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劳动法适用的主体范围

劳动法适用的主体范围

发布时间: 2021-02-26 15:33:56

㈠ 劳动合同法的主体适用范围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与版劳动者建立劳权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本法执行。

㈡ 下列主体中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适用范围的是(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专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属)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
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法执行。

㈢ 下列主体中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适用范围的是

一、AD
二、ABCD
三、AD
四、AB
五、ABD
六、ABCD
七、ABC
八、A
九、ABCD 十、D

㈣ 劳动法的适用范围

《劳动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和与之形成版劳动关系的劳权动者。

《劳动法》
第一条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
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法执行。

㈤ 用人单位作为劳动法的适格主体有无范围

《劳动合同法》第二来条规定:中自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本法执行。因此,中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是劳动合同法的自然适格主体;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主要与劳动者建立了劳动关系的,也可以成为劳动合同法的适格主体。

㈥ 《劳动合同法》 的适用范围有哪些

《劳动合同法》第2条规定了该法的适用范围: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回关系,订立、履行、变更答、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包括以下4种类型:1、中国境内的企业;2、个体经济组织;3、民办非企业单位;4、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而《劳动法》的适用范围仅包括3种类型:1、中国境内的企业;2、个体经济组织;3、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的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可见,在用人单位的适用范围上,《劳动合同法》比《劳动法》多了一个“民办非企业单位”,显然又比《劳动法》前进了一步。因此,不管是国家机关还是事业单位,不管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还是以非营利为目的的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只要与劳动者建立了劳动关系,就应当签定劳动合同。而只要签定劳动合同,都要依照《劳动合同法》执行。

㈦ 劳动合同法的主体范围是什么

对于劳动合同法的主体范围,实践中应当从以下方面把握:(专1)合同双方建立的是劳动关系属的,统一受劳动合同法调整;(2)实行聘用制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除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的外,也受劳动合同法调整。 劳动合同法的适用范围如下: (1)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 (2)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本法执行。 (3)事业单位与实行聘用制的工作人员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未作规定的,依照本法有关规定执行。

㈧ 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范围是什么_

是指在实现社会劳动过程中依照劳动法律规范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版。劳动权法律关系的内容:是劳动法律关系的核心和实质,即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双方依法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双方的权利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

㈨ 劳动合同的主体必须符合法定主体资格条件必须是劳动合同法适用范围内的什么

法律的适用范围,又称为法律的调整范围或法律的效力范围,指的是法律的生效范围或者是适用范围,即法律对什么人、什么事、在什么地方和什么时间有约束力。从上述的界定可以看出,法律的适用范围可以分为四种:即对人的效力、对事的效力、空间效力和时间效力。一般而言,对人和对事的效力范围限于空间和时间的效力范围,后两个范围只是一个人应该遵守某种行为所在的地域和所处的时间。
所以对于法律的适用范围,我们一般从主体的适用范围、时间的适用范围以及地域的适用范围三个方面来分析。
《劳动合同法》 第2 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以下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本法执行。按照上述规定,《劳动合同法》 的适用范围可以作如下区分:
(1)对主体的适用范围:从该法第2 条的规定来看,其主体的适用范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用人单位;二是劳动者。
这就涉及到两个问题,即哪些单位可以算作用人单位;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为劳动者。我国的立法机关采纳穷尽列举的模式,将用人单位限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同时将例外情况下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也遵照《劳动合同法》来执行。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劳动合同法》对于劳动者的范围没有进行界定。细言之:
① 就用人单位来说,一般是指同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的对方当事人,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从这个规定来看,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也纳入到了《劳动合同法》 的调整范围,这为实现并轨并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创造了条件。
需要注意的是,个人是否可以成为用人单位呢?我国《劳动合同法》 对此并没有明确规定。如果单纯从用人单位这一称谓上来看,用人单位既然是单位,那么肯定不能为自然人。但是另一方面,《劳动合同法》 又规定了非全日制用工的形式中的个人承包经营招用劳动者违反本法规定,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发包的个人或者组织与个人承包经营者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②就劳动者来说,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为劳动者呢?一般而言,劳动者是指达到法定年龄且有劳动能力的自然人。我国《劳动合同法》 上的劳动者可以分为广义上的劳动者和狭义上的劳动者,前者指具有劳动主体资格的自然人,即劳动力市场中的劳动者,其主体资格应当由《劳动法》 规定;后者指劳动关系中的劳动者,即参与劳动关系并在其中享有劳动权利,承担劳动义务的自然人。
《劳动法》 中有的制度,如工资、工时、劳动条件、劳动争议处理程序等都是为狭义劳动者所设计的。《劳动法》第2 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法执行。
按照一般的理解,《劳动合同法》 的劳动者的范围可以通过用人单位的界定范围和劳动关系的概念来确认。

㈩ 新劳动法适用范围是什么

没有新《劳动法》,只抄有新修订的《劳动合同法》。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条的规定,劳动合同法适用于企业、个休工商户等各用工企业。国家机关内部的合同制工作人员,也适用劳动合同法。
劳动合同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本法执行。

热点内容
公司欠条具有法律效益 发布:2025-09-24 17:26:01 浏览:314
马工程行政法教材目录 发布:2025-09-24 17:22:17 浏览:71
白山市知名律师善打合同法 发布:2025-09-24 17:17:29 浏览:300
法官标饰 发布:2025-09-24 17:16:30 浏览:753
经济法三鹿奶粉事件 发布:2025-09-24 16:52:59 浏览:377
注册会计师经济法每科分值 发布:2025-09-24 16:51:40 浏览:474
中级经济法知识点归纳2020 发布:2025-09-24 16:51:39 浏览:309
中级经济法多少页 发布:2025-09-24 16:43:31 浏览:992
申请法律援助申请理由 发布:2025-09-24 16:25:12 浏览:413
侯永斌中级经济法 发布:2025-09-24 16:23:37 浏览: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