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劳动法考试重点

劳动法考试重点

发布时间: 2021-02-18 14:41:23

㈠ 常见的劳动法知识点

作者:付英(版权所有,请勿转贴,内容来源葵花高阶教程《商法经济法》)

1

㈡ 自考《劳动法》重点章节

1)劳动来法:狭义的劳动法源是指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于1994年7月5日通过,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广义上的劳动法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2)劳动关系:劳动法中所称的劳动关系是指在实现社会劳动过程中,劳动者与所在单位(即用人单位)之间的社会劳动关系。劳动法所调整的这种劳动关系,也可以称之为狭义的社会劳动关系。 3)劳动法的体系:是指劳动法各项法律制度的结构体系。我国劳动法的体系由促进就业制度、劳动

㈢ 劳动合同法考试的重点

1.劳动合同书面化(第10条、第11条、第14条、第82条)
(1)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2)订立合同的期限:用工之日起1个月
(3)不订立书面合同的责任:自用工之日起超过1个月不满1年内订立的,应当向劳动者支付2倍的工资。
(4)不订立劳动合同转化为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1年期满仍不订立的。
(5)无书面合同时的补充:劳动报酬的明确。
2.劳动合同期限
(1)三种期限
(2)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铁血第14条
劳动法的规定是:20条
①连续工作满10年以上
②双方同意续延劳动合同
③劳动者提出
劳动合同法的规定是:
①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的;或者 用人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者国有企业改制重新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在该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十年的; 或者 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且劳动者没有本法第39条和第40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续订劳动合同的(实施后起算)
②劳动者提出或者同意续订、签订劳动合同
③劳动者没有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3)不签无固定期限合同的,2倍工资
3.试用期
(1)不得约定:以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或者期限不足3个月
(2)约定不成立:仅仅约定试用期而没有劳动合同期限
(3)试用期期限:劳动合同3个月以上不满1年,试用期不得超过1个月;1年以上不满3年的,不能超过2个月;3年以上固定或者无固定期的,不得超过6个月。
(4)约定次数:只能有一次
(5)试用期待遇:不得少于同岗位最低工资或者约定工资的80%,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最低标准
(6)违法约定试用期的,超过试用期部分,以试用期满工资标准支付赔偿金。
(7)不得随意解除
4.服务期
提供特殊待遇,服务一定年限的要求:支付违约金,不超过培训费用,不得超过服务期未满部分应均摊的费用。
5.竞业限制条款:
(1)人员限于高管、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
(2)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期限约定
(3)期限不得超过合同后2年
(4)按月给与经济补偿
6.劳动合同无效:
(1)无效原因:
①欺诈、胁迫、乘人之危
②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律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③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2)无效的后果
无效不影响支付报酬,报酬标准参照相同岗位或者近似岗位的劳动报酬确定
(3)造成无效一方承担责任
7.劳动者的解除权
(1)通知解
解除:提前30日通知,试用期提前3日通知 书面
(2)随时解除:
①未按照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②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③未依法为劳动者交纳社会保险费的
④用人单位规章制度违法
⑤因欺诈、胁迫、乘人之危使合同无效
⑥其他
⑦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或者违法指挥,强令冒险。
第25条,不得约定违约金。
(3)非法解除,赔偿责任
8.用人单位的解除权
(1)随时解除权
①试用期间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②严重违反规章制度
③严重失职、营私舞弊、造成重大损害
④兼职,造成影响或者单位提出,拒不改正
⑤因欺诈、胁迫、乘人之危使合同无效
⑥依法被追究刑事责任的
(2)通知解除权:提前30天 书面
①患病或者因工负伤,不能从事原来的工作而不听安排的
②不能胜任工作,培训、调岗仍不行
③情势变更,未能就变更合同达成一致
(3)集体解除:裁员 第41条。
(4)不得解除:第42条
(5)继续履行:第48条
(6)后续事项:第50条
9.经济补偿
(1)补偿情形:第46条
(2)补偿标准:第47条
10.赔偿金
需要支付赔偿金的情形:
①试用期超期
②不给劳动报酬、不给加班费、低于最低工资标准、未支付经济补偿,赔偿应付金额的50—100%.
③违规解除合同 以补偿标准的2倍作为赔偿金
四、劳动合同法五个次重要考点
1.适用范围:增加民办非企业组织 实行聘用制的事业单位
2.用人单位规章制度:应当经过代表讨论
3.集体合同:工会可以起诉
4.劳务派遣:约束用人单位和用工单位
三方关系:劳务派遣单位、被派遣劳动者、用工单位、2年以上 加班费、绩效奖金
5.非全日制用工:
一天不超过4个小时,累计不超过24小时
口头协议、不得有试用期、随时可终止

㈣ 劳动法考试了,唉,重点啊!!

劳动者的义务:1劳动义务,2服从义务3、保密义务4损坏赔偿义务

劳动法的作用
1、确定劳动行为的规范,保护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2合理配置社会劳动力资源,组织社会劳动 3、调节劳动报酬的支付与收入,保障劳动者的基本权利 4、解决劳动争议,维护正常的劳动秩序

35.简述劳动关系的特征。
答:(1)劳动关系的主体,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用人单位;(2分)
(2)劳动关系必须产生于劳动过程中;(1分)
(3)劳动关系兼有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双重性质;(1分)
(4)劳动关系具有纵向关系和横向关系相互交错的特征;(1分)
(5)劳动关系以劳动的给付为主要内容。(1分)

36.简述确定最低工资标准的构成因素。
答:(1)维持劳动者本人最低生产的费用;(2分)(2)劳动者平均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2分)(3)其他因素。如社会平均工资水平、劳动生产率、就业状况、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等。(2分)

37.简述劳动法基本原则。
答:(1)维护劳动者合法权与兼顾用人单位利益相结合的原则;(2分)
(2)实行劳动行为自主与劳动标准制约相结合的原则;(1分)
(3)坚持劳动者平等竞争与特殊劳动保护相结合的原则;(1分)
(4)贯彻按劳分配与公平救助相结合的原则;(1分)
(5)坚持法律调节与三方对话相结合的原则。(1分)

38.简述劳动行政法律关系与劳动法律关系的区别。
答:(1)两者主体的构成和主体之间的关系是有区别的。劳动法律关系的双方主体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劳动行政法律关系的双方主体是劳动行政主体和劳动相对人;(2分)
(2)劳动法律关系贯彻自由协商原则,劳动行政法律关系在意思上具有单方性;(2分)
(3)在权利义务结构方面,劳动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义务结构是对等的,劳动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双方的权利义务呈现为不对等性的特征。(2分)

35.简述劳动法律关系与劳动关系的区别。
答:(1)劳动法律关系既有思想意志的属性,又有物质社会关系的部分;劳动关系则属于社会的现实;
(2)劳动法律关系是凝结着国家意志的法律规范作用于社会生活的过程和结果,劳动关系是劳动法调整的对象;
(3)劳动法律关系是由国家强制力保障的社会秩序,一般而言,劳动关系则不具有这一强力保护的效力;
(4)劳动关系的范围大于劳动法律关系的范围,只有经过劳动法律规范所承认的劳动关系才可能构成劳动法律关系;
(5)劳动法律关系的成立以法律规定的形式和条件为构成要件,而劳动关系的成立条件以主体双方的劳动合意及劳动者的实际劳动为成立要件。

36.简述就业法律上的含义。
答:(1)就业的主体必须符合法定的就业年龄;(2)就业的主体必须具有劳动能力(3)就业必须是出自就业的主体的自愿;(4)就业必须是一种能够为社会创造财富或有益于社会的劳动;(5)就业必须使就业主体能够获得一定的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6)社会必须有劳动需求。

37.简述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区别。
答:(1)双方当事人及其关系不同。劳动关系的当事人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用人单位,而劳务关系的当事人一方或双方既可以是法人,也可以是其他组织,还可以是自然人;
(2)劳动过程中的关注点与要求不同。劳务关系关注的是劳动成果,劳动关系强调的是劳动过程和劳动条件;
(3)劳动风险责任承担的主体不同。劳动关系的用人单位有义务承担劳动风险,而劳务的提供者在劳动过程中自担风险;
(4)劳动报酬支付方式不同。劳动关系发生的劳动报酬,劳务关系发生的是劳务费。

38.简述确定最低工资标准的原则。
答:(1)协调原则,即最低工资标准的确定,应当与其相关因素综合考虑,相互协调;(2)基本生活保障原则。即以保障劳动者个人及其家庭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为目标;(3)分级管理原则。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地区不平衡还比较突出,由此决定了难以在全国实行统一的最低工资标准。

36.简述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区别。
答: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区别主要有:
(1) 合同的主体不同。(2) 合同的目的不同 (3) 合同的内容不同。
(4) 合同的形式不同。 (5) 合同的生效方式不同。 (6) 合同的效力不同。

37.简述在劳动安全卫生方面,用人单位应承担的义务。
答:(1)建立、健全劳动安全卫生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1分)
(2)对劳动者进行劳动安全卫生教育,防止劳动过程中的事故,减少职业危害;(1分)
(3)提供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条件和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1分)
(4)对未年工和从事有职业危害的劳动者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1分)
(5)对劳动者进行安全技术培训;(1分)
(6)依法参加工会社会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1分)

劳动就业的基本原则:
1:国家促进就业的原则 2、劳动就业的市场原则 3、平等就业原则 4、男女平等就业权利原则

用人单位哪些情况下不能解除劳动合同?
(一) 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二)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为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三)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四)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五)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

解决劳动争议各种方式之间关系及法律效力
可以协商解决,但协商不是处理劳动争议的必经程序(1分);也可以直接向本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也不是处理劳动争议的必经程序(1分);也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是处理劳动争议的必经程序(2分);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在起诉前必须先经过仲裁程序。(2分)协商与调解达成协议的,双方当事人应当自觉履行,协议没有强制执行力;对仲裁裁决无异议的,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起诉又不履行仲裁裁决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劳动争议诉讼所产生的裁判,具有当然的强制执行力。(4分)

1、劳动法。狭义劳动法指国家劳动法典,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广义是指以职业劳动关系及其附随关系为调整对象,以保证劳动者生存利益与独立人格为理念的法律规范的总和。是调整劳动关系和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2分)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3、劳动争议: 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因劳动关系的权利义务而发生的纠纷、争执。

4、社会保险: 指国家依法建立的,劳动者在年老、患病、伤残、生育和失业时,能够从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制度。

4.劳动者 : 达到法定就业年龄,有劳动愿望、劳动能力、人身自由,可以从事职业劳动的自然人。

5.劳务派遣: 劳务派遣机构与派遣劳动者签订派遣合同,经派遣劳动者同意,派其到被派单位在其管理下从事其指派的劳动。

2、劳动就业: 是指达到法定就业年龄,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从事一定社会职业并获得报酬或收入的状态。

2、集体劳动合同: 集体合同又称劳动协约、团体协约、集体协约或联合工作合同,是企业与工会签订的以劳动条件为中心内容的书面集体协议。

32.集体协商是指劳动者通过自己的组织或代表(1分)与相应的雇主、雇主组织或者其代表为签订集体合同进行商谈的行为。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1分)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1分)、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32.工资是指劳动者因履行劳动合同义务获得的,用人单位以法定和约定的标准和形式向劳动者支付的劳动报酬。

33.劳动安全卫生基准又称职业安全卫生基准、劳动保护制度,它是指保护劳动者在劳动或工作过程中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基准制度。

34.劳动保障监察:是指由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对发生劳动关系的用人单位、劳动才以及其他社会组织遵守劳动法律、法规、规章情况进行检查并对违法行为予以处罚的执法活动的总称。

31.年休假:是国家根据劳动者工作年限(1分)和劳动的繁重紧张程度(1分)每年给予的一定期间的带薪连续休假。

㈤ 劳动法对于自考来说那些是重点!

劳动法书也不厚,看一下历年试题

㈥ 考劳动法哪些比较重要

我没自考过劳动法,我是在学校学习课程时考的,希望能帮得到你吧.
学习劳动回法首先要知道答劳动法的调整对象是什么
接着区别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劳动者及用人单位的权利义务
然后记住劳动争议解决机制,劳动仲裁前置
再然后,劳动仲裁范围是什么
最后,熟记法条
你多参考自考的考试范围吧,学习法律是一个很艰辛的过程~~~~

热点内容
下面关于经济法调整对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发布:2025-09-27 02:20:02 浏览:54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复习资料 发布:2025-09-27 02:18:34 浏览:180
道德讲堂主持词文明礼仪 发布:2025-09-27 02:12:05 浏览:884
法律顾问后续政策 发布:2025-09-27 02:01:33 浏览:563
行政法第三次考核测试题 发布:2025-09-27 01:59:55 浏览:316
上海政法学院经济法肖 发布:2025-09-27 01:58:17 浏览:926
方城法院网 发布:2025-09-27 01:57:06 浏览:646
行政法徐金桂简历 发布:2025-09-27 01:24:24 浏览:977
劳动法法定结婚 发布:2025-09-27 01:22:26 浏览:463
小学教师法律知识考试简报 发布:2025-09-27 00:42:37 浏览: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