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法官 » 法官公诉人回避

法官公诉人回避

发布时间: 2025-09-24 06:18:55

❶ 刑事诉讼法回避决定由谁做出

在刑事的 诉讼 过程中如果发现了司法人员和其中一方当事人有关联的话就会直接影响到案件的最后客观性,国家为了让司法问题不会出现严重的公正偏差就设置了回避的制度,但是回避制度里应该让更高等级的人做出决定。那么, 刑事诉讼法 回避决定由谁做出? 一、刑事诉讼法回避决定由谁做出? 审判长、审判员由本院院长决定。前提:院长没有为本案的审判人员。 第二十八条 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 代理 人也有权要求他们回避: (一)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的近亲属的; (二)本人或者他的近亲属和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三)担任过本案的 证人 、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 (四)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 第二十九条 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不得接受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的请客送礼,不得违反规定会见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 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违反前款规定的,应当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权要求他们回避。 第三十条 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的回避,应当分别由院长、检察长、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院长的回避,由本院审判委员会决定;检察长和公安机关负责人的回避,由同级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决定。 对侦查人员的回避作出决定前,侦查人员不能停止对案件的侦查。 对驳回申请回避的决定,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可以申请复议一次。 第三十一条 本法第二十八条、第二十九条、第三十条的规定也适用于书记员、翻译人员和鉴定人。 回避的程序 1、回避的提出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54条的规定,开庭的时候,审判长应当告知当事人有权对合议庭组成人员、书记员、 公诉人 、鉴定人和翻译人员申请回避。又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91条的规定, 二审 人民法院发现 一审 人民法院的审理有违反回避制度的,应当裁定撤消原判,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 2、回避的审查决定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30条和第31条的规定,审判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的回避,应当由法院院长审查和决定。 3、回避的效力 根据《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第28条的规定,如果对回避决定不服,可以当庭申请复议一次。如果没有当庭申请复议,回避决定就会发生效力。 综上所述,诉讼中的当事人有关系的直接申请就能让法官做出相应的回避决定,但是如果是审判长即法官在某个案件的审判中如果有和当事人存在法律限制的某种关系的话,就需要让更高级的院长来做出决定。

❷ 法官检察官离职从业禁止年限

最高法法官和处级以上人员辞去公职后的从业限制时间为3年,其他人员为2年,禁止辞职人员在限制期内受聘于律所。法官及审判辅助人员辞去公职后,终身不得担任原任职法院所审理案件的诉讼代理人或者辩护人,但是作为当事人的监护人或者近亲属代理诉讼或者进行辩护的除外。
一、法官离职从事律师执业回避期限是多久?
期限是两年,法官离职后两年内不得以辩护人诉讼代理人身份代理案件,这个回避是全国适用的,不仅仅是只对其原来任职的法院。在这个回避期,法官可以在律师事务所做实习律师。虽然听起来很可笑,法官还要从实习律师开始做。但显然法律就不想让法官转型成律师的这个过程太快,也可以在这个回避期去公司做法务,去高校读书或者任教。
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离任后二年内担任诉讼代理人或者辩护人的,给予警告,罚款,情节严重的,停止执业三个月。审判人员及法院其他工作人员从人民法院离任后二年内,不得以律师身份担任诉讼代理人或者辩护人。
审判人员及法院其他工作人员从人民法院离任后,不得担任原任职法院所审理案件的诉讼代理人或者辩护人,但是作为当事人的监护人或者近亲属代理诉讼或者进行辩护的除外。
根据回避制度的立法宗旨,在侦查、审查起诉、审判等各诉讼阶段都可以提出回避申请。例如,在审判阶段,人民法院在开庭的时候,审判长应当告知当事人有权对合议庭的组成人员、书记员、公诉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申请回避。当事人在知悉其权利后,可立即申请有关人员回避。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
第四十一条曾经担任法官、检察官的律师,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离任后二年内,不得担任诉讼代理人或者辩护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
第十七条初任法官一般到基层人民法院任职。上级人民法院法官一般逐级遴选;最高人民法院和高级人民法院法官可以从下两级人民法院遴选。参加上级人民法院遴选的法官应当在下级人民法院担任法官一定年限,并具有遴选职位相关工作经历。

❸ 刑事诉讼法回避的决定有哪些规定

一、 刑事诉讼法 回避的决定有哪些规定 按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回避的条件是: (1)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近亲属的。 (2)本人或者他的近亲属和本案有利害关系的。主要是指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或者他们的近亲属与本案处理结果存在法律上的利害关系,因而也可能影响案件客观公正地审理.所以他们应当回避,不再参与案件的处理。 (3)担任过本案的 证人 、鉴定人、辩护人、诉讼 代理 人的。由于他们在案件中曾有过这样的身份,执行过或履行过一定的任务或义务,因而可能对整个案件或案件的某个事实已形成自己的看法。如果他们再以办案人员的身份处理该案件,就有可能会影响案件事实的正确认定和公正处理,因而也应当回避。 (4)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会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所谓其他关系,是指近亲属关系和利害关系以外的某种关系,诸如交往密切的上下级关系、同学关系、朋友关系等等。另外,按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判案件,应当另行组成合议庭进行。因此,曾是原合议庭成员的,在案件重新审理时,也应自行回避。 (5)接受当事人及其委托人的请客送礼,或违反规定会见当事人及其委托人的审判人员、检察人员和侦查人员也必须回避。如有上述情形,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在 刑事诉讼 的各个阶段都可提出申请回避。如遇驳回申请回避的决定,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还可以申请复议一次。 二、刑事诉讼法回避的同意规定是怎样的? 当事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提出回避要求,被要求回避的人员同意回避的,由回避人所在机关另行指派他人参与本案的侦查、起诉和审判。当事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提出回避要求,被要求回避的人员不同意回避的,属于回避争议。 回避争议的处理办法如下: 当事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依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提出回避要求的,被要求回避的检察官、法官应当立即停止工作,等待领导作出是否回避的决定。但回避作出决定前,侦查人员不能停止对案件的侦查。 当事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要求审判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回避的,由审判长宣布休庭,并被告法院院长,由法院院长决定是否回避。 法院院长担任审判长时,当事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依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要求院长回避的,院长宣布休庭。由院长转告副院长,副院长召集审判委员会表决,决定院长是否应当回避。院长不参加会议。 当事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依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要求 公诉人 回避的,审判长宣布休庭,有法院通知检察院,由检察长决定公诉人是否回避。 检察长做公诉人,当事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依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要求检察长回避的,审判长宣布休庭。有检察院召开检察委员会表决,决定检察长是否回避。 在我国的刑事案件的审理过程中,相关的当事人如与案件的涉案人员牵涉的。由相关法院审理院长对这类人员实施相应的回避原则。有利于我国的案件审理,保护我国相关办案单位相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相应的执行。

热点内容
李晨法官 发布:2025-09-24 10:10:25 浏览:586
法治化与法律化 发布:2025-09-24 09:55:02 浏览:475
公司规章制度编号格式 发布:2025-09-24 09:53:32 浏览:296
永康法院电话号码 发布:2025-09-24 09:51:57 浏览:75
淮安清河人民法院 发布:2025-09-24 09:41:58 浏览:181
佛山禅城区法律援助在哪里 发布:2025-09-24 09:34:36 浏览:33
河南中天法律服务有限公司 发布:2025-09-24 09:09:17 浏览:6
社会与法栏目剧错嫁 发布:2025-09-24 08:43:43 浏览:290
学校经常出现的法律知识问题 发布:2025-09-24 08:43:41 浏览:358
沈阳司法局刘 发布:2025-09-24 08:42:57 浏览: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