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著名的行政法法学家

著名的行政法法学家

发布时间: 2025-09-29 17:07:00

1. 中国法学界的泰山北斗是

以下是中国法学界的泰斗(排名不分先后):

1、高铭暄:泰斗加学术(刑法界的祖师爷)

高铭暄(1928.5.24-)男,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县人。1951年从北京大学法律系(本科)毕业,1953年从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刑法研究生班毕业,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荣誉一级教授 ,兼任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

2. 应松年主要著作

应松年先生是一位在行政法学领域有着卓越贡献的学者,他的学术成果丰富且具有重要影响力。他的主要著作包括:




  • 《行政法概要》(1983年),这部著作奠定了他在行政法学领域的理论基础。




  • 《行政管理学》(1986年、1990年),这部著作因其深度和实用性,荣获全国行政学著作一等奖,是行政管理学的重要参考教材。




  • 《行政法总论》(1985年),这部作品荣获北京市社科优秀成果奖,深入剖析了行政法的核心理论。




  • 《行政法学》(1989年)作为统编教材,对行政法的理解和实践提供了全面的指导。




  •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词典》和《行政诉讼法学》(1991年)则详细探讨了行政诉讼法的各个方面。




  •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程》(1989年),再次以优秀成果赢得北京社科奖,是学习者的重要参考书。




  • 《公务员制度基础》(1990年)对于公务员制度的研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了深度分析。




  • 《行政诉讼法学》(1994年)作为司法部规划教材,反映了应松年在法学教育中的重要角色。




  • 《行政诉讼实用大全——法官手册》(1992年)为法官提供了实用的法律指南。




  • 《行政行为法》(1993年)在国家社科重点课题的支持下,对行政行为的法律规定进行了深入研究。




  • 《国家赔偿法研究》(1994年)针对国家赔偿法的专题研究,体现了他对法律制度的细致关注。




  • 《中国走向行政法治探索》(1997年)揭示了中国行政法治的发展路径,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之作。




  • 《行政法学新论》和《比较行政程序法》(1998年)展示了应松年在行政法学领域的创新思考和国际视野。




  • 《外国行政程序法汇编》(1999年)则汇编了国际行政程序法的精华,体现了他对于国际法制的深入研究。




  • 《国家公务员法学读本》则为公务员提供了实用的法学学习材料。




这些著作不仅反映了应松年先生深厚的学术功底,也体现了他在推动中国行政法治建设方面的不懈努力。他的作品对于学术界和实践者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著名的行政法法学家扩展阅读

应松年,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全国人大法工委行政立法研究组副组长,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会长。应松年教授是我国著名法学家,是新中国行政法学科的创始人和带头人。

3. 行政法学界四大金刚有哪些

芮沐,中国法学“第一翁”

(1908年—)

我国经济法学和国际经济法学的创始人,以百岁高龄被尊为中国法学“第一翁”。1954年后到北京大学法律系工作,曾任北京大学经济法国际经济法研究所所长等职。他执教近70年,亲自指导了12届博士研究生,著有《民法法律行为理论之全部》等。

韩德培,中国环境法学的开拓者

(1911-2009年)

我国国际法学一代宗师,也是中国环境法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1979年开创建立了中国高校第一个国际法研究所;1981年推动组建了中国第一个、也是亚洲第一个环境法研究所。他著作等身,其中《国际私法》是我国高等院校第一部统编教材,《环境保护法教程》是我国第一本环境保护法的教材。

王铁崖,中国国际法学界的一面旗帜

(1913-2003年)

北京大学国际法研究所创始人,国际法研究院士,是中国国际法学界的一面旗帜。新中国成立初,参与了《共同纲领》的起草;1984年、1990年,任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参与基本法起草。著有《战争与条约》、《中国旧约章汇编》等,译作《奥本海国际法》。

王名扬,“行政法学界四大金刚”之首

(1916—2008年)

当代著名行政法学家。1946年考取最后一批国民党政府的公派留学生,前往法国巴黎大学法学院攻读博士,1958年学成回国。他参加了我国第一部行政法统编教材《行政法概要》的编写工作。著有《英国行政法》、《美国行政法》等。福布斯网站将其列为“行政法学界四大金刚”之首。

4.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法学家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法学家包括以下几位:

1. 史尚宽

  • 民国时期著名法学家,参与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民法典的起草工作。
  • 涉猎法学领域广泛,包括民法、刑法、宪法、行政法和劳动法等。

2. 肖蔚云

  •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参与香港、澳门基本法的起草工作,对中国宪法和特别行政区法律有深入研究。

3. 张释之

  • 西汉时期的著名法学家,曾任廷尉,是协助皇帝处理司法事务的最高审判官。
  • 以执法公正不阿闻名,敢于用法律去限制包括皇权在内的一切特权。

4. 商鞅

  • 战国时期著名的法学家和政治家,实施了著名的“商鞅变法”。
  • 通过改革户籍、军功爵位、土地制度等,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

5. 韩非

  • 战国后期著名的法学家、思想家和散文家,法家的集大成者。
  • 主张“以法治国”,提出了一整套的法治理论和方法,为后来的秦朝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著名的法学家,如明朝的朱元璋(明律的主要制定者)、晚清的沈家本、现代的马克昌和高铭瑄等,他们都在中国法学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5. 应松年的个人轶事

他是著名法学家,却也爱好历史学和文学,他说那是他的精神家园,可以从中获得心灵的慰藉和心智的启示;他职务多、工作紧,却忙里偷闲,偶尔拉上一会儿二胡,一曲《二泉映月》让人如醉如痴;人到中年后,他创造了中国行政法众多“第一”,从第一部行政法学教材到培养第一代行政法学研究生,从参与新中国第一部《行政诉讼法》的起草到此后众多行政法的出台,都深深地留下了他的足迹。他与新中国行政法学和行政法制同行,成为中国行政法学著名的“领头雁”之一。

“挫折是垫脚石”
磨难对于有志者来说是一块垫脚石,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挫折能造就强者,也能吞噬弱者。
1937年,应松年出生在宁波奉化的一户书香门第。1956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踏进华东政法学院,在大学的日子里,他很快崭露头角,第二年就在学校的开学典礼上向新生介绍大学生的学习经验。
可是,厄运很快降临,1957年“反右”开始,巨大的政治风浪波及全国众多高校,同许多优秀知识分子一样,他也被卷了进去。毕业后,他被“发配”去了新疆伊犁。
这里有戈壁胡杨,逆风怒吼,但这里也有葡萄苹果,青山绿水,还有朴实热情的各族人民,伊犁河谷不乏温馨。天涯何处无芳草,边地赋予应松年生活的激情。这里成了他砥砺人生的起点。
远离家乡,远离专业,不免彷徨,但他没有放弃对知识的渴求。没有法学书籍可研读,历史、文艺书籍也足以慰藉,总之是找到什么就看什么。也就是在这个时期,他读了许多自己喜欢的文学和历史书籍,还写了一些民族文学的评论文章,发表了一组伊犁诗话和有关伊犁的史话。林则徐、左宗棠、细君公主,一个个历史人物的故事中,金戈铁马,雪野情长,显示了可歌可泣的边地历史画卷,应松年教授从中也深得历史的启迪。
回首往事,应松年平静地说:挫折对于人来说,未见得全是坏事,它可以磨去身上的稚气和傲气,促使人更加懂得生活的含义和人生的意义,更加懂得珍惜人间美好的东西,尤其是能使人练就敏锐的洞察力和清醒的辨别力。
“困难和折磨对于人来说,是一把打向坯料的锤,打掉的应是脆弱的铁屑,锻成的将是锋利的钢。”正如契诃夫这句话所言的那样,生活的磨炼和知识面的拓展,为一个未来的行政法学家留下了深厚的储备。
“填补”出来的行政法学家
机遇只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
在伊犁20年了,应松年也已经步入中年,但生活的轨迹却面临改变。1980年,西北政法学院和其他政法院校一样,停办多年,这时决定恢复重建,但因法学人才断流,缺乏师资,吁请西北各省支持该院人事处长还专程到新疆觅才。这时,应松年已担任伊犁州教育局的教学研究室负责人。得知应松年想离去,劝留不得,教育局采取了行政手段,扣住人事档案不放。面对领导的信任和挽留,应松年心里涌起一股热流,但他很清醒,也很坚决。20年的生活经历,已使他深刻认识到,民主与法制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怀着对伊犁这片土地和人民的深深依恋和感激,打点行装,应松年义无反顾地来到了西北政法学院,重返他热爱的法学领域。
机遇选择了应松年,应松年也抓住了机遇。
由于对历史和哲学的偏爱,应松年对法理学和法制史似乎更感兴趣。可是当时西北政法学院的行政法没有教师,应松年又满腔激情地填补了这块空白。没想到这一“填补”,竟补出一位行政法学家,也使他与其他的行政法学家一起,共同补出了行政法学的一片辉煌。
没有教材,缺乏资料,难以入手,做事有股倔劲的应松年一头扎进了图书馆,详细研读了所有民国的和前苏联的行政法学著作。接着,他又从西北到西南,又到中南,收集资料,还结识了当时也刚刚踏入行政法学门槛的同行。
这时,司法部法学教材编辑部的王珉灿先生在厦门主持召开了行政法学教材编写研讨会。应松年得知消息,觉得是个难得的学习机会,便毛遂自荐,要求参加会议。望着这个风尘仆仆、满脸执著的后辈,王珉灿老先生心头一热,心里珍视着来人的这份热情。没想到在研讨会上,应松年侃侃而谈,掌握资料翔实,对行政法学有着独到精辟的见解,众人对他开始刮目相看,王老先生当时就决定把他借调到北京,专门从事新中国第一部行政法学统编教材《行政法概要》的写作和编辑。
王老先生的这一决定成为应松年人生历程上的重要契机,揭开了他的行政法学之路的开端。岁月如流,王老先生已经逝去,应松年始终铭记着老先生的知遇之恩。应松年说,有时深夜伏案,稍有懈怠,想起王老先生,就又笔不辍手,耕耘在行政法教学研究的阵地上,并以王老先生为榜样,视奖掖青年学者为己任。
20多年来,我国行政法制发展迅速,从《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行政复议法》、《行政处罚法》到《立法法》,一直到刚刚颁布的《行政许可法》,中国行政领域里的民主与法制建设被推进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无论是参与起草,还是参加讨论,或是提供咨询,这些法律都倾注着应松年的一份心血,寄托着他的法治理想,承载着他的人生追求。应松年在治学、立法研究的道路上,留下了一个个深深的脚印。
拥有众多“第一”
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在行政法学领域里,应松年风雨兼程,一路走来。中国行政法治发展历程中,应松年有幸参与了教学、理论研究、法制建设的开创性工作,成为众多“第一”的拥有者。
1981年,应松年参与编写了新中国第一部行政法学教材《行政法概要》。他回忆此事时说:“我们也是在‘边学边编’,当时的北京图书馆也就是现在的国家图书馆,是我那时去得最多的地方。”边学边编,包含了我国行政法学开创研究的几多辛酸。
1984年,他主编了建国后最早的行政管理学教材之一《行政管理学》,这一著作包含着应松年对于中国行政法治之路最初的思考、体悟,第一次揭示了行政法学与行政管理学的内在联系。这本书后来发行达数十万册,获得全国行政管理学论著一等奖。
1985年,中国法学会行政法研究会成立,十多年来,应松年一直担任该学会的副总干事兼秘书长,后来又担任学会会长。学会在组织国内外学术交流、推动行政法学研究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1986年,著名法学家陶希晋发起了组织行政立法研究组。近20年来,应松年作为研究组主要负责人之一,组织在京的一些学者和在实际工作部门的同志一起,从事了多部行政立法的研究和试拟稿的起草工作。
为促进行政法学的繁荣,应松年一直希望行政法学界有一个可以探讨争鸣的园地。在没有经费,没有专职编辑的条件下,群策群力,白手起家,终于创办起了一份理论刊物。开始用油印,1993年取得一些资助后正式出版,成为我国法学领域里惟一的单科理论期刊,这份杂志就是现在的《行政法学研究》。
挂在嘴边的法言法语有时被遗忘了
在谈到中国行政法体系时,应松年说,法律的制定,某个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也许正是这些“微不足道”的人的共同努力,我们的法治之路才得以不断向前延伸。
对于他参与已经制定的《行政诉讼法》、《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应松年如数家珍,欣慰之情油然而生。目前他又把期盼投向了《行政程序法》。他说,近几年来,行政程序问题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尤其是个别政府部门在审批过程中的不透明、效率低下和“寻租”行为。除《行政处罚法》和《行政许可法》作了较完善的程序规定外,其他有关行政程序的规定比较简略,且不统一。因此,从长远来看,仍然需要制定一部全面的行政程序法。它将更加体现规范行政权力、保障公民权利的宗旨。应松年指出:“我国过去重实体、轻程序,现在必须重视程序的作用。只有程序公正了,才能更好地促进实体的公正。”“进一步说,程序不光是一个工具,程序本身也具有独立价值”。
但是,应松年同时指出,立法中的缺陷也不容忽视。他说,目前正在实施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是关系到中国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一部重要法律,但却遗漏了权利救济问题。该法在实践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两委”关系和司法救济问题。当时立法讨论时,关于“两委”关系还有些争论,但后来还是写下了相互矛盾的法条。对于司法救济,大家却集体“失语”了。该法规定:“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指定、委派或者撤换村民委员会成员。”但当一个又一个民选村主任被非法撤换、停职或者无法上岗时,村民们却没有什么救济渠道。告到法院,法院却以《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未规定,政治权利不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为由,拒绝受理。
“有权利必有救济,无救济则无权利,这是法学专家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可这句话却在立法的关键时刻被遗漏了,无论从中国的民主法治角度来说还是从法学专家角度来说,都教训深刻!”应松年遗憾地说,对此,他自己也没有尽到一个行政法学者的责任。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人们将自我实现视为最大满足,对我来说,最大满足是学生们的成长!
1986年,应松年进入中国政法大学执教。之后,中国政法大学招收了中国最早一批行政法学硕士研究生,应松年先后担任导师组副组长、组长,后又担任博士生导师,承担了培养中国第一代行政法研究生的任务。其间,他还担任师资培训和法制干部培训的组织教学工作,培养了一批年轻的行政法学教师和实务工作者。
1997年,时值应松年教授从教35周年暨60华诞庆祝会召开之际,他的一位学生回忆说:“不管如何辛苦劳顿,应老师总是精神抖擞地登上讲台。他善于用浅显的语言和生动的故事来解释深刻的法学思想,受到听讲者的普遍欢迎。”
他的另一位学生也饱含深情地说: “每次上课,他总是骑着自行车很早赶到等着我们,常令我们感动和惭愧。他采用‘讨论式教学’启发和激励我们各抒己见,使我们在讨论中深入,在交流中受益。”
学生们从应松年那里不仅收获了知识,更传承了民主法治信念。一位当法官的学生说:“在跟应老师读书的日子里,不论探讨学问,还是处理事情,他总是很民主,先让你说说看法,最后找到一个最为理想的解决办法,我们很平等。亲其师,信其道,我们不仅从他那里学到了知识,而且学会了做人的道理”。
谈到自己的学生,应松年颇为自得:“硕士上百名了,博士有几十个。许多人都羡慕我这一点,在学生身上,我也学到许多东西。人们将自我实现视为最大满足,对我来说,最大满足是学生们的成长!在他们身上,我感到了人生的延伸,理想的延伸。”
认真履行代表的职责
永远立于大众的立场。
应松年喜欢读小说。他说:“文学即人学,法学也是如此。”关注人,关注人性,这应该是文学和法学的共同之处。文学对于正义的崇尚,对于邪恶的鞭挞,也是和法律精神相通的。文学的感性,法学的理性,殊途同归。只有在深刻参悟人性的前提下,制定出来的法律规范才是切合人民意志的。
“人民的利益就是最高的法律”,这是应松年教授一以贯之、始终不渝的学术宗旨和做人准则。他的一位学生告诉记者说:“他经常教育我们,行政机关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处于不平等的地位,相对人的权益很容易受到侵犯,在这种情况下,一名法律工作者一定要把正义和公平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尽己所能为老百姓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
应松年在他的一篇文章里也写道:“保障人权,体现人性,尊重人的人格尊严,这是现代法治理念的核心。在立法、执法领域,坚持人文关怀,是政治文明的重要内涵。”“制定法律、实施法治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保护公民的自由和权利”。
应松年告诉记者,尽管中国行政法制发展很快,但目前基层违法行政、滥用权力的现象仍然很严重。作为人大代表,他每年接到的申诉信都有300封左右。他总是很认真地转给相关部门。他说:“相当一部分群众反映的都是有问题的。”
应松年介绍说,有一次,有一位职工拄着拐杖来找他,主要问题是工伤评定等级过低。应松年教授耐心地听他诉说后,经过一次次电话联系,多方奔走,终于解决了这位职工的问题。还有一次,有两位基层法官找他,诉说他们受到的不公正处理。为此事,应松年多次反映,最后取得了高检院的支持,终于使两位法官的问题得到公正的处理。言及此,应松年对高检院重视人大代表反映的问题并认真处理的行为,深为感动。
作为一位行政法学者,应松年在法学研究、法学教育中作出了业绩,同时,在行政法制建设中,在履行人民代表的职责中,应松年作为一个学者,起到了特殊的作用。与行政法同行,是应松年人生轨迹的写照,我们相信,他将继续精神抖擞地与行政法一起前行。

6. 我国有哪些著名的法学家

1.史尚宽先生是民国时期的著名的法学家,不仅从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回民法典的起草,担任答了民国时期的"立法委员"、"考选部部长"等职务,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余复从事著述",涉猎的领域广泛,几乎包含了法学的大部分领域,其中主要有民法、刑法、宪法、行政法和劳动法等。
2.肖蔚云先生是中国著名法学家,1927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毕业后留校任教。曾留学苏联4年。先后担任香港、澳门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委员,澳门基本法委员会委员,是北京法学会名誉会长、中国宪法学研究会名誉会长。
3.商秧,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法学家之一,同时他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功臣之一。
4.张释之(生卒年不详),字季,汉南阳郡堵阳(今南阳市方城县)人。西汉廷尉,中国历史上著名法学家。公元前179年,被选为骑郎,后成为协助皇帝处理司法事务的最高审判官。他处理案件深究事理,不枉不纵,不偏不倚,敢于用法律去限制包括皇权在内的一切特权,提出了“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
5.韩 非: 河南新郑人,战国后期著名的法学家、思想家、散文家,法家的集大成者。

热点内容
劳动法2018罚款条款 发布:2025-09-29 18:53:15 浏览:841
法律硕士考350 发布:2025-09-29 18:50:24 浏览:698
经济法的实施与解决社会矛盾的关联 发布:2025-09-29 18:49:41 浏览:556
劳动法自行离职 发布:2025-09-29 18:45:27 浏览:880
商法没有独立 发布:2025-09-29 18:44:06 浏览:599
司法公正西方 发布:2025-09-29 18:40:41 浏览:115
劳动法mp3 发布:2025-09-29 18:18:41 浏览:307
宾阳司法所 发布:2025-09-29 18:18:27 浏览:106
劳动法加班费跨年规定 发布:2025-09-29 18:17:13 浏览:868
劳动法手抄报简洁好看 发布:2025-09-29 18:13:29 浏览: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