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原始社会的分期法

原始社会的分期法

发布时间: 2021-01-15 22:18:28

❶ 世界历史的分期是怎样分的,分为哪几个时期,分别是以

史前时期、 古代文明、帝国与征服、封建时期、中世纪、资本主义。

1、史前时期:500万年前~公元前5000年

早期人类的进化

原始农业的出现、原始畜牧业的出现、父系氏族公社金石并用时代的来临、父系氏族公社的形成私有制的产生、军事民主制国家产生、原始社会的文化、原始的宗教、原始绘画、原始雕刻,原始音乐。

2、古代文明:公元前5000~前500年

(1)亚洲 (公元前5000~前500年)

四大吠陀婆罗门教的创立、列国时代的印度十六国的建立、中国第一王朝——夏朝、大禹治水、阶级社会的产生、夏启建国、少康中兴、夏桀亡国、商朝的兴衰、成汤建商商朝的灭亡、商朝的农业生产技术、神奇的甲骨文、发达的青铜文化、礼乐统治下的西周等级森严的分封制等。

(2)非洲(公元前5000~前500年)

国家的产生和早期王朝时期前王朝文明、提尼斯王朝的建立、古王国时期的经济社会、古王国的经济、古王国的瓦解、法老和金字塔中王国时期、第一中间时期和人民起义、埃及的再度统一、中王国时期的对外战争、中王国时期的农业和手工业等。

(3)欧洲(公元前5000~前500年)

爱琴文明、克里特文明、迈锡尼文明、迈锡尼的墓葬、特洛伊战争、古希腊城邦、国家的出现、城邦的形成、斯巴达城邦、国家的形成、雅典城邦国家形成、梭伦改革、希腊城邦的繁荣、希波战争战后、希腊的城邦经济、奴隶制度的发展等。

(4)美洲(公元前5000~前500年)

美洲的早期文明、亚洲人的迁入、奥尔梅克文明、特奥蒂尔坎查文文化、帕拉卡斯文化。

3、帝国与征服:公元前500~公元元年

(1)欧洲(公元前500~公元元年)

马其顿的兴起、马其顿王国的兴盛、腓力二世统一希腊、亚历山大东征、安提柯王朝的建立、斯巴达的社会改革、托勒密王朝的衰败、塞琉古王国的专制统治、发达的塞琉古商业、塞琉古的手工业、塞琉古的衰亡等。

(2)亚洲(公元前500~公元元年)

秦朝统一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的建立、秦始皇万里长城的修筑、秦朝的覆亡、“世界第八大奇迹、” 西汉刘邦建西汉、汉武帝时代、汉匈和战、司马迁著《史记》、孔雀王朝时期的政治与军事、森严的种姓制度、帝国时代的文化、孔雀帝国时代的建筑艺术。

4、封建时期:公元元年~400年

(1)欧洲(公元元年~400年)

罗马帝国的建立、奥古斯都建立元首政治、屋大维对内的政治制度、繁荣的“和平时代”、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兴盛、从黄金时代到三世纪危机、隶农制的盛行、皇权的进一步加强、罗马的“黄金时代”等。

(2)亚洲(公元元年~400年)

东汉刘秀建东汉、外戚宦官专权、班固著《汉书》、蔡伦改进造纸术、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三国鼎立时期的中国、乱世枭雄——曹操、建安文学、蜀国的建立、诸葛亮治蜀、孙权建吴、西晋和东晋的建立、“五胡十六国”兴起、佛教和道教的盛、行两晋的书画艺术等。

美洲、非洲(公元元年~400年) 正在发展的美洲和非洲、玛雅文明的兴起、摩羯文化、印加文明兴起、阿克苏姆国统治,东非加纳王国的繁荣。

5、中世纪

(1)欧洲(公元400~1500年)

日耳曼王国的建立、古代日耳曼人的社会制度、西欧封建关系的萌芽、日耳曼诸王国的建立、伦巴德人入侵意大利、西欧封建制的产生、克洛维创建法兰克王国等。

(2)亚洲(公元400~1500年)

北朝北魏的建立、孝文帝改革、贾思勰著《齐民要术》、北周立国、北朝开凿石窟、南朝刘宋的建、立齐梁陈的更替、隋朝一统、隋朝的建立、隋朝改革官制和创设科举、炀帝开修大运河等。

中前期的唐朝贞观之治玄奘西游与鉴真东渡武周革命开元盛世造纸术西传僧一行实测子午线唐朝的衰败安史之乱、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

(3)美洲(公元400-1500年)

中世纪时期的印第安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印加帝国的建立、印加文化、玛雅贸易,玛雅人的社会结构。

(4)非洲(公元400~1500年)

封建时期的埃及、埃及封建制度的形成、埃及国家的独、“桑给帝国”时期、桑给帝国发达的对外贸易、西非和南非加纳王国的兴衰、马里王国的崛起、桑海王国的独立、桑海王国的衰败,大津巴布韦。

5、资本主义:1300~1600年

欧洲(1300~1500年)

意大利早期文艺复兴、但丁创作《神曲》、第一个人文主义者彼特拉克、薄伽丘与《十日谈》、早期文艺复兴的艺术、早期文艺复兴的史学、意大利后期文艺复兴、全才式人物达·芬奇等。

(1)原始社会的分期法扩展阅读

世界历史分期划分及标志

从三四百万年前人类的产生到 15-17 世纪为世界古代史,其中以公元 5 世纪西罗马帝国的灭亡作为上古史和中古史的分界线,标志着西欧奴隶制的结束和封建制的开始。

从 15-17 世纪的文艺复兴或地理大发现或英国革命开始到 20 世纪初的十月革命或一战结束为近代史的时间断限。

从 20 世纪初到现在为世界现代史。或再一分为二,以 1945 年二战结束为界,现代史和当代史。

应当说明的是,西方的一些通史著作,不作近现代史的划分,把 15 世纪以后到现在的历史通称“世界现代史”,意在突出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历史地位。

1) 上古史自有人类以来至公元 5 、 6 世纪左右的民族大迁徙及其所引起的政治格局的巨变。

早期人类发明了现代三大基本技术(制作技术、能源转化技术、信息技术)的雏形:石器制作技术、人工取火技术、有声语言,建立了社会组织。

4000-2000 年形成了五大文明中心。这些文明中心通过战争、贸易等形式不断将自己的文明成果向周边地区辐射、扩散。

2) 中古史 公元 5 、 6 世纪至公元 1500 年。人类通过民族迁徙和大范围的战争,世界逐渐向连成一体前进。

3) 世界近代史 1500 年的地理大发现至 1900 年帝国主义的形成 西方通过殖民征服,逐步把世界联结为一个整体,到 19 世纪末,终于形成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世界各地均被纳入该体系之中。

4) 界现代史 1900 年至 20 世纪末 这一时期在时间上涵盖了 20 世纪。该世纪既是千年之交的世纪,也是人类社会遭受前所未有的战争浩劫和取得空前发展的世纪。

在上半叶,人类在不到 50 年的时间里,两次惨遭世界范围战祸的浩劫。其造成的灾难和后果在人类数百万年的历史中是绝无仅有的。

在下半叶,是世界经济迅速发展和一体化的时期,叶是世界全局处于相对和平的时期。这是人类联系空前加强的 50 年,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对话体系得以建立完善,世界一体化进入了一个新的更高的阶段 - 地球村。

❷ 原始社会分期有哪几种

1、旧石器时代

(距今约250万年-约1万年以前),旧石器时代早期、中期和晚期,大体上分别相当于人类体质进化的能人和直立人阶段、早期智人阶段、晚期智人阶段。旧石器时代的人类经济活动,主要是通过采摘果实、狩猎或捕捞获取食物。

2、中石器时代

距今15000~10 000年至8000年,以石片石器和细石器为代表工具,石器已小型化。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之间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过渡性阶段。直接取之于自然的攫取性经济高涨、并孕育向生产性经济转化的时期。

3、新石器时代

始于距今8 000年前的人类原始氏族的繁荣时期。以磨制的石斧、石锛、石凿和石铲,琢制的磨盘和打制的石锤、石片、石器为主要工具。

4、解体

随着生产的发展,产品出现了剩余,集体劳动逐渐被个体劳动所取代,由此产生了私有制,随之也出现了阶级。氏族中出现了贵族阶层和平民阶层。

到了末期,以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开始破裂,一些氏族成员脱离自己的氏族,到别处和与他们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们杂居,同时氏族也不断接纳外来人,于是出现了按地域划分的农村公社。

5、封建时期

两极世界理论分析指出,战国秦汉时期,中国南方是原始部落政治经济形态。

(2)原始社会的分期法扩展阅读:

象形文字

原始社会象形文字是指纯粹利用图形来作文字使用,而这些文字又与所代表的东西,在形状上很相像。一般而言,象形文字是最早产生的文字。

现时世上最广为人知的象形文字,是古埃及象形文字——圣书体,虽然如此,但更精确地说,圣书体应属于一种意音文字。

此外,现时中国西南部纳西族所采用的东巴文和水族的水书,是现存世上唯一仍在使用的象形文字系统。还有可能存在的第三种仍在使用的象形文字系统达巴文(即将消失)。

汉字虽然还保留象形文字的特征,但由于汉字除了象形以外,还有其他构成文字的方式,而且亦在某程度上表示语音;

而汉字经过数千年的演变,已跟原来的形象相去甚远,所以不属于象形文字,而属于表意文字。然而,甲骨文和金文亦算是象形文字。此外,玛雅文字的“头字体”和“几何体”亦是。

❸ 原始社会从社会形态上如何分期

目前国内史学界流行的是以阶级来定义社会形态,并据此对历史进行分期。

根据这一方法,人类历史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而由于特殊性,中国历史分又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五个阶段。这个划分是国内主流的分期方法,我们从小到大学的就是这种分期方法。

当然这个分期也并不是非常完美,无懈可击的。

自80年代以来,史学界对此就有广泛质疑,中国历史具有特殊性,其发展脉络、指导思想与西方完全不同,用西方的方式来划分中国的历史,难免就有生搬硬套之嫌。很明显的,封建社会,中国在夏商周三代就是很明显的分封制,诸侯与天子的关系,很明显就是封建制的,而主流史学却将夏商周划分到了奴隶社会。

由于主流观点存在不少缺陷,所以自改革开放解放思想以后,史学界对中国历史分期的研究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这些分期方法有一定道理,但也有缺陷。

在1996年,晁福林提出“氏族封建——宗法封建——地主封建”的社会分期说,他认为中国由原始社会直接进入封建社会,夏商主要的组织形式是氏族,其社会经济形态是封建制度,可称氏族封建制,西周宗族是社会的基本组织形式,宗法观念、宗法制度与封建紧密结合,可称宗法封建制。东周时期则进入地主封建制时期。这一观点将夏商到明清都视为封建社会,未能突出周秦之际的重大社会变革,有不足之处。

2000年,田昌五提出,将中国的全部历史分为洪荒时代、族邦时代和封建帝制时代。但这一分期明显回避了近现代史,是不太完整的。

2000年,叶文宪提出,中国历史分为酋邦时代(五帝时期)、封建王国时代(夏商西周)、转型时期(春秋战国)和专制帝国时代等几个时代,其中专制帝国时代又可分为汉民族第一帝国时期(秦汉魏晋南北朝)、汉民族第二帝国时期(隋唐)和多民族帝国时期(宋元明清)三个时期。这一分期我比较认可,但将没有独立社会形态特征的春秋战国单独列为一个历史阶段。

2003年,王震中提出“邦国——王国——帝国”的古史分期观点,认为龙山时代的聚落群是体现贵族的支配权力的邦国形态,夏商周是王国形态,王权受到很多制约,是非专制的。秦汉及以后为帝国时代,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2003年,郭沂提出中国自有文明以来,经历了圣权时代、王权时代、霸权时代、皇权时代和民权时代五种社会形态和发展阶段。同时他还提出了“中国经济形态及其演变可以分为三种形态和相应的三个阶段,即农业社会、农商社会和工商社会”,“中国社会关系形态也可分为三种形态和相应的三个阶段,即贵族社会、士人社会和公民社会”。中国社会意识形态演进经历了四个阶段,“即宗教时代、宗教人文一体时代、宗教人文独立时代和科学时代,并即将进入第五种形态和相应的第五阶段,即人文主义时代”。他的这一分期方法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历史,令人耳目一新,划分也非常合理,就是概念太多,不好记。

2007年 ,冯天瑜提出将中国历史时代划分名目命名为“氏族时代”“封建时代”“皇权时代”“共和时代”,并细分为“原始群时代”、“氏族共同体时代(先夏及夏代)”、“ 宗法封建时代(商代及西周)”、“宗法封建解体时代(春秋战国)” 、“皇权时代前期(秦至中唐)”、“皇权时代后期(中唐至清)”、“共和时代(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2009年,焦培民提出中国历史可分为游群、部落、封建、郡县、共和五个时代。后三个时代都已经进入国家阶段,因而也是三种国家形态。五个时代有四个人物及事件作为分期标志:有巢氏君主革命,黄帝封建式统一,秦始皇郡县式统一,孙中山民主革命。

这一时代划分主要形式来进行,简单且全面,也是比较符合历史实情的划分方法。

❹ 原始社会的分期的三个学科观点:历史学观点、考古学观点、人类学观点

其实原始社抄会分期有很多说法,即使历史、考古和人类学三个学科内部也有不同的分法。
国内现在常见到的分期方法观点有:母系、父系;旧石器、新石器;酋邦理论;蒙昧、野蛮这几种,不过这几种分法之间并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出发点不同。例如,新石器时代中有母系也有父系。

❺ 中国古代历史分期

先秦前170万---前221
秦汉前221---公元220
三国两晋南北朝220----589
隋唐589----907
五代辽宋夏金元907---1368
明清1368----1840

❻ 关于原始社会史的分期标准,学术界有哪些不同意见

中国古史分期问题,是中国古代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30年代为第一阶段,讨论的焦点是围绕中国社会史论战,探讨马克思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理论是否适用于中国历史的问题。
40年代,是中国古史分期讨论的第二阶段。这一阶段的讨论焦点是具体划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上限和下限问题。在这一时期,郭沫若从原先的东周封建论,转变为西汉封建论;侯外庐和尹达却进一步论证了殷商是原始社会末期说的问题;以吕振羽、范文澜、翦伯赞为代表的西周封建论者,则建立了其学说体系,这些都为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古史分期问题的讨论作了准备。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古史分期讨论进入了第三个阶段。
所谓“三论”,即在第二阶段形成的,以吕振羽、范文澜、翦伯赞为代表的西周封建论;以及以郭沫若、吴大琨、白寿彝、林甘泉为代表的战国封建论(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发表后,改主战国封建说);还有以尚钺、王仲荦、日知(林志纯)、何兹全为代表的魏晋封建论。以上三论,就是在中国古史分期讨论中所形成的三大主要学派。此外还有五说,即以李亚农、唐兰、祝瑞开为代表的春秋封建说;以黄子通、夏甄陶、金景芳为代表的秦统一封建说;以侯外庐、赵钖元为代表的西汉封建说;以周谷城、郑昌淦为代表的东汉封建说;以梁作干为代表的东晋封建说。此五说的前三说,即春秋说、秦统一说、西汉说,与战国封建论相接近;后二说,即东汉说、东晋说,与魏晋封建论有相似之处,但他们都各执己见参加中国古史分期问题的讨论。必须说明,在“三论”中,魏晋封建论由于与前苏联史学界有相同的认识,也由于王昌宜发表过类似的观点,而被认为是苏修观点、托派观点而受到压抑。

即:三论:

学说 代表人物

西周封建论 范文澜、吕振羽、翦伯赞

战国封建论 郭沫若、杨宽、吴大琨、白寿彝、林甘泉

魏晋封建论 尚钺、何兹全、王仲荦、林志纯

五说:

学说 代表人物

春秋封建说 李亚农、唐兰、祝瑞开

秦统一封建说 黄子通、夏甄陶、金景芳

西汉封建说 侯外庐、赵钖元

东汉封建说 周谷城、郑昌淦

东晋封建说 梁作干

❼ 世界历史分期

史前时期、 古代文明、帝国与征服、封建时期、中世纪、资本主义。

1、史前时期:500万年前~公元前5000年

早期人类的进化

原始农业的出现、原始畜牧业的出现、父系氏族公社金石并用时代的来临、父系氏族公社的形成私有制的产生、军事民主制国家产生、原始社会的文化、原始的宗教、原始绘画、原始雕刻,原始音乐。

2、古代文明:公元前5000~前500年

(1)亚洲 (公元前5000~前500年)

四大吠陀婆罗门教的创立、列国时代的印度十六国的建立、摩竭陀国称霸城市的再度兴起、沙门新思潮佛教的产生与释迦牟尼、中国第一王朝——夏朝、大禹治水、阶级社会的产生、夏启建国、少康中兴、夏桀亡国、商朝的兴衰、成汤建商商朝的灭亡、商朝的农业生产技术、神奇的甲骨文、发达的青铜文化、礼乐统治下的西周等级森严的分封制等。

(2)非洲(公元前5000~前500年)

国家的产生和早期王朝时期前王朝文明、提尼斯王朝的建立、古王国时期的经济社会、古王国的经济、古王国的瓦解、法老和金字塔中王国时期、第一中间时期和人民起义、埃及的再度统一、中王国时期的对外战争、中王国时期的农业和手工业等。

(3)欧洲(公元前5000~前500年)

爱琴文明、克里特文明、迈锡尼文明、迈锡尼的墓葬、特洛伊战争、古希腊城邦、国家的出现、城邦的形成、斯巴达城邦、国家的形成、雅典城邦国家形成、梭伦改革、希腊城邦的繁荣、希波战争战后、希腊的城邦经济、奴隶制度的发展等。

(4)美洲(公元前5000~前500年)

美洲的早期文明、亚洲人的迁入、奥尔梅克文明、特奥蒂尔坎查文文化、帕拉卡斯文化。

3、帝国与征服:公元前500~公元元年

(1)欧洲(公元前500~公元元年)

马其顿的兴起、马其顿王国的兴盛、腓力二世统一希腊、亚历山大东征、安提柯王朝的建立、斯巴达的社会改革、托勒密王朝和塞琉古王国、托勒密王朝的专制统治、托勒密王朝的衰败、塞琉古王国的专制统治、发达的塞琉古商业、塞琉古的手工业、塞琉古的衰亡等。

(2)亚洲(公元前500~公元元年)

秦朝统一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的建立、秦始皇万里长城的修筑、秦朝的覆亡、“世界第八大奇迹、” 西汉刘邦建西汉、汉武帝时代、汉匈和战、司马迁著《史记》、孔雀帝国被占领的时代、旃陀罗笈多创立孔雀王朝、阿育王的征伐、孔雀王朝时期的政治与军事、森严的种姓制度、孔雀王朝后的印度、帝国时代的文化、印度的史诗《佛本生经》、孔雀帝国时代的建筑艺术。

4、封建时期:公元元年~400年

(1)欧洲(公元元年~400年)

罗马帝国的建立、奥古斯都建立元首政治、屋大维对内的政治制度、繁荣的“和平时代”、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兴盛、从黄金时代到三世纪危机、隶农制的盛行、皇权的进一步加强、罗马的“黄金时代”等。

(2)亚洲(公元元年~400年)

东汉刘秀建东汉、外戚宦官专权、班固著《汉书》、蔡伦改进造纸术、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三国鼎立时期的中国、乱世枭雄——曹操、建安文学、蜀国的建立、诸葛亮治蜀、孙权建吴、西晋和东晋的建立、“五胡十六国”兴起、佛教和道教的盛、行两晋的书画艺术等。

美洲、非洲(公元元年~400年) 正在发展的美洲和非洲、玛雅文明的兴起、摩羯文化、印加文明兴起、阿克苏姆国统治,东非加纳王国的繁荣。

5、中世纪

(1)欧洲(公元400~1500年)

日耳曼王国的建立、古代日耳曼人的社会制度、西欧封建关系的萌芽、日耳曼诸王国的建立、伦巴德人入侵意大利、西欧封建制的产生、克洛维创建法兰克王国等。

(2亚洲(公元400~1500年)

北朝北魏的建立、孝文帝改革、贾思勰著《齐民要术》、北周立国、北朝开凿石窟、南朝刘宋的建、立齐梁陈的更替、祖冲之求圆周率、山水诗勃兴、刘勰著《文心雕龙》、隋朝一统、隋朝的建立、隋朝改革官制和创设科举、炀帝开修大运河、李春建赵州桥隋朝的灭亡中前期的唐朝贞观之治玄奘西游与鉴真东渡武周革命开元盛世造纸术西传僧一行实测子午线唐朝的衰败安史之乱、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

(3)美洲(公元400-1500年)

中世纪时期的印第安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印加帝国的建立、印加文化、玛雅贸易,玛雅人的社会结构。

(4)非洲(公元400~1500年)

封建时期的埃及、埃及封建制度的形成、埃及国家的独、立反抗十字军的斗争、阻止蒙古帝国西进、土耳其统治下的埃及、中世纪时期埃及的文化、北非和东非马格里布的独立、阿尔摩哈德朝的统一、东苏丹诸国、埃塞俄比亚王国 、“桑给帝国”时期、桑给帝国发达的对外贸易、西非和南非加纳王国的兴衰、马里王国的崛起、桑海王国的独立、桑海王国的衰败,大津巴布韦。

5、资本主义:1300~1600年

欧洲(1300~1500年)

意大利早期文艺复兴、但丁创作《神曲》、第一个人文主义者彼特拉克、薄伽丘与《十日谈》、早期文艺复兴的艺术、早期文艺复兴的史学、意大利后期文艺复兴、全才式人物达·芬奇等。

❽ 中国古代历史分期有几个阶段

中国古代史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原始社会(170万年前-公元前2070年)、奴隶社会(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476年)和封建社会。其中封建社会可分为五个阶段:东周、秦、汉是封建社会形成和初步发展阶段。三国、两晋、南北朝,是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的阶段。隋唐五代时期是封建社会的繁荣阶段。辽、宋、夏、金、元,是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阶段。明、清,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封建制度渐趋衰落阶段。——常识历史篇。

❾ 世界历史详细的分期

世界历史的分期问题

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对世界历史的学习研究同样也要使用这一方法。对世界历史进行分类的方法之一就是对历史过程进行时序上的划分即分期。划分的标准是:以那些对世界历史发展有重大意义并导致世界历史出现质变的事件为界,把人类的历史发展过程划分为若干彼此衔接但又不同的段落,借以说明历史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阶段性和连续性,以深化人们对漫长历史过程的认识。

目前,国内外史学界还不能在世界历史的分期问题上取得完全一致的看法。不过,大致可归纳为以下三种有代表性的观点。

• 以社会形态演进为依据的历史分期法

这种分期法把社会形态的更迭作为历史分期的主要依据,即把人类历史的发展分为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其中,古代史又分为上古史和中古史。上古史以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为主要内容;中古史以封建社会为主要内容;近代史以资本主义社会的确立和发展为主要内容;现代史则以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平行发展为主要内容。采用这种分期法的代表论著有:前苏联的 10卷本《世界通史》、日本岩波讲座之《世界历史》、人民出版社99年版 《世界通史》 。这些通史著作都以社会形态的变更为分期的主要依据。但对标志性的历史事件却有不同主张。所以分期的具体时间有所不同。但大体可作如下划分。

从三四百万年前人类的产生到15-17世纪为世界古代史,其中以公元5世纪西罗马帝国的灭亡作为上古史和中古史的分界线,标志着西欧奴隶制的结束和封建制的开始。

从15-17世纪的文艺复兴或地理大发现或英国革命开始到20世纪初的十月革命或一战结束为近代史的时间断限。

从20世纪初到现在为世界现代史。或再一分为二,以1945年二战结束为界,现代史和当代史。

应当说明的是,西方的一些通史著作,不作近现代史的划分,把15世纪以后到现在的历史通称“世界现代史”,意在突出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历史地位。

• 以人类文明形态的演变作为分期的主要依据

采用这种分期方法的历史学家,一般把人类历史划分为采集文明、狩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工业文明。也就是说他们把人类谋取生产、生活资料的具体方式的变化,或人类在物质文明上的飞跃作为划分人类社会历史阶段的主要依据。这种分期法的代表性论著有,英国的剑桥古代史、剑桥中世纪史,威尔斯的 《世界史纲》 、海斯的《世界史》、伯恩斯的《世界文明史》。

以全人类一体化历史发展过程的阶段性作为分期标准

提倡和采用这种分期法的学者的共同点是,强调以全人类的历史发展作为考察对象,着重研究各个地区、国家、民族和文明类型之间的联系、交流与碰撞,而反对用地区国别史的拼凑来充当世界历史。提倡站在月球上,把地球上的人类历史 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摆脱地区、国别、种族的偏见。其代表性著作有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吴于廑、齐世荣的《世界史》。这种分期法代表了国际史学界的新趋势。吴齐的具体分期如下:

• 世界古代史:自远古有人类以来至公元 1500年

此期人类各地基本处在相互隔绝和孤立分散状态,但也通过战争、贸易等途径建立了初步的联系,为人类打破隔离状态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1) 上古史自有人类以来至公元5、6世纪左右的民族大迁徙及其所引起的政治格局的巨变。早期人类发明了现代三大基本技术(制作技术、能源转化技术、信息技术)的雏形:石器制作技术、人工取火技术、有声语言,建立了社会组织。4000-2000年形成了五大文明中心。这些文明中心通过战争、贸易等形式不断将自己的文明成果向周边地区辐射、扩散。

2) 中古史 公元5、6世纪至公元1500年。人类通过民族迁徙和大范围的战争,世界逐渐向连成一体前进。

3)世界近代史1500年的地理大发现至1900年帝国主义的形成 西方通过殖民征服,逐步把世界联结为一个整体,到19世纪末,终于形成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世界各地均被纳入该体系之中。

4) 世界现代史 1900年至20世纪末 这一时期在时间上涵盖了20世纪。该世纪既是千年之交的世纪,也是人类社会遭受前所未有的战争浩劫和取得空前发展的世纪。在上半叶,人类在不到50年的时间里,两次惨遭世界范围战祸的浩劫。其造成的灾难和后果在人类数百万年的历史中是绝无仅有的。在下半叶,是世界经济迅速发展和一体化的时期,叶是世界全局处于相对和平的时期。这是人类联系空前加强的50年,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对话体系得以建立完善,世界一体化进入了一个新的更高的阶段-地球村。

这一分期方法代表着我国史学界对世界历史分期的最新研究成果。新教材即基本采用这一分期方法。

热点内容
帝王法规指 发布:2025-08-18 12:29:25 浏览:845
政府法律顾问的遴选的方式 发布:2025-08-18 12:26:21 浏览:168
吴江劳动法电话号码是多少 发布:2025-08-18 12:16:29 浏览:208
民法典上班 发布:2025-08-18 12:16:20 浏览:874
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发布:2025-08-18 12:15:35 浏览:602
行政诉讼法证据规定35 发布:2025-08-18 12:11:18 浏览:219
道德经袭明 发布:2025-08-18 12:08:02 浏览:746
违反劳动法情景剧 发布:2025-08-18 12:08:01 浏览:98
全国百强律师事务所 发布:2025-08-18 12:06:13 浏览:107
为什么要遵守道德规范 发布:2025-08-18 11:51:17 浏览: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