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法6个月内计算
① 《行政诉讼法》规定的起诉时间是六个月内还是五年内
公民、法人来或者其他源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② 2015年4月份的行政诉讼期间可以按新法的6个月计算吗
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版自2015年5月1日起施行权2015年5月1日前起诉期限尚未届满的,适用修改后的行政诉讼法关于起诉期限的规定。(六个月)
如2015年5月1日前起诉期限已届满,则按照修改前的行政诉讼法关于起诉期限的规定(三个月)
③ 本案的诉讼时效应该从何时算起行政诉讼时效是6个月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六条规定:不能确定履行期限的,诉讼时效期间从债权人要求债务人履行义务的宽限期届满之日起计算,但债务人在债权人第一次向其主张权利之时明确表示不履行义务的,诉讼时效期间从债务人明确表示不履行义务之日起计算。本案中双方达成的口头买卖协议未定履行期限,且不能根据《合同法》第61条的规定确定明确的履行期限,故应当根据《合同法》第62条的规定,债权人可以随时主张权利,债务人也可随时履行义务。在没有明确的履行期限的情况下,甲公司在徐某交付货物后出具没有还款日期的欠条,只能作为双方存在未定履行期限的债权债务的一种证明,而非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点,更谈不上是诉讼时效中断。从本案的情况来看,徐某在甲公司2006年7月5日出具欠条后向甲公司主张权利,但甲公司一直未明确拒绝履行,视为徐某一直在给予甲公司履行义务的宽限期。现徐某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甲公司履行给付货款义务,诉讼时效期间才开始起算。故徐某的诉讼请求未逾时效,有事实和法理依据,应当予以支持。关于徐某要求甲公司支付逾期付款利息的诉讼请求,因为双方未约定履行期限,故甲公司不存在逾期付款的情形,故徐某的该项诉讼请求不应予以支持
④ 《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六条,一般说超过六个月就不能告了,
人民、来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源知道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内容的,其起诉期限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计算,具体行政行为从作出之日起超过5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⑤ “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六条,有的案件可以在六个月之后五年之内去进行政诉讼,那么这里面是有什么条件呢
人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知道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内容的,其起诉期限版从知道权或者应当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计算,具体行政行为从作出之日起超过5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⑥ 法律上一个月,三个月,六个月分别算多少天 (如果各种法规上有不一样的请详细说明)
一般 一个月 就是30天 3个月 就是 90天 6个月 就是180天
当然如29天啊 28天的 也算一个月 31天的也算1个月。
⑦ 行政诉讼法规定6个月应起诉超过期限法院不受理吗
《行政诉讼法》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属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⑧ 行政诉讼中6个月与两年的时效怎么区分
六个月是一般行政诉讼的诉讼时效。如果诉讼时效中断、中止、延长的,诉讼时效可以延长,版但最长不得超权过2年。
行政诉讼法司法第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行政诉讼法司法解释第四十一条规定,“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诉权或者起诉期限的,起诉期限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诉权或者起诉期限之日起计算,但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最长不得超过2年。复议决定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诉权或者法定起诉期限的,适用前款规定。”
⑨ 行政诉讼期限是六个月还是三个月
六个月。
《行政诉讼法》第46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行政诉讼时效是当事人能够向人民法院对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行政诉讼的有效期限,超过了这一期限,则当事人丧失了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一般诉讼时效和法定诉讼时效的规定。
行诉法规定的一般诉讼时效为六个月。法定诉讼时效即法律有规定的诉讼期限从其规定。中国行政法律所规定的行政起诉期限有5天、10天、15天、30天等不同期限的规定。
(9)行政诉讼法6个月内计算扩展阅读
诉讼时效的效力就是指诉讼时效届满所产生的法律后果。根据民法通则第135条、第138条的规定,这种法律后果表现在:
1、行政诉讼时效属于消灭时效。在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之后,所产生的法律后果是消灭了权利人享有的胜诉权,即权利人丧失了获得法律强制保护的权利。
2、民事诉讼时效消灭胜诉权,而不消灭起诉权。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53条的规定,权利人在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后起诉的,人民法院仍应予以受理,不得以诉讼时效届满为由不予受理。
如果有人民法院受理后查明没有中止、中断、延长事由的,则依法判决驳回其诉讼请求。如果人民法院查明权利人确有正当理由的,则依法认定诉讼时效中止、中断或予以延长,以便保护权利人的权利。
3、行政诉讼时效届满并不消灭实体权利。这就是说,诉讼时效届满,导致权利人的胜诉权消失,人民法院不再予以强制保护。
但是,权利人基于民事法律关系所享有的民事权利(实体权利)仍然存在,所以,义务人在诉讼时效届满之后自愿向权利人履行义务的,权利人仍然有权接受,不受诉讼时效限制(民法通则第138条)。
⑩ 行政诉讼一审时间六个月有多,一审法官说案件
可以提起行政诉来讼,但提起行政诉自讼后无法申请行政复议。
《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四条对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的行政案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先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先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四十五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四十六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