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重大过失
Ⅰ 什么情况下属于合同法规定的重大误解
合同法第条第1款规定:“下列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一)因重大误解订立的;(二)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何谓“重大误解”?《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71条规定:“行为人因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的错误认识,使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的意思相悖,并造成较大损失的,可以认定为重大误解。”此规定相当含糊、笼统,实践中理解不一。
重大误解可分为双方的重大误解和单方的重大误解。参考国外立法和国内审判实践,我们认为,双方重大误解应当具备以下几项条件:
1,与合同订立时存在的事实有关。被合同双方据以错误判断的事实必须是在订立合同时存在的事实,而不是在订立合同后才发生的事实。例如,某人订立了一项土地购买合同,认为所购土地的价格将在一年之内上涨3倍。但一年之后,土地的价格不但没有上涨反而下降了。这样的错误便不是对合同订立时所存在的事实的判断错误,而是对合同订立后将要发生的事实的判断错误。如果同一人在订立一项土地购买合同时认为所购的土地有20公顷。但事实上,所购买的土地只有16公顷,这样的错误便属于对合同订立时的事实的判断错误。
2.该事实必须是合同订立所依据的基本前提条件。假设在4月份,一位土地承包人签订一项合同,按当时的市场价格出售将在6月份收获的小麦,则订立合同时的小麦市场价格便构成了合同订立所依据的基本前提条件之一。
3.重大误解须是本质性的,一般误解不构成重大误解。所谓重大误解是本质性的,是指表意人如不发生重大误解就不可能为该意思表示。实践中本质性的重大误解一般涉及行为性质、标的物、对方身份等重要因素。
4. 受重大误解不利影响的合同方不承担重大误解发生的风险。换言之,重大误解与某一事实相关联,对于该事实发生重大误解的风险已被设想到,或者考虑到相关情况,该重大误解的风险应由重大误解方承担,此时该重大误解方不得请求撤销。例如,某一建设工程合同规定勘查、设计、施工方已明白土地的地质状况、建筑材料的市场价格、勘查、设计、施工的具体要求,并完全依赖自己的了解进行勘查、设计、施工,则建设方便承担了它对上述问题可能有重大误解的风险,并无权再以这种重大误解为借口请求撤销合同。
5.重大误解非由表意人重大过失所引起,否则该表意人不得以重大误解为由请求撤销。
单方重大误解除须符合上述各项条件外,还必须是重大误解将使合同的执行产生不公平的结果,或另一方事先有理由知道重大误解的存在或对重大误解的造成负有过失。但一方重大误解,另一方已依对合同的信赖行事时,除非另一方也发生重大误解,或另一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重大误解但未提醒,使对方一直处于重大误解之中,不得主张重大误解。
Ⅱ 重大过失合同有约定的以约定为准吗
可以撤销合同,也可以按约定走
Ⅲ 因重大过失签订的合同是否有效
“因重大过失而签订的保险合同无效”,《合同法》和《保险法》没有这样的规定。版《保险法》规定了投保权人有如实告知义务,如果投保人故意或因重大过失没有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视具体情况,保险公司可依法律规定分别行使解除合同权或不负责赔偿保险金。
Ⅳ 合同法中,违约责任,因过错致损,和致损有过错的意思有啥区别
1.赠与合同抄:
《袭合同法》第189条规定:因赠与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使赠与的财产毁损、灭失的,赠与人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2.客运合同中承运人对旅客自带物品的毁损责任:
《合同法》第303条规定:在运输过程中旅客自带物品毁损、灭失,承运人有过错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3.保管合同:
《合同法》第374条规定:保管期间,因保管人保管不善造成保管物毁损、灭失的,保管人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但保管是无偿的,保管人证明自己没有重大过失的,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4.仓储合同:
《合同法》第394条规定:储存期间,因保管人保管不善造成仓储物毁损、灭失的,保管人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因仓储物的性质、包装不符合约定或者超过有效储存期造成仓储物变质、损坏的,保管人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Ⅳ 求文档: 合同中约定:如因甲方履约中的轻微过失,致乙方人身伤害的,免予承担民事责任。则此条款( )。
无效。
《合同法》53条:“下列免责条款无效:(一)造成对方人身伤害的;(二)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
解释:
1.造成对方人身伤害的条款无效。对于人身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法律是给予特殊保护的,并且从整体社会利益的角度来考虑,如果允许免除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人身伤害的责任,那么就无异于纵容当事人利用合同形式对另一方当事人的生命进行摧残,这与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的宪法原则是相违背的。在实践当中,这种免责条款一般都是与另一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思相违背的。所以本条对于这类免责条款加以禁止。
2.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给对方造成财产损失的免责条款。我国合同法确立免除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合同一方当事人财产的条款无效,是因为这种条款严重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如果允许这类条款的存在,就意味着允许一方当事人可能利用这种条款欺骗对方当事人,损害对方当事人的合同权益,这是与合同法的立法目的完全相违背的。对于本项规定需要注意的有两点:(1)对于免除一方当事人因一般过失而给对方当事人造成财产损失责任的条款,可以认定为有效。(2)必须是免除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给对方当事人造成财产损失的条款无效。也就是说,对于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行为必须限于财产损失,如果是免除人身伤害的条款不管是当事人是否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只要是免除对人身伤害责任的条款依据本条第一项的规定都应当使之无效。
【请采纳为满意回答。谢谢!】
Ⅵ #芝麻开门#对于合同法来说,轻过失等同于一般过失吗假如过失分为轻过失、一般过失与重大过失三个等级
判断过失程度要考察行为人的注意义务
不过这是理论上的说法,没有具体法律依据
一般过失和轻过失是指除了重大过失之外的其他较轻的,一般的过失,只是不同的文字表达形式而已。两者可以理解成等价兑换的概念。
Ⅶ 劳动合同法中的重大过失多少叫为重大过失
所谓过失是指主观对上的一种心态,民法上把过失划分为一般过失和重大过失,回一般过失,它是答指行为人虽然没有违反对一般人的注意程度的要求,但没有达到特定身份人的较高要求。重大过失,它是指行为人不仅没有达到法律对他的较高要求,甚至连对普通人的一般要求也未达到。
Ⅷ 合同法中过错与重大过失区别
合同中的抄一般过失是指,袭在尽了一般注意义务的情况下仍然还有可能发生的过失,避免这样的过失要有谨慎的数以义务才可以避免的。重大过失,是指只要进到一般的注意义务就可以避免的过失。造成损失的情况是由于他没有尽到起码的注意义务造成的。这只是理论上的理解,要是具体问题还要具体分析。
Ⅸ 一个合同条款同时免除一般过失责任和重大过失责任,该合同条款是否因违反《合同法》第53条而完全无效
只是免责条款无效,抄其袭他的仍然有效。53条中的说法是造成人身伤害而不能免责,造成伤害的一方是要赔偿受害方得损失,如果合同中约定“对别人造成伤害而不需要赔偿”的条款,那么这个条款是无效的,但是其他的合法条款仍然有效。
Ⅹ 重大过失和重大误解之间有什么区别
重大误解是指行为人因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发生错误认识,使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的意思相悖,并造成较大损失的行为。
重大过失是指在正常情况下责任人在法律行为能力范围内能够预见而没有预见或已经预见但轻信事故不会发生而未采取措施所造成的事故及损失为过失,重大过失是一般人都能预见,作为有相应工作能力的人员却没有预见或疏忽轻信不回发生而造成的事故就是重大过失
所谓重大误解的合同是指合同当事人因自己的过错,对合同内容发生严重的误解而订立的合同。在重大误解合同中,由于当事人内心意志与客观事实不一致,使其行为造成与行为人事实追求相违背的后果。我国《合同法》、《民法通则》在立法上将重大误解的合同定位为一种可变更、撤销的合同
参考资料: 网络
回答者: 绝的反击 - 初入江湖 三级 2009-7-11 17:52
首先、重大误解中的“重大”和重大过失里面的“重大”不是一个意思。
重大过失里面的“重大”的程度是指以一般人善良人的注意义务应该可以避免而没有避免。在一些专业领域的专业人士,有时即使尽了上述注意义务也可能构成重大过失,比如医护人员。重大误解里面的“重大”是指对实际情况的认识程度来说的,越是对合同的的主要条款认识错误“重大”性越大,也就是这里的“重大”它具有客观性,取决于对那些条款认识错误,而与主体的主观认识能力没多大关系。
其次、民法上的重大过失区别于刑法上的重大过失。仔细考虑一下也应该能明白,所以楼上的有点弄混了,那是刑法上的重大过失。
至于你说的这个案例,既可以说是重大误解、也可以说显失公平。但不能说是重大过失而撤销合同,因为“重大过失”是自己的过失,而却要对方承担解除合同的非利益,有合同的公平原则。合同法也没有规定说重大过失可以解除合同的,相对人过失导致合同不成立的,承担缔约过失责任。
其次给你一点民法学习的建议,民法特别是合同法讲究意思自治,而撤销权、合同无效判定则是对合同的意思自治的限制,所以除非有明文规定,否则一般不去确认合同无效,能变更而尽量不去撤销。 民法虽然也是法律 但更倾向于契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