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有关解决争议的条款
❶ 解决合同争议的途径有哪些
您好抄:解决合同争议的途径,袭最长见的就是当事人协商和解,如果协商不成可以采取调解、仲裁或者起诉的方法。
《合同法》第一百二十八条规定:当事人可以通过和解或者调解解决合同争议。当事人不愿和解、调解或者和解、调解不成的,可以根据仲裁协议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涉外合同的当事人可以根据仲裁协议向中国仲裁机构或者其他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当事人没有订立仲裁协议或者仲裁协议无效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当事人应当履行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仲裁裁决、调解书;拒不履行的,对方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执行。
❷ 合同主体在自愿诚信的基础上,根据法律规定及合同约定,自行解决争议的方式称为什么
合同主体在自愿诚信的基础上,根据法律规定及合同约定,自行解决争议的方式称为和解。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如下:
1、第一百二十六条涉外合同的当事人可以选择处理合同争议所适用的法律,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涉外合同的当事人没有选择的,适用与合同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的法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履行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合同、中外合作勘探开发自然资源合同,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2、第一百二十八条当事人可以通过和解或者调解解决合同争议。当事人不愿和解、调解或者和解、调解不成的,可以根据仲裁协议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涉外合同的当事人可以根据仲裁协议向中国仲裁机构或者其他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当事人没有订立仲裁协议或者仲裁协议无效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应当履行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仲裁裁决、调解书;拒不履行的,对方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执行。
(2)合同法有关解决争议的条款扩展阅读
解决当事人间的合同争议,有四种可以选择的途径,即和解、调解、仲裁和诉讼。
1、和解是指当事人自行协商解决因合同发生的争议。
2、调解是指在第三人的主持下协调双方当事人的利益,使双方当事人在自愿的基础上解决争议的方式。用和解或调解的方式能够便捷地解决争议,省时、省力,又不伤双方当事人的和气,因此提倡解决合同争议首先运用和解或调解的方式。
3、当事人不愿和解、调解或者和解、调解不成功的,可以根据达成的仲裁协议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4、当事人没有订立仲裁协议或者仲裁协议无效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通过诉讼解决合同争议。
5、当事人对发生法律效力的人民法院的判决、调解书和仲裁机构的裁决、调解书应当自觉履行;拒不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人大网—《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❸ 合同争议有哪些解决方式
你好,解决合同争议的方法,最长见的就是当事人协商和解,如果协商不成可以采取调解、仲裁或者起诉的方法。
《合同法》第一百二十八条规定:当事人可以通过和解或者调解解决合同争议。当事人不愿和解、调解或者和解、调解不成的,可以根据仲裁协议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涉外合同的当事人可以根据仲裁协议向中国仲裁机构或者其他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当事人没有订立仲裁协议或者仲裁协议无效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当事人应当履行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仲裁裁决、调解书;拒不履行的,对方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执行。希望能帮助到你望采纳
❹ 合同法解释中的一句话,关于仲裁解决争议的,不知道什么意思
仲裁是当今国际上受到广泛欢迎并普遍运用的一种解决经济纠纷的重要方式。仲裁制度起源于商人之间的约定,它的所有程序都是为了高速、灵活地解决经济纠纷而设计的。对于当事人来说,仲裁可以列为优选方式是由仲裁的以下特点决定的:
一、速度比较快。仲裁具有一裁终局的特点,即裁决一旦作出,就发生法律效力,并且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不可以就同一纠纷再向仲裁委员会申请复议或向法院起诉。仲裁也没有二审、再审等程序。而且由于仲裁采取了比较灵活的审理制度,每一个案件的审理期限相对较短,比如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的审理期限只有二个月,因此使得纠纷的解决更加快速,避免了当事人陷于旷日持久的纷争之中。对于企业来说,“时间就是金钱”,节约了时间也就是节约了争议解决的成本,缩短了资金周转期,提高了资金利润率。
二、裁决质量比较高。仲裁员多是各行各业的专家,他们拥有丰富的行业知识,也懂得与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惯例,具备多年的实践经验和仲裁经验,所以他们仲裁案件时能听得懂、看的清、裁得准,使一些专业性比较强的纠纷能够公平及时得到解决。
三、开庭气氛比较宽松。仲裁是专家断案,开庭时态度和善,尊重当事人的意见,所以气氛不会很紧张,当事人有充分的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仲裁为当事人参加好开庭,行使自己的权利创造了一个宽松友好的环境。而且调解是仲裁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开庭时仲裁员会耐心作双方当事人的调解工作,促使双方以协商一致的方式解决纠纷,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四、仲裁程序比较灵活。和其他解决争议的方式相比,仲裁在程序上比较灵活,保证了在时间上的快捷。比如在送达问题上,仲裁规则规定了多种方式,可以直接发送当事人,也可以以挂号信、特快专递、传真、电报、公告等方式送达,既保障了当事人的权利,又节约了时间。另外,由于当事人可以充分决定自己的仲裁事务,使得仲裁程序比较机动,也节约了当事人的争议解决成本,当事人可以协议决定省略某些程序,比如被申请人可以放弃答辩期、双方可以协议申请提前开庭等,这样可以提前解决争议,有些案件甚至在一天之内就作出了裁决。
五、当事人权利比较多。仲裁庭对案件进行裁决的权力来源于当事人的约定,当事人事前或事后约定有仲裁协议的,仲裁委员会才可以受理案件。仲裁中当事人有充分的权利来决定自己的事情,包括确定仲裁的机构、仲裁的程序、仲裁庭的构成、以及仲裁运用的法律和语言。当事人还可以自己和解或要求仲裁庭进行调解,并要求仲裁庭制作裁决书。
由于仲裁具有上述特点,因而也产生了收费较低,结案较快,程序较简单,气氛较宽松,当事人权利较多等优点。因此仲裁也成了当事人乐于选择的解决纠纷的方式。
❺ 如何理解合同法第五十七条
合同无效、被撤销抄或者终止的,不影响合同中独立存在的有关解决争议方法的条款的效力。
这个很好理解啊。合同解决争议条款具有独立性。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终止后,解决合同争议仍适用争议解决条款。
比方甲出售物品给未成年人乙,双方签订了买卖合同,在合同中有解决争议条款:如合同出现争议,向北京市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该仲裁条款,即为争议解决条款。该效力待定合同,被乙的法定代理人确认为无效后。甲和乙必须依据该仲裁条款向北京市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依据仲裁排斥诉讼的规则,如果一方直接向法院起诉,另一方提出仲裁条款的,人民法院会裁定不予受理或者驳回起诉。
这算是解决争议条款独立性的最典型案例了。
❻ 向深圳代理合同案件律师咨询下,对于合同中的格式条款规定的争议解决方式为仲裁,能提出异议吗
一般来说,合同中的格式条款都是主要保护合同制定者的利益,他们根据自己的情况内制定了符合自容己权益的合同,让对方只能满足他们所罗列出的条件而签订合同。但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四十一条 对格式条款的理解发生争议的,律师港湾建议应当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释。对格式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应当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格式条款和非格式条款不一致的,应当采用非格式条款。
❼ 合同法关于争议解决法院是否为项目所在地法院
这个可以约定的,只要与合同有一定联系就可以,比如甲方或乙方所在地,也可以写成项目所在地,不过最好列明项目在哪,以免发生争议。
❽ 围绕合同法结合实例谈合同纠纷及争议处理办法
合同争议,又称合同纠纷,是指合同当事人之间对合同履行的情况和不履行或完全履行合同的后果产生的各种纠纷。
争议解决方式一般分为四类 一是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双方自行协商解决;二是 调解;三是提交仲裁机构 ;四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一、协商:
1、 发生纠纷时,如合同未约定纠纷解决方式, 那么首先要考虑双方协商解决。这样既简便易行,又能节约时间及时解决问题,同时又有利于维护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关系;其为上策。
2、当事人达不成 和解协议的可以根据达成的仲裁协议申请仲裁。同时和解并非当事人申请仲裁或提起诉讼的必经程序。
二、仲裁:
1、当事人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纠纷,应当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议。申请仲裁有一个法定前提 当事人双方有仲裁协议;没有协议一方申请仲裁的,仲裁委不予受理。
仲裁协议包括合同中订立的仲裁条款和以其他书面方式在纠纷发生前或者纠纷发生后达成的请求仲裁的协议。
仲裁协议应当具有下列内容:
(一) 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
(二) 仲裁事项;
(三) 选定的仲裁委。
仲裁协议对仲裁事项或仲裁委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当事人可以补充协议;达不成补充协议的仲裁协议无效。
2、 仲裁实行一裁终局的制度。
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就同一纠纷在申请仲裁或者向法院起诉的,仲裁委或法院不予受理。
仲裁机构是依照法律规定成立的专门裁决合同争议的机构。其裁决具有法律效力。仲裁委不按行政区划 层层设立。可以在直辖市和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市设立,也可以根据需要在其他社区的是设立。
3、 仲裁庭的组成
仲裁庭可以有三名仲裁员或一名仲裁员组成。有三名仲裁员组成的,设首席仲裁员。
当事人约定由三名仲裁员组成仲裁庭的的,应当各自选定或者各自委托仲裁委主任指定一名仲裁员,第三名仲裁员由当事人共同选定或者共同委托仲裁委主任指定。第三名仲裁员是首席仲裁员。
4、裁决书效力
经人民法院判决后不得再采用调解、协商、仲裁的方式解决,但是经协商、调解、仲裁仍不解决争议的,可以最终选择人民法院判决解决争议。
❾ 合同无效不影响 合同中独立存在和其他解决争议条款 谁能举个例子呢
A 合同无效、被撤销或者终止不影响解决争议方法条款的效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七条规定,合同无效、被撤销或者终止的,不影响合同中独立存在的有关解决争议方法的条款的效力。----本条是关于解决争议条款效力的规定。
本条的规定和涉外经济合同法的规定是一致的,涉外经济合同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合同约定的解决争议的条款,不因合同的解除或者终止而失去效力。
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虽不能产生当事人所预期的法律效果,但并不是不产生任何法律后果。根据本法第五十九条的规定,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后,要使当事人负返还财产、赔偿损失的民事责任。同样,在合同终止的情况下,双方当事人之间也有民事责任的存在。
对于如何划分这些民事责任,解决双方之间的民事争议,双方当事人在原合同中往往订有解决争议的条款存在,当事人希望用约定的解决争议的方法来解决双方之间的争议。这些条款的效力是独立于合同的效力的,合同的有效与否、变更与否或者终止与否都不影响解决争议条款的效力。
本条所说的有关解决争议方法的条款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1、仲裁条款,仲裁条款是仲裁协议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当事人在合同约定的用仲裁方式解决双方争议的条款。我国对合同争议采取或仲或审制度,仲裁条款有排除诉讼管辖的效力。如果当事人在合同中订有仲裁条款,则当事人在发生争议时,不能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仲裁法第十九条第一款规定,仲裁协议独立存在,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或者无效,不影响仲裁协议的效力。
比如双方约定,一旦有争议,即将争议交由某市仲裁委仲裁,那么如果合同无效后,已经履行的部分,其民事责任如何确定,就必须交到某市仲裁委来解决,而不能把争议起诉到人民法院了。
2、选择受诉法院的条款,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在书面合同中协议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但不得违反本法对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当事人选择受诉人民法院的条款,不受其他条款的效力影响。
比如,如果双方事先约定,有争议即到甲方所在地的人民法院解决,那么合同无效后,乙方就不能把争议起诉到乙方所在地的人民法院了。如果没有约定,乙方是可以这样做的。也就是说合同无效了,但解决争议的条款仍然是有效。
3、选择检验、鉴定机构的条款当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约定,若对标的物质量或技术的品种发生争议,在提交仲裁或者诉讼前,应当将标的物送交双方认可的机构或科研单位检验或鉴定,以检验或鉴定作为解决争议的依据,这种约定出于双方自愿,不涉及合同的实体权利和义务,应当承认其效力。
4、法律适用条款,由于本法是统一合同法,因此,对于具有涉外因素的合同,当事人就可以选择处理合同争议所适用的法律,当事人没有选择的,不影响合同的效力。当然,对于中国具有专属管辖权的合同(如中外合资经营合同等)、与我国的社会公共利益、主权、安全等密切相关的合同只能适用中国的法律。只要不违反强制性规定,双方就可以约定适用哪个国家的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