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婚姻法
1. 请问!那个国家的《婚姻法》规定一夫二妻制;咱国家什么时候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抄民共和国婚姻法只规定袭了夫妻之间应尽忠实义务,并且规定了重婚或者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可以离婚。
另,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还规定了重婚罪。就目前的打击力度来讲,一夫二妻制只能作为“念想”,想一下就可以了。
2. 谁有《民法学》当中那“婚姻家庭”的那个内容阿,发给我吧,很急。。。836217585@com
婚姻家庭
一、概述
(一)婚姻家庭法的调整对象
(一)调整对象的范围
从范围上看,包括婚姻关系和家庭关系
从内容上看,包括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调整对象的范围相当广泛,就纵向而言,包括婚姻家庭关系、其他近亲属关系发生和终止的全过程;就横向而言,包括婚姻家庭主体间、其他近亲属间的各种权利义务关系。
(二)调整对象的性质
婚姻家庭法的调整对象,按其性质可以分为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两类。其中,人身关系是主要的,起决定作用的方面。财产关系是从属于人身关系、不能脱离人身关系而独立存在的。这种财产关系对人身关系的从属性,表现在发生、终止和内容等诸多方面。婚姻家庭法就其基本性质而言是身份法,而不是财产法,它调整的是婚姻家庭主体间,其他近亲属间的人身关系以及与此相联系的财产关系。
1.婚姻家庭领域的人身关系 存在于彼此具有特定亲属身份的自然人之间,其本身并不具有经济内容,也不是出于经济上的目的而创设的。但它是婚姻家庭领域的财产关系的发生根据。与其他 法律中调整的人身关系不同,婚姻家庭法调整的人身关系是亲属身份关系
2.婚姻家庭领域的财产关系 具有一定的经济内容,涉及有关主体之间的物质利益。但它是随着婚姻家庭领域的人身关系的发生而发生,随着上述人身关系的终止而终止的。财产关系的内容反映了相应的人身关系的要求。就法律关系而言,婚姻家庭领域的财产关系无非是人身关系的法律后果,财产关系是以人身关系为基础法律关系的。婚姻家庭法领域的财产关系反映的主要主要是亲属共同生活和家庭经济功能的要求,其参与者须为具有特定身份的亲属,这种财产关系不是等价、有偿的。
(二)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则
1.婚姻自由原则
婚姻自由是由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包括结婚自由和离婚自由。婚姻自由是指男女双方有权依法决定自己的婚姻,既不受对方的强迫,也不受第三人的干涉。婚姻法明确规定,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
2.一夫一妻原则
亦称单偶制或双单式婚姻,是一男一女互为配偶的婚姻形式。
按照一夫一妻原则的要求,任何人只能有一个配偶,禁止重婚以及其他破坏一夫一妻制度的行为。任何一夫多妻或一妻多夫的结合,都是同爱情的专一性和排他性不相容的。违反一夫一妻制的婚姻不予登记,重婚于法无效,并须追究犯罪者的刑事责任。
3.男女平等原则
是指婚姻家庭主体的法律地位和权利义务,不因性别而异。我国婚姻家庭法在各项具体制度、具体规定中都鲜明地体现着男女平等的立法精神。在结婚和离婚问题上,男女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是完全平等的。夫妻、亲子、祖 孙、兄弟姐妹等关系中,不同性别的主体的权利和义务也是完全平等的。在婚姻、家庭和亲属关系方面的一切涉法事项,均应按照男女平等的原则处理。法律保障:禁止家庭暴力(指行为人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其他手段,给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造成一定伤害的行为)。
4.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合法权益原则
保护妇女权益是我国婚姻家庭立法的长期传统。我国的《妇女权益保障法》以专章规定妇女的婚姻家庭权益,对《婚姻法》作了重要的补充。
以婚姻为基础的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赡老育幼是家庭的重要的社会功能。我国婚姻家庭法中有关抚养教育、赡养扶助、对未成年子女的保护等规定,为儿童、老人的 权益提供了有效的法律保障。禁止家庭成员间的虐待(指对家庭成员歧视、折磨、摧残,使其在身体上、精神上受到虐待的行为)和遗弃(指法定亲属中依法负有扶养、抚养、赡养义务的一方对需要扶养、抚养、赡养的另一方拒不履行义务的行为)。
5.计划生育原则
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生育制度与婚姻家庭制度具有密切的关系。宏观上的社会人口再生产,在微观上是通过婚姻家庭中的生育行为实现的。实行计划生育以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为主要目标。计划生育对生育主体的基本要求是:少生、优生、适当地晚婚、晚育。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 合理安排第二胎生育,禁止三胎以上的多胎生育。少数民族也要实行计划生育;对于人口稀少的少数民族;节制生育的政策可以适当放宽。落实计划生育措施,是夫 妻双方的共同义务。
(三)身份法律行为与身份权
1.身份法律行为的概念、特征及分类
(1)概念: 是自然人以亲属身份之取得或丧失为目的之行为,亦即个人将要进入或脱离某类亲属的身份共同生活关系秩序之行为。换言之,亲属身份行为就是自然人有意识地引起亲属身份法律后果的行为。
(2)特征:
a.亲属身份行为具有非契约的“合同行为”性质。
b.亲属身份行为的意思表示有明显的局限性。
c.亲属身份行为对“行为能力”的界定有特定的规律性。
d.亲属身份行为具有非代理性。
e.亲属身份行为不得附条件或期限。
f.亲属身份行为的无效、撤销的规定主要从主体不适格、意思表示瑕疵,不合法律的强行性规定和违背公序良俗四个方面进行价值判断和认定。
g.亲属行为具有要式性。
(3)亲属身份行为的分类
1.创设性身份行为与解消性身份行为
所谓身份行为的“创设性”,系指民事主体通过法律行为形成或建立特定身份法律关系之意。
所谓身份行为的“解消性”,是指民事主体通过法律行为解除、终止或消灭已经存在的亲属身份关系之意。
2.单独身份行为与共同身份行为
单独身份行为,系指由行为人依单方意思表示而形成或消灭身份关系的法律行为。鉴于本文对身份行为与身份关系之“纯粹性”的认定,这种单独身份行为,在亲属法理论中只有针对非婚生子女的任意认领行为。
共同身份行为,系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然人以创设或解消特定亲属身份为内容的意思表示行为,其意思表示为复数,且各意思表示内容相同、方向一致;其法效目标为形成或消灭亲属身份法律关系。
3.依据亲属身份关系的性质不同,又可分为婚姻行为与亲子行为。
(1)婚姻行为—结婚与离婚
婚姻行为,系指男女双方当事人以形成或解消夫妻身份关系之意思表示行为,它包括结婚行为及离婚行为。
(2)亲子行为—收养与协议解除收养
亲子行为,系指形成或解消父母子女身份关系的意思表示行为,民法上称为协议收养与协议解除收养
4.束己身份行为与涉他身份行为
2.我国婚姻法上的身份权
(1)概念:配偶身份权是指夫妻基于配偶身份而产生的相互之间的身份权利。
(2)特征:
a. 从权利性质来看,配偶身份权属于人身权中的身份权,它基于夫妻的配偶身份而产生,不包括财产权、继承权等财产权利;
b. 其存在是以配偶的身份关系的存在为前提的。它产生于婚姻关系的缔结,终止于婚姻关系的结束;
c. 夫妻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权利内容也是相同的;
d. 配偶身份权是一种绝对权、专属权。除权利人外,其他任何人都是该权利的义务主体,同时它也是夫妻之间专有的特定的身份权利。
(配偶身份权包括同居权、贞操忠实义务、住所决定权、家庭日常事务代理这几项权利。)
3. 民法通则和婚姻法应采纳那个法
民法通则是关于民事行为、民事活动领域的原则性问题、普遍规内则的规定,而“婚姻法”、容“继承法”则是专门就婚姻家庭的人身关系、财产关系的相关规定,它们之间属于普通法与特别法的法理关系。
存在法律适用效力等级的区别。
4. 中国在那个朝代出现婚姻法的
婚姻制度最初发生的原因与时代,现在难以查证。夏周商婚姻制度一直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延续到清朝。
5. 老公出轨了,我该如何找证据证明法律承认那种形式的证据
证据证明如下:
1、第一种情况。你老公和那个女人是长期以夫妻名义在外同居,那么你可以去找他们的邻居作证,证明他们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这样你老公就构成了重婚罪,在离婚时你可以要求损害赔偿。
2、第二种情况。你老公出去和那个女人幽会,那么你可以跟踪他到幽会地点,但是不要自己冲进去捉奸、照相之类的,那样得到的证据不会被法院采纳。
你确定他们是在幽会后马上报警,和警察一起冲进去捉奸在床,这样得来的证据可以得到法院的认同。这样如果你们离婚的话你也可以要求损害赔偿。
法律依据:
根据《婚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一)重婚的;
(二)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
《婚姻法司法解释一》
第二十八条:
婚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的“损害赔偿”,包括物质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涉及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的有关规定。
第三十条:
人民法院受理离婚案件时,应当将婚姻法第四十六条等规定中当事人的有关权利义务,书面告知当事人。在适用婚姻法第四十六条时,应当区分以下不同情况:
(一)符合婚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的无过错方作为原告基于该条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损害赔偿请求的,必须在离婚诉讼的同时提出。
(二)符合婚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的无过错方作为被告的离婚诉讼案件,如果被告不同意离婚也不基于该条规定提起损害赔偿请求的,可以在离婚后一年内就此单独提起诉讼。
(三)无过错方作为被告的离婚诉讼案件,一审时被告未基于婚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提出损害赔偿请求,二审期间提出的,人民法院应当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告知当事人在离婚后一年内另行起诉。
(5)那个婚姻法扩展阅读:
婚外情证据收集的技巧
1、固定易失的外遇证据
对于婚姻一方与外遇对象来往的手机短信内容、电子邮件内容、电脑博客日记、QQ聊天记录,如果可能应该应当委托公部证门对此类证据作固定处理。
条件不允许也应该尽量自己固定保存起来,手机短信可以连着手机一起用数码相机拍下来,电脑和网络资料可以截取全屏保存。
2、收集文字证据
婚姻一方在外遇行为突然曝光事发初期,碍于情面、情急之下或表示悔改所写的“忏悔书”、“认错书”、“保证书”、“协议书”等形式的文字材料;婚姻一方有嫖娼宿妓、开房约会、非法同居等行为。
警方介入处理的笔录材料;供职单位发觉婚姻一方嫖娼事件、外遇行为等时可能会有的处理决定文件材料;知情人或证明人就婚姻外遇或非法同居相关事件所写的书证材料。
3、采集视听证据
夫妻双方就婚姻外遇相关情况交涉的录音资料,这主要靠当事人自己偷录采集;婚姻一方与第三者在公共场所出双入对、携手拥抱或进出房间等行为的录像和照片。
这些证据材料委托第三方的调查公司私家侦探代理采集,则更为安全可靠和具有独立证据效力。只要不违法,当事人或其代理人拍摄和录制的影音资料,是可以作为证据使用,且有证明力的。
4、采集现场证据
采集捉奸在床的现场证据,最好是拍摄录像更能说明问题;此类证据采集难度很大,也较为容易引发激烈的现实冲突;法院通常不提倡此类证据,司法界对此类证据采集方法争议较大。
6. 我国的《婚姻法》属于哪个法律部门,是“民法”还是“
当前《民法典》草案建议稿将婚姻法定位为民法亲属法篇,抛弃传统的婚姻家内庭法独立部门容法传统已成定局。
但传统一直有独立论和回归论2种流派。
独立论普遍以马克思等经典作家关于婚姻家庭关系的伦理性论断为依据,认为把婚姻法视为民法的一部分是资产阶级的婚姻财产化的体现,应予以摒弃。强调家事关系与一般民事关系的根本差异,依据家事关系所具有的情感性与公益性,主张家事案件不适于非黑即白的当事人主义对抗诉讼模式,婚姻法“回归民法”会成为离婚、结婚等家事领域自由泛滥的制度原因,误导司法实践与社会舆论,尤其与婚姻家庭法保护家庭稳定的制度功能直接相悖;貌似平等的权利制度,实则剥夺或削弱了法律对家庭弱者的保护,加剧了当事人地位的不平等,与婚姻家庭法保护家庭弱者利益的宗旨相悖。
回归论认为婚姻法必须“回归民法”,依据是,婚姻家庭关系的本质属性,也即伦理实体下的伦理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已经发生了根本转变,成为平等主体之间的契约关系,故应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律理论和制度,还婚姻法“私”的面目,应“回归民法”。
7. 生活中那个婚姻法的书有实用吗
如果碰到法律问题,还是建议咨询当地的律师。因为法律条文会进行修改,也有很多新的司法解释、规定等等出台。只看一本书,有时候是非常片面的。
8. 我国的《婚姻法》属于哪个法律部门,是“民法”还是“
我国的《婚姻法》属于民事法律部门,调整的是婚姻关系和家庭关系,美国也是这样的。
9. 婚姻法软件是哪个
婚姻法软件(新婚姻法 阅读软件程序)名就叫“婚姻法”。
建议:
网络一下“婚姻法”,先从网络上了解清楚《婚姻法》的详细。知道婚姻法条例后就不用担心下错软件程序了。
10. 世界上那个国家的婚姻法中规定100年婚约
中国是世界上法定婚姻年龄最晚的国家。大多数国家的合法结婚年龄大多在岁或16岁。联合国人权委员会认为,合法结婚年龄不应低于15岁。但因宗教、民族、种族、地区、生育政策等因素,尤其在穆斯林国家,法定结婚年龄普遍低。中国目前是世界上法定结婚年龄最高的国家。
一、各国法定最低结婚年龄
中国大陆男22岁,女20岁;
中国香港16岁;
中国台湾16岁;
伊朗9岁;
荷兰12岁;
俄罗斯14岁(2002年前为16岁);
菲律宾男16岁,女14岁;
韩国法定结婚年龄:男18岁、女16岁以上。未满20岁者,要申请结婚时必须有父母的同意。女子在婚姻六个月内不能申请再婚,但有医生的妊娠诊断证明可作例外处理。
倭国男18岁、女16岁;
巴西16岁;
澳大利亚男21岁,女18岁;
英国16岁;
德国18岁;
法国男18岁,女15岁;
希腊男14岁,女12岁;
美国统一结婚法规是18岁,但美国各洲不一,部分州规定男21岁,部分州规定,如双方未满成年人年龄,须经父母同意方可结婚,有的州规定男子不满18岁、女子不满16岁者,即使父母同意也不能结婚。爱达荷、密西西比、新泽西和华盛顿等州则允许年满14岁的男孩、年满12岁的女孩结婚。
二、最高结婚年龄除沙俄民法规定年满80岁以上不得结婚外,古今中外未发现其他规定最高结婚年龄的国家或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