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经济法诉讼中止
1. 经济法中,“最长诉讼时效可以适用诉讼时效的延长,但不适用诉讼时效期间的中断、中止等规定”。但在诉讼
这二段话是复从二方面表制达在“诉讼时效期间出现中止情况,实际的诉讼时效允许超过最长诉讼时效,”并不矛盾.
1“最长诉讼时效可以适用诉讼时效的延长,但不适用诉讼时效期间的中断、中止等规定”中“最长诉讼时效不适用诉讼时效期间的中断、中止”,说明在诉讼时效期间出现中断、中止情况,实际的诉讼时效允许超过最长诉讼时效。
2“在民法规定的最长诉讼时效期间内,诉讼时效中止的持续时间没有限制”表示在最长诉讼时效期间内,出现中止情况,诉讼时效就延续到中止情况结束后,补足规定的诉讼时效为止。也就是表示在诉讼时效期间出现中止情况,实际的诉讼时效允许超过最长诉讼时效。
2. 经济法中经济补偿有七类,终止有三类的诠释
经济补偿,是指用人单位依照《劳动合同法》规定,与劳动者解除或终止劳动合版同时,应当向劳动者支付权经济补偿。
《劳动合同法》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一)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 (三)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四)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五)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一项规定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终止劳动合同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3. [CPA经济法 破产法]破产受理后,为什么有关债务人的民事诉讼或者仲裁要中止
破产抄申请受理后到管理人袭接管这段时间里,债务人的财产处于冻结状态,所以相应涉及债务人的民事诉讼或者仲裁必须中止,以防止法院或者仲裁委抢先作出裁判破坏对已经冻结的债务人财产的完整性,损害其他债权人的利益。这是立法目的。
但是正如你所说的,破产法不涉及解决实体权利义务争议的功能,实体争议必须在法院或者仲裁委才能解决。所以“在破产程序之外”是指实体权利义务争议应当在管理人接手债务人财产后,恢复进行之前被中止的民事诉讼或仲裁并得出明确的结果,再参与到破产分配程序中来。
4. 注会经济法书中:在民法规定的最长诉讼时效期间内,诉讼时效中止的持续期间没有限制
民法中最长诉讼时效的时间是20年,但是它不适用中止。一般诉讼时效(2年)以及特别诉讼时效是适用中止的,而且中止是在最后六个月之内才适用的。
5. 年《经济法》备考知识点:诉讼时效的终止和中断的区别
您好,
1、诉讼时效的中断
诉讼时效的中断是指在诉讼时效期间进行中,因发生一定的法定事由,致使已经经过的时效期间统归无效,待时效中断的事由消除后,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起算。诉讼时效中断的法定事由有以下三种1.权利人提起诉讼2.权利人在诉讼外向义务人提出权利要3.义务人向权利人表示同意履行义务。
2、诉讼时效的中止
诉讼时效的中止是指在诉讼时效进行中,因一定的法定事由产生而使权利人无法行使请求权,暂停计算诉讼时效期间。《民法通则》139条规定:“在诉讼时效进行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因不可抗拒力或其它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诉讼时效中止有以下条件:1.诉讼时效的中止必须是因法定事由而发生。这些法定事由包括两大类:一是不可抗力,如自然灾害、军事行动等,都是当事人无法预见和克服的客观情况;二是其他阻碍权利人行使请求权的情况。2.法定事由发生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始产生中止诉讼时效的效力。3.诉讼时效中止之前已经经过的期间与中止时效的事由消失之后继续进行的期间合并计算。而中止的时间过程则不计入时效期间,为此,民法把时效中止视为诉讼时效完成的暂时性阻碍。
3.诉讼时效中断与中止的区别
(1) 发生诉讼时效中止的事由是由于当事人主观意志以外的情况,而发生诉讼时效中断的事由则取决于当事人的主观意志即当事人行使权利或履行义务的意思表示或行为。
(2) 诉讼时效中止只能发生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而诉讼时效中断则可发生在时效进行的整个期间。
(3) 诉讼时效中止是时效完成的暂时障碍,中止前已进行的时效期间仍然有效,待中止事由消除后时效继续进行;而诉讼时效中断则是时效完成的根本性障碍,中断以前已进行的时效期间归于无效,中断以后重新起算,故中断前后实际上是两个诉讼时效。
6. 《经济法基础》中劳动合同法律制度的问题 谢谢解答 要是正确的!
即用人单位提高或者维持原来的约定条件与员工续签劳动合同的,而员工不愿意续签的情况下,版单位可以权不用支付经济补偿金。除了这种情况之外的情形终止劳动合同的,不管是单位提出也好,还是员工不愿签也好,单位都要支付经济补偿金。
终止劳动合同,只有一种情况(单位以原合同条件愿意与员工续签劳动合同,或者单位在原合同的基础上提高了工资啊、福利啊等的情况下希望以与员工续签劳动合同,但是员工自已不愿做了,也就不想再续签合同了,要终止合同了)是单位不用支付经济补偿金的。这也是新的劳动合同法对员工合同终止的一个保护。
7. 经济法简答题诉讼时效的中断和中止的区别有哪些
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诉讼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诉讼时效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8. 经济法概述 国有土地使用权终止的情形有哪些
《土地管理法》复规定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有关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报经原批准用地的人民政府或者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可以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
(1)为公共利益需要使用土地的;
(2)为实施城市规划进行旧城区改建,需要调整使用土地的;
(3)土地出让等有偿使用合同约定的使用期限届满,土地使用者未申请续期或者申请而未获批准的;
(4)因单位撤销、迁移等原因,停止使用原划拨的国有土地的;
(5)公路、铁路、机场、矿场等经核准报废的。
其中因上述(1)、(2)项情形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应当对土地使用权人给予适当补偿。
9. 职称《经济法》知识点:诉讼时效的终止和中断的区别
(来1)发生的时间不同自。诉讼时效中断可发生在诉讼时效期间的任何阶段;而诉讼时效中止只能发生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
(2)法定事由不同。诉讼时效中断的法定事由是当事人主观意志可以决定的事实,如当事人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等;诉讼时效中止的法定事由是当事人主观意志不能左右的事实,如不可抗力、债务人失踪等。
(3)法律后果不同。诉讼时效中断的法定事由发生前已经经过的诉讼时效期间不再计算,从法定事由发生后重新开始计算诉讼时效期间;诉讼时效中止是诉讼时效期间暂停计算,待法定中止事由消除后,继续计算诉讼时效期间
10. 经济法概论
1. 不合法。
不安抗辩权的行使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即乙厂必须有确切证据证内明甲中学有丧失履行合同的容能力。乙厂只是听说甲中学信誉不好,就通知甲中学终止交货并要求先付款是不能成立的。
《合同法》第六十八条(不安抗辩权)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
(一)经营状况严重恶化;
(二)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
(三)丧失商业信誉;
(四)有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其他情形。
2. 乙厂中止交货应承担违约责任。
《合同法》第六十八条第二款:当事人没有确切证据中止履行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3. 甲中学有权解除合同。
《合同法》第九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