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法14条
⑴ 如何理解行政诉讼法第十三条第四款
《行政诉讼法》第十三条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版组织对下列事项提起的诉讼:权
(一)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
(二)行政法规、规章或者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
(三)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
(四)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行政行为。
该条款四里所说的“法律”指限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通过的规范性文件。行政复议法规定了两种最终裁决的情形:
(1)国务院的复议决定。第14条规定:对国务院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国务院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也可以向国务院申请裁决,国务院依照本法的规定作出最终裁决。
(2)省级人民政府的自然资源权属复议决定。第30条第2款规定:根据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行政区划的勘定、调整或者征用土地的决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认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行政复议决定为最终裁决。
⑵ 诉讼法第六十四条
来诉讼法第六十四条自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
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
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观地审查核实证据。
⑶ 行政诉讼法第十四条(三)与第十五条是否冲突
最高法院管辖除台湾、香港、澳门外全国的区域;高级法院是省、市(直辖市)、自治区;中级法院是地区、市(地级)。
⑷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十二条11项和第十四条之规定,是什么内容和定义。
新修改的《行政诉讼法》直接涉及行政合同(行政协议)的条款有:第12条11项“认为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未按照约定履行或者违法变更、解除政府特许经营协议、土地房屋征收补偿协议等协议的;”第60条1款“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但是,行政赔偿、补偿以及行政机关行使法律、法规规定的自由裁量权的案件可以调解。”和第78条“被告不依法履行、未按照约定履行或者违法变更、解除本法第十二条第一款第十一项规定的协议的,人民法院判决被告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责任。被告变更、解除本法第十二条第一款第十一项规定的协议合法,但未依法给予补偿的,人民法院判决给予补偿。”
这三条规定结束了以往立法上有无“行政合同”的争论,但却为今后行政合同制度的设计和发展埋下了更多的争议伏笔。例如,新《行政诉讼法》第12条11项的规定,明确了相对人可以依据行政合同提起行政诉讼,那么行政机关对相对人不履行行政合同应当如何救济?行政合同是否仅限于第12条11项规定的“政府特许经营协议、土地房屋征收补偿类”行政合同?如果还有,那么依据什么标准判定行政合同的范围?以往司法实践中按民事合同审理的案件,今后有无按行政合同审理的可能和必要?(例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国有土地使用权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关于“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纠纷”的规定)。可以说,新《行政诉讼法》出台,并未终止有关行政合同的争议,相反相关争议更趋具体化、白热化。
⑸ 行政复议法第14条与第30条的关系
《行政复议法抄》第14条规定:“袭对国务院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国务院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也可以向国务院申请裁决,国务院依照本法的规定作出最终裁决。” 本条的条旨可以概括为省部行为原级管辖及复议终局裁决。本条与《行政复议法》第30条,《行政诉讼法》第17条、第54条一样均为行政法中的麻烦条款,对本条的理解及适用在实践中也极易产生歧义。
⑹ 行政诉讼法63条第一款十四项
第63条只来有3款,没有项。
第自六十三条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以法律和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依据。地方性法规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行政案件。
人民法院审理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案件,并以该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为依据。
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参照规章。
⑺ 2014行政诉讼法修改多少法条
您好抄,2014年修改《行政诉讼法》是该法实施24年来作出的首次修改,法律条文由75个条文增加至103个条文,修改条款的地方总共是61项,修改的内容涉及到整个制度体系具体包括:行政审判价值取向的调整,加强对当事人诉权保护,扩大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完善行政诉讼管辖制度,完善行政诉讼证据制度,建立民事行政争议交叉的处理机制,确立行政诉讼简易程序,确立行政诉讼有限调解,加大行政机关不执行判决责任等内容。
《行政诉讼法》修改的主要内容:
(一)扩大行政诉讼被告、可诉行政行为和原告及第三人范围
(二)完善起诉期限和形式制度,强化法院受理职责,破解“立案难”
(三)完善管辖制度,强化行政机关应诉职责,破解“审理难”
(四)进一步完善行政诉讼证据制度
(五)强化行政机关执行职责,破解“执行难”
(六)修改后《行政诉讼法》进一步强化了行政诉讼法律监督
如能给出详细信息,则可作出更为周详的回答。
⑻ 《行政诉讼法》第十四条中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下列第一审行政案件中什么是海关处理的案件
诉讼法普遍地把“海关处理的案件”提高到中级人民法院管辖有它的原因。
一是内,海关的业务种类繁容多,有的专业技术性较强,同时又涉及对外贸易和科技文化的交往。
二是,海关的行政级别比较高,基本相当于县级以上行政部门。同时这也跟行政诉讼法把”县级以上部门做被告的案件提高到中级人民法院”保持了一致性。
海关处理的案件主要就是一下两种:
1,关税的纳税义务人同海关发生纳税争议
2,因海关做出的扣押查禁等行政处罚发生的纠纷
⑼ 行政诉讼法第十四条规定的中院管辖行政案件第二条中
国务院组成部门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中国人民银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
⑽ 属于行政诉讼法第十四条第三项规定,是指定什么,
行政诉讼法第十四条没有第三项,该条只有一款:“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行政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