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刑事诉讼法第189条

刑事诉讼法第189条

发布时间: 2021-02-08 08:15:30

⑴ 刑事诉讼法上的再审是什么意思,与二审有什么区别

刑事再审是为纠正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刑事案件的错误判决、裁定,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对案件重新进行的审理。法院对已经审理终结的案件,依照再审程序对案件的再行审理,其目的是纠正已经发生法律效力但确属错误的判决或裁定。

刑事再审与二审的区别如下:

1、提起的主体不同

第二审程序提起的主体是第一审程序中的当事人,而再审提起的主体是原审人民法院的院长、上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2、审理的对象不同

第二审程序的审理对象是第一审人民法院作出的尚未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而再审程序的审理对象是人民法院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既可以是一审法院的判决、裁定,也可以是二审法院的判决、裁定。

3、提起的时间不同

第二审是第一审的继续,上诉期限有一定的限制。当事人对第一审不服的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的期限为15日;当事人对第一审的裁定不服的,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期限为10日。而再审程序的提起时间,行政诉讼法未作具体规定。

(1)刑事诉讼法第189条扩展阅读:

中国是两审终审制,二审判决即是终审判决,生效判决。但如果当事人或法院等发现判决确有错误的话,可以提起再审。二审是指由于民事诉讼的当事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生效的第一审裁判而在法定期间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而引起的诉讼程序。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89条至191条的规定,第二审法院对不服第一审判决的上诉、抗诉案件进行审理后,应按先列情形分别作出处理:

1、原判决认定事实正确,证据确实、充分,适用法律正确,量刑适当的,应当裁定驳回上诉或抗诉,维持原判。

2、原判决认定事实没有错误,但适用法律有错误或者量刑不当的,第二审法院应当撤销原判,重新判决,并在判决中阐明改判的根据和理由。

3、原判事实不清楚或者证据不足的,可由二审法院查清事实后改判,也可以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法院重新审判。

4、发现一审法院有下列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之一的,应当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

⑵ 《刑事诉讼法》案例 一个案例写作

(1)本案的处理上,存在哪些违反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诉讼程序的错误?

解答:

(错误一)根据刑诉法第150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对起诉书中指控的内容只能进行程序审查,不进行实质审查,认为起诉书中指控的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属于实质审查,不符合刑事诉讼法的庭前审查的法理。《刑诉法解释》第116条、第117条也有相应规定。在《刑诉法规定》第37条最为明确说明:“人民法院对提起公诉的案件进行审查后,对于起诉书中有明确的指控犯罪事实并且附有证据目录、证人名单和主要证据复印件或者照片的,应当决定开庭审判,不得以上述材料不充足为由而不开庭审判。”因此法院不应退回补充侦查,而应当决定开庭审判。

(错误二)“一审当庭宣判后,王某当即表示向市中级法院上诉,孙某、赵某表示不上诉。于是一审法院在将判决书送达给三被告的次日,将孙某、赵某交付执行,将王某连同全案卷宗移送市中级法院二审。”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86条的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就第一审判决认定的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全面审查,不受上诉或者抗诉范围的限制。共同犯罪的案件只有部分被告人上诉的,应当对全案进行审查,一并处理。《刑诉法解释》第246条、第247条也有相应规定。因此,法院应当对全案重新进行审理,一审判决并未生效,不得将案件中其他未上诉的被告交付执行,因为未生效判决不得执行。

(错误三)“二审法院经过审理认为一审适用法律不当,裁定撤销原判,将案件发回一审法院重审。”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89条第2项的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不服第一审判决的上诉、抗诉案件,经过审理后,认为原判决认定事实没有错误,但适用法律有错误,或者量刑不当的,应当改判。因此,二审法院认为一审适用法律不当,裁定撤销原判,将案件发回一审法院重审是错误的,应当依法改判,不得发回重审。

(错误四)“一审法院由原合议庭成员重新审理后,改判王某有期徒刑6年,并宣布改判后的判决为终审判决,被告人不得上诉。”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92条的规定,原审人民法院对于发回重新审判的案件,应当另行组成合议庭,依照第一审程序进行审判。对于重新审判后的判决,依照本法第180条、第181条、第182条的规定可以上诉、抗诉。因此,发回重审的案件,原审法院必须另行组成合议庭,而不能由原合议庭重新审理,宣布改判后的判决应依照一审程序处理,不能作为终审判决,被告人当然可以上诉,检察机关也当然可以抗诉。

总之,该案例罗列的所有程序均存在错误,严重违反程序法。

(2)结合本案论述论述我国刑事诉讼法关于二审审判的方式及结果的规定。

解答:

一,结合本案第一个程序错误,我国刑事诉讼法中的相关规定(包括《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解释》《刑事诉讼法规定》)对于庭前审查,我国采用的审查制度属于程序性审查,而非实质性审查,只有公诉机关提交的各种文件符合程序法要求的形式要件,法院就应当开庭审理,法院不能以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等实质性要件退回公诉机关。

二,结合本案第二个程序错误,说明我国刑事诉讼法对于第二审人民法院对待上、抗诉问题的基本制度可以归结为“一人上诉、全部上诉”的基本法理。二审在一人上诉的情况下,应当就第一审判决认定的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全面审查,不受上诉或者抗诉范围的限制。在共同犯罪的案件只有部分被告人上诉的,应当对全案进行审查,一并处理。根据这个法理,审判不能部分生效、部分不生效,而审判效力是全有或全无的方式,不得将案件中其他未上诉的被告交付执行,因为未生效判决不得执行。

三,结合本案第三个程序错误,我国刑事诉讼法对于二审发现一审程序中出现的不同的情况,区分进行不同的处理。对于原判完全正确的,应当裁定驳回上诉或者抗诉,维持原判;对于原判决认定事实没有错误,但适用法律有错误,或者量刑不当的,应当改判;对于原判决事实不清楚或者证据不足的,可以在查清事实后改判,也可以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

四,结合本案第四个程序错误,说明我国刑事诉讼法中对于二审程序中发回重审的处理,并不剥夺被告人和检察机关的二审终审的制度。只要案件存在新的情况,需要两次确认才能裁判的案件事由,都必须适用二审终审制度,以确保当事人充分享有二次审理的权利。二审发回重审后,一审法院首先要启用新的合议庭,以确保重审的公正性,其次重审之后新的判决产生,这时必须保障当事人拥有救济权,对新的判决有权进行第二次审理,即可以上、抗诉。

总之,本案中二审程序始终贯穿着有利于被告人的一些刑事诉讼法基本的一些法理。

#############################

法律依据一:《刑事诉讼法》
http://www.dffy.com/faguixiazai/ssf/200311/20031109202059.htm

第一百五十条 人民法院对提起公诉的案件进行审查后,对于起诉书中有明确的指控犯罪事实并且附有证据目录、证人名单和主要证据复印件或者照片的,应当决定开庭审判。

第一百八十六条 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就第一审判决认定的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全面审查,不受上诉或者抗诉范围的限制。
共同犯罪的案件只有部分被告人上诉的,应当对全案进行审查,一并处理。

第一百八十九条 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不服第一审判决的上诉、抗诉案件,经过审理后,应当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
(一)原判决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正确、量刑适当的,应当裁定驳回上诉或者抗诉,维持原判;
(二)原判决认定事实没有错误,但适用法律有错误,或者量刑不当的,应当改判;
(三)原判决事实不清楚或者证据不足的,可以在查清事实后改判;也可以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

第一百九十二条 原审人民法院对于发回重新审判的案件,应当另行组成合议庭,依照第一审程序进行审判。对于重新审判后的判决,依照本法第一百八十条、第一百八十一条、第一百八十二条的规定可以上诉、抗诉。

#########################

法律依据二:《关于刑事诉讼法实施中若干问题的规定》
http://www.tongwanglawfirm.com/article.php?articleid=423

37.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条规定:“人民法院对提起公诉的案件进行审查后,对于起诉书中有明确的指控犯罪事实并且附有证据目录、证人名单和主要证据复印件或者照片的,应当决定开庭审判。”对于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案件,人民法院都应当受理。人民法院对提起公诉的案件进行审查后,对于起诉书中有明确的指控犯罪事实并且附有证据目录、证人名单和主要证据复印件或者照片的,应当决定开庭审判,不得以上述材料不充足为由而不开庭审判。如人民检察院移送的材料中缺少上述材料的,人民法院可以通知人民检察院补充材料,人民检察院应当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日内补送。
人民法院对提起公诉的案件进行审查的期限计入人民法院的审理期限。

###########################

法律依据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http://www.law-lib.com/law/law_view1.asp?id=397

第116条(略)
第117条(略)

第246条(略)
第247条(略)

⑶ 二审和提审什么意思

二审又称上诉审程序,是第二审人民法院根据上诉人的上诉或者人民检察院的抗诉,就第一审人民法院尚未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或裁定认定的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审理时,所应当遵循的步骤和方式方法。
第二审程序又称上诉审程序,是第二审人民法院根据上诉人的上诉或者人民检察院的抗诉,就第一审人民法院尚未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或裁定认定的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审理时,所应当遵循的步骤,方式方法。它是绝大部分民事、刑事、行政诉讼中一个独立的诉讼阶段。
提审:
(1).把犯人从关押处提出来审问。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禀帖赘说》:“在宪台提审,不过以安靖地方。” 张书绅 《正气歌》:“ 志新 被捕后,看守所、法院进行了多次提审。”
(2).上级法院依法将下级法院受理的或作了错误判决的案件提归自己审判。
最高人民法院对各级人民法院、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确有错误,或者接受同级人民检察院的再抗诉后,直接调取原审案卷和材料,并组成合议庭对案件进行审判的程序。
当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的生效判决;最高人民法院对各级人民法院的生效判决发现确有错误时,可以采取两个措施:一是指定再审,即指令下级法院重新审理;二是提审,即上级人民法院或最高人民法院亲自派出法官审理案件。虽然“提审”这一做法在法律中有明确规定,但实际执行中大多采取的是“指定再审”,而“提审”的方式极少使用。

⑷ 如何理解合同法第189条

《合同法》第一百八十九条 因赠与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使赠与的财产毁内损、灭失的,赠与人应容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本条是对赠与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导致赠与财产毁损灭失应承担的责任的规定。
因赠与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使赠与的财产毁损、灭失的,赠与人应当承担何种责任,该条规定表明,在因赠与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导致赠与的财产失去功效或者不复存在,而致使履行不能时,赠与人可以免除交付赠与财产的义务,但应当承担给赠与人带来的其他损失的赔偿责任。

⑸ 刑事诉讼中一审和二审的区别有哪些,如启动程序,裁判结果等

一审和二审的区别

1、性质不同。

归根到底,由于审判依据和审判任务的不同,两者在性质上有区别:人民法院第一审程序的审判依据是对行政案件的一审管辖权,其性质是对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的审查;人民法院第二审程序的审判依据是上一级人民法院对下一级人民法院的审判监督权,其性质是对第一审裁判合法性的审查,是将行政机关与行政相对方的特定争议最终予以解决。

2、引起审理程序发生的原因不同。

第二审程序基于当事人行使上诉权而发生,而第一审程序是基于原告行使起诉权而发生。

3、审查对象和范围不同。

一审法院审查的对象是被告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仅对所争议的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和相关的行政法律关系进行审查;而二审法院审查的范围除此以外,其直接审查对象还包括一审裁判是否正确,即二审程序中的审查是对具体行政行为和一审裁判的双重性审查。

4、引起审理程序发生的诉讼主体不同。

一审中的原、被告地位是固定的,有资格限制,提起诉讼并引起第一审程序的原告,即是行政对方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而二审中当事人的诉讼地位并不固定,没有资格限制,原审中的原告、被告、第三人,既可以充当上诉人、也可以充当被上诉人。

5、审理方式不同。

一审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一律实行开庭审理,包括公开和不公开开庭审理;二审中,人民法院除应采取开庭审理方式外,认为事实清楚的,可以实行书面审理。

6、裁判方式不同。

一审判决针对具体行政行为的质量,可以作出维持判决、驳回诉讼请求判决、撤销判决、确认判决、限期履行法定职责和变更判决等;二审判决则限于维持原判、依法改判两种,并可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法院重审。

7、审理期限不同。

《行政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应当在收到上诉状起两个月内作出终审判决。这就是说,二审的审理期限比一审期限少1个月。

(5)刑事诉讼法第189条扩展阅读

《刑事诉讼法》第187条第1款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应当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合议庭经过阅卷,讯问被告人,听取其他当事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意见,对事实清楚的,可以不开庭审理。对人民检察院抗诉的案件,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开庭审理。

全面审理原则

《刑事诉讼法》第186条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就第一审判决认定的事实和适用的法律进行全面审查,不受上诉或者抗诉范围的限制。共同犯罪的案件只有部分被告人上诉的,应当对全案进行审查,一并处理。

二审处理原则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89条至191条的规定,第二审法院对不服第一审判决的上诉、抗诉案件进行审理后,应按先列情形分别作出处理:

1、原判决认定事实正确,证据确实、充分,适用法律正确,量刑适当的,应当裁定驳回上诉或抗诉,维持原判。

2、原判决认定事实没有错误,但适用法律有错误或者量刑不当的,第二审法院应当撤销原判,重新判决,并在判决中阐明改判的根据和理由。

3、原判事实不清楚或者证据不足的,可由二审法院查清事实后改判,也可以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法院重新审判。

4、发现一审法院有下列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之一的,应当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

(1)违反法律有关公开审判的规定的。

(2)违反回避制度的。

(3)剥夺或者限制了当事人的法定诉讼权利。

(4)审判组织的组成不合法的。

(5)其他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

⑹ 最高人民法院领导:再审需要提交新证据吗

再审申请人除应提交符合前条规定的再审申请书外,还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1)再审申请人是自然人的,应提交身份证明复印件;再审申请人是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应提交营业执照或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身份证明书。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委托他人代为申请的,应提交有其签字或盖章的授权委托书。其中委托代理人是律师的,还应同时提交律师事务所函和律师执业证复印件;委托代理人是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应提交法律服务所函和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证复印件;委托代理人是当事人的近亲属或工作人员的,应同时提交代理人身份证明复印件;委托代理人是当事人所在社区、单位以及有关社会团体推荐的公民的,应提交相关部门的证明函件及代理人身份证明复印件。

以上人员均应写明电话等便于联系的相关信息。

(2)申请再审的判决、裁定、调解书原件,或者经核对无误的复印件;判决、裁定、调解书系二审裁判的,应同时提交一审裁判文书原件,或者经核对无误的复印件。

(3)在原审诉讼过程中提交的主要证据复印件;

(4)支持申请再审所依据的法定情形和再审请求的证据材料。

(5)再审申请人对生效已超过六个月的裁判,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条第一项、第三项、第十二项、第十三项规定申请再审的,应提供相应证据材料

⑺ 关于《物权法》第189条浮动抵押的理解

可以,浮动抵押不得对抗正常经营活动中已支付对价的买受人为例外,目的是保证企业担保物的价值。

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88条和189条是怎样说的

第一百八十八条 鉴定
人民法院受理申请后,必要时应当对被请求认定为无民事行内为能力或容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进行鉴定。申请人已提供鉴定意见的,应当对鉴定意见进行审查。
第一百八十九条 代理、审理和判决
人民法院审理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案件,应当由该公民的近亲属为代理人,但申请人除外。近亲属互相推诿的,由人民法院指定其中一人为代理人。该公民健康情况许可的,还应当询问本人的意见。 人民法院经审理认定申请有事实根据的,判决该公民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认定申请没有事实根据的,应当判决予以驳回。

⑼ 刑事诉讼法 189条

【转】民事诉讼法与行政诉讼法在驳回上诉,维持原审判决时均使用版了判决书这一表现形权式,而刑事诉讼法规定对驳回上诉,维持原审判决使用裁定书的表现形式。同样是对判决作出维持的结论,为什么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与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的规定不同呢?有的人认为,刑事诉讼法之所以使用裁定维持,是因为作出维持的案件实体处理没有变动,只是程序方面的问题。笔者认为,凡是维持刑事一审判决的裁定,在其主文部分无不存在“认定事实清楚、量刑适当”这类格式化的法律语言文字。判断事实是否清楚,必须通过审理才能作出结论。因此,即使作出维持的结论,仍需对实体进行审查审理。所以,用解决程序方面的裁定书制作维持原审判决的格式并不科学,还是应当以判决书的方式维持原判更有严肃性。

⑽ 刑事案件二审维持的,为什么用裁定书,而不用判决书

1、首先在判来决、裁决、决定的源使用上,判决解决的是案件的实体问题;裁定是解决诉讼中的程序事项及部分实体问题,予以维持的都是程序性问题,所以用裁定;而改变一审判决就涉及实体问题了,要用判决。
2、法律的明确规定。
《刑事诉讼法》第189条的明文规定,主要有以下情形:
1、对于一审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正确的,采用裁定驳回,维持原判;
2、对于一审认定事实正确,但是适用法律错误或者量刑不当的,采用判决书改判;
3、对于一审认定事实不清楚或者证据不足的,可以采用裁定撤销原判,发回重审;也可以采用判决,直接改判。

热点内容
著名的行政法法学家 发布:2025-09-29 17:07:00 浏览:227
劳动法因病辞退 发布:2025-09-29 16:42:29 浏览:576
2018上海市劳动法陪产假 发布:2025-09-29 16:39:14 浏览:792
民法典人社局 发布:2025-09-29 16:38:41 浏览:624
司法之声 发布:2025-09-29 16:36:21 浏览:286
法院小苹果 发布:2025-09-29 16:13:45 浏览:877
合同法善意第三人案例 发布:2025-09-29 16:10:44 浏览:379
数字法院网 发布:2025-09-29 15:53:58 浏览:91
安徽大湖律师事务所 发布:2025-09-29 15:53:48 浏览:504
法院纪检监察机构 发布:2025-09-29 15:46:59 浏览: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