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商务合同法不适用于

商务合同法不适用于

发布时间: 2021-01-27 11:02:29

❶ 请问个人和企业签订的商业合同,法律上有效吗

个人与企业所签订的合作协议,根据法律规定,原则上符合只要双方当事人具有相专关的民属事行为能力、合作的内容不违法、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这三个要件,所签的协议就是合法有效的,受法律保护。
具体的合作协议内容 ,可由双方通过协商确定,如果感觉自己不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也可以委托专业律师,根据你们的实际情况来起草协议内容。

❷ 法律:商务合同

当然有权,不但有权索回,还可以要求双倍赔偿。

❸ 夜场ktv我跟公司鉴定商务合同有效嘛受法律保护嘛

《中华人民来共和国合同法》第五自十二第规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
(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一般来说,只要平等的民事主体之间签订的合同不具有上述情形,都是有效的,受到法律保护的。由于你没有说明你与公司签订的商务合同的内容、性质或涉及到的范围,所以难以判定你的合同效力,你可以通过补充问题说明情况,然后大家再帮你判断。

❹ 关于商业合同与机密的法律问题

你说的这个人是你自己吧,哈哈!!!

问题1回答如下
仅从“欢迎来到我们公司,您的月薪是多少多少”这句话看无法判断是要约,还是承诺。但是如果你之前若投过简历,或事后你去那公司工作过,那么这句话就应该被理解为你的劳动合同的一部分,即通过这句话表达了你于公司之间存在达成劳动合同的合意。法律规定只要双方达成合意,合同就成立,所以你与公司间的劳动合同成立并生效。

问题2回答如下
劳动合同法规定全日制工作的员工,不得成为其他公司的员工。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四项规定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可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若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用人单位可以要求员工和其他用人单位做出赔偿。

问题3回答如下
若合同中有保密约定的,单位又支付过保密费,同时在合同中约定违约金的,作为员工要向公司支付相应的违约金。没有约定的不支付违约金,但若有损失的要向单位做出赔偿。若构成刑事案件的,泄密者还有可能判刑
刑法 第二百一十九条 【侵犯商业秘密罪】有下列侵犯商业秘密行为之一,给商业秘密的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一)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的;
(二)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的;
(三)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的。
明知或者应知前款所列行为,获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的商业秘密的,以侵犯商业秘密论。
本条所称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本条所称权利人,是指商业秘密的所有人和经商业秘密所有人许可的商业秘密使用人。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4年12月28日)
第七条 实施刑法第二百一十九条规定的行为之一,给商业秘密的权利人造成损失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属于“给商业秘密的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应当以侵犯商业秘密罪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给商业秘密的权利人造成损失数额在二百五十万元以上的,属于刑法第二百一十九条规定的“造成特别严重后果”,应当以侵犯商业秘密罪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依据以上两条若你泄密造成50万以上损失的要判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200万以上的要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第4个问题回答如下
被拉拢去人若未提出辞职,公司照常发工资的对其处理参照问题2的答案。若被拉拢去的人辞职的,被拉拢的人不承担劳动合同法39条的责任。
若泄密的参照问题3的答案。
你去拉拢的若对公司造成实际损失的,你要向公司赔偿。

❺ 合同法中的商业风险应当如何定义 包括哪些方面

法律不可能对商业风险进行细致的列举和归类,需要由合同进行具体约定。

❻ 从商务合同法的角度来看,misrepresentation的定义是什么意思

1. 虚假陈述
2. 误述
3.虚报

例1. 虚假陈述
Misrepresentation is different from warranty in the contract law.
虚假陈述侵权与契约法上的担保制度不同。

Study on the Scope and Computational Method of the Compensation for Misrepresentation in the Securities Market
证券市场虚假陈述损害赔偿范围及计算方法研究

Secondly, it discussed the essential factor of misrepresentation;
其次,论述了虚假陈述的内在要素,即虚假陈述以其内容的重大性为前提。

Legal Principle Analysis on Deficiency in Civil System of Misrepresentation
虚假陈述民事制度供给不足的法理分析

On the Action Form of Civil Case of Misrepresentation
论虚假陈述民事案件的诉讼方式
例2. 误述
Discussion on the misrepresentation of charter party and its legal effect
论租船合同中的误述及其法律后果

In practice of chartering market, a lot of disputes arise because the misrepresentation made by one party caused the loss or damage of the opposite.
租船合同中 ,通常会因为一方当事人的误述导致对方的损失 ,因此产生的争议时有发生。
例3 虚报
Misrepresentation of the Registered Capital
虚报注册资本罪探微

其余
“misrepresentation”译为未确定词的双语例句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Information Misrepresentation in Social Decision Making
社会决策中信息错误表征的实验研究

The system is that according to the agreement and laws the insurer appoints the auditor to audit the financial reports of the insured, and undertakes the responsibility for compensation to third parties' losses suffered as result of misrepresentation in financial reports.
财务报表保险制度,指的是根据投保公司与保险公司签订保险合同,由保险公司负责委托审计师对投保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并依法承担投保公司过失造成财务报表陈述不实,导致的第三者经济损失赔偿责任。

The beginning of the article has drawn the conception of the pure economic loss through several concrete cases, and point out that the research range of this article is relational economic loss and the pure economic loss caused by negligent misrepresentation of experts.
文初通过几个具体的案例引出了纯经济损失的概念,通过契约法和侵权法对该问题处理机制的评析,作者将本文论述的核心——第三人纯经济损失问题提取出来,即相关经济损失和第三人由于专业人士过失不实陈述导致的纯经济损失。
The content of the second part incorporates the liability incurred on lawyers for securities misrepresentation in USA, the job difference between accountants and lawyers in securities issuing and trading must be cleared to differentiate their liabilities.
第二部分介绍美国证券法上律师在信息披露中因为不实陈述对投资者承担的民事责任,律师在证券发行和交易过程中辅助发行人的工作与会计师并不相同,律师和会计师因为各自工作所要承担的责任应该分清,另外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要认清法律上认定的陈述作出者才是责任的真正承担者;

Insurer can only revoke the insurance contract when the insured makes misrepresentations instead of finding clues of misrepresentation in order to terminate the contract.
笔者认为,因投保人不如实告知订立的保险合同是意思表示不真实的合同,属于可以撤销的合同,而非可以解除之保险合同。 保险人因此只享有保险合同的撤销权。

❼ 求助商业合同的法律问题

对方新建车间不能落成,你方要求继续履行的客观条件不具备,可以选择解除合同要求对方承担违约责任。

违约责任首先根据合同的约定的要确定。没有约定的按法定处理。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 【违约金】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适当减少。
当事人就迟延履行约定违约金的,违约方支付违约金后,还应当履行债务。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
(2009年2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62次会议通过 法释〔2009〕5号)

第二十七条 当事人通过反诉或者抗辩的方式,请求人民法院依照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调整违约金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二十八条 当事人依照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请求人民法院增加违约金的,增加后的违约金数额以不超过实际损失额为限。增加违约金以后,当事人又请求对方赔偿损失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二十九条 当事人主张约定的违约金过高请求予以适当减少的,人民法院应当以实际损失为基础,兼顾合同的履行情况、当事人的过错程度以及预期利益等综合因素,根据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予以衡量,并作出裁决。

当事人约定的违约金超过造成损失的百分之三十的,一般可以认定为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的“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

❽ 合同法里,法律对于商业合同与社会,家庭的合同的推定分别是什么

合同法立没有你说的这个问题,也没有你所谓的推定。
不同事情,有不同的合同,专适应不同的法律。
婚姻属法,对于家庭中的合同予以规定,比如离婚协议,比如财产分配协议。
劳动法,对于劳动合同做出了规定。
政府采购法,对于政府采购合同做出了规定。

❾ 请问〈商务代理服务协议书〉受到哪些法律约束比如劳动与合同方面出台了劳动法。。。

1、《商务代理服务协议书》?从字面上看,协议约定的内容应当是提供商务代理服务,属于提供服务的合同。你与接受服务方不属于劳动合同关系,不受劳动法的约束,不适用劳动法。
2、提供服务的合同应当受《合同法》《民法通则》等法律的约束。合同法中有关于委托代理的详细规定,你最好仔细阅读。
3、如果只想起草或签订一个简单的协议,约定双方的权利义务,你可以用网络或其他搜索工具,搜索委托代理合同或服务合同,参照搜索到的范本起草。如果需要完善的合同协议,应当寻求专业人士(如律师)的帮助。

❿ 合同法 商业广告是要约还是要约邀请

商业广告一般属于要约邀请。

但是只要广告中包括了货物品名、数量和价格三个要素,商业广告即为要约。

要约是希望订立合同的建议,要约一经接受,合同即告成立。所以要约必须把合同的主要内容,如标的物的名称、价格、数量、规格、质量等要素明确表示出。至于要约内容的明确程度,《公约》第十四条第一款规定,在货物买卖合同中,订约建议只要包括了货物品名、数量和价格三个要素,要约即告成立。

(10)商务合同法不适用于扩展阅读:

要约成立条件

1.要约人应是具有缔约能力的特定人

2.要约的内容须具体、确定

3.要约具有缔结合同的目的,并表示要约人受其约束

4.要约必须发给要约人希望与其订立合同的受要约人

5.要约应以明示方式发出

6.要约必须送达于受要约人

要约邀请常见形式

1、价目表

价目表仅指明什么商品、什么价格,并没有指明数量,对方不能以“是”、“对”或者“同意”等肯定词语答复成立合同,自然不符合作为要约的构成要件,只能视作要约邀请。

2、拍卖公告

拍卖是一种特殊买卖方式。一般认为,在拍卖活动中,竞买人的出价为要约,拍卖人击锤(或者以其他方式)拍定为承诺。拍卖人在拍卖的刊登或者以其他形式发出拍卖公告、对拍卖物的宣传介绍或者宣布拍卖物的价格等,都属于要约邀请。

3、招标公告

招标投标是一种特殊的签订合同的方式,广泛应用于货物买卖、建设工程、土地使用权出让与转让、租赁、技术转让等领域。

4、说明书

招股说明书是股份有限公司在公司设立时由公司发起人向社会公开募集股份时或者公司经批准向社会公开发行新股时,向社会公众公开的说明义书。

5、商业广告

商业广告是指商品经营者或者服务提供者承担费用、通过一定的媒介和形式直接或间接地介绍自己所推销的商品或者所提供的服务的广告。

热点内容
登报有没有法律效力 发布:2025-09-08 03:24:54 浏览:457
道德或法治建设4000字 发布:2025-09-08 03:19:07 浏览:154
赣榆区水利局法律顾问 发布:2025-09-08 03:16:08 浏览:469
重庆酉阳县人民法院 发布:2025-09-08 03:11:18 浏览:380
劳动法死亡补偿多少钱 发布:2025-09-08 03:10:37 浏览:467
低压变配电法规 发布:2025-09-08 03:08:20 浏览:532
国际经济法包括哪些内容 发布:2025-09-08 03:06:52 浏览:797
浦东法院起诉 发布:2025-09-08 03:06:08 浏览:300
企业违反劳动法无处罚措施 发布:2025-09-08 03:00:01 浏览:493
民法具体法律 发布:2025-09-08 02:58:32 浏览: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