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微软公司垄断案的经济法法学

微软公司垄断案的经济法法学

发布时间: 2021-01-24 20:37:34

① 微软公司形成垄断,从经济学的角度谈谈微软是否应该解体为什么

解体垄断企业是为了维持公平竞争。不解体是维护公司利益最大化。

统一标准不是垄断企业的特有行为,政府行政命令也可以,行业组织也可以。比如ISO9000等。

② 微软垄断包含哪些经济学原理

(1)微软垄断案反映了垄断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垄断与竞争并存的原因是什么?
当代专国家垄属断资本主义条件下,垄断与竞争并存的格局仍不会改变。其根本原因:第一,垄断或国家垄断并没有消除竞争的动因和基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是市场竞争的一般基础。市场竞争是市场主体实现经济利益的方式和途径。垄断只是改变市场结构而不能消除竞争的动因和基础。第二,不存在“据对的垄断”。发展不平衡规律决定了不可能形成一家垄断组织独霸天下的局面;同时社会需要多样化,并有多变性。这使垄断企业不能囊括一切商品的生产和流动。第三,科学技术的重大变革和创新是激发垄断竞争的重要因素。科技创新会突破人为垄断的种种限制。科技创新会缩短产品和行业的生产周期,从而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这就使竞争无处不在。
(2)通过微软垄断案,你从中可以深刻领悟哪些经济学原理?
通过微软垄断案至少可以领悟以下经济学原理:技术创新是企业竞争的核心;扩大市场份额是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重要途径;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垄断与竞争并存;现代市场经济是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政府反垄断行为表明市场机制是市场经济国家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

③ 从经济法―反垄断法的角度分析微软的黑屏事件

虽然黑屏确实是~~~
但是人家也没有违反《反垄断法》啊,人家有合法的知识产权,你还不如从知识产权,或者隐私权这个角度来分析。

④ 用垄断的社会成本和收益理论分析为什么要对微软的垄断行为实施法律制裁

美国的百年反垄断司法史,是一部“本身原则”逐步被“理性原则”取代的司法史。这无可争辩地表明,随着美国反垄断实践和研究的进化,反垄断法要打击的靶子不是越来越清晰了,而是越来越模糊了。这是其他效法美国反垄断法的国家不可回避的警示。 自1940年以来,立法者和执法者都曾经确信,某些商业行为肯定是“限制贸易”和“企图垄断”的,或按“联邦贸易委员会法案”的措辞,是肯定属于“不正当竞争”的。然而,随着对商业行为解释的加深和普及,那些一度被认为适用“本身违法”的行为,包括“价格锁定”、“横向市场瓜分”、“抵制交易”和“捆绑”,今天全都被证明至少并非全是有害的。 现在,在美国法庭上虽然仍保留着“本身违法”的罪名,但它们是否适用,却得通过“理性原则”来决定。这等于说,闯红灯肯定违规,但“闯红灯肯定违规”这一原则是否适用,还得酌情处理一样。BMI公司因为对其拥有的音乐版权收取划一的许可费,在1979年被控违反了采用“本身原则”执行的“价格锁定”罪。结果,法院判决BMI无罪,理由是它虽然锁定了价格,但由于它是为了降低交易费用才这样做的,所以“价格锁定肯定违法”的原则不适用。这案子一下子便成了“价格锁定”行为摆脱“本身原则”的突破口。到了今天,几乎任何“价格锁定”的案子,实际上都是遵循着“理性原则”来诉讼和抗辩的。 从“本身原则”向“理性原则”过渡,是从武断到谨慎的过渡,这很大程度归功于美国的习惯法系(commonlaw)。习惯法具有较强的自我学习和矫正功能。尽管其反垄断法开始只有寥寥数语,后来才逐渐把垄断罪名明确下来,但在法学和经济学研究的深刻影响下,这些罪名又开始变得面目全非,而且至今还在变化。中国要引进反垄断法,必须充分重视习惯法系所特有的探索机制,充分重视反垄断概念仍在进行的演变,而不应只是搬字过纸,把个别时期的判例固化,改写成反垄断的成文法(statutelaw);而在法律的草拟和实施过程中,则更不应抱有很久以前的司法者才抱有的自负,轻易动用“本身原则”。 随着美国反垄断实践和研究的进化,反垄断法要打击的靶子不是越来越清晰了,而是越来越模糊了。这是其他效法美国反垄断法的国家不可回避的警示

⑤ 微软公司被指控案中为什么认定微软公司存在垄断行为

垄断行为是商业中常见的,是专利权不转让,不允许他人生产制造,独霸这一领域。

⑥ 微观经济学 1什么是垄断 2 什么原因会导致垄断3为什么反垄断4垄断为什么不好5怎么样反垄断

1:垄断 (英语:Monopoly) (或者称卖者垄断;台湾通常译独占),一般指唯一的卖者在一个或多个市场,通过一个或多个阶段,面对竞争性的消费者—与买者垄断 (Monopsony) 刚刚相反。垄断者在市场上,能够随意调节价格与产量(不能同时调节)。

2: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必然引起垄断。当垄断代替自由竞争而在经济生活中占了统治地位,资本主义就发展到帝国主义即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一般认为,垄断的基本原因是进入障碍,也就是说,垄断者能在其市场上保持唯一卖者的地位,是因为其它企业不能进入市场并与之竞争。进入障碍的产生垄断的原因有三个: 资源垄断:关键资源由一家企业拥有。 政府创造垄断:政府给与一家企业排他性地生产某种产品或劳务的权利。 自然垄断:生产成本是一个生产者比大量生产者更有效。
3与4:价格垄断拉高整个社会成本 垄断性行业所从事的一般都是与决大多数人、行业息息相关的公共事业,例如电信、邮政、自来水、电力、煤气、铁路、航空等等。因为这些行业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所以这些行业的服务价格的高低便关系到整个社会的成本。这些行业的整体效率直接关系到其他产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垄断行业的成本又是最难估算的,电信部门说市话亏损,邮政部门说普通信件业务亏损,自来水公司也说自己亏损。但是许多消费者都怀疑他们是不是真的亏损、搞不清亏损是怎么形成的,因为没有一个独立的会计或审计部门告诉我们垄断行业的成本到底是如何构成的。 经济学家认为通过行政性、强制性手段维持高于合理水平的价格,人为压抑公众的消费需求是垄断的必然。垄断的利润是极其可观的,有消费者指出现在随处可见IP电话卡以6至8折“挥泪”甩卖,电信部门却仍可泰然处之。不知其中的利润到底有多大。而由独家垄断造成的社会成本是极其巨大的。 有专家分析,计划经济时代电信、铁路等部门过去都属于国家行政部门,而这些部门进入市场的时候,本身却仍具有垄断地位,一旦在市场中开始追求利润,就会通过垄断定价把大量消费者利益转移到手中,使特权部门、特权公司拿到远远高于竞争市场价格的利润。结果提高了整个社会的竞争成本。 行业垄断导致有效投资不足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经过审批的私营速递公司北京、上海和深圳都有几十家,但地下“黑市”速递公司的数量则在1000家以上。虽然按照国家《邮政法》的规定,信件和其他具有信件性质的物品寄递业务由国有邮政企业专营,但是许多速递公司也在以各种形式参与这项服务,据统计,EMS目前最低的资费是23.3元,而私营速递公司的最低资费不过10元左右。超额的利润必然引来资金,哪怕公司的身份不太合法。据统计,从1995年起,EMS营业额的年增长率也有2%,但其市场份额却在以每年4%的速度衰退。同一时期,四大国际速递巨头在中国的营业额增长却保持在20%以上。尽管现时EMS在国内速递市场仍是“老大哥”,但是它的市场份额已经由最高峰时的近97%,跌到目前的40%左右。 这种现象在垄断行业是常见的,一方面,垄断企业能通过垄断获得超额利润,从而妨碍了效率的提高,妨碍了其扩大业务规模的积极性。另外通过行业垄断阻止社会资金进入该行业,虽然总有资金为利润引诱通过各种方式“违规”进入,但规模总是有限的。 投资不足、就业下降,消费相对疲软是目前我国经济运行之中的主要问题。有专家指出,造成中国现阶段投资不足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其中一点就是很多高利润的行业都是市场禁入的垄断行业,这些行业中,垄断导致低效,造成了这部分利润反映不出真实的利润状况,成为极大的浪费,同时这也极大的挫伤了资本的投资热情,这样就造成所谓的“资本罢工”,强化了投资市场低迷。

5:各国的反垄断法错了。法定垄断该反,但是一切形式的其它垄断都是不该反的。

错误的垄断经济学理论当然是反垄断法的理论基础了,但是反垄断更是政治决策的结果。反垄断是经济问题,但更是政治问题。“一将功成万骨枯”,竞争失败者从来都是多数,竞争胜利者没有办法贿赂失败者,而这决策更多的又是政治决策过程,有那么多的反非法定垄断的法案被通过就不足为奇了。

我们没有办法去判断一个企业规模是不是过大了,到底是推动了还是抑制了竞争。例如,假如市场是指信息工业,那么微软仅占1%;将市场的范围缩小为软件工业,微软占4%,还比不上IBM;仅当特指个人电脑操作系统市场时,微软的份额才上升到80%以上。我们评价企业垄断程度的做法难道不是相当地具有随意性吗?

“现实的市场形态是复杂多变的。保护产权的垄断,可能扩大而转变成侵犯他人的合法权利;特有资源、创新和成[25.84 -2.60%]本递减的垄断,也可能派生出形形色色的强制性排他独占的要求。唯因为实际情况复杂,才需要简单明了的准则。政府在反垄断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中,应该坚守如下原则:普遍保护产权,反对市场禁入。反垄断的要害是消除市场禁入:消除市场准入的强制性障碍,以此为界,不越雷池一步。”

⑦ 关于微软反垄断案的经济法问题

1、微软捆绑销售行为,基于其在视窗操作系统上的垄断地位,构成了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排他行为,限制了市场竞争。损害了消费者福利。
2、促进市场竞争,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保护消费者福利。
3、考虑到了微软这种行为对竞争的影响。
同时考虑到微软作为一个公司整体,进行拆分会破坏企业整体发展,也有些不现实。所以没有采取结构性的补救措施,而是采取了行为性的补救措施。责令其开放一些技术数据,停止排他性行为。
4、反垄断法的域外效力应该可以在网上查到一些资料。

⑧ 微软怎样违反反垄断法的

反垄断法被公认为属于作为独立部门法的现代经济法的范畴,而且一般还被认为版是经济法中最典型的部分,作权为经济法的一部分,反垄断法无疑也具有经济法的基本性质。
反垄断法作为国家干预市场竞争行为的产物,它的公法性质是非常明显的,同时也兼具私法性质. 用公法的方法调整原本由私法调整的领域,这正是反垄断法乃至整个经济法之所以具有公法性又具有私法性的主要原因。借鉴经济学中所谓市场调节是第一次调节、政府调节是第二次调节的说法,反垄断法对竞争关系的调整也可以看作是在民商法的基础性调整(以契约自由为特点)之后进行的第二次调整(以对契约自由加以必要限制、防止其被滥用为特点),应当是一种从社会公共利益出发的更高级的调整

⑨ 微软公司是垄断者应解体,微软公司是垄断者但不应解体。用经济学回答这两种观点有何分歧

微软对软件市场的垄断是必然的
你想他解体是很难的
简单的说

热点内容
李庄律师收费 发布:2025-09-04 22:47:33 浏览:668
免费法律援助中心官网 发布:2025-09-04 22:45:55 浏览:475
高院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 发布:2025-09-04 22:44:29 浏览:679
仓颉输入法官方 发布:2025-09-04 22:43:19 浏览:174
豫章书院停办法律责任仍得究 发布:2025-09-04 22:38:48 浏览:833
小学开展各项社团活动规章制度 发布:2025-09-04 22:30:36 浏览:626
法学杂志格式 发布:2025-09-04 22:06:10 浏览:587
双身份证销户后法律责任 发布:2025-09-04 22:05:58 浏览:768
经济法主体最主要的是什么 发布:2025-09-04 22:04:16 浏览:299
女足刑法 发布:2025-09-04 22:03:25 浏览: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