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中的票据法
Ⅰ 经济法基础票据权利的时效怎么记忆
我国票据法从票据活动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出发,并借鉴国际上的通行做法,对票据权利的消灭时效做了规定,具体是:
(1)关于持票人的付款请求权的消灭时效。为了尽快地支付票据金额,解除票据债务人的责任,票据法对持票人的付款请求权的消灭时效作出了规定。第一,对于远期汇票,从票据到期日开始,如果在二年之内,持票人持续没有向汇票的出票人或承兑人提示付款的,则该票据权利丧失,票据债务人可以不再承担票据责任。第二,见票即付的汇票、本票,从出票日起计算,持票人超过二年一直未向出票人或付款人要求支付票据金额的,则丧失该票据权利。第三,对于支票,持票人的权利从出票日起六个月内持续不行使的,则该张支票的权利即丧失。
(2)关于票据追索权的消灭时效。为了防止追索权人在行使追索权和再追索权的过程中拖延时间,造成票据债务长期得不到了结,票据法对追索权的消灭时效也作出了规定。第一,持票人对前手的追索权,从被拒绝承兑或拒绝付款之日起六个内不行使,则丧失该追索权。第二,被追索人清偿票据债务后,从清偿日起或发生清偿纠纷被提起诉讼之日起三个月内不向其前手行使再追索权,则该再追索权因此而丧失。
根据以上的规定,持票人或追索权人一定要注意权利的行使期间,并在该时效内行使自己的权利,防止合法权利的丧失。
Ⅱ 票据法是否属于经济法
票据法不属于经济法。经济法包括一下一些法律:反垄断法
反不正当竞争法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产品质量法
预算法
政府采购法
税法
国债法
彩票法
国有资产收益法
金融法
等等
广义的经济法还包括劳动法等
Ⅲ 经济法案例关于票据法案例,请大神帮助解答一下,谢谢
答案如下:
银行承兑汇票
2.不影响。汇票上未记载付款地的,付款人的营业内场所、住所或者经常容居住地为付款地。
3.无效。《担保法》规定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不得为保证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规定,民办教育事业属于公益性事业单位因此,民办学校不能成为担保人。因此,不论公私学校均不得成为保证人。
4.背书成立。但背书所附条件无效。背书不得附有条件。背书时附有条件的,所附条件不具有汇票上的效力。
5.不享有票据权利。因未支付对价。
6.F享有票据权利。因支付对价。为善意持票人。
7.B的抗辩不成立。对B,票据法规定汇票到期被拒绝付款的,持票人可以对背书人、出票人以及汇票的其他债务人行使追索权。对c的抗辩成立,票据法规定:票据债务人可以对不履行约定义务的与自己有直接债权债务关系的持票人,进行抗辩。
Ⅳ cpa经济法中票据法 这和概念不矛盾吗
经济法是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关系进行整体、系统、全面、综合调整的一内个法律部容门。在现阶段,它主要调整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以各类组织为基本主体所参加的经济管理关系和一定范围的经营协调关系。要从以下三点把握这个概念:(一)经济法是经济法律规范的总称(二)经济法是调整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三)经济法调整的是一定范围的经济关系。CPA,是指取得注册会计师证书并在会计师事务所执业的人员,英文全称CertifiedPublicAccountant,简称为CPA,指的是从事社会审计/中介审计/独立审计的专业人士,CPA为中国唯一官方认可的注册会计师资质,唯一拥有签字权的执业资质。综合看来是证券法,公司法难度较大。
Ⅳ 国外的经济法学家有哪些
我国票据法与国外票据法存在差异
1、空白票据的使用问题。空白票据又称空白授权票据,英美法律称之为未完成票据。是指出票人签发票据时,故意将票据上绝对应记载的事项不记载完全,留待持票人以后补充的票据。主要包括预留收款人、出票日、到期日、金额等空白票据。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目前英、美、德、日等许多国家都明确规定了空白票据制度,允许空白票据流通,并其附属行为背书、保证、承兑中也允许空白票据存在,承认空白票据正当补齐后,与自始为完全票据的效力一样。
相比之下,我国只承认空白支票,并且只有金额和收款人两要素可经出票人授权补记(见《票据法》第86条、第87条第一款),而不承认空白汇票和本票。且空白票据仅存在于支票出票行为中,不承认空白背书、空白保证、空白承兑等附属票据行为。然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在经济活动中,空白支票使用情况已相当频繁,预见商业承兑汇票授权补记也会出现。
国际经济一体化格局正在形成,国际贸易迅速扩大,甚至会有国外财团出具的商业汇票空白票据涌入,法律与实践的冲突将不可避免。我国票据法虽允许在支票出票时的空白票据存在,但《票据法》未规定空白支票补充权滥用时的票据效力。而国外票据法一般都有明确的规定,如《德国票据法》第10条作出的相应规定,其补充权滥用时效力主要有三项:
(1)不得对抗善意持票人;
(2)可以对抗以恶意或重大过失取得票据的持票人;
(3)可以对抗滥用补充权人。但补充权人滥用补充权后将票据转让的,出票人只能基于授权而对补充权人追究民事责任。
2、汇票承兑的撤回(涂销)问题。承兑的撤回又称承兑的涂销,是指付款人为不使承兑发生法律效力而为的一种行为。即付款人已在汇票上记载“承兑”并签名于上,但尚未交予持票人之前,涂销其承兑的行为。承兑的撤回只能通过涂销进行。撤回承兑的效果与拒绝承兑一样,但付款人如果已将其承兑的意思以书面通知持票人或汇票上其他签名人的,即使未交还票据予持票人,亦视为不得撤回,即使撤回也不发生拒绝承兑的效果。上述规定在《德国票据法》第29条中有明确表述。
我国票据法对承兑的撤回没有规定,存在一个法律漏洞。按我国票据法第41条第1款规定,付款人对向其提示承兑的汇票,应当自收到提示承兑的汇票之日起3日内承兑或拒绝承兑。在此期间内,付款人必然占有票据,若在交付前对已承兑的记载不允许变更或涂销,似与法理不合。也不符合纷繁复杂的经济活动的客观要求
Ⅵ 经济法都包括什么
经济法的包括:
经济法包括公司法、外商投资企业法、合伙企业法、个人投资法、证券法版、票据法、破产法权、金融法、保险法、房地产法、环境法、自然资源法、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障法和产品质量法、财政法、税法、计划法、产业政策法、价格法、会计法和审计法等法律。
经济法是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关系进行整体、系统、全面、综合调整的一个法律部门。
可以按照以下原则进行分类:
一、国家规范经济组织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这方面的法律有公司法、外商投资企业法、合伙企业法、个人投资法等。
二、国家干预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这方面的法律有证券法、票据法、破产法、金融法、保险法、房地产法、环境法、自然资源法等。
三、国家管理、规范经济秩序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这方面的法律有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障法和产品质量法。
四、国家在经济调控中发生的经济关系。这方面的法律有财政法、税法、计划法、产业政策法、价格法、会计法和审计法等。
Ⅶ CPA经济法票据法 中 前手 的概念
你可能想的太单一了。
A B C
A出票人,B持有人。你是说是这种情况。
现在A出票人,B是A的后手,B可以回转让票据给C啊,如答果站在C的角度,AB都是C的前手。
==========================
C还可以再转给D,D还可以转给E。前手就多了,除了A外,其他前手,是不可能叫出票人的。
Ⅷ 经济法票据再追索权问题
因为A是票据的出票人,根据票据法规定,出票人对支票持票人承诺付款的期限是6个月。版
票据法第权十七条:票据权利在下列期限内不行使而消灭:持票人对支票出票人的权利,自出票日起六个月。
这时,B公司虽然行使再追索权,但适用17条第2款,即上款规定。你仔细看第十七条第(四)款:持票人对前手的再追索权,自清偿日或者被提起诉讼之日起三个月。
记住:这里是指“前手”,不是指出票人。前手不包括出票人,证据:票据法第十三条“ 票据债务人不得以自己与出票人或者与持票人的前手之间的抗辩事由,对抗持票人。”在票据法上,出票人与前手是分开表述的。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你。如你认可,不知能否推荐为优质答案。网上能准确回答的应该不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