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2014年4月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2014年4月

发布时间: 2021-02-12 07:45:52

❶ 2012年4月湖北自考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选择答案

行政诉讼法(06909)1-5CCDCB 6-10D?BAC 11-15CBDAB 16-20CADCA 21-25ADDAB 26-30DADAD 31AB 32AB 33AB 34BC 35 AC 36AB 37BC 38AC 39BD 40AB 41ABCDE 42BDE 43 AB 44ABCDE 45ABCDE 46. 行政诉讼是指法院应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请求,通过法定的程序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从而解决一定范围内行政争议的活动。47. ? 48.行政诉讼代理人是指在代理权限内,以当事人名义作为行政诉讼行为,以维护该当时人利益的行政诉讼参加人。49.行政诉讼法律适用是指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审查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的过程中,将法律规则适用于具体案件并作出裁判的活动。50.执行和解是指在执行过程中,申请执行人和被执行人资源协商,互相谅解,达成协议,并经人民法院审查批准后,结束执行程序的行为。 51. ?52.行政诉讼管辖的确定应当那个遵循的原则:(1)方便当事人、尤其是原告参加诉讼。(2)有利于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3)均衡负担原则53.证据审查的标准:(1)客观性。证据的客观性是指证据证据材料所反映的或者所证明的均为案件客观情况,不是主观臆测的。(2)关联性。是指证据与待证事实之间必须有内在的必然联系。(3)合法性。证据的合法性是指行政诉讼证据必须是经合法程序,运用合法手段取得,而且符合法定形式。54.行政赔偿的归责原则是指国家承担赔偿责任的依据和标准,即以何种标准判断国家应承担的赔偿责任。行政赔偿的构成要件:一、主体要件。国家对一定范围内的主体的侵权行为承担赔偿责任。我国《国家赔偿法》规定了两类侵权行为的主体:(1)国家行政机关。包括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以及各级人民政府中对外行使职权的职能机构,还包括劳教管理机关和监狱管理机关。(2)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二、侵权行为要件。国家赔偿责任的侵权行为要件所要解决的是国家侵权行为主体的哪些行为可以引起国家赔偿责任。这一要件包括两项内容:(1)致害行为必须是执行职务的行为。(2)执行职务的行为必须违法。三、损害结果要件。赔偿是针对损害而言的,有损害即有赔偿,没有损害即无赔偿。行政赔偿也不例外。损害是指对受害人的合法权益造成的不利后果,只能具备某种性质的损害才引起行政赔偿:(1)损害必须具有现实性和确定性。(2)损害必须是针对合法权益而言,违法的利益不受法律保护,不引起国家赔偿责任。四、因果关系要件。行政赔偿的另一个重要构成要件是可引起行政赔偿的损害结果必须为侵权行为主体的违法执行职务行为所造成,即侵权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只有两者之间存在必然的、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国家才能对其承担赔偿责任。以上四项要件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缺一不可,只有四个要件同时具备,国家才承担赔偿责任。 55.(1)人民法院应当对此案受理。根据《行政诉讼法》第11条第6款的规定:认为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发放抚恤金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提起行政诉讼。本案中,市政府民政部门不按期发放抚恤金而且任意扣减,属于未依法发放抚恤金的情况,人民法院应当受理。(2人民法院对民政部门不依法发放抚恤金一案会作出履行判决,即判决民政部门在一定期限内履行法定职责。根据《行政诉讼法》第54条第(3)项的规定:“被告不履行或者拖延履行法定职责的,判决其在一定期限内履行。”根据《行诉法解释》第60条第2款的规定:“人民法院判决被告履行法定职责,应当指定履行的期限,因情况特殊难以确定期限的除外。”(3) 公安局的理由不成立。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4条第2款第(1)项的规定:“在起诉被告不作为的案件中,原告应当提供其在行政程序中曾经提出申请的证据材料。但有下列情形的除外:(一)被告应当依职权主动履行法定职责的;……”市公安局的治安民警在已经听见孙佳呼救的情况下,完全知晓公民的人身权正在受到侵害,然而他们并没有下车制止,未履行保护的职责。“公安局辩称当时是下班时间,所以可以免责”的理由不充分。对具有应急职责的行政机关而言,工作人员实际上随时处于待命上岗状态,如公安民警等。所以公安局的理由不能成立。公安局不履行法定职责的行为不仅可诉,而且必将在诉讼中败诉。

❷ 谁有2012年4月份自考公共政策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资料

第一编 绪论
第一章 行政法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 行政
一、行政的概念
(一)概念:指各种组织的执行、管理职能。作为行政法调整对象的行政——国家行政,指国家行政机关执行法律、政策,管理国家内政、外交的活动。行政的内容包括计划、指挥、组织、处理、监督等基本要素。
(二)行政的分类考察
1、公行政与国家行政:公行政的范围比国家行政的范围大。
2、静态行政和动态行政
3、形式行政与实质行政:形以主体分类或以管理为分类。
二、行政与行政国:行政法是随着行政国的产生而产生。**西方的历史文化有关。亚当-斯密,诺齐克最小国家。
三、行政与法治国:政府要服从法律,依法律规定而行。**公民,则法律无规定都可以做。
第二节 行政法
一、行政法的涵义
1、含义:指调整行政关系,规范和控制行政权的法律规范系统。
2、行政关系:指作为行政主体的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因行使行政职权或接受法制监督而与外部国家机关、组织,个人发生的各种关系以及行政主体内部相互之间所发生的关系。作为行政法调整对象的行政关系,主要指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发生的各种外部关系。
3、行政权:指宪法和行政组织法授予行政主体执行国家法律、政策,管理国家内政、外交事务的国家权力。
4、行政关系的基本内容:
<1>行政管理关系
<2>行政法制监督关系:重要规定对行政主体行使职权行为的法制监督,调整行政法制监督关系。
<3>行政救济关系
<4>内部行政关系:主要规定行政主体的组织、职权,调整内部行政关系;
二、行政法与行政权
1、保证行政主体有效地对社会实施管理,保证国家法律、政策确立的管理目标的实现,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2、控制和规范行政权力,,防止行政主体滥用职权,维护国家、社会公益和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三、行政法的形式
行政法的特征:行政法在整体上没有统一、系统的法典,由大量的各种分散的法律、法规、规章构成。
第三节 行政法学
一、行政法学的涵义
行政法学:是以行政法现象为研究对象的法律分支学科。
二、行政法学的主要内容
1、行政法的产生、发展及其规律
2、行政法的价值与功能
3、行政法的内容与形式
4、行政法律关系
5、行政法的理论基础
行政法包括三大类规范和制度:
1、行政组织法的规范和制度 2、行政行为法的规范和制度
3、行政法制监督、行政责任、行政救济法的规范和制度
行政组织法的规范、制度四小类:
1、调整行政组织和职能的狭义行政组织法。 2、调整行政机构和编制的行政编制法 。
3、调整行政工作人员任用和管理的公务员法。4、调整行政设施、国有资产等公务的公物法。
行政法制监督、行政责任、行政救济法的规范制度五小类:
1、行政诉讼法 2、行政复议法 3、行政赔偿法
4、行政申诉、控告、检举法 5、行政监察法

❸ 求: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案例分析:的答案

1、行政主体是指享有行政权力,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做出影响行政专相对人权利义务的行政行为,属并能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相应法律责任的社会组织。在我国,行政主体包括国家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2、学校属于事业单位,其管理机关为教育局,学校本身不具备行政主体资格。
3、抛开是否是行政案件外,单从请求事项看,个人认为本案原告的诉讼请求法院是会支持的。根据《技工学校学生学籍管理规定》第二十七条,开除的情形应是情节严重或屡教不改,显然四名同学的行为不符合情节严重和屡教不改的规定,学校的处分过重。

❹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1、行政诉讼法是程序法。程序法是规定以保证权利和职权得以实现或行使,义务和责任得以履行的有关程序为主要内容的法律。
行政法是实体法。实体法是规定和确认权利和义务以及职权和责任为主要内容的法律。
2、行政法的基本内容包括三大部分:

(1)行政组织法;

(2)行政行为法;

(3)行政法制监督、行政救济、行政责任法。

行政法的这三个部分分别调整着不同的行政关系:

行政组织法主要调整内部行政关系;

行政行为法,主要调整行政管理关系;

行政法制监督、行政救济、行政责任法主要调整行政法制监督关系。

3、 行政诉讼法
行政诉讼法是规范行政诉讼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4、 行政诉讼法的渊源
具体而言其法律渊源主要有: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的规定尤其是有关公民基本权利的规定对行政诉讼活动的进行具有基础性的指导和规范作用。
(2)国际条约。《行政诉讼法》第7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同本法有不同规定的,适用该国际条约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
(3)《人民法院组织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中有关审判组织、审判程序以及法律监督的规定。
(4)行政诉讼法典。
(5)单行法律、法规。
(6)正式有效的法律解释。主要是指《若干解释》以及有权机关对法律、法规所作的其它解释;
(7)民事诉讼的有关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除依照行政诉讼法和本解释外,可以参照民事诉讼的有关规定。

5、 行政诉讼法的效力范围
行政诉讼法的效力范围,是指行政诉讼法的适用范围,具体包括行政讼法的空间效力、时间效力、对人的效力和对事的效力。

(1) 空间效力
空间效力是指行政诉讼法适用的地域范围。我国行政诉讼法适用于我国国家主权所及一切空领域,包括我国的领土、领空、领海以及领土延伸的所有空间。也就是说凡在我国进行行政诉讼活动,均应适用我国行政诉讼法。
我国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不适用我国行政诉讼法。有关行政诉讼的地方性法规和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只能在本行政区域内适用。

(2) 时间效力
时间效力是指行政诉讼法适用的时间范围,具体包括行政诉讼法的生效、失效的起止时间以及行政诉讼法对该法生效前发生的行政案件的溯及力。我国行政诉讼法第75条规定:本法从1990年10月1日起施行。该日期即为行政诉讼法的生效日期。同时,我国行政诉讼法不具有溯及既往的效力。

(3) 对人的效力
行政诉讼法的效力,是指行政诉讼法能对哪些人有拘束力,对哪些人没有拘束力。我国行政诉讼法采用属地原则确定对人的效力。凡在我国领域内进行行政诉讼的,无论当事人为中国公民、法人还是外国公民、外国组织或无国籍人,均适用我国行政诉讼法。但是,中国参加或缔结的国际条约对外国公民的权利作了特殊规定的,适用该规定。外交代表享有民事管辖豁免和行政管辖豁免,据此,除非派遣国政府明确表示放弃豁免或者外交人员从事与公务无关的活法,行政诉讼法对其没有约束力。

(4) 对事的效力
对事的效力,是指行政诉法对行政案件的适用范围,即人民法院的受案范围。

6、 行政诉讼法与行政法的关系

(1) 行政诉讼法与行政实体法
行政诉讼法是规范行政诉讼行为,调整行政诉讼关系的程序法,它规定法院、诉讼当事及其他参与人在诉讼活动中的程序性权利和义务,因此,是有关程序规范的总和。而行政实体法是规定行政机关及相对一方实体权利义务的法律规范。所以,二才规定的内容及范围是不同的。但是,行政诉讼法与行政实体法也有一定的联系。行政诉讼法是保证实体法得到正确实施的重要手段。

(2) 行政诉讼法与行政程序法
行政诉讼法与行政程序法都属于程序法,都是保证行政实体法正确实施的手段。但适用的主体不同,所处的阶段也不同。行政诉讼法主要是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的程序依据;而行政程序法主要是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力,实施公务行为的依据。从适用的阶段看,行政诉讼法是审理行政案件时适用的程序法,因而是事后救济程序;而行政程序法是关于行政得为的程序法,它于行政行为的全过程,不仅包括事后救济程序,也包括事前、事中程序。通常情况下,行政实体法首先通过行政程序法得以实施,只有发生行政争议时,才有适用行政诉讼法,通过诉讼程序实施行政实体法的必要。

7、 行政诉讼法的立法目的

(1) 保证人民法院正确、及时审理行政案件

(2) 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3) 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依行使行政职权

❺ 求2011年4月自考答案 :行政管理学的:《公务员制度》和《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答案我已找到电子版了,内容很长怎么发给你呢?

❻ 求2003年4月全国自考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的试题答案

03年?我有201104月的。网络账号为Q 非诚勿扰。

❼ 张正钊的《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三版与第四版有什么区别

这个没事的,不会影响你看书,比如第三版是2006年的版本 第四版 是2010年的,这本书增加了2006-2010年的解释和新法条,你可以从网上看看都有。

❽ 自考行政管理本科2014年的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这个科目的书,请问是2002年版的吗我好几年前买的

现在2013年的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科目使用的教材是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2002年版高等教育出版社的 作者:姜明安
2014年应该也是不会变的 2014年的开考公告出来之后你再确定一下吧

❾ 自学考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2014年4月已考的怎么办

您好,依然有效的,不需要重新考。
先把重要的知识点整理一下,准备好回笔记本和错题集,错题集用来记录答自己做错的题,
笔记本记录一些容易忽略细节和重点。 做题不一定要做难题,基础是根本,每次考试不要着重在一个题目上,
要放宽心态,不要急,总之,要自信,相信自己一定可以。
希望您自学考试顺利通过。

热点内容
为我国依法治国提方法论建议 发布:2025-09-28 21:34:08 浏览:183
思想道德修养02章在线测试 发布:2025-09-28 21:34:05 浏览:384
保险共保体法规 发布:2025-09-28 21:12:51 浏览:177
国家口岸管理条例 发布:2025-09-28 20:56:44 浏览:930
2016新劳动法分娩假期 发布:2025-09-28 20:51:38 浏览:401
公司法解释5 发布:2025-09-28 20:45:27 浏览:849
安徽省公路管理条例 发布:2025-09-28 20:31:34 浏览:23
娘亲道德经 发布:2025-09-28 20:28:52 浏览:571
债务伪证所付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9-28 20:28:43 浏览:912
解读婚姻法第15条 发布:2025-09-28 20:25:01 浏览: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