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劳动法产生的前提为

劳动法产生的前提为

发布时间: 2021-02-12 19:21:21

劳动法的构成

劳动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分别为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内容与客体。

(一)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

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依据劳动法律的规定,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劳动法律关系的参与者,包括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等用人单位和与之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即雇主与雇员。依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工会是团体劳动法律关系的形式主体。

劳动者成为劳动法律关系主体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所谓劳动权利能力是劳动法律关系主体依法享有劳动权利和承担劳动义务的资格;行为能力是劳动法律关系主体能以自己的行为依法行使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使劳动法律关系建立、变更和消灭的资格。依据人的年龄、健康、智力和行为自由等事实要素,法律通常将自然人分为完全劳动行为能力人、限制劳动行为能力人和无劳动行为能力人。完全劳动行为能力人是指身体健康,有完全行为自由,l8周岁以上的男性劳动者。限制劳动行为能力人同样依据前述四个要素划分,之所以限制劳动行为能力是为保护特定群体的特殊利益或社会公共利益的目的而不是歧视,更不是违反劳动平等的原则。限制劳动行为能力人主要包括:16~18周岁的未成年人(禁止从事特别繁重的体力劳动的工种、岗位的工作等);女性劳动者(在女职工禁忌劳动的工种或岗位被视为无劳动行为能力;在特定的生理时期,不得安排从事某些特定的生产作业);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只能从事与其劳动能力相适应的职业);某些特定的疾病患者(不得从事特定的职业或岗位、工种的工作);部分被依法限制行为自由的人(因违反某些特定规则,被依法限制执业资格的人等)。无劳动行为能力人主要是指16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经过有权的机关批准,文娱、体育和特种工艺单位可以招用的未成年人除外),以及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等。

各类用人单位包括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国家机关、事业组织和社会团体成为劳动法律关系主体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具备用工权利能力和用工行为能力。所谓用工权利能力是指用人单位依法享有用工权利和承担用工义务的资格;所谓用工行为能力是指用人单位依法能以自己的行为行使用工权利和承担用工义务的资格。包括能够提供给劳动者进行劳动的物质、技术和组织条件,其他符合国家法定最低标准以上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支付劳动报酬,缴纳社会保险并能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用人单位作为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资格一般依存于它的民事主体资格,即必须有自己的名称、住所、财产和组织机构。用人单位的用工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通常依据一定的法律程序由其职能部门代理行使。

(二)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

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劳动法律关系主体依法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因为劳动法律关系为双务关系,当事人互为权利义务主体,即一方的义务为另一方的权利。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劳动者应当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

(三)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

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主体权利义务所指向的事物,即劳动法律关系所要达到的目的和结果。包括体现一定的行政管理和物质利益性质的事物,如劳动、工资、保险福利、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等事物。

三、劳动法律事实

依法能够引起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现象为劳动法律事实。并不是任何事实都可以成为劳动法律事实,只有依据劳动法的规定,带来一定劳动法律后果的事实才能成为劳动法律事实。产生劳动法律关系的事实为合法事实,双方意思表示必须一致;变更、消灭劳动法律关系的事实一般也需双方意思表示一致。但是在一些场合,单方的意思表示以及违法行为或事件也能使劳动法律关系变更或消灭。依据劳动法律事实是否以当事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法律事实可以分为两类。

1.劳动法律行为。劳动法律行为是指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能够引起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具有一定法律后果的活动。包括合法行为、违约行为、行政行为、仲裁行为和司法行为等。在劳动法律关系中,合法行为才能产生劳动法律关系,违法行为不能产生劳动法律关系。同时,单方行为通常也不能产生劳动法律关系,这是与民事法律关系不同的特点。例
如,只有当事人双方经过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合法行为才能产生劳动法律关系。以欺诈、胁迫等行为产生的劳动关系为无效劳动关系,这类劳动合同从其产生时起就不具有法律效力。而在民事法律关系中,违法行为或单方行为则有可能产生民事法律关系。例如,公民损坏他人财产的违法行为可以引起损害赔偿的民事法律关系;单方的馈赠行为也可以产生民事法律关系等。此外,产生劳动法律关系的法律行为不同于变更、终止、消灭劳动法律关系的行为。产生劳动法律关系的行为只能是合法行为,违法行为或单方行为都不能产生劳动法律关系。但是,除了合法行为以外的违法行为或单方行为也可以使劳动关系变更或消灭。例如劳动者辞职或严重的违约行为,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等可以导致劳动法律关系的变更或消灭。

行为人做出意思表示是劳动法律行为成立的一般要件(即事实要素),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①行为人的意思表示必须包含建立、变更、终止劳动法律关系的意图,即包含追求一定法律效果的意图。②意思表示必须完整地、合于规范地表达劳动法律关系建立、变更、终止的必需内容。残缺不全的,通常不能使法律行为成立。③行为人必须以一定的方式将自己的内心意图表达于部,可以由他人客观地加以识别。

2.劳动法律事件。劳动法律事件是指不以当事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能够引起一定的劳动法律后果的客观现象。例如企业破产,劳动者伤残、死亡,战争或其他现象。

❷ 劳动法的问题

他们显然是违法的。我国劳动法第二条规定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所以,私有企业当然要按照劳动法的规定行事。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与员工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情况下签定劳动合同,其中合同约定时间超过12个月的应为其办理“三金”(失业、医疗、养老保险)与工伤保险。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的工时制度。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1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 其中工作日加班工资是正常工资的1.5倍,休息日加班工资是正常工资的2倍,假日加班工资是正常工资的4倍。但是,很多私企,特别是势力不太雄厚,影响力在当地不大的中小企业在与员工的劳动关系上都采取拒不遵守劳动法的姿态,因为这样可以使他们的利润最大化。而当地劳动执法部门的监管不力以及很多劳动者在权益受到侵害的情况下不去维护、或者不知道如何维护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一些私企的违法行为。如果你妻子和用人单位就劳动关系问题产生争议的话,可以读一下以下内容,以便获得解决问题的途径及方法。

第十章 劳动争议

第七十七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也可以协商解决。
调解原则适用于仲裁和诉讼程序。
第七十八条 解决劳动争议,应当根据合法、公正、及时处理的原则,依法维护劳动争议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第七十九条 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
第八十条 在用人单位内,可以设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由职工代表、用人单位代表和工会代表组成。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主任又工会代表担任。
劳动争议经调解达成协议的,当事人应当履行。
第八十一条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由劳动行政部门代表、同级工会代表、用人单位代表方面的代表组成。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主任由劳动行政部门代表担任。
第八十二条 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仲裁裁决一般应在收到仲裁申请的60日内作出。对仲裁裁决无异议的,当事人必须履行。
第八十三条 劳动争议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一方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起诉又不履行仲裁裁决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强制执行。
第八十四条 因签定集体合同发生争议,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成的,当地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可以组织有关各方协调处理。
因履行集体合同发生争议,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成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

❸ 有关新劳动法的问题!

关键就看你有没有给公司造成损失啦,毕竟你合同未到期就离职了也是内违约行为啊。如果容你能证明没有给公司造成损失,就不用赔偿。另外,如果你和公司的劳动合同中约定了服务期(前提是公司为你提供了培训等特殊待遇)以及违反服务期的违约金(不能超过服务期未履行部分分摊的培训费用)的话,如果你尚在服务期内你还要向公司支付违约金。(新劳动法规定仅在两种情况下能约定由劳动者承担的违约金,一种是违反服务期的违约金,一种是违反竞业限制的违约金)
另外,关于楼上说的开除,或者除名是在《职工奖惩条例》中规定的,只适用于全民所有制企业,如果楼主是国有企业,要对你适用开除的话,必须征求工会意见,适用条件是违反劳动纪律,经常迟到、早退、旷工,消极怠工,没完成生产任务或这工作任务(如何算‘经常’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由公司规章规定)
如果要适用除名的话则需连续旷工超过15天或者一年内累计旷工时间超过30天。但无须征求工会意见。
如果楼主是非国有企业的话,则是适用解除劳动合同,适用条件是严重违反用人单位劳动规章制度。(如何算严重违反,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由公司规章规定)

❹ 劳动法是在什么历史条件下产生的

劳动法是社会法范畴,社会法是平衡弱势群体利益的,劳动者在与用人单位谈判过程回中或劳动关系在履行答的过程中处于弱势地位,故劳动法出台予以调整,保护劳动者的权益。严格来讲,劳动法应当叫做劳动者保护法。
至于历史条件,应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市场的发展,公司法人主体的发展,必然需要有相应的法律进行规制。

❺ 关于劳动法中的劳动条件

补充:对方的确违约在先了,根据合同法你可以和对方解除合同了.

但是,特殊法优于普通法,版在劳动权领域,就得按劳动类法律来,你有权举报,有权要求单位给你办社保,但暂时不能据此解除劳动合同.

你和单位交涉后,单位仍不办社保的,你可以申请仲裁裁决解除合同.

你是想提前致辞?找个借口不用付所谓的违约金?

<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
第二十一条 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有关社会保险费征缴的违法行为,有权举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或者税务机关对举报应当及时调查,按照规定处理,并为举报人保密。

你可以向社保费经办机关举报,法律给了你充分的救济渠道.所以,不鼓励劳动者在此情况下解除合同.

你先举报,至少可以把保费给你交了.

如果举报了,单位还不给你办保险.

你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委裁决解除合同.

❻ 6.《劳动法》规定的劳动合同生效条件是( )

依法订立的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协商一致,并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生效。

❼ 请教劳动法问题

1主体合法;集体合同由工会代表企业职工一方与用人单位订立;尚未建立工会的用人单位,由上级工会指导劳动者推举的代表与用人单位订立。
2生效;集体合同订立后,应当报送劳动行政部门;劳动行政部门自收到集体合同文本之日起十五日内未提出异议的,集体合同即行生效。
3不合法;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中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等标准不得低于集体合同规定的标准。
4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都是调整劳动关系的重要形式和法 律制度,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订立目的、内容等方面也有共同之处,但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又有着明显的区别,两者不能等同,也不能相互代替。两者的主要区别是:

第一,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当事人不同。集体合同的当事人一方是代表职工的工会组织,另一方是 企业 。劳动合同当事人一方是劳动者个人,一方是企事业单位或雇主等。这就是说,劳动者个人作为出卖劳动力的一方不能签订集体协议,而工会组织也不能为劳动者个人签订劳动合同。

第二,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内容不同。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都以工作任务、劳动条件、劳动报酬、保险福利等为基本内容,但在具体订立协议时是有区别的。集体合同调节集体劳动关系,内容全面、复杂,带有整体性。劳动关系的内容在法律、法规中未作规定或只规定基本标准,以及个人劳动合同中的某些问题未由法律、法规规定的,集体合同都可以规定。而劳动合同的内容比较简单,一般都在法律、法规中直接规定,法律、法规未作规定的,可由劳动合同规定,那是单一的。

第三,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产生的时间不同。集体合同产生于劳动关系运行过程中,它不依单个劳动者参加劳动为前提。而劳动合同产生于当事人一方的劳动者参加劳动前,是以劳动者就业为前提,是劳动者个人建立劳动关系的法律凭证。

第四,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的作用不同。集体 合同制度 的作用于改善劳动关系,维护职工的群体利益。而劳动合同的作用在于建立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个人和用人单位的权益。

第五,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的效力不同。就职工一方来说,集体合同对一个单位的全体职工有效,而劳动合同只对劳动者个人有效,且劳动合同中的劳动条件和劳动报酬的标准不得低于集体合同的约定。

❽ 劳动法产生前提A工人阶级长期斗争的结果B发展生产力要求C维持自由竞争条件需要D劳动力与生产资料分

巴黎工人1871年3月18日之后,建立了无产阶级革命政权。资产阶级的统治,在世界历史上无产回阶级第一次尝试答专政被推翻。

公社是在普法战争中投降生于1870年9月2日拿破仑三世。巴黎,9月4日人民掀起了革命,第二帝国被推翻。胜利果实落入右翼资产阶级共和派和君主派奥尔良党人手中,成立了“国防政府”。 1871年2月17日,L-A。梯也尔作为法国政府首脑。法国和德国签署了关于28日和平条约,法国割让阿尔萨斯,洛林幅员辽阔德国,并赔偿5十亿法郎。屈辱的行为梯也尔政府引起了群众的极大愤慨。人们呼吁建立巴黎公社,监督政府。 3月15日,251个选举产生的中央委员会,国民警卫队营的代表。 3月18日凌晨,梯也尔政府出动军队袭击蒙马特尔和梭蒙高地,国民警卫队的企图夺取417枪,逮捕了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的成员,从而触发了武装起义。那天晚上,国民警卫队控制在塞纳河上所有政府的巴黎办事处和桥梁。政府及其军队,警察和官员的梯也尔的成员仓皇出逃凡尔赛宫。 3月26日的选举在巴黎,3月28日正式成立巴黎公社。

❾ 劳动法问题

1、用人单位可以单方面解除与A的劳动合同。因为根据劳动合同法的内规定,孕妇只有在符合劳动容合同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才不能解除劳动合同。如果符合第三十九条的规定,用人单位一样可以单方面解除。

2、B的合同到期,合同自动延续到哺乳期满结束。劳动部印发的《关于贯彻执行〈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34条规定:劳动者在医疗期、孕期、产期和哺乳期内,劳动合同期限届满时,用人单位不得终止劳动合同,合同期限应自动延续至医疗期、孕期、产期和哺乳期满为止,因此孕妇合同到期,公司不可以终止劳动合同,应当续签。

热点内容
经济法第四章合伙企业法律制度试题 发布:2025-09-28 19:09:17 浏览:779
民事诉讼法举证期限的规定 发布:2025-09-28 18:56:03 浏览:85
2019司法考试三大本pdf 发布:2025-09-28 18:47:09 浏览:613
论县政府通告的法律效力 发布:2025-09-28 18:40:14 浏览:196
山东省网络法律知识竞赛答案 发布:2025-09-28 18:30:30 浏览:996
国际经济法学排名 发布:2025-09-28 18:22:28 浏览:930
道德与幸福的论文 发布:2025-09-28 18:03:38 浏览:448
劳动法结合公法和私法 发布:2025-09-28 17:59:07 浏览:259
尖扎法院 发布:2025-09-28 17:26:23 浏览:281
百度搜索2015年劳动合同法 发布:2025-09-28 17:25:38 浏览: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