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西北政法大学国际经济法

西北政法大学国际经济法

发布时间: 2021-01-29 22:27:48

① 西北政法大学法字院的国际经济法怎样

西北政法大学是书法家舒同的亲笔题字,不是现成的电脑字体。

② 西北政法大学专业经济法主要学什么

西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现有经济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知识产权法学、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四个硕士学位点、一个法学(经济法方向)本科专业。设有经济法、知识产权法、资源与环境保护法、财税金融法、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企业法与合同法六个教研室及经济法学、房地产法学、金融法学、知识产权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法律经济学、社会法学等12个研究所,基本形成了在国内法学界具有重要影响的六个研究方向,即房地产法研究方向、金融法研究方向、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研究方向、企业法研究方向、科技法研究方向、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研究方向。
学院秉承经邦济世、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在课程设置上突出强调实践性与应用性。除教育部和学校确定的18门法学核心课以外,为学生开设财税法、金融法、房地产法、科技法、环境与自然资源法、公平交易法、公司法、司法会计、合同法、证券法实务与证券法、保险实务与保险法、票据事务与票据法、知识产权法研讨与疑难案例评析、经济法案例评析、劳动法案例评析等经济法方向的选修课,为学生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领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
学院简介
在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本院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法制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形成有自身特色的办学指导思想。经过不懈的努力,我院在办学规模、教学、科研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该学院是我国西北地区目前最大的经济法教学、研究、培训和信息资料中心。
经济法是国家从整体经济发展的角度,对具有社会公共性的经济活动进行干预,管理和调控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经济法的概念是经济法学研究的首要问题,也是经济法立法,司法等活动的基础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经济法现象在世界各国大量出现,经济法概念问题也成为经济法学界争执最多的问题。

③ 西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的国际交流

学院积极开拓、广泛开展学术交流活动,近半数教师曾经赴美国、专法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属、韩国等国家讲学、攻读学位或进行学术访问。学院先后举办了中国入世与西部大开发法律研讨会、2001年中国国际私法学年会、新世纪中国国际私法立法发展与完善研讨会、中国法学会国际经济法研究会2006年年会等大型学术会议。同时还邀请国外知名专家学者来学院访问交流,共举办了国际法专题学术报告会和学术讲座100余场。
在“强化教育、从严管理、重在学生能力培养”的教学宗旨指导下,学生在学习和科研方面成绩突出,本科毕业生中考研升学率在校内居于前列。在英语演讲比赛、学院及省大学生艺术节上均取得优异成绩,在2004年第二届“理律杯”全国高校模拟法庭辩论赛中获得团体亚军、最佳辩手奖和最佳起诉状奖三项大奖。
二十一世纪是我国经济突飞猛进的时代,为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学院将一如既往,在不断完善本科教学的基础上,加大投入,确保国际法学科省级重点学科的地位,继续办好现有国际法硕士授权点的学科建设,力争在未来的五年内,使学院的师资队伍建设和科研成果水平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招生专业: 法学专业(国际法方向)

④ 西北政法大学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怎么样我刚被录取了

显然,西北政法大学以法学见长,其中最好的是刑法和经济法,国贸很一般

⑤ 西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国际金融

1、是该校近几年发展最快的专业,本科的话,经济法学院录取分是该校五个法学院最高的!版
2、 本校的权考本校的研究生,经济法也是很高的,金融法专业的就业很好,金融法证券法是新兴特色专业,消法产法是比较传统的专业,老师的实力比较强,在全国范围小有名气,西北地区一家独大

⑥ 西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的学科建设

系之初,全院教职工?SPAN lang=EN-US>19人(教师15人),五年来,国际法院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广揽人才,加强和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截止目前,国际法院教职工45人,其中专职教师32人,教授4人,副教授17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1人;教师中法学博士5人,在读博士后2人,在读博士9人,具有博士学历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41,2%,目前具有博士学历的教师比例具全校之首; 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全部具备了硕士以上学位。国际法院教师中有半数曾有出国留学、攻读学位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经历,具有较高外语语言运用能力。国际法院已经形成了一支高学历人才荟萃、团结协作、富有朝气和创新精神的学术队伍。
国际法系由建系前原法律系国际法教研室和经济法系国际经济法教研室合并整合为三个国际法学二级学科教研机构(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和国际经济法三个教研室),设立国际经济法和世界贸易组织法两个研究中心,并在教学科研工作中形成了比较国际私法、国际贸易法律制度和国际金融法律制度三个稳定的研究方向。
国际法系教师担任中国国际私法学会副会长一人,理事四人;中国国际法学会常务理事一人;中国国际经济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一人、理事两人;中国仲裁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一人;中国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理事一人;中国航空法研究会理事一人;中国西部大开发法律研究会理事一人;法国经济与法律科学协会理事一人;陕西省法学会常务理事和学术委员会委员一人。
三位教师担任教育部研究生教育与学位评估专家库成员;一人担任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库成员;两位教师担任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法律咨询专家;三人担任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律咨询专家;一人分别担任陕西省人民政府法律顾问、西安市人民政府和宝鸡市人民政府法律顾问;一人担任西安市人民政府专家决策委员会委员;一人担任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
1999年国际法系被陕西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级重点学科;2002年和2004年两次被国际法院选定为博士授权点申报的学科单位。 全系教师共出版专著23部,译著4部;在《中国法学》、《法律科学》、《比较法研究》等法学核心刊物和其他重要期刊、报纸、杂志发表学术论文215篇。主编、参编国家级、省级及院级教材及工具书64部。
国际法系教师的学术成果先后荣获陕西省人民政府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一项;西安市人民政府第三届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一项;司法部2000年度优秀法学研究成果三等奖一项;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一项;陕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北方十五省区优秀社科图书奖一项;陕西省法学会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两项、三等奖一项;获中国国际私法学会首届优秀成果评奖优秀著作二等奖一项,优秀论文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
目前国际法系教师已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项;主持司法部科研项目一项;国家外专局项目两项;省教育厅科研项目五项;院级重点科研项目两项,院级一般项目十三项,院级青年项目两项,校级教改项目六项。
国际法系承担和主办全国性和跨区域性学术研讨会三次。(2000年中国入世与西部大开发法律研讨会;2001年中国国际私法学会年会;2004年新世纪中国国际私法立法发展与完善研讨会)国际法系承办的2001年中国国际私法学会年会(21世纪中国国际私法论坛)获得巨大成功,被学会认为17年以来组织最为周密、学术讨论最为热烈、参会人数最多的一次学术盛会,为国际法院赢得了声誉,克罗地亚共和国驻美大使、国际法研究院院士彼得·萨塞维奇教授首次来华访问并参会。
国际法系教职员工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努力奋斗、不断进取,多次获得政府和学院嘉奖。有部级优秀教师1人,院级优秀教师8人;一人获陕西省先进工作者(省劳动模范)和陕西省师德先进个人称号;一人被评为学院首届师德标兵;一人获陕西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称号、一人获院级先进工作者称号;二人分获陕西省杰出和优秀青年法学工作者称号;一人两次获中国法学会全国杰出中青年法学家提名奖;一人获陕西省优秀出国留学人员表彰。
自建系以来,国际法系共举办国际法系列学术讲座、报告76场,著名国际法学家、国务院学术委员会法学评议组成员、武汉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黄进教授;前大连海事大学校长、著名海商法专家、博士生导师司玉琢教授;香港城市大学国际商事仲裁法及海商法专家杨良宜教授;国际比较法研究院院士、香港城市大学王贵国教授;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饶戈平教授;首任中国籍WTO争端解决机构专家、武汉大学博士生导师曾令良教授;武汉大学博士生导师肖永平教授;华东政法学院博士生导师丁伟教授;中国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周忠海教授和王传丽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博士生导师陶正华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晓晔教授、台湾东吴大学杨桢教授等一大批国内著名专家学者都曾来国际法院担纲主讲国际法专题,对激发和促进国际法院教师和广大学生学习和研究国际法的热情创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法国艾克斯—马赛大学著名欧盟法专家弗朗西斯·施奈德教授、加拿大约克大学珍妮特·沃尔克教授、韩国济洲大学金富灿教授、日本京都大学未敏永和教授、德国多特蒙德大学沃尔夫冈·舒诺曼教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利本教授、美国芝加哥大学肯特法学院著名国际经济法学家DavidJ.Gerber教授、德国慕尼黑大学Joesf Drexl教授等10多位外国著名专家教授也应邀来国际法系访问讲学。
新中国国际私法理论奠基人、享誉海内外的著名法学教育家、国际法学家、武汉大学终身教授韩德培先生受聘国际法院首位荣誉教授,黄进教授等11名国内著名学者被聘为国际法院国际法学科兼职教授。
国际法系教师为省政府、人大、法院,全省各地、市政府、人大,各级公、检、法机关、外商投资企业等部门主讲WTO法及中国涉外法律知识70余场;接受中央广播电台、陕西省及西安市电视台就美国撞机事件、炸馆事件、中国入世等专题采访、发表国际法方面讲话、意见30余次,与陕西省电视台合作拍摄《入世大潮》专题片一部,为国家民航总局处理空难赔偿案件发表法律意见2次,为省政府、省委发表咨询意见5次,为省高级人民法院、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宝鸡市中级人民法院、西安外贸企业协会等部门处理涉外案件发表咨询意见二十余次,发挥了国际法专业人才服务于政府决策、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的学科优势。 国际法系现设国际法资料信息中心(中文资料库)和国际法外文资料室(省级重点学科资料室)两个资料库。图书检索设施齐全、功能多样。目前已拥有中文图书资料2000余种、一万余册;国际法专业外文资料448种958册;中文类法律期刊60余种;港台国际法藏书129册;装订历次国际法学术年会论文17册,极大支撑了国际法院国际法学的教学科研工作,满足了培养高水平国际法硕士生的需要,也为国际法院国际法博士点的申报创造了重要的条件。
国际法系共接受国内捐赠图书54部;接受国外学术机构和学者捐赠图书226册,与韩国济州大学法学院建立固定资料交换关系。
在本科教学贯彻三创(创新、创造、创业)教育,严谨求学树一流学风,积极扶持和鼓励学生深造和求学,国际法系99级首届毕业生共97人,67人参加考研,18人被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著名国内高校录取为硕士研究生,迄今为止国际法系本科生已考取国内外硕士研究生近百人,考取博士研究生一人;四人经参加托福和雅思考试被录取为英国爱丁堡大学、法国巴黎第二大学、法国利日摩大学等国外高校留学硕士生。
国际法系硕士生培养成绩显著。国际法院国际法学科培养的研究生有23人考取美国斯坦福大学、英国伦敦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国内外著名高校博士研究生,他们当中不少已成为专家、教授、高级律师和政府、司法部门的业务骨干。
国际法系为培养本科生科研能力,激发青年学人的科研热情和学术志向,专设青年国际法学社和《国际法探索》等学生学术社团和学术专刊,为实现三创教育提供平台,以崇高的志向、严谨求实的学风和良好的国际法律业务素质的培养构成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流。目前国际法系在读的本科生949人,国际法专业硕士生43人,接受法国巴黎第二大学留学生3人。国际法系正积极与澳大利亚迪肯大学合作,推动中澳合作培养国际商法硕士的教育项目。
国际法系学生积极参加学术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并取得优异成绩。国际法系学生参加全国性学术大辩赛4次。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理律杯WTO法辩论赛、贸仲杯国际商事仲裁模拟法庭大辩赛、模拟联合国大会活动均由国际法系教师指导和带队参加,获最佳提案奖、最佳组织奖等奖项,为学院赢得声誉。国际法系组织和训练的国际法校参加全国理律杯模拟法庭辩论队在2004年第二届全国理律杯模拟法庭辩论赛中荣获团体亚军杯、最佳诉状奖和优秀辩手奖三项大奖,是全国十五个参赛院校中唯一一个荣获两项集体大奖的参赛单位,是国际法校有史以来参加全国法庭模拟辩论赛取得的最高成绩,为学校赢得了声誉。国际法系合唱队代表学院参加陕西省高校纪念建党80周年合唱比赛获二等奖,参加大学生艺术歌曲比赛获三等奖,并获教育部、文化部等六部委表彰;国际法系“走进WTO”法制宣传日活动,被中央电视台纪念宪法颁布三十周年晚会现场采播,并被陕西电视台公共政法频道报道;国际法系团总支三次被学院授予“社会实践”先进集体;系党总支被评为“陕西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学生中有一人获“陕西省优秀团员”、一人获“陕西省优秀学生干部”,四人获“陕西省优秀毕业生”称号。一人在陕西省大学生艺术节书法比赛中获得特等奖。在国际法院历届校园艺术节比赛中获得大合唱、舞蹈、健美操、征文等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受到学院表彰。“英语晚会”、“戏剧小品晚会”等活动在校园中引起良好反应。

⑦ 西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的发展历程

一、学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系之初,全院教职工?SPAN>19人(教师15人),五年来,我院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广揽人才,加强和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截止目前,我院教职工45人,其中专职教师32人,教授4人,副教授17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1人;教师中法学博士5人,在读博士后2人,在读博士9人,具有博士学历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41,2%,目前具有博士学历的教师比例具全校之首; 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全部具备了硕士以上学位。我院教师中有半数曾有出国留学、攻读学位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经历,具有较高外语语言运用能力。我院已经形成了一支高学历人才荟萃、团结协作、富有朝气和创新精神的学术队伍。
●我系由建系前原法律系国际法教研室和经济法系国际经济法教研室合并整合为三个国际法学二级学科教研机构(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和国际经济法三个教研室),设立国际经济法和世界贸易组织法两个研究中心,并在教学科研工作中形成了比较国际私法、国际贸易法律制度和国际金融法律制度三个稳定的研究方向。
●我系教师担任中国国际私法学会副会长一人,理事四人;中国国际法学会常务理事一人;中国国际经济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一人、理事两人;中国仲裁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一人;中国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理事一人;中国航空法研究会理事一人;中国西部大开发法律研究会理事一人;法国经济与法律科学协会理事一人;陕西省法学会常务理事和学术委员会委员一人。
●三位教师担任教育部研究生教育与学位评估专家库成员;一人担任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库成员;两位教师担任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法律咨询专家;三人担任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律咨询专家;一人分别担任陕西省人民政府法律顾问、西安市人民政府和宝鸡市人民政府法律顾问;一人担任西安市人民政府专家决策委员会委员;一人担任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
●1999年我系被陕西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级重点学科;2002年和2004年两次被我院选定为博士授权点申报的学科单位。
二、学术研究水平不断提高,学术影响和声望不断扩大
●全系教师共出版专著23部,译著4部;在《中国法学》、《法律科学》、《比较法研究》等法学核心刊物和其他重要期刊、报纸、杂志发表学术论文215篇。主编、参编国家级、省级及院级教材及工具书64部。
●我系教师的学术成果先后荣获陕西省人民政府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一项;西安市人民政府第三届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一项;司法部2000年度优秀法学研究成果三等奖一项;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一项;陕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北方十五省区优秀社科图书奖一项;陕西省法学会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两项、三等奖一项;获中国国际私法学会首届优秀成果评奖优秀著作二等奖一项,优秀论文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
●目前我系教师已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项;主持司法部科研项目一项;国家外专局项目两项;省教育厅科研项目五项;院级重点科研项目两项,院级一般项目十三项,院级青年项目两项,校级教改项目六项。
●我系承担和主办全国性和跨区域性学术研讨会三次。(2000年中国入世与西部大开发法律研讨会;2001年中国国际私法学会年会;2004年新世纪中国国际私法立法发展与完善研讨会)我系承办的2001年中国国际私法学会年会(21世纪中国国际私法论坛)获得巨大成功,被学会认为17年以来组织最为周密、学术讨论最为热烈、参会人数最多的一次学术盛会,为我院赢得了声誉,克罗地亚共和国驻美大使、国际法研究院院士彼得·萨塞维奇教授首次来华访问并参会。
●我系教职员工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努力奋斗、不断进取,多次获得政府和学院嘉奖。有部级优秀教师1人,院级优秀教师8人;一人获陕西省先进工作者(省劳动模范)和陕西省师德先进个人称号;一人被评为学院首届师德标兵;一人获陕西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称号、一人获院级先进工作者称号;二人分获陕西省杰出和优秀青年法学工作者称号;一人两次获中国法学会全国杰出中青年法学家提名奖;一人获陕西省优秀出国留学人员表彰。
●自建系以来,我系共举办国际法系列学术讲座、报告76场,著名国际法学家、国务院学术委员会法学评议组成员、武汉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黄进教授;前大连海事大学校长、著名海商法专家、博士生导师司玉琢教授;香港城市大学国际商事仲裁法及海商法专家杨良宜教授;国际比较法研究院院士、香港城市大学王贵国教授;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饶戈平教授;首任中国籍WTO争端解决机构专家、武汉大学博士生导师曾令良教授;武汉大学博士生导师肖永平教授;华东政法学院博士生导师丁伟教授;中国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周忠海教授和王传丽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博士生导师陶正华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晓晔教授、台湾东吴大学杨桢教授等一大批国内著名专家学者都曾来我院担纲主讲国际法专题,对激发和促进我院教师和广大学生学习和研究国际法的热情创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法国艾克斯—马赛大学著名欧盟法专家弗朗西斯·施奈德教授、加拿大约克大学珍妮特·沃尔克教授、韩国济洲大学金富灿教授、日本京都大学未敏永和教授、德国多特蒙德大学沃尔夫冈·舒诺曼教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利本教授、美国芝加哥大学肯特法学院著名国际经济法学家DavidJ.Gerber教授、德国慕尼黑大学Joesf Drexl教授等10多位外国著名专家教授也应邀来我系访问讲学。
●新中国国际私法理论奠基人、享誉海内外的著名法学教育家、国际法学家、武汉大学终身教授韩德培先生受聘我院首位荣誉教授,黄进教授等11名国内著名学者被聘为我院国际法学科兼职教授。
●我系教师为省政府、人大、法院,全省各地、市政府、人大,各级公、检、法机关、外商投资企业等部门主讲WTO法及中国涉外法律知识70余场;接受中央广播电台、陕西省及西安市电视台就美国撞机事件、炸馆事件、中国入世等专题采访、发表国际法方面讲话、意见30余次,与陕西省电视台合作拍摄《入世大潮》专题片一部,为国家民航总局处理空难赔偿案件发表法律意见2次,为省政府、省委发表咨询意见5次,为省高级人民法院、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宝鸡市中级人民法院、西安外贸企业协会等部门处理涉外案件发表咨询意见二十余次,发挥了国际法专业人才服务于政府决策、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的学科优势。
三.一流的设施、丰富的专业藏书、培养一流的国际化法律服务人才
●我系现设国际法资料信息中心(中文资料库)和国际法外文资料室(省级重点学科资料室)两个资料库。图书检索设施齐全、功能多样。目前已拥有中文图书资料2000余种、一万余册;国际法专业外文资料448种958册;中文类法律期刊60余种;港台国际法藏书129册;装订历次国际法学术年会论文17册,极大支撑了我院国际法学的教学科研工作,满足了培养高水平国际法硕士生的需要,也为我院国际法博士点的申报创造了重要的条件。
●我系共接受国内捐赠图书54部;接受国外学术机构和学者捐赠图书226册,与韩国济州大学法学院建立固定资料交换关系。
●在本科教学贯彻三创(创新、创造、创业)教育,严谨求学树一流学风,积极扶持和鼓励学生深造和求学,我系99级首届毕业生共97人,67人参加考研,18人被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著名国内高校录取为硕士研究生,迄今为止我系本科生已考取国内外硕士研究生近百人,考取博士研究生一人;四人经参加托福和雅思考试被录取为英国爱丁堡大学、法国巴黎第二大学、法国利日摩大学等国外高校留学硕士生。
●我系硕士生培养成绩显著。我院国际法学科培养的研究生有23人考取美国斯坦福大学、英国伦敦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国内外著名高校博士研究生,他们当中不少已成为专家、教授、高级律师和政府、司法部门的业务骨干。
●我系为培养本科生科研能力,激发青年学人的科研热情和学术志向,专设青年国际法学社和《国际法探索》等学生学术社团和学术专刊,为实现三创教育提供平台,以崇高的志向、严谨求实的学风和良好的国际法律业务素质的培养构成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流。目前我系在读的本科生949人,国际法专业硕士生43人,接受法国巴黎第二大学留学生3人。我系正积极与澳大利亚迪肯大学合作,推动中澳合作培养国际商法硕士的教育项目。
●我系学生积极参加学术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并取得优异成绩。我系学生参加全国性学术大辩赛4次。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理律杯WTO法辩论赛、贸仲杯国际商事仲裁模拟法庭大辩赛、模拟联合国大会活动均由我系教师指导和带队参加,获最佳提案奖、最佳组织奖等奖项,为学院赢得声誉。我系组织和训练的我校参加全国理律杯模拟法庭辩论队在2004年第二届全国理律杯模拟法庭辩论赛中荣获团体亚军杯、最佳诉状奖和优秀辩手奖三项大奖,是全国十五个参赛院校中唯一一个荣获两项集体大奖的参赛单位,是我校有史以来参加全国法庭模拟辩论赛取得的最高成绩,为学校赢得了声誉。我系合唱队代表学院参加陕西省高校纪念建党80周年合唱比赛获二等奖,参加大学生艺术歌曲比赛获三等奖,并获教育部、文化部等六部委表彰;我系“走进WTO”法制宣传日活动,被中央电视台纪念宪法颁布三十周年晚会现场采播,并被陕西电视台公共政法频道报道;我系团总支三次被学院授予“社会实践”先进集体;系党总支被评为“陕西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学生中有一人获“陕西省优秀团员”、一人获“陕西省优秀学生干部”,四人获“陕西省优秀毕业生”称号。一人在陕西省大学生艺术节书法比赛中获得特等奖。在我院历届校园艺术节比赛中获得大合唱、舞蹈、健美操、征文等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受到学院表彰。“英语晚会”、“戏剧小品晚会”等活动在校园中引起良好反应。
四.新的理念、新的发展、新的创造———我们向往未来
●扬帆起航,奋力搏击。在新的征程中,我们将一如既往,坚定信心,不断深化改革,开拓进取。我们将以国际法学科的教学和科学研究为依托,以高素质的涉外法律人才培养为核心,不断推进和提高我系教学科研水平,团结协作,艰苦奋斗,在学院支持和领导下,为将我系建设成为我国中西部地区涉外法律人才培养基地、国际法研究中心、国际法律咨询与服务中心、国际法资料信息中心做出新的贡献。

⑧ 西北政法大学国际法专业怎么样,他的就业主要是什么方向,王翰教授还代课吗

我今年政法读研 其实本科都差不多 虽然分得那么多学院 学的都一样 到研究生阶段才具体分
刑法经济法很好 建议报考

⑨ 西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的机构设置

国 际 法 学 院 院 长: 李万强
李万强,西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院长、教授(三级岗位)。1971年生,山西芮城人。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学士(1993),法学硕士(1996);厦门大学法学博士(1999)。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2003.8-2004.9)。曾任厦门大学法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主要学术及社会兼职:陕西省国际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国际法学会理事,中国国际经济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欧洲法研究会常务理事,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西安仲裁委员会仲裁员。主持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项、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项,两次负责指导学生参加全国专业竞赛均获大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项,主持(包括已完成)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课题2项、司法部课题1项。在Asia Pacific Law Review,《政法论坛》、《法律科学》、《法学评论》、《国际经济法学刊》等法学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ICSID仲裁机制研究》(独著)、《国际投资争端仲裁》(副主编)等。截止2011年共获厅局级以上教学科研奖或荣誉奖19项,包括省部级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国家图书奖”1项以及陕西省“优秀法学研究工作者”(优秀中青年法学家)表彰。(详细情况请点击“博导硕导”栏目)
国 际 法 学 院总支书记: 李 燕
李燕,女,汉族,中共党员,1964年10月出生,陕西咸阳人,副教授职称。1987年7月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政教系。1987年起先后在西北政法大学团委,党委组织部和国际法学院工作,现任国际法学院党委书记,兼任思想教育教研室教师。李燕同志长期从事党务管理和学生工作,在任期间组织了多项有影响的学生活动,比较突出的有2001年参加陕西省高校建党80周年合唱比赛获二等奖,参加“同为杯”全国大学生艺术歌曲比赛获三等奖并获国家六部委表彰;2002年组织的“走进WTO”大型法治宣传活动,被中央电视台采播,被陕西电视台公共与政法频道和青春都市频道报道;2003年参加西安模拟联合国大会活动获“最佳组织奖”和“最佳提案奖”;2004年组织参加第二届“理律杯”全国大学生模拟法庭竞赛,取得了团体亚军的好成绩。在任期间,国际法学院及其前身法学四系的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和良好的成绩。2002年被评为陕西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2005年被评为西北政法大学先进党总支。李燕同志个人曾在1995年、1997年被评为西北政法大学优秀党员,1999年被评为西北政法大学优秀党务工作者,2007年被评为西北政法大学优秀党务干部,2003年、2004年被评为西北政法大学优秀教师。
国 际 法 学 院总支副书记、副院长: 刘光勇
刘光勇,男,中共党员,1969年10月出生,陕西省汉中人,汉族。1989年9月考入西北政法学院,获法学学士,2003年获西北政法学院法律硕士学位。毕业留校后在我院团委工作,主要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现任国际法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院长,副教授职称。在工作中,以青年喜闻乐见的活动为载体,以学生刊物等宣传媒介,创新性地开展工作。在团委期间,院团委多次获得表彰,如“1991-2000年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先进集体”、“五四红旗团委”、连续三年我院被中宣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等单位评为“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在陕西高校中较早策划和成立了我院学生社团联合会,规范了社团管理。学生社团每年举办各类讲座、演讲比赛、戏剧小品、模拟审判、文化沙龙、义务咨询等活动,策划的学生社团杯辩论赛,参与人数多,活动规模大,成为我院校园文化活动中一个重要品牌。多次负责组织我院学生参加陕西省高校辩论赛,均获得优异的成绩。2003年组织学院学生参加了中央电视台一套《 LG·金苹果》节目,获得了各方一致好评,其中赵昆同学获得周冠军,不久又获得全国冠军,为我院争得了荣誉。在兼任西北政法学院法律服务中心主任的十年间,法律服务中心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质的飞跃,成长为西北地区规模最大,运做最规范、社会影响大的学生法律服务组织,也是原司法部所属五所政法院校中最早开展法律服务的学生组织。曾多次被评为“陕西省青年志愿者服务杰出集体”;2000年5月被中共陕西省省委宣传部、陕西省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陕西省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团省委、省教委、省司法厅等联合授予“首届陕西省保护未成年工作先进集体”;2000年11月,在《中国青年报》、《大学生》杂志社、中国教育热线等组织的“全国高校特色社团”评选中被评为“优秀社团”;2000年被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授予“中国百个优秀青年志愿服务集体”光荣称号;2003年被陕西省精神文明办公室、共青团陕西省省委评为“陕西省学雷峰杰出集体”荣誉称号。法律服务中心的先进事迹先后被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法制日报、陕西电视台、西安电视台三秦都市报,西安晚报、华商报以及法律专业媒体所报道和转载。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研究,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管理水平。先后撰写文章十几篇,其中,《我国环境教育的几个特征》发表在2004年核心期刊《理论导刊》第九期上;《对大学生环境教育的几点思考》发表在《理论导刊》第十二期上;《论“三个代表”思想指导下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发表在核心期刊《理论界》2005年第三期上;《论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其要求》发表在核心期刊《黑龙江社会科学》2005年第一期上,《论加强大中学生性教育的一般理论》发表在核心期刊《理论月刊》2005年第六期上。在工作中多次得到了上级的表彰。1996年9月被共青团陕西省委、陕西省青年志愿者、大运会青年志愿者服务部评为“第五届大运会青年志愿者先进个人”称号;1999年9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届城市运动组委会评为“第四届城市运动会杰出青年志愿者”;称号;2000年4月被共青团陕西省委授予“陕西省新长征突击手”荣誉称号;2000年5月被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陕西省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共青团陕西省委、陕西省教育委员会、陕西省司法厅等部门联合授予“首届保护未成年人优秀公民”称号;2000年12月组织学生参加旅游黄金周服务活动,被共青团陕西省委、陕西省青年志愿者协会授予“优秀青年志愿者”称号;2003年元月被共青团陕西省委授予“陕西省优秀团干部”光荣称号。
国 际 法 学 院 副 院长: 刘亚军
刘亚军,男,1970年12月出生,汉族,陕西黄陵人。1988-1992年就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外语系,获得文学士学位(1992);1996-1999年就读西北政法学院研究生部,获法学硕士学位(1999),2004年至今在西安交通大学经济金融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现为西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国际私法学会理事、国际法学院副院长。
主要科研成果:《论WTO反倾销制度的缺陷和改革构想》、《进口国反倾销诉讼的动因探析》、《浅议反倾销对进口国经济的不利影响》、《进口国反倾销措施的成本分析》、《国际技术转让中的限制性商业惯例及其法律管制》、《论中国海外投资保险的制度模式选择》等。承担中国法学会部级科研项目《反倾销诉讼中的利益制衡研究》等数项科研项目。
国 际 法 学 院 办 公 室
国 际 法 学 院 教 务 办 公 室
国 际 法 学 院 辅 导 员 办 公 室
国 际 法 学 院 下 设 三 个 教 研 室:
国 际 教 研 室
国 际 私 法 教 研 室
国 际 经 济 法 教 研 室
国 际 法 学 院 下 设 三 个 中 心:
国 际 经 济 法 研 究 中 心
世 界 贸 易 织 法 研 究 中 心
比 较 司 法 与 国 际 私 法 研 究 中 心
国 际 法 学 院 资 料 信 息 中 心
学院下设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和国际经济法三个研究所,设有国际经济法、世界贸易法组织、比较私法与国际私法三个研究中心。国际法资料信息中心有中文国际法专业藏书2万余册,外文国际法专业藏书近1000余种,法律专业期刊40种。拥有价值20多万元的液晶投影仪、视频展示台等教学仪器设备。
学院现有本科生1100余人,国际法专业硕士研究生111人。

⑩ 西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怎么样

西北政法大学是一本重点政法类大学,其国际法学院很好的。
西北政法大学(NorthWest University of Politics & Law)简称西法大,坐落于世界历史文化名城西安,是一所中央与地方共建,由陕西省人民政府主管的高等政法院校。其前身为1939年11月复建的陕北公学、1941年成立的延安大学和1949年成立的西北人民革命大学。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直属的中国大陆地区重点法律院校。是著名的“五院四系”成员高校,“立格联盟”组成院校,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重点院校,中央政法委、教育部首批“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西北基地,同时是全国法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西北地区法学科研教育中心,西部地区人文社会科学教育重镇,迄今为止已为国家培养了10万多名高素质人才。
西北政法大学于2006年正式由西北政法学院更名为西北政法大学。学校设有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公安学院、刑事法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等18个学院和体育教学部,辐射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专业大类,其中哲学、新闻学、侦查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法学专业为陕西省名牌和特色专业,拥有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设有10个法学博士学位授权点,39个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热点内容
民事诉讼法一审事实不清 发布:2025-09-11 11:05:00 浏览:40
民事诉讼法第64和144条 发布:2025-09-11 11:03:44 浏览:885
劳动法规定加班时间不能多久 发布:2025-09-11 10:52:33 浏览:803
民事诉讼法法261 发布:2025-09-11 10:40:11 浏览:253
法律法规效力级别 发布:2025-09-11 10:34:38 浏览:91
法院办公系统 发布:2025-09-11 10:33:50 浏览:616
法律知识比赛团队展示 发布:2025-09-11 10:29:15 浏览:853
免费的医疗事故法律援助 发布:2025-09-11 10:29:12 浏览:94
句容法院淘宝网 发布:2025-09-11 10:23:55 浏览:714
初一初二政治法法律知识点 发布:2025-09-11 10:21:49 浏览: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