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行政法律关系的要素
A. 行政法律关系与行政关系的区别
1、在行政抄法律关系中,行政主体始终处于主导地位,而在监督行政法律关系中,监督主体如权力机关、司法机关、上级行政机关等处于主导地位,行政主体处于受监督地位;
2、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等,而监督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主要是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
来源绵阳律师网页链接
3、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在行政法律关系中所享有的权利和所承担的义务;而监督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也是主体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但这些权利和义务是不一样的。
B. 行政诉讼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行政法律关系由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内容等要素构成。
(1)行政法律关系主体
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又称行政法主体,指行政法权利(职权)、义务(职责)的承担者。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由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构成。行政主体是依法行使行政职权、并对其后果承担责任的国家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与行政主体对应的行政相对人可以是我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也可以是在我国境内的外国组织、外国人及无国籍人。
(2)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
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行政法律关系参加者的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行政法律关系客体的范围十分广泛,但可概括为如下三种:①物。指一定的物质财富,如土地、房屋、森林、交通工具等。②智力成果。指一定形式的智力成果,如著作、专利、发明等。③行为。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为一定目的的有意识的活动,如纳税、征地、交通肇事、打架斗殴等。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
(3)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
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行政法上的权利(职权)和义务(职责)。当然,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还包括引起法律关系变动的原因和事实等,但核心部分是权利(职权)和义务(职责)。
公民在行政法上的主要权利有自由权、平等权、参加国家管理权、了解权、保护隐私权、请求权、建议权、举报权、控告权、批评权、申诉权等:主要义务则有遵守宪法、法律、法规,服从行政命令,协助行政管理等。
C. 行政法律构成要素包括那些内容
构成复要素:
(1)行政法律关系制主体(简称行政法主体):指参加行政法律关系、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当事人。由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方或行政监督主体与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构成;
(2)行政法律关系客体:指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包括物、行为和精神财富;
(3)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间的权利义务。
D. 行政监督的法律关系包括哪些
行政监督法律关系是指国家有权机关在监督行政行为的过程中,与行政主体回之间形成的受行政法答规范调整的各种关系。
监督行政法律关系是基于对行政权力控制的需要依法产生的,包括以下含义:第一, 它是国家有权机关或其他依法享有监督行政权的主体与行政主体之间依法形成的关系;第 二,它是在监督行政行为过程中形成的;第三,它是一种被行政法调整后具有行政法上的权 利义务内容的法律关系;第四,其客体主要是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
E. 监督行政法律关系受不受行政法律规范调整
行政法律关系,是指受行政法律规范调控的因行政活动 (权力活动与回非权力活动)而答形成或产生(引发)的各种权利义务关系。这种法律关系即应包括在行政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的行政法的上的权利义务关系,也应包括因行政活动而产生或引发的救济或监督关系。
监督行政法律关系,是指国家有权机关在监督行政行为的过程中,与行政主体之间形成的受行政法规范调整的各种关系。监督行政法律关系的形成是基于对行政权力控制的需要。行政权力作为国家权力的一种,不管人们的主观意愿如何,总是要受到另一政治实体的限制约束。不受制约的权利是不可想象的,也是不存在的。事实上,监督行政法律关系也是行政法的基本关系,和行政法律关系同样重要。比如审计机关对行政机关的监督.
F. 我想问一下行政关系和行政法律关系到底怎么区分四大关系(行政管理关系,行政法制监督关系。。。。)是
行政关系经过法律调整就成了行政法律关系
行政管理是行政机关管理相对人的关系
行政监督是相对人,检查机关对行政机关监督检查所产生的关系
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G. 论述行政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准确的话追加10分
一来、行政法律关系的构成自要素
行政法律关系由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客体和内容三大要素构成:
(一)行政法律关系主体
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是指参加行政法律关系,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当事人。因而,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又称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行政法主体、行政法律主体。
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由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方或行政法制监督主体与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构成。作为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必须具有行政法上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二)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
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中当事人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包括:
1.物。既可以是物质形式,也可以是货币形式;既可以是消费资料,也可以是生产资料。
2.行为。既可以是作为,也可以是不作为;既可以是行政主体的行为,也可以是行政相对方的行为。
3.精神财富。即行政法律关系主体从事智力活动所取得的成果,如学术著作、专利、发明等。
(三)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
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即行政主体的权利义务和行政相对方的权利义务,以及行政法制监督主体的权利义务和被监督的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利义务。
H. 行政法律规范由哪三个要素组成
行政法律规范由假定、指示和法律后果三要素构成。主要依据如下:
行版政法律规范,是指由各种权国家机关所制定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有关行政管理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称。
行政法律规范都是由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的,或者是由国家权力机关依照其职权范围,并按一定的立法与决策程序制定出来的,具体表现为不同法律规范形式的成文性规范文件;或者是虽然未经国家制定,但已经实际存在并为人们所遵守的行为规则,经过特定国家机关予以认可后也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如习惯法、司法判例等。简而言之,行政法律规范必须是具有相应职权的各种国家机关,经过特定的决策与立法程序予以制定或确认之后,才能形成;没有国家机关的合法制定或确认,就不能成为行政法律规范。
I. 行政法律关系和行政法制监督关系两个概念没交集的吧
行政法律关系,是指受行政法律规范调控的因行政活动(权利活动和非权利活内动)而形成或产生容(引发)的各种权利义务关系。
行政法制监督关系,是行政法制监督主体在对行政主体,国家公务员和其他行政执法组织,人员进行监督时发生的各种关系。
J. 一个有效的行政监督体制必须包含哪些基本要素
行政监督体制是指来由公共行政监督的源主体、对象、内容、程序、方式、手段等要素构成的有机统一体,以及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从世界各国的经验来看,一个完善的、成熟的行政监督体制应具有以下三个最基本的客观条件:
一是必须对其监督对象进行全面的监督;
二是监督制约的力度必须与监督对象的职位和权力相适应;
三是监督制约过程必须具有独立性和权威性。
行政监察体制可以有多种模式,最典型的就是垂直领导体制。就目前来看,我国各级行政监督机关仅是同级政府下属的一个常设机构,其法律地位与其它职能部门平列,很容易受到各种“横向”干扰,不能放开手脚依法开展监督工作,甚至出现监督主客体地位的倒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