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桥头劳动法塑胶厂
『壹』 ,请问东莞桥头有什么厂招聘是按劳动法的,待遇比较好
好吧。 桥头镇山和村伟创力电子厂。已经是最标准的了。。 如果你是女的。也可以考虑去新阳
『贰』 有谁知道沙井镇那个塑胶厂在招聘员工的,工资是按劳动法的。急
沙井就不知道了,来福永很多都找的,按劳动法的
『叁』 东莞长安捷顺塑胶有限公司,工资算法没有按照劳动法核算,采用一种综
用人单位违法,这种情况,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解决。
『肆』 请问各位东莞桥头哪个厂好呀,本人现在急需进厂,做普工的,要求厂里面是按劳动法的,请大家快快帮帮忙啦
中星听说过,
我就在技研新阳,怎么说呢,按劳动法,每月20日准时发工资,遇到节假专日往后推迟2天。
从今属年4月份开始,员工基本工资1150元,月薪2000保底,转正后平均2800每月,不过每个月要扣30元住宿费。10元管理费。吃饭要刷卡,4元一餐,1荤1素1汤,吃多少扣多少。有些岗位加班比较多,辞工正常结工资,但不太好请假。有女工委员会,帮女工解决生活问题。一贯倡导关爱员工,有部门长信箱和总经理信箱,由部门长亲自或总经理派专人开启,处理各种投诉并对投诉人绝对保密。
现在暂时只招女工不要男工。绝大部分员工岗位都是站着作业。
总之不是黑厂就是了。
『伍』 东莞劳动法厂老板跑路工人工资怎么解决
找当地的劳动监察大队申诉,要求解决。
按照《劳动法》规定,工资按月发放。当月版可以发放上月的权工资,但跨月违法;如果公司拖欠工资,劳动者可以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由劳动监察大队责令用人单位限期发放工资,逾期不支付的,还要加付赔偿金。
《劳动法》第五十条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七条规定:工资必须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日期支付。如遇节假日或休息日,则应提前在最近的工作日支付。工资至少每月支付一次。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规定: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
(二)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
(四)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
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陆』 由于2012年5月14日本人来到东莞桥头永柏塑胶厂上班现在本人感觉不适应这里的工作,现在向厂方申请辞工...
他蒙你呢。
《劳动法》绝没有这样的规定。
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其支付全部工回资。(申请仲裁几乎答不花钱。5元)
签劳动合同了么?他给你交五险一金了么?去劳动监察大队举报,要求补交。
你查一查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他给你的工资低于这个标准的话,你可以要求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裁决出来后他要是还不付,你就去法院申请执行(几乎不花钱的)。
『柒』 劳动纠纷!东莞中亚塑胶有限公司
从程序上来说,你应获得一定工资,但是实际上,可能会遇到企业方的一些阻力。
在你这种情况下,你可以考虑向劳动局,或者是当地的劳动局工作站投诉。
『捌』 东莞常平雄越塑胶厂,辞急工不当时给工资,这合法吗
来合法的。i
每个单位自有自己的结算时间。辞职按照劳动法须提前一个月通知。
因此如果急辞工,也要办好一切手续。
按照公司的规定。在结算日结算工资。
当然,如果你紧急,可以先走人,公司会把钱达到你的卡上的。
『玖』 沙井有没有按劳动法的塑胶厂招工
一、现在是法治社会,一般工厂都会遵守劳动法。如果遇到不正规的工厂违反了劳内动法的规定,容劳动者可以拿起法律武器进行维权;
二、劳动者维权主要有哪些途径?
(1)在职业中介机构被骗或者被用人单位侵权的,可以到当地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投诉;
(2)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的,可以到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结果不服的,可以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3)到劳动保障部门投诉或申请工伤认定、要求支付社会保险待遇等,如果劳动保障部门有关机构拖着不办,或者对其处理结果不服的,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或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4)如果遇到一些复杂的官司,对法律问题搞不懂的时候,可以到当地工会、妇联、共青团组织、当地新闻媒体、法律援助中心等部门寻求帮助;
(5)如果想了解劳动保障政策,或者遇到具体问题需要咨询的时候,可以拨打“12333”免费劳动保障政策咨询热线电话,工作人员会给劳动者详细的解答
『拾』 桥头近江厂按劳动法吗
凡我国境内的企业,均适用《劳动法》。
根据《劳动法》第二条规定,凡是我国回境内的企业,均适答用于《劳动法》,违法的,任何人均可以向劳动监察投诉,劳动监察应当予以查处;劳动者权益受到侵害的,可以申请劳动争议仲裁维权。
《劳动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