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原则在行政法中的适用
⑴ 比例原则适用于行政法所有情境吗
比例原则侧重于对行政裁量权之控制,主要权衡行政机关行使裁量权时对公民基本权利侵害之程度,即行政行为成本与效益比例之控制。比例原则实质上是一种“消极标准”,体现了消极行政之理念。但现代公共行政的发展,政府不再是“守夜人”的角色,政府职能不断增加,行政法之调整领域扩大,行政权力之形式仅仅符合最最小侵害或比例原则以难以包含民众对行政权力之评价。行政法需要构建新的原则,赋予行政主体更大的裁量权以达至民众对行政权力之期待。便宜原则就是要使行政执法更具人性化与理性化,引导行政机关从刻板、模式化的规则中走出来,体现的是能动行政的理念。公共行政的能动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面对社会问题迅速采取应对措施;其次,在授权范围内主动实施管理行为,积极维护公共利益;最后,行政机关在实施法律时能够根据具体情境作出不同的行政决定达至行政目的。依法治国要求依法行政,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提出了新的十六字方针,即“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但是机械执法并非符合法治之精义,刻板地执法反而可能违背立法之初衷。能动执法是行政执法之本质要求,也是行政执法之最高境界,当下中国行政执法之开展应该坚持严格执法与能动执法之统一。能动执法的开展有赖于行政裁量权的充分授予,便宜原则就是要赋予行政机关在特定案件中更大的裁量权以有效达至行政目的。行政机关通过便宜原则而突破现有法律之规定为现存之大量恶法提供一个有力的纠偏渠道。
⑵ 行政法比例原则的主要内容是
行政比例原则是指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行为应兼顾行政目标的实现和保护相对人的版权益,如果行政目标的实权现可能对相对人的权益造成不利影响,则这种不利影响应被限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和限度之内,二者有适当的比例。
这是对行政权的约束,要求行政主体对行政行为的作出有一定的权衡,考虑行政行为的适当性、必要性,不要挢枉过正。
⑶ 比例原则属于行政法什么范畴
合理行政原则的主要含义是行政决定应当具有理性,属于实质行政法治的范畴。比例原则作为合理行为原则的具体表现之一,当然属于实质行政法治的范畴。 作对本题,要求清楚行政法基本原则的含义、内涵和要求。
⑷ 比例原则是行政强制的基本法律原则
你好!复
比例原则是我国行政法制上的一项重要原则,具体是指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行为应兼顾行政目标的实现和保护相对人的权益,如果行政目标的实现可能对相对人的权益造成不利影响,则这种不利影响应被限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和限度之内,二者有适当的比例。
行政行为又包括行政处罚、行政征收、行政强制等。
可见比例原则也适用于行政强制。
比如城管在维护城市市容方面,强制扣押摊贩,招致不满,这就违背了比例原则。
⑸ 怎么理解行政法中的“比例原则”
行政比例原则是行政法的重要原则,是指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行为应兼顾行政目标内的实现和保护相容对人的权益,如果行政目标的实现可能对相对人的权益造成不利影响,则这种不利影响应被限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和限度之内,二者有适当的比例。
⑹ 如何理解强制措施适用中的比例原则
比例原则是行政法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在宪法意义上,它是指只版有在公共利益所必要的权范围内,才能够限制公民的权利。在行政法意义上,比例原则是指行政权力在限制公民权利时,必须有法律依据,同时必须选择在最小的限制范围内行使。比例原则最早是由德国行政司法判例所确立的,随后,一些国家将此原则在法律中予以明确规定{1}。一般认为,比例原则包括适当性原则、必要性原则以及相当性原则。比例原则要求政府部门所采取的限制公民权利的强制性措施应当有一个合理的度的界限,同时这些措施在合理的度的范围内是必要的。度由三个考量因素构成:即符合客观情况的需要,具有相应的科学依据,其强度不能超过必要程度。其衡量标准是,强制性措施必须是控制突发性事件带来的危害所必需的,它带来的对于公民权利进行限制的后果和损失不能大于突发性事件所造成的后果和损失。
⑺ 试述行政法中的比例原则及其在我国的适用
这都可以写篇论文了 。。。。。
⑻ 行政法上的比例原则是什么含义
行政比例原则是指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行为应兼顾行政目标的实现和相对人权益的保护,如专为实现属行政目标可能对相对人权益造成某种不利影响时,应使这种不利影响限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和限度内,保持二者处于适度的比例。
建议参考 http://ke..com/link?url=XYftyMWo-n-a2pxj-sNxTPxDCQRU9j8qxB-_
⑼ 行政法中比例原则及高效便民原则适用 司法考试论述题
所谓比例原则,是指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裁量权时,应在全面衡量公益与私益的基础上选择对当事人损失最小的方式进行,而不能超过必要的限度和度量作出决定。
呵呵
⑽ 行政执法中比例原则主要包括哪些内涵
行政比例原则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一)目的性原则
目的性原则,又称妥当性原则或适当性原则。这是对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行为的一种目的上的要求,即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行为必须能够实现其所宣称的行政目的,至少是有助于该行政目的的实现。如果行政行为与行政目的相悖,根本无法达到行政目的,则违反了行政比例原则的目的性原则。
(二)最少侵害原则
最少侵害原则,又称必要性原则、不可替代原则或最温和方式原则。这是对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行为的一种手段上的要求,即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行为不能超越实现行政目的的必要程度,也就是说,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行为时,有多种可供选择的手段可以达到行政目的,行政主体应该尽可能采取对相对人损害最小的手段。正如俗话所说:“杀鸡焉用牛刀。”
(三)均衡原则
均衡原则,又称比例性原则、相称性原则或狭义的行政比例原则,是指行政主体对相对人合法权益的干预不得超过所追求的行政目的的价值。这是对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行为的一种利益衡平上的要求,即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行为时,必须将行政行为所能够达成的利益与这个行政行为对相对人合法权益的侵害进行衡平,只有证明前者重于后者,才可以实施该行政行为,否则,则不能采取。正如俗话所说:“不能杀鸡取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