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刑事诉讼法程序结构图

刑事诉讼法程序结构图

发布时间: 2021-02-05 23:13:25

① 刑事诉讼法倒三角结构

一、通行理论认为的三角结构

控、辩双方处于三角形底边的两端,表示法官站在公正的立内场对控、容辩双方的纷争予以裁判。

二、有人提出的,倒三角结构理论

公诉机关与审判机关处在同一水平线上,而被告人处于被控诉和被审判的位置。

这个倒三角理论认为:倒三角结构是自然形成的,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任何国家的公诉中必有的,因而它也最高真实地反映了公诉的本质。因为公诉中控、辩双方的地位并不是平等的,权力(权利)也不是对等的。在公诉的整体结构中,审判机关也不处于‘中立’地位,不是与控、辩双方等距离。审判机关与检察机关同为国家司法机关,它们分工不同,但任务是共同的。在刑事诉讼中,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既互相配合又互相制约;而审判机关同被告人之间的关系是审判与被审判的关系。

② 刑事案件办案流程图

1、侦查阶段(公安阶段)。

从人被抓一直到案人件移送检察院,这一阶段称“侦查阶段”,一般情况下是三个月左右。主要包括拘留以后一个多月,和执行逮捕以后两个月左右。这一阶段的工作重心在于通过公安部门的侦查,搞清楚案件的来龙去脉、基本事实。

侦查阶段公安机关的办案流程:

1、受理立案。公安机关对于公民扭送、报案、控告、举报或者犯罪嫌疑人自首的,都要接受、问明情况后制作《接受刑事案件登记表》,经过审查,对于不够刑事处罚需要给予行政处理的,依法处理,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且属于自己管辖的制作《刑事案件立案报告书》。

2、公安机关对已经立案的刑事案件,进行侦查。要收集、调取证据;讯问犯罪嫌疑人;询问证人;进行勘验、检查;进行进行搜查;查封、扣押物证、书证等。

3、侦查阶段可以采用强制措施。如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逮捕。

(1)拘传:对未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依法强制其到案接受讯问的一种强制措施。

(2)取保候审:在刑事诉讼中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等司法机关对未被逮捕或逮捕后需要变更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为防止其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责令其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随传随到,对其不予羁押或暂时解除其羁押的一种强制措施。

(3)监视居住: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限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规定的期限内不得离开住处或者指定的居所,并对其行为加以监视、限制其人身自由的一种强制措施。

(4)拘留:扣留,拘禁。公安机关在紧急时刻对需要受侦查的人依法暂时扣押;行政拘留指将违反治安管理的人关在公安机关拘留所内,一般不超过十五天,合并处罚最长不超过二十日。行政拘留是最严厉的行政处罚。被处罚人对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5)逮捕:逮捕是检察院、法院批准或决定,公安机关执行的,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一定时间内完全剥夺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

4、侦查终结。公安机关在侦查终结后,发现犯罪嫌疑人不构成犯罪,且已采取强制措施的,应当予以释放并发放证明。如涉嫌犯罪的,公安机关应当在侦查终结后,及时将案件移交人民检察院,以便审查起诉。

(2)刑事诉讼法程序结构图扩展阅读:

刑事案件办案期限:

1、刑事案件办案期限是法律规定的司法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的时间限制。其目的在于避免办案时产生推拖现象和官僚主义。中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对被逮捕或拘留的人犯,必须在24小时内进行讯问;对被告人在侦查中的羁押期限不得超过2个月,少数案情复杂的经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批准延长1个月。

2、同时,人民检察院应在1个月内对公安机关移送起诉或免予起诉的案件作出决定,重大复杂案件可以延长半个月;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在受理后1个月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1个半月;第二审人民法院受理上诉、抗诉案件后,应在1个月内审结,至迟不得超过1个半月。上述规定必须严格遵守。

刑事案件-网络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网络

刑事案件办案期限-网络

③ 刑事诉讼程序分为哪五个阶段

刑事诉讼主要包括五个阶段:立案、侦查、起诉、审判和执行。
1、立案指公安内机关、人容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对报案、控告、举报和犯罪人的自首等方面的材料进行审查,判明是否有犯罪事实并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依法决定是否作为刑事案件交付侦查或审判的诉讼活动;
2、侦查指由特定的司法机关为收集、查明、证实犯罪和缉获犯罪人而依法采取的专门调查工作和有关的强制性措施;
3、起诉有两种,包括公诉和自诉;
4、审判是指人民法院在控、辩双方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参加下,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对于依法向其提出诉讼请求的刑事案件进行审理和裁判的诉讼活动;
5、执行则指刑事执行机关为了实施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所确定的内容而进行的活动,在我国,刑事执行的主体主要是人民法院、公安机关和监狱等。

④ 刑事诉讼的结构简介

我国刑事诉讼形成了以法院判决为中心,检察机关干预公安机关侦查,提请法院审判,人民法院和公安机关很少联系的直线型结构。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处于相对重要的地位,权力强大,影响控制着刑事诉讼后面的每一个环节。检察机关和人民法院各方面活动都会受到公安机关的直接或间接影响,而他们对抗公安机关的手段、措施却相对较少。公安机关拥有的权力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行政权,按照权力制约理论,行政权应当受到司法权的有效监控,以司法权制约警察权,是人们对警察天然侵犯性进行深刻认识的结果〔8〕。我国的检察机关拥有的权力广泛,但过于分散和脆弱,对公安机关缺乏相关的实质性管理手段,法院更是无法对公安机关进行司法控制。这种刑事诉讼构造表面上看公、检、法三机关相互配合、相互制约,实质上是以侦查为中心的职权式诉讼模式,目的是加强审前程序,确保侦查活动的顺利实施。

我国缺乏侦、检追诉、司法审查、执行独立的诉讼结构,现行立法中的许多制度设计也违背控辩平等和“任何人不得为自己法官”的司法原则,由检察机关指导公安机关侦查,对逮捕行为实行司法审查、执行独立符合诉讼任务,加大了监督力度,强化了检察机关的控诉职责,为控辩平等、法官中立创造了条件。这样完成的三主体(检察、法院、司法)配侦查(控诉)、审判、执行、预防五职能的刑事诉讼制约结构包括两方面:一方面要求控诉(侦查)与辩护(无罪推定、不被强迫自证明有罪、律师帮助)平等,保障法院独立的公正审判;另一方面要求建立检察(公安)、法院、司法三者之间分工协作,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多元型结构。总之,我国的刑事诉讼法应借鉴现代西方国家好的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实现保障人权和惩罚教育犯罪的目的,进一步向科学性、民主化方面迈进。

⑤ 刑事诉讼法的诉讼程序

县公安局侦查终结至县检察院审查起诉---立案 侦查阶段
审查起诉后检察院向法院提起诉讼---提起公诉
县法院刘院长提出其是刘的长兄,主动要求回避---回避的程序
后县法院将刘移至市中级法院审理---有关法院管辖 县法院认为案情重大 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 请求上一级人民法院进行审判
对杨、王的犯罪事实继续审理---第一审程序

热点内容
玉泉区人民法院 发布:2025-09-30 03:29:41 浏览:35
经济法基础增值税那章节 发布:2025-09-30 03:03:00 浏览:350
诉讼法传票被退回 发布:2025-09-30 03:03:00 浏览:267
不具有法律效力的解释是啥 发布:2025-09-30 03:02:59 浏览:693
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上墙内容 发布:2025-09-30 02:58:06 浏览:89
真是道德沦亡 发布:2025-09-30 02:50:47 浏览:468
法院判决法官说了算吗 发布:2025-09-30 02:41:19 浏览:746
企业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 发布:2025-09-30 02:39:19 浏览:450
外国诉讼法的种类 发布:2025-09-30 02:13:14 浏览:11
60元一天有没有违反劳动法 发布:2025-09-30 01:49:59 浏览: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