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① 关于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的案例分析,在线等,急!!
答1: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答2:存在劳动关系,但不适合引用劳动法; 答3:不支持,因为没有合同的约定; 答4;形成劳动关系; 答5:应:得到支持
② 华东政法大学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
呵呵 你是今年新生吧 欢迎来到华政社保专业~
我今年大三了,学的也是劳保内。大二下学期之前,对这容个专业也没什么概念,因为之前一直都很颓废。。
这个专业,这么说。 由于新,近几年前景不是很明朗,因为社会对这个专业还没有了解。但是由于现在国内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这一类人才可以说是紧缺。所以,在未来(可能五年也可能十年)才会被社会关注,才会有起色。
目前华政学劳保的,有几个方向:
1.走HR(人力资源管理),因为这个专业和人力资源管理很接近。
2.考研,考公务员,进政府机构,说实话这个方向适合上海本地学生,外地学生很难。
3.自由就业,出来后干一些跟劳保毫不相干的工作。
这个专业真的很难高薪,但是还是很有意思的。加油
③ 中国政法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在哪个院系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现设有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研究所。
PS:法学院也设有社会保障法研究中心。
④ 中国的大学开设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大学有哪几所
山东财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西北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武汉大学、云南大学、辽宁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河北大学、河北经贸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内蒙古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工业大学等。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是我国全面建立和发展社会保障事业的急需人才,具有长久稳定的就业潜力。毕业生可以进入国家各级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人事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企业与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保险公司等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方面的政策制定与组织管理工作,
也可以进入相关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或者进入法院、劳动仲裁机关等部门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方面的实务工作。就业前景十分广阔。毕业生可以参加社会保障学、劳动经济学、社会学、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法律等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
1、西北大学
西北大学肇始于1902年的陕西大学堂和京师大学堂速成科仕学馆,由清朝光绪皇帝御笔朱批设立。1912年始称西北大学。1923年改为国立西北大学。
1937年西迁来陕的国立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和国立北平研究院等组成国立西安临时大学,1938年改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1939年复称国立西北大学。新中国成立后为教育部直属综合性大学。1950年复名西北大学。1958年改隶陕西省主管。1978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
2、河北工业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前身为创办于1903年的北洋工艺学堂,之后相继更名为直隶高等工业学堂、直隶高等工业学校、直隶公立工业专门学校、河北省立工业专门学校、河北省立工业学院、河北省立工学院、河北工学院,
1951年与北洋大学合并为天津大学,1958年恢复重建,1962年与天津工学院合并改称天津工学院,1971年复名河北工学院,1995年定名为河北工业大学。
3、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溯源于1893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在武昌创办的自强学堂,历经传承演变,1928年定名国立武汉大学,1949年更为现名。2000年,武汉大学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湖北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武汉大学。
4、云南大学
云南大学(Yunnan University)简称云大(YNU),始建于1922年,时为私立东陆大学,1934年更名为省立云南大学,1938年改为国立云南大学,1946年被《不列颠网络全书》列为中国15所在世界最具影响的大学之一,1950年定名云南大学。
5、辽宁大学
辽宁大学源起于1948年11月东北人民政府在沈阳建立的商业专门学校,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所专门商科高校,建校之初即招收四年制本科生。1958年9月15日,东北财经学院、沈阳师范学院的的部分科系和沈阳俄文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成辽宁大学,朱德同志亲笔题写了校名。
⑤ 开设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大学有哪些
开设此门学科的大学如下:
山东财经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西北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
武汉大学
云南大学
辽宁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河北大学
河北经贸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内蒙古大学
安徽大学
安徽工业大学
华北理工大学
新疆大学
天津财经大学
天津中医药大学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四川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
东南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浙江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河海大学
苏州大学
吉林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南京工程学院
苏州科技学院
南京财经大学
江西农业大学
江西财经大学
重庆理工大学
辽东学院
赣南师范学院
重庆三峡学院
沈阳师范大学
辽宁师范大学
东北财经大学
温州医学院
浙江工商大学
浙江财经学院
山西大学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四川理工学院
山西财经大学
华南农业大学
广东医学院
广东财经大学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上海金融学院
安徽建筑大学
华东政法大学
淮北师范大学
上海杉达学院
西安交通大学
安徽财经大学
铜陵学院
昆明医学院
西安理工大学
云南财经大学
西北政法大学
长春理工大学
长春工业大学
湖南农业大学
吉林财经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中南民族大学
哈尔滨商业大学
湖北经济学院
郑州轻工业学院
河南大学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福建农林大学
西藏民族学院
福建师范大学
漳州师范学院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甘肃农业大学
聊城大学
兰州商学院
甘肃政法学院
海南医学院
贵州民族学院
贵州财经学院
贵阳中医学院
山东师范大学
山东工商学院
内蒙古财经大学
山东农业大学
泰山医学院
潍坊医学院
鲁东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北京物资学院
首都师范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 济南大学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
河南师范大学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西南大学
贵州大学
武汉科技大学
上海政法学院
广东金融学院
广西财经学院
重庆文理学院
重庆工商大学
宜宾学院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乐山师范学院
宿迁学院
济宁医学院
菏泽学院
昆明医学院海源学院
河南大学民生学院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
河南城建学院
山东财经大学东方学院
东北财经大学津桥商学院
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河北工业大学城市学院
武汉长江工商学院
大连科技学院
浙江财经学院东方学院
苏州大学文正学院
贵州财经学院商务学院
贵州民族大学人文学院
江西师范大学
菏泽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
西北师范大学
成都理工大学
在这一领域内,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特色。北京、武汉、上海、南京、广州、杭州等城市的一些重点高校对这个领域已经开展了相对扎实的研究。其中,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属于实力派。中国人民大学和武汉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建于20世纪80年代,上海的复旦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大学则在社保的实践方面做得相对充实。广州的中山大学因为靠近港澳台,所以在社工社保方面和这些地区交流相对较多,也颇具特色 。
⑥ 我是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应如何规划自己的大学
【规划自己的大学方法】
1. 确定自己毕业后五年内的目标。有人说这是一个很官方的说法,其实不尽然。只有知道自己以后要走什么样的路,才能选择出适合自己的大学生活。考研还是工作,这个时候应该有自己的想法了。
2.不要盲目参加社团(学生干部,社团的选择),学生会,班级学生干部,各社团的选择。
(1) 学生会(可选择性的入)
其实大学的时候非常活跃,因为听说学生会是个锻炼人的好地方,所以竭尽全力进了学生会,甚至后来成为了生活部的部长,但是这是一个非常耗费时间的工作,仍然清晰的记得,当宿舍的小伙伴们在宿舍睡觉时,在做兼职挣钱时,在图书馆看书时,在学习时,要去学生会组织活动,由于做部员时小心翼翼,所以当做到部长时,反而时间更加宽裕一点,但要思考和规划的事情增多,心比较累,也会产生很多的烦恼。
(2) 班级干部(一定要当)
大学四年的经历让认识到,一定要当班级学生干部。当了保证不后悔。班长和团支书是非常忙的,但人气非常高,选什么都会优先考虑,评优得票一般最高,另外,如果想考公务员的话,尽可能要去当班长或团支书。
(3) 其他社团
可以选一样自己感兴趣的加入,这会让交到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但不要同时入好几个社团,开始的时候这会让手忙脚乱,后来就会直接不去了。
3.考出驾照
这个认为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学校考驾照便宜而且出证快。如果工作后再考,很麻烦。
4.至少考出一样资格证
这对找工作其实是非常有帮助的,而且多一样技能,工作的时候就多一种选择。
5.至少要做一次兼职
这个也是有亲身体会的,如果毕业了直接工作还好,要是还准备考研,那就真的要去做做兼职了。做兼职不仅仅是让去挣钱,也是让多和社会接触,知道挣钱的途径,知道在自己缺钱的时候,怎样能够养活自己。而且做兼职会培养自己的独立性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而且会让很快学会勤俭节约。
6.多读书,闲着没事不要贪睡,去图书馆吧
如果大学时候不读书,毕业后就回百般后悔,觉得自己学习的不够多,知识面不够广,是其实那种名著之类的,在别人说起来的时候如果根本插不上话,那是非常痛苦的。
7.学习一个特长
如果有时间,有精力的话,建议学习一个特长,哪怕是会跳一支舞,或者弹奏一首曲子,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都会增加很多的自信。
⑦ 华东政法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属于哪个专业方向
法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