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我国行政法允许类推解释吗

我国行政法允许类推解释吗

发布时间: 2021-02-06 00:20:09

刑法中的禁止类推解释中不禁止对有利于告人的类推解释是什么意思,能举个例子吗

1、意思:我国刑法暂不适用类推解释,刑法中有文理(义)解释、扩充解释、限制解释、当然解释、体系解释、法意解释、目的解释以及补正解释,但是根据刑法中“罪刑法定原则”,刑法不适用类推解释,但类推解释有利于被告人的除外。

形式侧面禁止类推解释,是禁止一切类推解释。因为类推解释导致刑法的规定适用于相似的情况,然而,只要两种现象之间存在相同之处,人们就可以说它们具有相似性。于是,任何行为都可能与刑法规定的行为相似,都有被定罪量刑的危险。

2、例子:《刑法修正案九》第34条将刑法第302条修改为:“盗窃、侮辱、故意毁坏尸体、尸骨、骨灰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由于“尸体”不包括骨灰,因此将“尸体”解释为包括骨灰属于法律所禁止的类推解释,但立法者认为侮辱骨灰同样侵害了公众对骨灰的虔敬感情,理应得到刑法的保护,那么立法者可以通过立法使其成为刑法所保护的内容。

(1)我国行政法允许类推解释吗扩展阅读:

司法解释禁止类推解释

司法解释是沟通立法与司法的桥梁,对于刑法适用具有重要意义。但在罪刑法定原则的制约下,司法解释是有限度的,超越这种限度的司法解释是越权的,也是违反罪刑法定原则的。

在罪刑法定原则下,司法解释不能采用类推解释的方法。类推解释是指对于法无明文规定的行为,按照刑法中最相类似的条文加以解释。

因此,类推解释是以法无明文规定为前提的,类推解释使刑法适用于法无明文规定的行为,因而有悖于罪刑法定原则,是应予禁止的。同时,不利于被告人的扩张解释,由于解释已经超出刑法条文词义的范围。因而也是违背罪刑法定的,不应允许。

⑵ 在什么情况下刑法允许类推解释

只有在有利于被告人的情形时,才可以适用类推解释。

  • 形式层面的类推解释禁止一切类推

    多数学者认为,禁止类推解释是罪刑法定原则的一个内容。类推解释是指,需要判断的具体事实与法律规定的构成要件基本相似时,将后者的法律效果适用于前者。

    形式层面的禁止类推解释,是禁止一切类推解释。因为类推解释导致刑法的规定适用于相似的情况,然而,只要两种现象存在相同之处,人们就可以说它们具有相似性。于是,任何行为都可能与刑法规定的行为相似,都有被定罪量刑的危险。

    在解释刑法,只能在法条文字可能具有的含义内进行解释;同时,由于刑法本身有自己的体系,故在确定文字含义时,应当在维持刑法整体含义的前提下进行解释。如果可以类推解释,则意味着成文刑法丧失了意义。

  • 现在发展为只是禁止不利于被告人的类推

    禁止类推解释原本只是从形式层面提出的要求,意在禁止对刑法做出任何类推解释。但是,如果同时从形式法治与实质法治出发,对类推解释应当作两个方面的补充和发展。其一,不仅应禁止类推解释,而且应禁止一切违反民主主义,违反预测可能性的不合理解释 。其二,类推解释的要求经历了禁止一切类推解释到只是禁止不利于被告人的类推解释的过程。之所以允许有利于被告人的类推,是因为刑法中存在一些有利于被告人的规定;而这些规定因为文字表述及立法疏漏的缘故,按照其文字含义适用时会造成不公平现象。所以,允许有利于被告人的类推解释,正是为了克服形式层面的缺陷,实现刑法的正义。

所以,只有在有利于被告人的情形时,才允许适用类推解释。(以上部分观点,摘自张明楷著:《刑法学》)

⑶ 我国现行法了明文禁止类推解释,但罪行法定原则又允许有利于被告人的类推解释,不允许不利于被告人的类推

一个想法:有利于被告人。记住这一点就好。禁止类推就是防止公权力利用类推定被告人的回罪或者加刑法答。因为,公权力起诉被告,就是要惩罚被告人,所以让他们利用类推,肯定是定罪,然后加刑,所以禁止类推就是保护被告人。而允许有利于被告人类推,也是保护被告人。
例如,一个中国公民甲在日本与一个13岁日本少女自愿发生性行为。按我国属人主义,肯定是强奸。但如果类推为保护主义,日本与13岁性交不是犯罪。那么甲无罪。所以利用有利于被告人的类推,甲无罪,是这个意思。

⑷ 法律解释是我国行政法法源吗

我国行政抄法的法源

1.我国行政法法源一般只限于制定法。

2. 作为行政法的制定法法源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 条例、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法律解释、条约和协定。

〈1〉 宪法:是我国最高位阶的法源。

〈2〉 法律:作为行政法的法源,包括全国人大制定的基本法律和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制 定的非基本法律。

〈3〉 行政法规:是国务院依〈宪法〉或〈法律〉授权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行政法规 在数量上是行政法的主要法源。

〈4〉 地方性法规:是指〈宪法〉和〈立法法〉所确认的有权限的主体制定的地方性法规。 〈5〉 自治条例、单行条例: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制定的条例。

〈6〉 部门规章:国务院各部、委、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 构发布的规章。

来源柳州律师网页链接

〈7〉 地方政府规章:省、自治区、直瞎市人民政府,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 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以及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

〈8〉 法律解释:仅指国家机关的规范性解释。

⑸ 刑法中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可以类推解释吗

在法理上是可以做类推解释的,但司法实践中一般对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做的类推解释是不承认的。

⑹ 罪刑法定原则禁止作不利于行为人的类推解释而允许作有利于行为人的类推解释对吗

您的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罪刑法定只是禁止类推解释,因为类推版解释违背了预测可权能性原理,而不是禁止对行为人不利的解释。允许有利于行为人的类推解释,正是为了克服形式法治的缺陷,实现刑法的正义。所以说不能以有利和不利作为标准来看待罪刑法定原则,而是要看是否符合民主主义和尊重人权这两个罪刑法定原则的思想基础。这是我的个人见解,希望有所值。

⑺ 在我国,刑法是不允许类推的,那么可以类推的法律有哪些 比如,民法商法行政法程序法

刑法禁止不利于被告的类推,言外之意,并不禁止有利于被告的类推。至于民法,一版般是可以运用权类推的,即法官在审判时,可以运用类比的方法解决法律规定不到的地方。行政法理论上也禁止类推,因为行政法规范行政主体的行政权,而法对于权力的规范是,法无明文禁为之。程序法也是不可以类推的,必须严格按照程序依法办事,否则行政的程序的违法可以导致行政行为的无效或可撤销,诉讼程序的违法可以导致判决的无效等。

⑻ 在什么情况下刑法允许类推解释

我国刑法暂不适用类推解释,刑法中有文理(义)解释、扩充解释、限制解释、当然解释、体系解释、法意解释、目的解释以及补正解释,但是根据刑法中“罪刑法定原则”,刑法不适用类推解释,但类推解释有利于被告人的除外。

形式侧面禁止类推解释,是禁止一切类推解释。因为类推解释导致刑法的规定适用于相似的情况,然而,只要两种现象之间存在相同之处,人们就可以说它们具有相似性。于是,任何行为都可能与刑法规定的行为相似,都有被定罪量刑的危险。

(8)我国行政法允许类推解释吗扩展阅读:

刑法禁止类推解释的意义:

在解释刑法,只能在法条文字可能具有的含义内进行解释;同时,由于刑法本身有自己的体系,故在确定文字含义时,应当在维持刑法整体含义的前提下进行解释。如果可以类推解释,则意味着成文刑法丧失了意义。

禁止类推解释原本只是从形式层面提出的要求,意在禁止对刑法做出任何类推解释。但是,如果同时从形式法治与实质法治出发,对类推解释应当作两个方面的补充和发展。

其一,不仅应禁止类推解释,而且应禁止一切违反民主主义,违反预测可能性的不合理解释 。

其二,类推解释的要求经历了禁止一切类推解释到只是禁止不利于被告人的类推解释的过程。之所以允许有利于被告人的类推,是因为刑法中存在一些有利于被告人的规定;而这些规定因为文字表述及立法疏漏的缘故,按照其文字含义适用时会造成不公平现象。所以,允许有利于被告人的类推解释,正是为了克服形式层面的缺陷,实现刑法的正义。

⑼ 罪刑法定原则 中的禁止类推解释

禁止类推解释不是禁止一切类推解释。它不禁止扩大解释。司法解释和立法解释都允许扩大解释但不允许类推解释。原则上不允许类推实务中也不允许类推解释。

禁止类推和类推解释不是一个概念。罪刑法定原则要求禁止类比解释,而类比解释与扩展解释的界限不仅仅是词语的使用问题。

罪刑法定原则是刑法的生命,其理想基础是民主和尊重人权原则。合法性原则禁止类比解释,但并不禁止解释扩张(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扩大解释的结论必然符合罪刑法定原则)。因此,对区域分类的解读和拓展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从解释扩张和类比解释的限度来看,理论上可以列举很多:首先,在形式上,解释扩张所取得的结论不超过刑法的可能含义,而是在《刑法》的“范围”内得到解释。近似律和结论的类比超出了该术语的可能性。其意义在于超越刑法的“范围”。

其次,从解释的角度来看,刑法解释的扩张侧重于刑法本身,它仍然是对刑法规范的逻辑解释;类推,侧重于刑法之外的事实,是对事实的比较。

第三,从立法者的意义上看,扩大解释是为了使立法者的意思明确;类似的解释,除了立法者的意思之外,还主张解释者自己设定的原则。

第四,从理论上讲,解释扩张是刑法概念的扩张性定义,它使刑罚行为包含在概念中,类比是承认某一行为不是刑罚的对象,而行为则是刑罚的目的。基于与刑法规定的类似行为同样的邪恶性质。惩罚对象。

第五,实质上,解释的扩展不超过公民预测的范围;类比解释超越公民预测的范围。然而,类比解释和扩展解释之间的界限仍然是难以区分的。例如,“卖淫”是否包括同性之间的性,是否“同居”包括通奸,以及“财产”是否包括财产利益,这一点值得怀疑。

从以上讨论可以看出,有些解释是类比解释或扩展解释。换言之,如果刑法处罚原则禁止了某种解释,则有必要通过权衡刑法的目的、刑罚的必要性、国家预测的可能性、协调CR的规定等来得出结论。刑法的解释结论与语言的核心意义以及刑法的发展趋势之间的距离。在许多情况下,它甚至不是一个措辞的问题,而是如何考虑法律的性质和行为的性质,以及如何平衡保护功能和保障功能。相同类型的行为可能被解释为犯罪,因为其处罚的必要性很小,不被解释为犯罪,或者因为其处罚的必要性。因此,类比解释与扩展解释之间没有绝对的固定界限。

拓展资料:

类推解释:类推解释是指对于相类似的案件应作相同处理,其法理基础在于平等原则,也是正义的要求。目前理论界支持的广义说认为,类推解释是指在一个具体事实与法律规定情况相似,但根本不可能为该法条的字面含义所包容的前提下,以其相似性作为援引某一法律规定为依据的解释方法。

⑽ 我国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有那些这些原则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一)、中国行政法基本原则的内容:即合法行政原则的各项要求,具体包括“依法行政”、“正当行政”。依法行政又分为“法律优越”、“法律保留”。
(二)中国行政法基本原则的具体内容:
1、法律优越
法律具有高于行政法规和规章的地位和效力。一方面,行政立法应服从于法律位阶高的要求,以法律作为立法根据;另一方面,行政立法不得与上位阶的法律相冲突或抵触。
2、法律保留
法律保留包括宪法意义上的保留和行政法意义上的法律保留。
第一、宪法意义上的保留(立法保留)。
绝对保留,凡是涉及犯罪与刑罚、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和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司法制度等立法事项,只能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行使,不得授权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
相对保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有权作出决定,但可以授权国务院根据实际需要制定行政法规。
第二、行政法意义上的法律保留,指没有法的授权,行政主体不能合法地作出行政活动。
职权法定。任何行政职权的存在都必须基于法的授权。
行政主体的行政活动必须具有明确的法定依据,否则便应当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
3、行政正当。行政主体所采取的行政活动应当体现法的实质正义或正当性。分为实体上的行政正当和程序上的行政正当。
第一、实体上的行政正当。
平等对待。行政主体在针对多个相对人实施行政活动时,应做到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不同情况不同对待。
符合比例性。符合比例性要求是专门针对行政裁量行为的要求,又包含三个具体要求:一则行政活动应当具有适当性,即所采取的行政活动必须适合于实现所追求的法律目标;二则行政活动应当有必要性,即所采取的行政活动应尽可能使相对人的权益损害限制在最小的范围;三则行政活动应当具有相称性,即所采取的行政活动可能产生的损害应与该活动所追求的行政目的相对称。
信赖保护。当行政相对人对行政主体及其管理活动行程值得保护的信赖时,行政主体不得随意撤销或废止该行为,否则必须合理补偿行政相对人因信赖该行为而产生的信赖利益损失。
第二、程序上的行政正当。
资讯公开。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活动的过程中,应当将行政职权运行的依据、过程和结果向相对人和社会公众公开。
行政参与。受行政活动影响的利害关系人有权参加行政权的运作过程。包括利害关系人享有陈述、申辩的权利、听证的权利等。
说明理由。行政主体在作出涉及行政相对人一方权益的行政活动时,必须向行政相对人说明作出该行为的事实根据、法律依据及其他相关事项。

热点内容
司法失灵 发布:2025-09-30 03:35:57 浏览:625
法律硕士法学教材备考书籍 发布:2025-09-30 03:34:33 浏览:956
2014经济法基础营业税法律制度 发布:2025-09-30 03:34:32 浏览:580
玉泉区人民法院 发布:2025-09-30 03:29:41 浏览:35
经济法基础增值税那章节 发布:2025-09-30 03:03:00 浏览:350
诉讼法传票被退回 发布:2025-09-30 03:03:00 浏览:267
不具有法律效力的解释是啥 发布:2025-09-30 03:02:59 浏览:693
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上墙内容 发布:2025-09-30 02:58:06 浏览:89
真是道德沦亡 发布:2025-09-30 02:50:47 浏览:468
法院判决法官说了算吗 发布:2025-09-30 02:41:19 浏览: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