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经济法考试哪些是法人

经济法考试哪些是法人

发布时间: 2021-01-16 21:51:21

㈠ 是否成为企业法人则可以视为经济法主体,原因是什么

从理论上说分公司是没有独立人格的。
它与总公司的关系就像是人与人的四内肢。缺少了四肢的人还是人,单容独的四肢却不能称其为人。
但是,现实生活中,公司的规模往往十分巨大。因此在人格权上必须予以妥协。
比如中国建设银行,它在全国都有分支机构。如果这些分支机构都不能独立的起诉或者应诉,其导致的结果就是,每天有成千上万的诉讼,涌向中国建设银行总公司及其所在地的人民法院。那么不仅建设银行总公司的所有人不用做其他事,整天起诉。应诉就行了。而且所在地的人民法院也只用审理中国建设银行的诉讼。

㈡ 有人知道经济法里的法人是啥意思吗

就是法人代表,有决策权,出了事他负责

㈢ 经济法。啥是自然人

“法人”的对来称。是指源在法律上具有权利主体资格,能够以自己的名义独立享有财产权利,担负义务(包括纳税义务),并能在法院和仲裁机关起诉、应诉的个人。在税法和税收条例中所说的个人就是指自然人而言。宪法上所说的公民有纳税义务的公民也是指自然人。自然人是法律关系的主要参加者,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承担法律规定的义务。在税法上,自然人是指负有法定纳税义务的个人和相当于个人的经济组织,具体如我国公民、居住在我国境内的外国人和无国籍的人、在我国境内从事经营活动并取得收入的非居民、个体经营者及其他不属于法人性质的经济组织

㈣ 经济法主体必须具有法人资格。 对吗

这句话明显不对。
经济法主体亦称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是在国家协回调本国经济运行过程答中,依法享受权利(权力)和承担义务的社会实体。
经济法主体的范围包括:
1.国家机关。
2. 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
3.企业内部组织和有关人员。
4.公民及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

㈤ 经济法主体与法人资格的关系是什么

一,经济法的主体

经济法的主体主要是指法人,还包括;个体经营户、农村社员(农民).

二,法人

法人是指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三,法人资格

法人资格是指法人要具备的条件。

法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依法成立;

(二)有必要的财产或者经费;

(三)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

(四)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四,经济法的主体与法人资格没有本质关系

1,经济法的主体,是指在经济往来中,发生纠纷调整的对象

2,法人资格,是指法人要具备的条件.

引用法律;

《经济合同法》第二条 经济合同是法人之间为实现一定经济目的,明确相互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经济合同法》第五十四条 个体经营户、农村社员同法人之间签订经济合同,应参照本法执行。

《民法通则》第三十六条 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从法人成立时产生,到法人终止时消灭。

《民法通则》第三十七条 法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依法成立;

(二)有必要的财产或者经费;

(三)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

(四)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注;《经济合同法》已废止,但概念有效。

㈥ 关于经济法

法定代表人既是法人的代表人,也是法人机关的一种。
法定代表人是指依法代版表法人行使民事权利,履行权民事义务的主要负责人
法人代表一般是指根据法人的内部规定担任某一职务或由法定代表人指派代表法人对外依法行使民事权利和义务的人,法人机关是指根据法律或者法人章程的规定,形成法人的意思,并代表法人从事民事活动,实现其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一定机构或者个人的总称。

㈦ 在经济法中,法人的定义是什么

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回事义务的组织。简言之,法答人是具有民事权利主体资格的社会组织。

作为口语,有时将法人代表也称为法人.
法人作为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是与自然人相对称的,两者相比较有不同的特点:第一,法人是社会组织在法律上的人格化,是法律意义上的"人",而不是实实在在的生命体,其依法产生、消亡。自然人是基于自然规律出生、生存的人,具有一国国籍的自然人称为该国的公民。自然人的生老病死依自然规律进行,具有自然属性,而法人不具有这一属性。第二,虽然法人、自然人都是民事主体,但法人是集合的民事主体,即法人是一些自然人的集合体。例如大多数国家(包括我国)的公司法都规定,公司法人必须由两人以上的股东组成。对比之下,自然人则是以个人本身作为民事主体的。第三,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民事行为能力与自然人也有所不同。根据《民法通则》第37条规定,法人必须同时具备四个条件,缺一不可。

㈧ 在经济法中,自然人与法人的区别是什么

民事法律关系上有两大类主体:自然人和法人,其中自然是也叫公民,没有什么可说的,而法人的概念常常被人误解,特别是法人与法人代表之间的关系。
《民法通则》第三十六条规定,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第三十八条规定,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组织章程规定,代表法人行使职权的负责人,是法人的法定代表人。换言说,法人是一种虚拟的实体,而代表法人组织行使权力的人才是平常的自然人。
在我国,法人共有四种类型:企业法人、事业单位法人、机会法人和社团法人。
法人与自然人相同,可以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其意义就在于,将组织的责任与个人责任离,从而降低个人承担的风险,避免个人受到损失。
从主体来区分,所有的企业就可以分为自然人企业和法人企业。
自然人企业而言,最终承担企业所有管理职能和经营风险的就是企业的所有人,作为自然人,对于企业的发展负有无限责任(比如个体经营者、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假如当一个企业破产清算时,如果是自然人企业,那么企业的资产不足以清偿企业的债务话, 那么他必须使用自己的个人财产来偿还;而对于法人企业来说,只要企业的资产全部清算完毕后实体消失,那么未能偿还的债务从此就一笔勾销,对于投资者而言,损失的只是投入的那一部分而已,不会威胁到个人其他财产。
企业法人中又分为公司法人和非公司法人(比如中外合作企业),其中我们最常见的,也是最关注的,就是企业法人中的公司法人。

㈨ 经济法中的法人和自然人到底是什么太抽象了@

法人特指为某个单位,具体指能够独立承担责任的单位,例如某某有限公司专,但某某有限公司属分公司就不是法人单位,这个可以从分公司的定义看出。
自然人就是活生生的人,例如你我,自然人的范围广于公民,例如中国公民,是指具有中国户籍的人,但你我也可能没有户籍,但这不影响我们成为自然人。
我所做的定义是我自己理解的,不作为正式考试的答案,呵呵

㈩ 如何理解“公司法人财产独立" 的原则(经济法试题) 谢谢

有必要的独立财产是社会组织取得法人资格的必备条件之一。所谓法人的独立财产是指法人能够根据自己的意志在法定范围内独立进行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财产。

尽管法人的财产来源于法人的投资者,但当投资者将自己的财产以入股的方式交给法人组织后,该投资财产即属于法人独立所有,投资者只能根据其投资的数额享有参加企业管理及分配红利等权利。如我国《公司法》第4条规定,公司享有由股东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公司股东作为出资者投入公司的资本额享有所有者的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法人的财产与法人投资者的其他财产是相分离的,投资者投资的财产属于法人所有。
企业法人以偿债为目的处分自己的财产,必须与其对所属财产实际处分相适应。我国的法人制度确立了有限责任原则,即法人在承担财产责任时以其现有的独立财产为限,而不应涉及国家及其他法人成员的财产。《企业破产法》的制定与实施,使企业法人在资不抵债时,有明确的财产责任承担范围。
我国企业法人财产责任范围,根据《民法通则》和《企业破产法(试行)》的有关规定:

第一,全民所有制企业法人承担财产责任,以国家授予它经营管理的财产为限,国家不再以国家财产对全民所有制企业法人的财产责任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第二,集体所有制企业法人以企业所有的财产承担财产责任;

第三,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人、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人和外资企业法人以企业所有的财产承担财产责任,法律另有规定者除外;

第四,联营企业法人,以联营企业所有的财产承担财产责任,即联营各方以各自出资额为限对联营企业承担有限清偿责任。

【相关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第三十七条法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依法成立;
(二)有必要的财产或者经费;
(三)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
(四)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第四条公司股东作为出资者按投入公司的资本额享有所有者的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公司享有由股东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公司中的国有资产所有权属于国家。


热点内容
社会工作研究生是法硕吗 发布:2025-08-21 02:50:31 浏览:570
把员工外派到分公司劳动法 发布:2025-08-21 02:49:36 浏览:487
婚姻法的司法解释探望权 发布:2025-08-21 02:42:37 浏览:403
菲律宾移民法 发布:2025-08-21 02:14:02 浏览:157
国外公司法 发布:2025-08-21 02:12:03 浏览:171
有烟草控制规章制度 发布:2025-08-21 02:06:46 浏览:843
法学难过 发布:2025-08-21 01:59:28 浏览:208
汽车维修行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发布:2025-08-21 01:59:25 浏览:273
道德9年级 发布:2025-08-21 01:58:07 浏览:130
最高人民法院的级别 发布:2025-08-21 01:58:00 浏览: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