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行政法上的负担性行为

行政法上的负担性行为

发布时间: 2021-02-27 20:43:44

❶ 授益性行政行为和负担性行政行为分别是什么意思

首先 行政行为:指行政行为在法律上所发生的效果及对当事人的影响。
受益性行政行为:给相版对人权以利益 二者不是绝对的,绝对的情况很少,往往是在授益的同时往往要求承担一定的义务。 例如 中央财政拨款等。

负担性行政行为:一般是要求行政相对人负担一定的义务或者对其权利进行限制,如命令、禁令和受益性行为的撤回或撤销。例如 中央对某地方政府的专项拨款,因某些原因,进行撤销。

行政法受益行为和负担行为有哪些

授益行政行为与负担行政行为

简单说,前者是给“好处”,后者是给“坏处”。

授益行为,如行政许可、给付、奖励。

负担行为,如行政处罚、征税、收费。

司法考试,负担性具体行政行为什么意思

您好:
负担性具体行政行为是与授益性具体行政行为相对的概念。
为当事人授予权利、利益或者免除负担义务的是授益性具体行政行为,为当事人设定义务或者剥夺其权益的是负担性具体行政行为。

❹ 负担行为和处分行为

负担行为和处分行为的区别主要有以下三点:

1、关于处分行为适用标的物特定主义,即物权行为和准物权行为至迟于行为生效时标的物需确定,并且一个标的物只有受一个物权行为或准物权行为处分(一物一权原则)。而负担行为不受限制。

2、有效的处分行为,以处分人有处分权为要件。无处分权而处分标的物的,为无权处分,效力待定。负担行为不以行为人有处分权为必要,如出卖他人之物,则买卖契约仍为有效。

3、物权行为,应采公示原则,物权的变动,须有足由外界可以辨认的形象,一维护交易安全,避免使第三人遭不利。

(4)行政法上的负担性行为扩展阅读:

处分行为与负担行为两者之间的法律效果不同,作用和意义却是不容忽视的。在德国法上,处分行为是指直接作用于某项现存权利的法律行为,如变更、转让某项权利、在某项权利上设定负担和取消某项权利等。理论通说认为,处分行为包括物权行为及准物权行为。

负担行为是指使一个人相对于另一个人(或若干人)承担为或不为一定行为义务的法律行为。负担行为的首要义务是确立某种给付义务,即产生某种债务关系。

处分行为是直接使某种权利发生、变更或消灭的法律行为。处分行为包括物权行为和准物权行为,物权行为是指发生物权法上效果的行为。

有单独行为,如所有权的抛弃,有为契约行为,如所有权的转移、抵押权的设定等。准物权行为指以债权或者无体财产权作为标的的处分行为,如债权的转让,债务的免除等。

负担行为又可称之债权、债务行为,指以发生债权债务法律关系的法律行为,有为单独的行为,如捐助行为,也有契约行为,如买卖。

它的特点是一旦负担行为成立有效,债务人付有给付的义务,而债权人有基于契约或是法律的对债务人的请求权。如出卖人有交付物于买受人,并使其取得物的所有权的义务。

传统民法理论认为,债权行为与物权行为的区别在于,债权为请求权、对人权,无排他性,对于同一债务人,可以同时成立内容相同或不同的债权债务关系;债权具有相对性,仅可以对与其建立债权关系的对方当事人提出债权请求权,不可向第三人请求。

负担行为不适用特定原则。无论想要让对方负担几项所有权的移转义务,均不妨包括在一项买卖契约中。至于确定性,负担行为亦有此要求,唯程度有所不同。

债权契约仅需具有可履行性即为已足,不必确定至具体的标的物,因而,种类之债、选 择之债、未来物买卖乃至他人之物,均不影响契约生效。

只不过,当义务人实际履行义 务时,种类之债须具体化为特定之债、选择之债须确定为单一之债、未来物须现实化、 对于他人之物须取得处分权,之所以如此,原因正在于,旨在变动权利的履行行为系处分行为,标的物未经确定,无法履行。

❺ 授益性行政行为和负担性行政行为分别是什么意思。

首先 行政行为:指行政行为在法律上所发生的效果及对当事人的影响。专

受益性行政属行为:给相对人以利益 二者不是绝对的,绝对的情况很少,往往是在授益的同时往往要求承担一定的义务。 例如 中央财政拨款等。

负担性行政行为:一般是要求行政相对人负担一定的义务或者对其权利进行限制,如命令、禁令和受益性行为的撤回或撤销。例如 中央对某地方政府的专项拨款,因某些原因,进行撤销。

❻ 什么是赋权性行政法律制度

赋权性行政法律来制度指的是赋予自当事人权利的行政法律制度。行政法律制度或者行政行为可以分为限权性行为与赋权性行为,在德国行政法上称为负担性行政行为与受益性行政行为。典型的赋权性行政行为如行政许可、行政奖励、行政确认以及职务任命等等。

❼ 简述行政法中的合法性原则。

行政合法性原则是行政机关必须遵守和执行法律,一切行政活动都要以法律为依据,严格遵守法律的有关规定,不得享有法外的特权,超越其权限的行为无效,违反法律导致相应的后果,一切行政违法行为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具体要求如下:

1、任何行政职权都必须基于法律的授予才能存在。任何行政主体都不得自己设立行政权力,也不得超越自己的职权范围行事。

2、任何行政职权的行使都应依据法律、遵守法律,不得与法律相抵触。不仅要遵守实体法规范,而且要遵守程序法规范。

3、任何行政职权的授予和委托及其运用都必须具有法律依据,符合法律宗旨。

根据行政合法性原则的要求,任何违法行政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违法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7)行政法上的负担性行为扩展阅读

1、行政合法性原则是行政法治原则的核心内容。它是指行政权力的设立、行使、运用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要求,不能与法律相抵触。行政主体必须严格遵守行政法律规范,不得享有行政法规范以外的特权。违法行政行为依法应予以追究,违法行政主体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行政法治原则包括下四个方面:

(1)行政机关非有法律根据,不得使人民负担义务,或侵害其权利;

(2)行政机关非有法律根据,不得免除特定人在法律上所应负担的义务,或为特定人设定权利

(3)法律赋予行政机关自由裁量权时,其裁量的界限,仍受法律的限制;

(4)行政权的运用不得和法律相抵触等。行政法治原则是行政法产生的基础,也是行政机关全部活动所应遵循的准则。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行政合法性原则、网络—行政法治原则

❽ 什么是损益性行政行为

损益行政行为,是指给行政相对人带来不利后果的行政行为,通常表现在行政主体为行政相对人设定义务或者剥夺、限制其权益。

行政行为是享有行政权能的组织(行政主体)运用行政权对行政相对人所做的法律行为。以行政行为的内容对行政相对人是否有利作为标准,行政行为可分为授益行政行为和损益行政行为。授益行政行为又称有利行政行为;损益行政行为又叫负担行政行为或不利行政行为。

行政行为的这一分类,对于把握不同行政行为的内容以及建立相应的行为规则都具有重要意义,比如授益行政行为和负担行政行为在违法时的撤销或变更规则就有所不同,授益行政行为在超过诉讼时限后,即使违法,行政主体也不能随意加以撤销或变更,而负担行政行为则没有这种限制。

(8)行政法上的负担性行为扩展阅读:

行政行为特征:

1、行政行为是执行法律的行为,任何行政行为均须有法律根据,具有从属法律性,没有法律的明确规定或授权,行政主体不得作出任何行政行为。

2、行政行为具有一定的裁量性,这是由立法技术本身的局限性和行政管理的广泛性、变动性、应变性所决定的。

3、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行为时具有单方意志性,不必与行政相对方协商或征得其同意,即可依法自主作出。即使是在行政合同行为中,在行政合同的缔结、变更、解除与履行等诸方面,行政主体均具有与民事合同不同的单方意志性。

4、行政行为是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带有强制性,行政相对方必须服从并配合行政行为。否则,行政主体将予以制裁或强制执行。这种强制性与单方意志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没有行政行为的强制性,就无法实现行政行为的单方意志性。

5、行政行为以无偿为原则,以有偿为例外。行政主体所追求的是国际和社会公共利益,其对公共利益的集合、维护和分配,应当是无偿的。当特定行政相对人承担了特别公共负担,或者分享了特殊公共利益时,则应该有偿的,这就是公平负担和利益负担的问题。

❾ 扣缴行为在行政法上是什么性质的行为

扣缴行为在行政法上是什么性质的行为?这是在法律部门对案件的执行过程中是我的一种行为。

❿ 下列哪些行为属于行政法上“行政”的范围

行政,首先是不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一方有法定的职权,一方为普通的公民、法人组织等。B d

热点内容
如何理解劳动法实施细则第六十一条 发布:2025-09-24 06:46:26 浏览:249
郑州市司法局局长 发布:2025-09-24 06:39:09 浏览:369
社区普法法律知识讲座计划 发布:2025-09-24 06:28:58 浏览:745
德国民法典名言 发布:2025-09-24 06:28:57 浏览:875
不属于规章制度的文书有哪些 发布:2025-09-24 06:26:47 浏览:284
法官公诉人回避 发布:2025-09-24 06:18:55 浏览:560
法治进行时22号 发布:2025-09-24 06:11:31 浏览:967
沈阳铁西司法局 发布:2025-09-24 06:01:57 浏览:479
如何加入昆明法律援助中心 发布:2025-09-24 05:59:48 浏览:401
前海法院受理 发布:2025-09-24 05:58:13 浏览: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