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工资中扣除最高数额
Ⅰ 关于会计初级经济法工资补偿金的问题
1、劳动合同期满后,如果单位不同意续签的,或者降低原劳动条件(比如降回职、降答薪等)与劳动者续签而导致劳动者不同意续签的,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如果劳动者不续签,单位不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
2、经济补偿金的计算基数,是劳动合同终止的前12个月平均工资。该平均工资高于当地职平工资三倍的,上限三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的,按最低工资标准。具体多少,不能以劳动者的月工资多少计算,而是看劳动者的实际工资计算,比如,月工资2600,加上加班费等,可能是3500,那就要按3500计算,再比如,月工资2600,可是这个员工在过去12个月里老是请事假,平均工资只有2300,那就是按2300计算。关于“工资”这个概念,适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
Ⅱ 在经济法中,节假日的工资怎么算
《劳动法》第44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回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答的工资报酬:(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天数和工作时间分别为20.92天和167.4小时,职工的日工资和小时工资按此进行折算。
Ⅲ 初级经济法基础的工资计算问题。
这个含税级距指的是当月应税工资减掉3500以后超过部分,11000-3500=7500适用超过4500至9000元的部分.
Ⅳ 经济法关于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年限计算在第几页特别是2008年前不满6个月也当一年计算的那条
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
第一条 为了规范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对劳动者的经济补偿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对劳动者的经济补偿金,由用人单位一次性发给。
第三条 用人单位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以及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报酬的,除在规定的时间内全额支付劳动者工资报酬外,还需加发相当于工资报酬百分之二十五的经济补偿金。
第四条 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要在补足低于标准部分的同时,另外支付相当于低于部分百分之二十五的经济补偿金。
第五条 经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根据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最多不超过十二个月。工作时间不满一年的按一年的标准发给经济补偿金。
第六条 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不能从事原工作、与不能从事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而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按其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同时还发给不低于六个月工资的医疗补助费。患重病和绝症的还应增加医疗补助费,患重病的增加部分不低于医疗补助费的百分之五十,患绝症的增加部分不低于医疗补助费的百分之百。
第七条 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也应按其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工作时间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最多不超过十二个月。
第八条 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按劳动者在本单位的工作的年限,工作时间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
第九条 用人单位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或者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必须裁减人员的,用人单位按被裁减人员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支付经济补偿金。在本单位工作的时间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
第十条 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后,未按规定给予劳动者经提出变更或解除集体合同的要求经济补偿的,除全额发给经济补偿金外,还须按该经济补偿金数额的百分之五十支付额外经济补偿金。
第十一条 本办法中经济补偿金的工资计算标准是指企业正常生产情况下劳动者解除合同前十二个月的月平均工资。
用人单位依据本办法第六条、第八条、第九条解除劳动合同时,劳动者的月平均工资低于企业月平均工资的,按企业月平均工资的标准支付。
第十二条 经济补偿金在企业成本中列支,不得占用企业按规定比例提取的福利费用。
第十三条 本办法自一九九五年一月一日起执行。
Ⅳ 劳动经济法中最低工资制度的制定程序是什么
最低工资制定程序是:省、直辖市、自治区人社厅会同工会、企业联合会拟订方案——报人社部、全国总工会、全国企业联合会征求意见——报省、直辖市、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在批准后7日内发布。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最低工资规定》
第六条 确定和调整月最低工资标准,应参考当地就业者及其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职工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职工平均工资、经济发展水平、就业状况等因素。
确定和调整小时最低工资标准,应在颁布的月最低工资标准的基础上,考虑单位应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和基本医疗保险费因素,同时还应适当考虑非全日制劳动者在工作稳定性、劳动条件和劳动强度、福利等方面与全日制就业人员之间的差异。
月最低工资标准和小时最低工资标准具体测算方法见附件。
第八条 最低工资标准的确定和调整方案,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同同级工会、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研究拟订, 并将拟订的方案报送劳动保障部。方案内容包括最低工资确定和调整的依据、适用范围、拟订标准和说明。劳动保障部在收到拟订方案后,应征求全国总工会、中国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的意见。
劳动保障部对方案可以提出修订意见,若在方案收到后14日内未提出修订意见的,视为同意。
第九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将本地区最低工资标准方案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并在批准后7日内在当地政府公报上和至少一种全地区性报纸上发布。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在发布后10日内将最低工资标准报劳动保障部。
Ⅵ 初级会计经济法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这题怎么算
初级会计经济法和初级会计实务,判断题打错了,要倒扣分的,一题倒扣0.5分,最高扣分是该判断题大题的总分数。
Ⅶ 经济法病假工资如何计算
一,企业职工患病规定;
职工患病期间,在规定的医疗期间内由企业按有关规定支付其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可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但不能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80%。
1,职工患病期间工资,不能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80%'
2,职工患病期间工资,不能超过医疗期.
二,什是医疗期?
一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下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三个月;五年以上的为六个月。
二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上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六个月;五年以上十年以下的为九个月;十年以上十五年以下的为十二个月;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为十八个月;二十年以上的为二十四个月。
例如;实际工作年限3年(属于5年以下),医疗期为三个月,就是职工患病三个月,给开不能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80%。
引用法律规定;
《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的通知;第三条"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医疗时,根据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给予三个月到二十四个月的医疗期:
一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下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三个月;五年以上的为六个月。
二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上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六个月;五年以上十年以下的为九个月;十年以上十五年以下的为十二个月;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为十八个月;二十年以上的为二十四个月。"
劳动部关于印发《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的通知59."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治疗期间,在规定的医疗期间内由企业按有关规定支付其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可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但不能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80%"。
Ⅷ 关于工资超过2千就要交所得税这个细节知识在中级职称考试里有吗哪门考试经济法
1、早就改成2000了,2008.3.1改的
2、中级职称的经济法里没有税法的部分
补充:去年3月份就版改成2000了,今年已权经2009年了~~之前在各级税务局的网站上、各类财税报刊杂志上、sina、yahoo等大型的门户网站上,各地的主流媒体上都预先进行了通知,只要是平时稍微留意一点都能够知道~
个税起征点属于会计工作中非常基础的东西,中级职称这种难度的考试很少会涉及。经济法里确实没有税法的内容,以公司法和合同法为主,如果中级里要涉及的话,也是中级会计实务
我的意思是说,中级职称还是比较有难度的,很少会涉及个税起征点这么基础的东西~!
Ⅸ 在经济法中,节假日的工资怎么算
经济法是对社会主复义商品经制济关系进行整体、系统、全面、综合调整的一个法律部门。在现阶段,它主要调整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以各类组织为基本主体所参加的经济管理关系和一定范围的经营协调关系。
主要包括:
公司法、外商投资企业法、合伙企业法、个人投资法、证券法、票据法、破产法、金融法、保险法、房地产法、环境法、自然资源法、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障法和产品质量法等等
非常遗憾地是,这么多法律都不负责管
节假日的工资怎么算
所以你的问题的答案是
在经济法中,没有节假日的工资怎么算这一规定
Ⅹ 关于经济法基础-劳动报酬与支付
我来作答下:
法定节假日加班,用人单位需要支付不少于正常工作日300%的加班费;
普通版休息日加班,用人单位需要支权付不少于正常工作日200%的加班费。
因为未能安排补休:
则用人单位支付的加班费最低标准为
1天×300%×160元+2天×200%×160元=1120元。
法律依据:《劳动法》第四十四条
注:如有帮助,请采纳!如有疑问,请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