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调查测量法
1.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社会测量有什么特点
社抄会调查研究的基本理论是袭指社会调查研究的指导思想和有关社会调查研究对象、目的、方法的一般概念、一般原理、基本原则和公式等。这些基本理论贯穿于任何一个具体的社会调查研究全过程之中。它们的基础有二,即哲学原理和具体科学原理。
根据不同的要素(目的、时序、范围、性质等),社会调查研究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按照目的来划分,可分为描述型和解释型研究;依时序可分为横剖研究与纵贯研究;依调查的性质,可分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依调查对象的范围可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两大类。不同类型的社会调查研究在调查方式、方法、适用范围上具有不同的特点。
2. 社会经济调查方法与实务 社会测量是什么意思
社会测量:
社会研究中,对研究对象的属性在数量上赋值的过程。包括:社会态度及个性、品格的测量;社会行为、社会地位的测量;社会行为的预测;群体结构的测量;社会环境的测量等。
3. 社会资本的主要测量方法包括哪些
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社会资本测量方法是同伴提名法、职位生成法、资源生成法版
同伴提名法是一种社会测量权法。社会测量法是由美国社会学家、心理学家莫雷诺(Moren,1934)提出的,它有许多种不同的形式,同伴提名法是其中最基本、最主要的一种。同伴提名法的基本实施方法是:让被试根据某种心理品质或行为特征的描述,从同伴团体中找出最符合这些描述特征的人来。
职位生成法:林南和杜敏于1986 CLin & Dumin} 1986)年首次提出,后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方法的基本假设是:社会资源不是均匀地分布在社会之中,而是按照社会地位高低呈现金字塔分布的,每一个网络成员所拥有的社会资源数量主要取决于其所处的社会地位。在这里社会地位是以职业来代表。
资源生成法(Snijders} 1999; Vander Gaag &Snijders, 2005)是测量社会资本的最新方法。这种测量方法在某种程度上克服了提名法/诠释法和职位生成法的缺点,同时又综合两者的优点,既具有职位生成法的经济性,又具有提名法/诠释法的内容效度。它与职位生成法的问卷结构相似,但是它询问的是被调查者在其社会网络中所能获得的具体资源。
4. 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这门课程第三章 测量与操作化的知识点有哪些
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这门课第三章 测量与操作化的知识点包含章节导引,第一节 测量,第二节 概念化和操作化,第三节 信度与效度。
5. 农村社会调查方法 农村社会测量有哪几种层次
农村社会经济调查(简称农调)队是运用抽样调查、典型调查、重点调查和其他一次性调查等方法,搜集、整理和分析研究农村社会经济情况的非全面调查统计。农村抽样调查内容包括农村住户(家计)调查、农产量调查和农村经济基本情况调查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全省农村统计调查工作几经兴衰,农村统计调查也多次变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省一级的农调工作,由省统计局农业科(农业处)兼管。1961年成立省农经队,之后又组建福建省农产量调查分队,直属国家总队。“文化大革命”期间,撤销,工作停顿。1982年,恢复为农产量抽样调查队。1984年,成立由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直属的省农村抽样调查队。市、县级农调队同年成立。1989年,农村抽样调查队统一更名为农村社会经济调查队(简称农调队)。
(一)省农调队
1955年春,根据国家统计局统一部署,省统计局农业科兼管农调工作,在全省范围内进行农家收支抽样调查。全省定编调查专职干部35名(部分干部编制在抽中调查县,任调查辅导员)。1957年4月,按照全国统一制定的《1957年农家收支调查抽样总体的调整办法》,省统计局向省人民委员会上报《关于进行1957年农家收支调查工作的意见》。之后,全省调整部分调查点,增加对调查户所在农业社农产量、经济收入等情况的经常性调查,将全省农家收支调查干部编制收归省统计局,指定专人负责。1961年,成立省农经调查队,隶属省统计局农业处,编制30人,负责全省农家收支、农产量和农村经济情况抽样调查。
1963年,根据周恩来“农产量调查单靠报表从下到上逐级上报还不够,也要搞抽查”的指示,国家统计局成立全国农产量调查总队及其驻各省、自治区的分队,并制定农作物产量抽样调查方案。福建省农产量调查分队于同年3月成立,副厅级,定编30人,原省农经调查队的农产量调查工作划归福建省农产量调查分队负责,农家收支调查与农村经济情况抽样调查仍由省农经调查队负责。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抽样调查方法被否定,全国农产量调查、农家收支调查和农村经济情况抽样调查都被迫停止,福建省农产量调查分队、省农经调查队均被撤销。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国家统计局制定全国统一的农家收支抽样调查方案,全面恢复农家收支和农村经济抽样调查。全省农调工作暂由省统计局农业处负责。
1982年4月,根据国家有关部门文件精神,省编制委员会、省财政厅、省人事局、省统计局联合下发《关于统计部门新增编制分配的通知》,决定成立福建省农产量抽样调查队,人员编制50名,属省统计局领导。7月,省农调队首批28名干部到位,正式对牌办公。
1984年2月,国家计委、财政部、劳动人事部、国家统计局联合下达《关于农村和城市两支抽样调查队组建工作的通知》。当月,国家统计局又下发《关于农村抽样调查队组建方案》。6月,省计划委员会、省编制委员会、省财政厅、省人事局、省劳动局、省统计局联合下发《关于农村、城市两支抽样调查队组建工作的通知》,明确规定农村抽样调查队的任务、建制、管理体制、领导配备、人员编制、人员来源和经费财产管理办法等。通知指出,农村抽样调查队作为省二级,受国家农调总队和省统计局双重领导,按省二级局配备干部,正队长为副厅(局)级干部,副队长为正处级干部。省农调队编制53人,设农村住户调查、农产量调查、农经调查等3个处。
1992年7月,经省编制委员会批准,省农调队由原综合、住户、农产量3个处扩展为办公室、综合处、农产量处、农经处和住户处等5个处室。
(二)市、县农调队
1983年8月,办公厅转发国家统计局《关于加强农村统计工作等问题的报告》。9月,中共福建省委、省人民作出《关于加强统计工作的决定》,决定扩建省农村、城市两支抽样调查队,各市、县统计部门也成立抽样调查队。
1984年6月,省计划委员会、省编制委员会、省财政厅、省人事局、省劳动局、省统计局联合下发《关于农村、城市两支抽样调查队组建工作的通知》,明确规定全省每个市、县都建立农调队,市、县队人员总编制390人,其中国家编制186人,省编制204人。又规定,其中26个国家调查市县各定编6人,42个省扩大调查市县各定编4人;地(市)一级不建队,除厦门、莆田两市分别配4人外,其余各地(市)定编2人,负责农调工作。市、县农调队配备科级队长或专职副队长。7月,国家统计局下达《农村抽样调查网点抽选方案(试行)》,根据方案规定的抽选方法和抽样误差范围,本省应用电子计算机抽选50多套网点,最后确定误差较小、分布较合理的一套点——26个市、县、区为国家调查点。经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批准后,各国家调查点市、县农调队迅即成立。与此同时,全省其他没有被抽中为国家调查点的42个市、县、区,也于年底前分别组建农调队。
1986年10月,国家计委、财政部、劳动人事部、国家统计局联合下达《关于国家统计部门新增人员编制分配的通知》,加强城乡抽样调查工作和充实计算机应用与管理人员,全省农调系统增编68人,重点用于充实县(市)级农调队。国家调查点的26个市、县中有13个市县每市、县增编3人,编制达9人;有13个县(市)每县增编2人,编制达8人。同时,省农调队人员编制增加3名,定编53名。省扩大的42个调查市县和地市的农调人员编制保持不变。
6. 社会调查的方法有哪些
常用的调查方法有问卷法(合理设计问卷,采用开放式,封闭式或混合式问回卷收答集信息),文献法(通过书面材料,统计数据等文献对研究对象进行间接调查),访问法(通过交谈获得资料),观察法(现场观察,凭借感觉的印象搜集数据资料)。
社会调查是社会“调查”和“研究”的简称。社会调查是指人们为达到一定目的,有意识地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考察、了解和分析、研究,来了解社会真实情况的一种自觉认识活动。
(6)社会调查测量法扩展阅读:
社会调查据其分析单位的不同,可分为宏观调查(如对国家,省,县或人口普查等大范围或大规模的调查)和微观调查(一般包括两三人或数人的小群体的查)。
据其调查内容和功能的不同,可分为研究性的调查(为解决理论性或政策性的问题而进行)和工作性的调查(为解决当前实际工作中的问题而进行)两类。
7. 调查的基本方法四种是指哪些
调查的基本方法是问卷法、访谈法、个案法与教育经验总结法四种。
1、问卷法:问卷是研究者按照一定目的编制的,对于被调查的回答,研究者可以不提供任何答案,也可以提供备选的答案,还可以对答案的选择规定某种要求。研究者根据被调查者对问题的回答进行统计分析,就可以作出某种心理学的结论。问卷法广泛应用于青年研究、教育心理学研究等领域。
2、访谈法:研究人员通过与被调查者直接交谈,来探索被调查者的心理状态的研究方法。访谈调查时,研究者与被调查对象面对面的交流,针对性强,灵活真实可靠,便于深入了解人或事件的多种因素结合内部原因,但访谈法比较花费人力和时间,调查范围比较窄。
3、个案法:是指对某一个体或群体组织在较长时间内几个 月、几年乃至更长时间]连续进行调查、了解、收集全面的资料,从而研究其心理发展变化的全过程的方法。个案研究的对象是个别的,但不是完全孤立的个别而是与其他个体相联系的,是某一个整体中的个别。
4、教育经验总结法:是指在教育实践中依据心理学理论有目的地整理、抽取和提炼教育过程中所包含的心理规律的方法。教育经验本身具有普遍性、实践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其内容丰富多采,因而教育经验总结法一般具有选择研究对象、收集资料、计划与实施、经验概括和总结等步骤。
(7)社会调查测量法扩展阅读
一、使用调查方法的作用
1、为研究人员提供既定研究课题的第一手材料和数据,揭露现实存在的问题,暴露矛盾,通过不断解决内外部的各种矛盾促进发展。
2、为各部门制定政策、规则、改革提供事实依据,为实现不同层次要求的管理和教育预测服务。
3、明了所研究问题的现状,发现新的研究课题、先进的经验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新见解、新理论。
二、调查方法主要特点
1、调查法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调查时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如实记录,对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还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常用的调查方法有普查法和抽样法等。
2、以问题的方式要求被调查者针对问题进行陈述的方法。根据研究的需要,可以向被调查者本人作调查,也可以向熟悉被调查者的人作调查。调查法可以分为书面调查和口头调查两种。
3、调查法能够同时收集到大量的资料,使用方便,并且效率高。
8. 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中测量的有性度称为什么
文献法也称历史文献法,就是搜集和分析研究各种现存的有关文献资料,从中选回取信息答,以达到某种调查研究目的的方法。
之所以说它在社会调查研究中有特殊的地位,是因为:
首先,它是最基础和用途最广泛的搜集资料的方法。任何社会调查研究前期的课题的选择、确定和探索性研究以及方案设计,都必须先从文献调查入手,以使调查目 的更为明确和有意义,使调查内容更为系统、全面和新颖。即使进入了具体调查阶段,也往往仍然需要进行文献调查。利用它可以收集到其他方法难以收集到或者没 必要用其他方法收集的资料。
其次,文献法并不仅仅是一种重要的搜集资料的方法,它还是一种独特的和专门的研究方法,这是它与其他调查方法之间最显著的区别。诸如问卷法、测量法、访谈 法、观察法、实验法等,主要功能就是搜集资料,对它们搜集到的资料的整理、分析和研究则是用一些通用的专门方法来完成的。文献法却不然,它可以独立完成某 些课题从搜集资料到分析研究的全过程。那些旨在再现或分析历史现象的课题,以及时间跨度大的纵贯性课题,就是也只能是主要依靠文献法来完成的。
9. 调查方法有哪些
1、访问复调查法:访问者通过口头交谈制等方式直接向被访问者了解社会情况或探讨社会问题的调查方法。
2、问卷调查法:运用统一的问卷向被调查者了解情况或征询意见。是标准化的、书面的、抽样的。分为自填式问卷和代填式问卷。
3、问卷调查法:范围大一些的调查,常采用问卷的方式进行。问卷即是书面提问的方式。问卷调查通过收集资料,然后作定量和定性的研究分析,归纳出调查结论。
(9)社会调查测量法扩展阅读:
主要特点:
调查法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调查时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如实记录,对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还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常用的调查方法有普查法和抽样法等。
调查法的主要特点是,以问题的方式要求被调查者针对问题进行陈述的方法。根据研究的需要,可以向被调查者本人作调查,也可以向熟悉被调查者的人作调查。调查法可以分为书面调查和口头调查两种。
调查法能够同时收集到大量的资料,使用方便,并且效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