因素:
1、P即Politics,政治要素,是指对组织经营活动具有实际与潜在影响的政治力量和有关的法律、法规等因素。当政治制度与体制、政府对组织所经营业务的态度发生变化时,当政府发布了对企业经营具有约束力的法律、法规时,企业的经营战略必须随之做出调整。
2、法律环境主要包括政府制定的对企业经营具有约束力的法律、法规,如反不正当竞争法、税法、环境保护法以及外贸法规等,政治、法律环境实际上是和经济环境密不可分的一组因素。
3、处于竞争中的企业必须仔细研究一个政府和商业有关的政策和思路,如研究国家的税法、反垄断法以及取消某些管制的趋势,同时了解与企业相关的一些国际贸易规则、知识产权法规、劳动保护和社会保障等。这些相关的法律和政策能够影响到各个行业的运作和利润。
D.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异同及优缺点
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在不同领域的具体应用手段有所不同。
在分析化学中,分析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某个物体的信息,这样的物体包括固体、液体、气体以及生物大分子。而获取的信息则包括物理化学方面的一些特征,或者是蛋白质的序列,这也是分析化学的大概内容。
相信大家看出来了,定量分析是化繁为简,我们从不同的量之间最终得到了一条简单深刻的规律;而定性分析则恰恰相反,它揭示了世界的复杂性,所以这二者在方法论上有根本的区别,这也是为何称其“三观”不同的原因了。
E. 利益分析法
“利益分析法”是基于对中国目前社会现状的清醒认识和认真分析而提出的,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 毋庸置疑,改革开放三十年彻底改变了中国的社会面貌。抛弃了以计划经济和平均主义为特点的毛式贫穷社会主义,逐渐引进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模式,使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综合国力迅速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然而,中国人民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生态环境极度恶化,资源遭到毁灭性的掠夺。在政治层面上,邓的继承者们出于一种恐惧心理(特别是1989年后),拒绝任何真正意义上的改革,从而把国家引入歧途。社会分配严重不公,贫富差距超越了警戒线。国家百分之九十的财富被百分之十的极少数人侵吞。而这百分之十的极少数人,从中央到地方,结合成为大大小小的势力强大的政经一体化的既得利益集团。现在的贫富差距,在某种程度上,正是由于既得利益集团借助畅通无阻、独享的利益诉求渠道,将自身利益无限扩大的必然结果。与此同时,百分之九十的民众,大多数被逼到了最底层,沦为弱势群体。他们就是往昔被称为“国家主人”的工农大众。而夹在既得利益集团和弱势群体之间的就是所谓“中产阶层”。另外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是,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特别是在中国加入WTO以后,海外,主要是欧美国家的庞大的资本集团,昂首阔步地踏上了中国的土地,不仅使中国变成了由他们控制的“世界工厂”,而且也影响着中国经济的运行,威胁着中国金融市场的安全。而且这些庞大的资本集团在其政府的支持下,越来越咄咄逼人,迫使中国一步步就范。除了上述各种利益集团外,中国还出现了一个已经利益化的知识精英群体。众所周知,中国的知识分子从来就不是一个独立的利益整体。毛泽东早就说过:“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也就是说,知识分子不过是兽皮上的毛发而已。随着我国近三十年间各种利益集团的产生和发展,知识精英们也随之分化为类型不同的利益群体--政治智囊型,经济商务型,洋务型和本土型。中国目前与决策圈接近或被海内外各种既得利益集团所收买的知识精英群有一个最突出的特点:他们混淆了“利益”与“学术”这两大领域完全不相同的游戏规则。利益的游戏规则是不择手段追求利益最大化,社会良心从来就不是利益集团考虑问题的出发点;而学术则以求真为目标,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善与美也自在其中。而中国已经利益化的知识精英群体的问题在于将两套游戏规则混在一起,将一些利益诉求包装为形形色色的“新理论”,对社会起着巨大的误导和欺骗作用。 这就是目前中国的社会现状。如果还有人把这种社会形态称为社会主义的话,那只能是现代版的天方夜谭了! 政府,尤其是冠以“人民”二字的政府,本应以公平和公正之原则,扮演市场化所不能扮演的角色,解决市场化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对社会财富进行调节。但中国的各级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为了自身利益,为了“政绩”,不惜以牺牲人的利益来保护资本的利益。结果,应该产业化的没有产业化,应该推向市场的没有真正推向市场(如股市),而应当由政府来承担责任的各种服务如教育,医疗,住房等则被极端地市场化了。 最为可怕的是不受制约的权力和资本的联姻。这也是贪污腐化之风越刮越猛的根本原因。事实证明,不受制约的绝对权力,必然产生绝对腐化。而“稳定压倒一切”是政府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反过来讲,政府最怕的就是社会的不稳定,甚至动荡。因此,钱和稳定是决定政府行为的两个重要因素。 如果我们站在政府的立场,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的利益考虑一下的话,那么我们就不难得出一个结论: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最需要的是两件东西。一是钱,二是稳定。事实上,中国的庞大行政开支所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在全世界都是名列前茅的。这些钱从哪里来?除了税收之外(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他们还需要从别的地方获得支撑。股市和楼市就是政府获得巨大财源的两个重要市场 。 中国正处于一个经济超常发展、社会急剧转型的重要历史阶段,资本的原始积累在短短的30年内就基本完了。上述各种利益集团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盘根错节,往往使人眼花缭乱。他们要么互相依存,构成新的、不断变化的利益共同体;要么明争暗斗,进行着生死博弈;要么内外联手,寻找猎物,形成内外勾结的庞大资本集团,企图逐步扩大在中国的地盘,占领一个个制高点。就连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甚至不同部委之间也进行着利益博弈。这些利益的博弈正是中国目前出现的令人眼花缭乱的种种社会现象的根源。 对中国社会现状的清醒认识和判断,正是时寒冰先生提出和运用“利益分析法”的根本依据和出发点。 时寒冰的“利益分析法”犹如匕首,利剑和照妖镜,在变幻莫测,令人眼花缭乱的股市和楼市,在与各种强势利益集团及其代言人的论战中,虽身为一介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却愈战愈勇,取得骄人战绩。而在与中国平安这个庞然大物的较量中,更是表现出一个领军人物的风采。
F. 我国应用利益分析方法的社会基础
利益分析方法是从利益的角度,通过社会历史现象把握其本质和根源,透过各种社会主体的言论和行为把握其动因的方法。它是我们把握国内国际利益格局,正确制定战略的十分重要的工具。利益分析方法在社会领域和人类历史长河中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一、利益分析方法的基本依据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认识世界主要不是为了解释世界,而是改造世界,因此,马克思主义非常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正因如此,马克思主义不仅重视利益理论,也非常重视利益分析方法。在他们看来,利益分析方法是深入把握社会事件的本质及其根源的方法,在进行社会革命过程中只有自觉地运用它才能掌握主动并取得成功。
二、利益分析方法的内容
利益问题既是重大社会事件的导火线,又是它的根本原因,因此,要把握重大社会事件的本质,除了了解事件形成和发展经过的事实外,更重要的是要把握它的利益根源,这样才能不被它的假像所迷惑,把握到其本质、动因和发展的趋势。
三、利益分析方法的战略地位和实践价值
怎样看待利益分析方法的战略地位和实践价值?如果用一句话来表述,就是:利益分析方法是社会领域中最基本的认识方法和分析方法之一,是任何社会主体要有效地参与社会生活实践必须运用的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综上所述,利益分析方法在社会科学的方法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社会领域中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在改革愈深入,开放愈扩大,国际上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日趋势频繁,全球力量在不断地分化和组合的今天,利益分析方法的重大作用就更加日益明显了,因此更需要自觉地掌握它和运用它。供参考。
G. 所谓的"意识形态电影批评"方法是指去分析电影代表哪个社会阶层的利益
意识形态电影理论强调,电影作为一种表达手段,属于意识形态上层建筑,无论回就电影的生产机答制、电影表现的内容和形式,以至电影的基本装置而言,都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电影既受制于国家意识形态机器,也再生产这种意识形态。而《电影手册》强调意识形态电影批评的任务,就是要破坏和反对电影与“主导意识形态”的“共谋”;同样,批评电影所传达的意识形态,就意味着否定影片所标榜的“真实性”。电影领域里的意识形态批评把后结构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倾向于挣脱作者论和类型电影研究的藩篱,力图采取症候阅读的方式,从文本与政治、社会之间的动力关系中寻找颠覆电影与“现实”或“主导意识形态”的途径。
H. 利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来分析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 谢谢大家
*国家是整体,个人是整体中的组成部分。
*国家整体性质与功能大于内下层部分(个人)容性质与功能的简单相加之和。
*整体国家与个人(部分)的活动模式具有本质的区别,个人不具有整体性,因而个人利益依赖于
国家整体的性质。
*整体具有〝分形〞的活动模式,整体活动与局部活动模式相似,所以可以要通过人民(局部)的
意愿来认识国家整体的活动模式。
*表现国家整体自组织秩序的前提是先组织好国家上层整体结构,然后才能够保证人民(下层组
成)的良好生活质素。
*从人民局部的能力,不可预知国家整体的力量。
I. 利益分析法是什么
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要服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大局,就要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建设的特征,即从容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入手,分析人的思想、行为背后的利益动因,揭示各种社会现象和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和把握人的思想变化及行为产生的规律。这就是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利益分析法。
J.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利益分析方法
利益分析方法是从利益的角度,社会历史现象通过把握其本质和根源,透过各种社会主体的言论和行为把握其动因的方法。它是我们把握国内国际利益格局,正确制定战略的十分重要的工具。利益分析方法在社会领域和人类历史长河中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一)要把握重大社会事件背后的阶级和社会集团的利益根源。
利益问题既是重大社会事件的导火线,又是它的根本原因,因此,要把握重大社会事件的本质,除了了解事件形成和发展经过的事实外,更重要的是要把握它的利益根源,这样才能不被它的假像所迷惑,把握到其本质、动因和发展的趋势。二战中,日本帝国主义企图凭借其实力对亚洲国家实行殖民统治,因而出兵侵略中国和东南亚各国,但却打着“东南亚共荣”的口号。西方某些势力不愿看到中国社会稳步前进,日趋强大,想把中国政局和中国社会搞乱,但却打着关心中国人民的人权和民主权利的口号。所以通过社会事件把握其利益根源,就能揭示其动机、目的,揭示事件的本质。
(二)各个阶级和社会集团的利益是它在社会关系中的地位决定的。
一切重大社会事件都可以归结到一定的阶级和社会集团的利益,那么,其利益是由什么决定的呢?是由其所处社会关系中的地位决定了的。任何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对当时各个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的利益并非是完全均等的,一般而言取得政治统治的阶级和社会集团获得的利益最大。各个阶级和社会集团在社会中的不同地位决定了它的基本态度。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力量出现了分化,形成了美苏争夺世界霸权的格局,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为什么认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即第三世界是反对世界霸权的主力呢?邓小平同志对此作了精辟的分析:因为霸权主义的“直接受害的还是第三世界的国家和人民。这就决定了有切身利益的第三世界是真正维护和平、反对霸权主义的主力。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是第三世界所处的地位和切身利害关系决定的。”(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416页。)邓小平同志分析得很透彻,他运用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利益分析方法。
(三)分析利益格局是制定战略的依据。
既然重大的社会事件的产生根源于一定阶级和社会集团的利益,而它的利益是由所处的社会关系中的地位决定的,那么分析社会关系即整个利益格局是制定整个战略的依据。
在30年代后期,由于抗日斗争的需要,国共实现了第二次合作。然而1941年发生了皖南事变,国民党部队枪杀新四军七千多人,许多人士都断言,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就此完结。然而此时,中国共产党人冷静地分析当时国际国内的利益格局,认为蒋介石这种做法不符合中国人民的利益,必将受到全体中国人民的反对,同时它也不符合美、英在华和在亚洲的利益,因而也受到美英的反对和制约,因此据理进行斗争,就有可能使事情向着有利于中国人民利益的方向转化。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人的判断是正确的,皖南事变后,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有效地压制了国民党的反共气焰,维护了抗日统一战线,从而维护了抗日大局,逐步实现了中共对抗日统一战线的领导,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前提。
(四)要根据社会事件对谁有利有害的性质和程度,决定我们的政策和策略。
社会主体倡导和策划,以及实施任何事情都出于一定的利益动因,因此必须根据社会事件对谁有利以及利害的性质和程度来决定我们的政策和策略。1956年朝鲜战争经过了几年之后,双方处于相持状态,当时毛泽东同志分析敌我双方的态势,认为通过和谈解决这场战争是可能的。因为美国在这场战争中已取胜无望,在整个战局上我方略强于敌方,敌人集中兵力撼我整个防线不动,我冲击敌方防线,其防线振动很大,而我国也不愿意在这场战争中无休止地消耗下去。后来虽然经历了谈谈打打的曲折过程,但最终美国的代表还是在停战协议上签了字。显然毛泽东同志的估量是正确的。70年代初,中美建立外交关系,中美关系这二十多年来经历了多次的波折,受时了几次严重冲击,在美国国会中经常有议员找中国的茬并提出种种的反华提案,然而中美关系总的来说是在发展着的。为什么如此,究其原因就在于,美中有着巨大的共同利益。美中相互需要对方的巨大市场不说,在维护世界和平和发展尤其是亚洲的和平与发展上,以及在实现全球军控、核技术不扩散上需要中国发挥建设性的作用。因为中国毕竟是有十二亿人口的亚洲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