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合同法的发展史

合同法的发展史

发布时间: 2021-01-26 13:52:29

Ⅰ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有何历史意义

《合同法》对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规范市场交易行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物权法》、《侵权责任法》并称为三大框架性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于1999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法的颁布实施在中国立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该法立法背景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期,其立法精神和旧体制下的经济合同有明显的变化.
一.合同法的基本目标是节约交易成本
合同法作为维持市场交易的最基本制度,被誉为市场经济的宪章。作为基本制度,它从来是制度经济学研究的基本起点。诺斯认为制度是一种博弈的规则,制度的变迁就是游戏规则的变迁;诺斯利用产权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得出的重要观点之一是制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来源于对交易成本的节约。
二.对产权的清晰界定,是新合同法据以立法的基础。
应该说没有对产权的界定,交易就无法谈起,没有交易实际上市场也就不复存在。过去的三大合同法虽然也在名称上称为合同法,但其内容中最大的缺陷或其存在的理论前提的最大缺陷是当事人产权未被明确界定。在旧经济合同法中,规定了合同当事人按照国家指令性计划订立合同,而所谓合同当事人是没有被明晰产权的企业。企业是国营企业,是政府的下属单位。在计划体制下存在“政府替代企业”的现象。
三、“上级机关”的退位,是从“政府替代市场”到“企业、市场相互替代”的回归。
经济学家们在研究市场,研究企业的过程中发现企业,实质上是市场的替代品,而且市场与企业又有相互替代作用。市场、企业的替代的均衡点应为企业收益的最大值。减少无效交易成本,增强交易安全。

Ⅱ 劳动合同法发展简史

自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我国先后推出了若干涉及劳动合同制度的规章制度,但是关于劳动合同关系方面的规范却屈指可数。《劳动法》中涉及劳动合同制度的内容仅有17条,这显然是无对当前的劳动关系进行有效协调的,所以,当务之急就是要针对劳动合同成立相应的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是为了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制定本法。由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于2007年6月29日修订通过,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于2012年12月28日通过,自2013年7月1日起施行。
《劳动合同法》不仅对劳动合同的形式、主体资格、必要条件、约定条款进行了规定,同时还详细的介绍了订立、变更、履行、解除、终止、续订劳动合同的程序和对应的法律后果。不仅如此,这两部法规还特别说明了监督本法实施的相关机构,阐述清楚了触及本法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

Ⅲ 分析合同法基本原则在当事人订立合同过程中的作用

《合同法》第3条规定: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一方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
《合同法》第4条规定:当事人依法享有自愿订立合同的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
《合同法》第5条规定:当事人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合同法》第6条规定: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
《合同法》第7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履行合同,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合同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对合同关系的本质规律进行集中地抽象和反映,其效力贯穿于《合同法》始终的根本规则。《合同法》的基本原则是《合同法》的主旨和根本准则的反映,也是制定、解释、执行和研究《合同法》的主要准则。《合同法》基本原则的作用主要在于:当法律缺乏具体规定并且合同中的约定也不明确或有漏洞疏忽时,可以依据《合同法》基本原则予以适当调整和纠正,甚至可以以《合同法》的基本原则作为处理合同纠纷的依据。《合同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平等原则、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以及公序良俗原则。
1.平等原则:指地位平等的合同当事人,在权利义务对等的基础上,以实现互利互惠的经济利益为目的,经过充分协商达成一致意见。任何一方当事人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平等原则具体表现为:(1)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2)合同双方当事人权利义务对等。(3)合同双方当事人必须就合同条款充分协商,并取得一致意见后,合同才能成立。
2.自愿原则:指合同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充分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思,并根据自己的意愿依法设立、变更、终止合同权利义务关系。具体体现在:(1)缔结合同的自由。(2)选择合同相对人的自由。(3)决定合同条款和内容的自由。(4)提出变更解除合同的自由。(5)决定合同方式的自由。
3.公平原则:这里强调的是合同一方当事人给付与对方给付之间的对等性,以及合同权利义务和合同风险的合理分配。具体体现在:(1)在订立合同时,要根据公平原则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2)根据公平原则确定风险的合理分配。(3)根据公平原则确定违约责任。
4.诚实信用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在《合同法》中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原则。是指当事人在订立、履行合同,以及合同终止后的整个过程中,应当诚实可信,以善意的方式行使权力和履行义务。具体包括:(1)在订立合同时,不得有欺诈或其他违背诚实信用的行为。(2)在履行合同过程中时,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全面履行合同义务。(3)合同终止后,当事人也应当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根据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
5.公序良俗原则:公序良俗是公共秩序与善良风俗的合称。要求当事人在与人订立和履行合同的过程中应当遵守法律,尊重公德,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公序良俗作为现代民法一项重要的概念和法律原则,在规范和维护社会道德秩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Ⅳ 合同法的成立过程

合同成立过程具体包括要约与承诺两步,对方发出要约另一方承诺,版原则上合同就成立了。权
合同成立的要素包括具备合同的主体,标的和双方意思表示。
而合同成立后要想生效除了具备三要素,还要求三要素具体的内容符合,就是说主体必须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双方意思表示真实,标的合法确定。因为合同成立与生效是不同的概念
希望能帮到你

Ⅳ 合同法中合同订立的程序有哪些

合同订立分为两个阶段:(一)要约。要约又称为发盘、出盘、发价或报价等。专根据《合同法属》第14条规定,“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要约就是一方发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要约到达受要约人时生效,要约对要约人的约束力和对受要约人均具有约束力。(二)承诺。承诺又称为接受或接盘。根据我国《合同法》第21条的规定:“承诺是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要约经受要约人承诺,表明当事人之间达成协议,合同即宣告成立。

Ⅵ 合同法中合同订立的程序有哪些

合同订立分为两个阶段:(一)要约。要约又称为发盘、出盘、发价或报价等。根据《专合同法》第14条规属定,“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要约就是一方发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要约到达受要约人时生效,要约对要约人的约束力和对受要约人均具有约束力。(二)承诺。承诺又称为接受或接盘。根据我国《合同法》第21条的规定:“承诺是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要约经受要约人承诺,表明当事人之间达成协议,合同即宣告成立。

Ⅶ 简述合同成立的基本过程

您好!合复同成立的基本过程如下制:
一方发出要约,即在向对方提出包括合同当事人、标的、数量、质量、价款、内容等合同必备要件,另一方做出承诺,即同意您提出的条件,则合同成立。
需要注意的是,合同的成立与生效在当今合同法中常常发生分离,比如在附生效条件的合同,成立时不一定生效,只有当所附条件满足时,合同才生效。
谢谢阅读!

Ⅷ 按照合同法规定什么时候合同成立

所谓合同的成立,是指订约当事人经由要约、承诺,就合同的主要条款达成合意,即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而建立了合同关系,表明了合同订立过程的完结。我国《民法通则》第85条规定:“合同是当事人之间设定、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由此可见,合同本质上是一种合意,合同的成立意味着各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一致,即合同是由双方或多方之间发生的法律行为,单方法律行为不能构成合同。这就意味着,成立一份合同,其主体必须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其意思表示必须一致合意。合同订立的过程就是当事人双方使其意思表示趋于一致的过程,这一过程在《合同法》中规定为要约、承诺。
因此,合同的成立必须有双方或多方当事人对合同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报酬、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等内容协商一致,即达到合意。

热点内容
施工员被别人签字有法律责任吗 发布:2025-09-02 19:51:21 浏览:281
关于网络转发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9-02 19:51:13 浏览:697
青年法治讲堂 发布:2025-09-02 19:25:35 浏览:910
南阳宛城区法律援助电话 发布:2025-09-02 19:25:28 浏览:916
滨州法院小区 发布:2025-09-02 19:24:50 浏览:352
立法的科学原则含义 发布:2025-09-02 19:22:05 浏览:701
叫女方堕胎会承担法律责任吗 发布:2025-09-02 19:21:55 浏览:479
法治热报网 发布:2025-09-02 19:21:55 浏览:230
南京绿化法规 发布:2025-09-02 19:07:45 浏览:469
佛佛法治怒 发布:2025-09-02 18:54:08 浏览: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