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行政法几条

行政法几条

发布时间: 2020-12-18 16:44:21

❶ 行政复议前置的有几种情形

1、《行政复议法》第条第1款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已经依法取得的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

应当先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另外:《行政复议法》第十四条规定:对国务院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国务院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

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也可以向国务院申请行政复议,国务院作出的行政复议决定为终局决定。

2、《税收征收管理法》第88条第1款规定: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同税务机关在纳税上发生争议时,必须先依照税务机关的纳税决定缴纳或者解缴税款及滞纳金或者提供相应的担保,然后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3、《海关法》第64条规定:纳税义务人同海关发生纳税争议时,应当缴纳税款,并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对复议决定仍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4、《国家安全法》第31条规定:“当事人对拘留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处罚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5、《商标法》第32条规定:对驳回申请、不予公告的商标,商标局应当书面通知商标注册申请人。商标注册申请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15日内向商标评审委员会申请复审,由商标评审委员会作出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人。

当事人对商标评审委员会的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30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商标法》第43条规定:当事人对商标评审委员会的裁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30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应当通知商标裁定程序的对方当事人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

6、《专利法》第41条规定: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设立专利复审委员会。专利申请人对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驳回申请的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3个月内,向专利复审委员会请求复审。专利复审委员会复审后,作出决定,并通知专利申请人。

专利申请人对专利复审委员会的复审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3个月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7、《专利法》第46条第1款规定:专利复审委员会对宣告专利权无效的请求应当及时审查和作出决定,并通知请求人和专利权人。宣告专利权无效的决定,由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登记和公告。

对专利复审委员会宣告专利权无效或者维持专利权的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3个月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1)行政法几条扩展阅读:

行政复议前置的优点:

1、复议途径具有快捷的特点。

下面我们以土地确权行政案件说明之。土地行政充分地体现了行政职权的运作,是一种包含了国家强制性意志的具体行政行为,人民政府或其主管部门对土地的所有权或使用权归属作出处理决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的授权作出的,在审判实践中,人民法院审理这类行政案件时认定具体行政行为的主要事实不清、证据不足,适用法律错误,违反法定程序,超越职权或者滥用职权、具体行政行为明显不当等情形的,即对土地权属争议处理确有错误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四条第二款规定,只能判决撤销或部分撤销,而不能或不宜改变其权属处理决定,而且诉讼途径存在诉讼期间过长的缺陷;相反。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第二十八条第一款第(三)项规定,复议机关对具体行政行为具有上述情形的,可以决定变更;

2、有利于行政机关上下级之间监督,因此,一旦下级行政机关与管理相对人发生纠纷,由上级行政机关先行处理,不仅可以及时了解本系统或本地区的工作情况,而且还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强化行政机关的内部监督机制;

3、法律规定行政复议前置案件,专业性强,涉及面广,处理解决这类案件需要专门的知识,确立行政复议前置原则,便于查明事实,分清是非,使这些行政争议得以及时解决;

4、法律规定行政复议前置行政案件数量大,复杂程度不一,确立行政复议先行处理原则,可以使大量的这些行政案件解决于行政复议程序之中,可以减轻法院行政审判的压力,使法院可以集中精力审理经过复议仍解决不了的行政争议案件。

❷ 行政法的 几道试题

1. 行政行为一经作出,除非有重大明显的违法情形,即假定其合法有效,任何人未经法定程序,均不得否定其法律效力,这体现了行政行为的()
A. 公定力
B. 确定力
C. 拘束力
D. 执行力
满分:2 分
正解:选A。公定力,即行政行为成立后,即使被认为是违法的,在有权行政机关或法院予以撤销或变更之前,行政相对方及相关的当事人都不能否定或推翻该行政行为,都必须视该行政行为为有效。参考法条《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八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取得的行政许可受法律保护,行政机关不得擅自改变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

2. 独立行使行政审判权的是()
A. 人民法院
B. 审判委员会
C. 行政审判庭
D. 合议庭
满分:2 分
正解:选A。《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三条 人民法院依法对行政案件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人民法院设行政审判庭,审理行政案件。注意A与C的区别,行使审判权的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只是审理行政案件的场所,而非行使审判权。

3. 下列选项中属于行政给付的是()
A. 增加工资
B. 支付赔偿金
C. 发给奖金
D. 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
满分:2 分
正解:选D。行政给付,是行政主体在特定情况下,依法向符合条件的申请人提供物质利益或赋予其与物质利益有关的权益的行为。“增加工资”“发给奖金”就不用仔细讲了;“支付赔偿金”由民事赔偿和国家赔偿,民事赔偿好理解,国家赔偿与民事赔偿区别在于赔偿主体上;“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属于行政给付行为。

4. 下列对国务院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国家主席的辅助机构
B. 中央人民政府
C. 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D. 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满分:2 分
正解:选A。这条没有需要解析的地方。国务院既中央人民政府,是我国最高行政机关,也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既人大)的执行机关。国家主席是一个国家机构,负责国家礼仪上的。

5. 某公司经审核取得了“天燃气经营许可”,这种许可是行政法上的()
A. 特许
B. 一般许可
C. 认可
D. 核准
满分:2 分
正解:选A。对行政许可的概念可以从广义上和狭义上予以界定,广义的行政许可包括行政机关的一般许可、特许、认可、核准、登记、批准、证明、检验、审核、备案等在内的所有行为,范围比较广泛。而狭义的行政许可则只是指在法律一般禁止的情况下,行政主体根据行政相对人的申请,通过颁发许可证或者执照等形式,依法赋予特定的行政相对人从事某种活动或者实施某种行为的权利或者资格的行政行为。后者是我们在制定《行政许可法》时所采用的概念。考法条《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十二条 。
6. 某区税务稽查大队公务员李某因参与聚众赌博被区公安分局处以7日拘留,本案中公安机关对李某的拘留行为属于()
A. 行政处分
B. 人身强制
C. 行政处罚
D. 司法强制
满分:2 分
正解:选C行政处分,行政机关给予内部工作人员的;对李某的拘留行为由公安机关作出,是《行政处罚法》里面“第八条 行政处罚的种类:(一)警告;(二)罚款;(三)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四)责令停产停业;(五)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六)行政拘留;(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7.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已经受理的()。
A. 可以申请复议
B. 不得申请复议
C. 法院判决后再申请复议
D. 撤诉后再申请复议
满分:2 分
正解:选B。《行政复议法》第十六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人民法院已经依法受理的,不得申请行政复议。

8. 人民检察院对行政诉讼,()
A. 无权过问
B. 有权实行法律监督
C. 只能依据当事人的申请提起抗诉
D. 有权代表国家提起公诉
满分:2 分
正解:选B。《行政诉讼法》第六十四条 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有权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

9. 烟草专卖许可属于()
A. 一般许可
B. 非排他性许可
C. 独立许可
D. 附义务许可
满分:2 分
正解:选B。烟草专卖许可既属于特许,又是非排他的。

10. 国务院发布的《耕地占用税条例》规定:“本条例的实施办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本条例的规定,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并报财政部备案。”据此,各省级人民政府制定实施办法的行为属于()
A. 特别授权立法
B. 中央行政立法
C. 补充性立法
D. 一般授权立法
满分:2 分
正解:选D。

11. 在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主要审查的是()
A. 行政主体
B. 行政相对人
C. 行政行为的合法性
D. 行政行为的合理性
满分:2 分
正解:选C。《行政诉讼法》第五条 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对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进行审查。

12. 行政诉讼所要解决的行政争议,是()之间发生的法律争议
A. 行政机关
B. 行政机关与行政机关工作人员
C. 国有企事业单位与职工
D. 行政机关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满分:2 分
正解:选D。这个不用讲了吧。

13. 行政法规的制定主体是()
A. 全国人大
B. 全国人大常委会
C. 国务院
D. 省级人民政府
满分:2 分
正解:选C。行政法规是国务院为领导和管理国家各项行政工作,根据宪法和法律,并且按照《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暂行条例》的规定而制定的政治、经济、教育、科技、文化、外事等各类法规的总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八十九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作为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国务院可以“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行政措施,制定行政法规,发布决定和命令。”因此,制定行政法规是宪法赋予国务院的一项重要职权,也是国务院推进改革开放,组织经济建设,实现国家管理职能的重要手段。

14. 行政相对人对公安机关实施的行政拘留处罚不服,申请行政复议的期限为收到行政拘留裁决书之日起()
A. 5日内
B. 15日内
C. 30日内
D. 60日
满分:2 分
正解:选D。申请行政复议实行“不申请不复议”原则,行政复议的开始必须有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申请行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申请行政复议必须具备一定条件,其中条件之一就是复议申请必须在法定期限内提出。关于申请行政复议的法定期限问题,《行政复议法》第九条明确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六十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但是法律规定的申请期限超过六十日的除外。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理由耽误法定申请期限的,申请期限自障碍消除之日起继续计算。

15. 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这两种行政争议处理的途径在 ()方面是相同的
A. 审查范围
B. 适用的法律依据
C. 审查对象
D. 处理效果
正解:选C。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

❸ 行政法中条条管辖的机构有哪些

行政法的管辖和适用(掌握)
(一)行政处罚的管辖
行政处罚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管辖。
两个以上依法享有行政处罚权的实施机关如对同一行政违法案件都有管辖权,在案件管辖上发生争议,双方又协商不成的,应报请共同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指定管辖。
对行政违法案件有管辖权的行政机关若发现相应违法行为构成犯罪的,行政机关必须依法及时将案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违法行为经人民法院依法审判认定构成犯罪判处拘役或有期徒刑时,行政机关已经给予当事人行政拘留的,应当依法折抵相应刑期。违法行为构成犯罪,人民法院判处罚金时,行政机关已经处以罚款的,应当折抵相应罚金。
(二)行政处罚的适用
1.不予处罚:⑴不满14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⑵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时有违法行为的;⑶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⑷违法行为在两年内未被发现的。
2.从轻或减轻处罚:⑴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⑵主动消除或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⑶受他人胁迫有违法行为的;⑷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⑸其他依法应从轻或减轻行政处罚的情形。
(三)行政处罚的追究时效
行政处罚的追究时效为2年,在违法行为发生后2年内未被行政机关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行政处罚的追究时效,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连续状态,是指行为人连续实施数个同一种类的违法行为;继续状态,是指一个违法行为在时间上的延续。

❹ 在行政法里公民有要求政府机关公示公告的权力第几条未几定

行政公开,是指行政机关以民主、开放的精神从事行政管理,依法保障公民知政权、参政权和督政权的活动原则与方式。从本质与价值层面上看,行政公开具有保障民主政治、依法行政、廉洁行政和高效行政的作用。并且,行政公开又通过这些作用发挥着对公民(包括法人和其他组织,下同)权利的保障功能。
民主政治是行政公开最根本的政治基础。行政公开则是民主政治的具体化和实现方式。现代民主政治是以人民的政治主体性和人民主权为基础的代议制民主制。因此,从事公务活动的行政机关和公务员,应当奉行民主、公开的精神,代表民意,将自己的工作公诸于众,向人民汇报,接受人民的监督,按照人民意志办事,保障人民的利益。即是说,民主政治要求行政机关及其公务活动应当向公民和社会公开。因此,行政公开是人民主权保障的具体形式,政治公开、行政公开的程度是衡量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标尺。行政公开的程度越高,政府机关民主决策、民主行政的程度就越高,公民知政权、参政权和督政权的保障程度也越高。
行政公开意味着依法对行政机关行政权的规范与限制。在现代民主、法治国家,行政公开是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的政治责任和法律义务。依法行政的实质在于行政权受到法律的约束和制约,按照民意行政。行政机关和公务员履行公开的责任与义务以及公民依法对行政活动的了解、参与和监督是行政法的重要内容。因此,行政公开也就成为依法行政的重要保障。
公开如同阳光,是最好的消毒剂。行政公开能够减少行政独断专行、暗箱操作、钱权交易的可能性。因此,行政公开是遏制权力腐败的一种有效手段。同时,公开状态下的行政机关和公务员,往往能够减少官僚主义,提高行政效率。高效行政又能降低行政成本,最终有助于保障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综上所述,行政公开是公民权利保障的一种重要制度和方式。当然,通过行政公开所保障的是公民的政治权利。所谓政治权利是指宪法和法律保障的公民政治上的权利与自由。具体而言,“政治权利和自由,是指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有参政议政和参加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权利,以及对国家重大问题享有表达个人见解和意愿的自由而不受政府非法的限制。”{1}各国法律所保障的公民政治权利主要有:平等权;自由权(包括言论、出版、通信、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等自由);参政权(包括选举权、创制权、复决权和罢免权等);请求平等审判权;请求国家赔偿权。这是针对整个政治体系而言的公民政治权利。如果从政府行政公开而言,所保障的是公民的知政权、参政权和督政权,这具体反映在各国的法律制度和行政实践中。
一、知政权保障
知政权是知情权的一种重要形式。知情权也称了解权、知悉权。现在,我国学术界一般都是从知政权保障层面界定行政公开的。
一种观点认为,“行政公开,简单来讲,就是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行为的过程中,除法律规定的情形外,必须将其行政行为公开于行政相对方及社会,让其知晓和了解。”{2}即是说,行政公开就是行政行为过程的公开。另一种观点认为,“行政公开是指公民或社会组织有权知悉并取得行政机关的档案和其他信息。对于公民来讲是有知情权(了解权)”{3}。即认为行政公开是行政情报信息资料的公开,包括行政法规、规章公布和政府文件公示、查阅和请求公开以及会议列席旁观。
在介绍国外行政公开制度时,我国学者一般也是从知情权保障的角度理解和分析行政公开的。{4}王名扬教授在其所著《美国行政法》的“行政公开(一):情报自由法”一章中指出,“行政公开有不同的涵义,本章讨论的行政公开是指个人或团体有权知悉并取得行政机关的档案资料和其他信息而言,通常称这种权利为了解权(the right to Know)”,“公众的了解权和对了解权的限制构成行政公开的主要内容”。{5}在论述中,王名扬教授则是从行政过程和情报信息资料公开两个方面分析了解权的。
由于前两种观点对知政权保障的内容和范围的理解都有片面性,因此,又有学者认为:“所谓行政知情权,就是公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获取、知晓行政活动的宗旨、原则、依据、程序及其结果的权利。”{6}这对保障知情权的行政公开作了比较全面的界定。
不仅如此,有学者还认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活动及其背景资料也是行政公开的内容。因此,知政权就“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知悉国家机关的活动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尤其是经选举或任命产生的高级官员)的活动及背景资料的权利。”{7}
“政务公开”是我国现在的流行术语。在使用过程中,一种是将“政务公开”理解为政治公开化,包括党务公开、行政公开、警务公开、司法公开、检务公开以至村务公开和厂务公开等;{8}另一种是将“政务公开”理解为与“司法公开”、“检务公开”相对而言的政府行政管理的公开即行政公开。{9}但不论怎样,都是在知情权保障或者行政情报公开的层面上使用行政公开的。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行政公开所保障的知政权,是指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管理的过程中,除法律规定的情形外,必须将其(包括工作人员)行政活动与结果及其有关材料公开于行政相对人及社会,让其知晓和了解的权利。
知情权保障是行政公开的基础条件和重要内容,是行政公开最基本的层面。但是,行政公开不只是行政情报信息或行政行为的公开,行政公开所保障的也不只是知政权。在现代各国的行政管理活动中,为了保障知政权,行政公开应当是全方位的,应该包括行政情报信息、行政行为和行政结果等各方面的内容。

❺ 宪法中关于行政法的法条

  1.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

  2.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3. 第六条国务院于每年年初编制本年度的立法工作计划。

  4. 第七条国务院有关部门认为需要制定行政法规的,应当于每年年初编制国务院年度立法工作计划前,向国务院报请立项。
    国务院有关部门报送的行政法规立项申请,应当说明立法项目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依据的方针政策和拟确立的主要制度。

  5. 第八条国务院法制机构应当根据国家总体工作部署对部门报送的行政法规立项申请汇总研究,突出重点,统筹兼顾,拟订国务院年度立法工作计划,报国务院审批。
    列入国务院年度立法工作计划的行政法规项目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适应改革、发展、稳定的需要;
    (二)有关的改革实践经验基本成熟;
    (三)所要解决的问题属于国务院职权范围并需要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的事项。

  6. 第九条对列入国务院年度立法工作计划的行政法规项目,承担起草任务的部门应当抓紧工作,按照要求上报国务院。
    国务院年度立法工作计划在执行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调整。

  7. 第八十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8. 第八十六条 国务院由下列人员组成:

    总理,

    副总理若干人,

    国务委员若干人,

    各部部长,

    各委员会主任,

    审计长,

    秘书长。

    国务院实行总理负责制。各部、各委员会实行部长、主任负责制。

    国务院的组织由法律规定。

  9. 第八十七条 国务院每届任期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

    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

  10. 第八十八条 总理领导国务院的工作。副总理、国务委员协助总理工作。

    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秘书长组成国务院常务会议。

    总理召集和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和国务院全体会议。

  11. 第八十九条 国务院行使下列职权:

    (一)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行政措施,制定行政法规,发布决定和命令;

    (二)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议案;

    (三)规定各部和各委员会的任务和职责,统一领导各部和各委员会的工作,并且领导不属于各部和各委员会的全国性的行政工作;

    (四)统一领导全国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规定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国家行政机关的职权的具体划分;

    (五)编制和执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国家预算;

    (六)领导和管理经济工作和城乡建设;

    (七)领导和管理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和计划生育工作;

    (八)领导和管理民政、公安、司法行政和监察等工作;

    (九)管理对外事务,同外国缔结条约和协定;

    (十)领导和管理国防建设事业;

    (十一)领导和管理民族事务,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和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利;

    (十二)保护华侨的正当的权利和利益,保护归侨和侨眷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

    (十三)改变或者撤销各部、各委员会发布的不适当的命令、指示和规章;

    (十四)改变或者撤销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

    (十五)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区域划分,批准自治州、县、自治县、市的建置和区域划分;

    (十六)依照法律规定决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范围内部分地区进入紧急状态;

    (十七)审定行政机构的编制,依照法律规定任免、培训、考核和奖惩行政人员;

    (十八)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授予的其他职权.

  12. 第九十条 国务院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负责本部门的工作;召集和主持部务会议或者委员会会议、委务会议,讨论决定本部门工作的重大问题。

    各部、各委员会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内,发布命令、指示和规章。

  13. 第九十一条 国务院设立审计机关,对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对国家的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

    审计机关在国务院总理领导下,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14. 第九十二条 国务院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❻ 行政法破坏环境的具体罪名是多少条

破坏环境构成犯罪的,是《刑法》规定的。

❼ 行政法第一条规定

没有行政法,只有《行政诉讼法》。

其中《行政诉讼法》第一条为保证人民法院公正、及时审理行政案件,解决行政争议,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❽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需要买哪些法条法规

看参考司法考试的法规汇编。
如果应付课程考试,一般有:
公务员法;行政专处罚法;行政许属可法;行政强制法;行政复议法及其司法解释;行政赔偿法(国家赔偿法中的行政部分)及其司法解释;行政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最高院2002年的行政诉讼证据司法解释等就可以了。

❾ 行政强制法8条包含了行政法的什么原则

平衡原则、比例原则、行政强制法定原则、教育与强制相结合原则、正当法律程序原则和救济原则。

❿ 行政法哪条规定政策不合法的可以撤销

不能是抽象的政策,必须是影响到行政相对人具体利益的政策。
一、可撤销的具体行政行为

1.行政行为违法;

2.行政行为明显不当。

一般情况下,一经撤销,自始无效;特殊情况下,自撤销或确认违法之日起失效。

可撤销的具体行政行为条件:具体行政行为违法和明显不适当。

二、可撤销的具体行政行为后果

在程序法上,可撤销的具体行政行为必须经过法定程序由国家有权机关作出撤销决定,才能否定其法律效力,有关当事人。其他国家机关和其他社会成员无权擅自否定具体行政行为的法律效力。法定程序是指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和行政监督程序。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是权利救济程序,必须经过当事人的申请和提起。行政复议机关以决定撤销违法的和明显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法院可以撤销违法的具体行政行为,以此消除具体行政行为的法律效力。超过行政复议的申请期限或者行政诉讼的提起期限,当事人就不能在权利救济程序种,对具体行政行为效力提出异议。行政监督是行政系统中的法制监督,包括行政主管机关内部的监督,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的监督。在监督制度的运行中如果发现具体行政行为违法,行政机关也可以主动地撤销违法的具体行政行为,成为具体行政行为的撤回。

在实体法上具体行政行为被撤销的效力可以溯及至该具体行政行为成立之日,根据法律规定的公共利益的需要或者当事人是否存在过错等情况也可以自撤销之日起失效,但是当事人在撤销决定作出之前一直要受到该具体行政行为的约束。

在处理后果上,具体行政行为因为被撤销而丧失或者不能取得法律效力后如果相关的义务已经履行或者已经执行,能够恢复原状的应当恢复原状,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应当由行政机关承担赔偿责任。

热点内容
婚姻法继承法作废 发布:2024-05-19 23:44:48 浏览:663
美国法律法规大全 发布:2024-05-19 21:51:29 浏览:365
合同法法律出版社 发布:2024-05-19 21:50:45 浏览:753
法治的信仰中国梦 发布:2024-05-19 21:32:17 浏览:309
关爱成长法治护航征文 发布:2024-05-19 19:44:11 浏览:725
经济法总论试题课后 发布:2024-05-19 19:44:10 浏览:978
上海政法学院教务网络管理系统 发布:2024-05-19 18:16:11 浏览:97
大理司法鉴定中心 发布:2024-05-19 17:41:50 浏览:101
衡阳司法强拆 发布:2024-05-19 17:40:26 浏览:913
行政法学简答题 发布:2024-05-19 17:18:49 浏览: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