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2020年新规劳动法

2020年新规劳动法

发布时间: 2021-02-12 12:19:10

劳动法新规2020年从一月一日起工资是不是月结清

薪资发放周期最长可延至30天。

Ⅱ 2020年劳动法规定旷工几天视为自离,有经济补偿吗

这个要公司具体的公司章程上对于旷工的约定了,当然公司章程还需要员工签字,才有效

Ⅲ 劳动法年假规定2020

一、劳动法年假标准是什么
按《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规定,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年的,年休假为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为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为15天。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带薪年休假的假期。
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就不能享受当年度的年休假:
1、职工依法享受寒暑假,其休假天数多于年休假天数的;
2、职工请事假累计20天以上且单位按照规定不扣工资的;
3、累计工作满1年不满1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2个月以上的;
4、累计工作满10年不满2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3个月以上的;
5、累计工作满20年以上的职工,请病假累计4个月以上的。
用人单位应当根据生产、工作具体情况,并考虑职工本人意愿,统筹安排职工年休假,可以集中安排,也可以分段安排,但一般应在1个年度内安排。
二、年假安排及未休年假的工资怎么算
用人单位根据生产、工作的具体情况,并考虑职工本人意愿,统筹安排年休假。用人单位确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职工年休假或者跨1个年度安排年休假的,应征得职工本人同意。
单位确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职工休年休假的,经职工本人同意,可以不安排职工休年休假。职工未休年假的工资计算:对职工应休未休的年休假天数,单位应当按照该职工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
用人单位安排职工休年休假,但是职工因本人原因且书面提出不休年休假的,用人单位可以只支付其正常工作期间的工资收入。
劳动法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劳动法中对于年假的条例保证了劳动者合法享受假期福利的权利。小编想说,享受带薪年假是我们每个职工的合法权益,大家要学会运用《劳动法》的相关法条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根据劳动法年假标准,合理休假,也能极大的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Ⅳ 劳动法2020年新规定辞职

劳动法二零二零年新规定员工辞职必须提前一个月写辞职报告公司批准了才可以离职

Ⅳ 2020年劳动法辞退员工补偿有哪些规定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6条规定,用人单位按照上述第36条、第条、第41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关系的,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第47条规定,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除了上述情形以外,用人单位辞退员工的,就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要按照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即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二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一个月工资的赔偿金。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经济补偿】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一)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

(三)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四)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五)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一项规定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终止劳动合同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的计算】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以上就是关于劳动法以及劳动合同法对辞退员工补偿的规定。

Ⅵ 劳动法2020年新规定什么情况下劳动者可直接向甲方要劳动报酬

一般来说,很多公司为了压缩自己的用人成本,都会设置试用期,这也无可厚非,但实际上试用期也是根据签署的劳务合同时间来制定的,并不是用人单位“狮子开口”自己要求的多少个月份。其实这样做,用人单位已经触犯了劳动法,试用期有着明确的规定,而且哪怕是在试用期想要进行辞退,也需要有着充分的证据证明此人“工作能力”不合适。但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没有良心的公司,会采取“故意”试用期来榨干劳动力,比如说安排1个月试用期,到达一个月后直接劝退,其实这种情况,员工也同样是可以拿起法律武器维权的。

2、不签署劳务合同

我们都知道上班之后一定要签署合同,这样才能让自己的权利得到法律的保护。但很多公司为了避免麻烦,在试用期的时候不会和员工签署,这样做已经是不对的,既然员工面试入职,那么就代表已经符合公司规定,按道理是需要签署正式合同的。同时也需要注意,就算延后签署合同,也应该是和员工有过商量的,而不是到达时间后迟迟不签署。如果公司有故意不签署合同的行为,员工可以直接维权,保留上班期间的证据,劳动仲裁后是可以获得双倍工资的。

3、逼迫员工“自愿”加班

实际上很多公司的老板都还是非常机智的,他们心里清楚,一旦要求员工在非工作时间内加班,那么自己是需要承担加班费用。因此这些公司往往会使用一些小手段来逼迫员工进行所谓的“自愿”加班,比如在节假日不加班就可能克扣工资等等。实际上这种行为已经是不合理的事情,只要员工留好证据能够证明自己是非自愿的,那么是可以要求赔偿的。同时也要注意,正因为很多公司耍小手段,他们往往不会把这些加班的条例形成文字证据,以为这样就抓不到“小尾巴”,实际上在进行维权的时候,只要员工能够提供反证,一样是可以获得赔偿的。

Ⅶ 劳动法辞退赔偿2020年

根据《劳动抄合同法》第46条的规定,用人单位按照上述第36条,第40条,第41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关系的,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劳动合同法》第47条规定,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7)2020年新规劳动法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劳动者有下列情况的,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只需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

1、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公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2、劳动者经过培训或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3、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状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不能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的。

热点内容
保险共保体法规 发布:2025-09-28 21:12:51 浏览:177
国家口岸管理条例 发布:2025-09-28 20:56:44 浏览:930
2016新劳动法分娩假期 发布:2025-09-28 20:51:38 浏览:401
公司法解释5 发布:2025-09-28 20:45:27 浏览:849
安徽省公路管理条例 发布:2025-09-28 20:31:34 浏览:23
娘亲道德经 发布:2025-09-28 20:28:52 浏览:571
债务伪证所付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9-28 20:28:43 浏览:912
解读婚姻法第15条 发布:2025-09-28 20:25:01 浏览:201
110法律咨询投诉电话 发布:2025-09-28 20:18:04 浏览:685
湖北省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 发布:2025-09-28 20:17:19 浏览: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