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民事诉讼法312条

民事诉讼法312条

发布时间: 2021-03-10 18:31:38

1. 请问民法典第三百一十一条和第三百一十二条冲突吗

不冲突。一个是善意所得,而捡到东西财物不是善意所得,所以此案例适用第三百一十二条。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12条,和诉讼法129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 【窝藏、转移、收购、销售赃物罪】明知是犯罪所得的赃物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或者代为销售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本条已修改为:“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参见《刑法修正案(六)》。由此,“窝藏、转移、收购、收购、销售赃物罪”罪名改为“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罪名。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九条【侦查终结的条件和手续】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的案件,应当做到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并且写出起诉意见书,连同案卷材料、证据一并移送同级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九条 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按撤诉处理;被告反诉的,可以缺席判决。
【释义】
本条规定的是当事人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处理方式。对原告而言,将按撤诉处理。撤诉是当事人行使处分权的表现,分为申请撤诉和按撤诉处理两种,本条规定的即为后者,这将直接终结诉讼程序,诉讼费用应由原告承担,而原告也有权在诉讼时效期内再次起诉。在被告反诉的情况下,因为被告在该反诉中的地位相当于原告,法院可以对此作出缺席判决,这取决于其自由裁量,一旦法院作出缺席判决,该判决与对席判决具有同样的法律效力,被告必须承担该判决的后果。

3. 《中国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规定是什么

1、涉嫌转移赃物罪是指明知是犯罪所得的赃物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或者代为销售的专行为。

2、涉嫌属转移赃物罪严重不严重需要根据所犯罪行的情节是否严重。情节轻微一般是判3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规定: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民事诉讼法312条扩展阅读

一、窝藏、转移、收购、销售赃物罪的行为是明知是犯罪所得的赃物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或者代为销售。由此可见,本罪的行为具有以下四种情形:

1、窝藏赃物。这里的窝藏赃物,是指提供藏匿赃物的场所。

2、转移赃物。这里的转移赃物,是指将赃物由一个地方移到另一个地方。

3、收购赃物。这里的收购赃物,是指为自己或者他人使用而购买赃物。

4、代为销售赃物。这里的代为销售赃物,是指为罪犯销售赃物。

二、窝藏、转移、收购、销售赃物罪的客体是赃物。这里的赃物,是指因犯罪所取得的赃物。

参考资料来源:最高人民检察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4. 如何确定刑法第312条之罪名

根据起诉书中所列犯罪情节来判断这种选择性罪名,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复合的。
如:可以是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也可以是掩饰犯罪所得罪。

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312条法院重审能否再推给检察院从新起诉

不能!或者说不能直接 推/退,法院没有决定权。
注意是撤销原判决,不是撤销起诉,这时起诉并没有撤销。
至于你说的推给,可能存在决定重审后,检察院撤回起诉,补充新证据再起诉的情况。

6. 如何理解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第312条

《最高人民来法院自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 第三百一十二条规定, 对案外人提起的执行异议之诉,人民法院经审理,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
(一)案外人就执行标的享有足以排除强制执行的民事权益的,判决不得执行该执行标的;
(二)案外人就执行标的不享有足以排除强制执行的民事权益的,判决驳回诉讼请求。
案外人同时提出确认其权利的诉讼请求的,人民法院可以在判决中一并作出裁判。
这里所指的案外人,不是泛指除当事人以外的其他一切人,而是专指除当事人以外,其法律上的权益因执行行为而可能受到侵害的人,即与执行标的有利害关系的人,包括公民、法人以及其他组织。此类人不参与案件,但是是与案件的判决有利益关系的第三人。不同于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也不同于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因为这两种人都是即参与案件审理又有利害关系的人,而案外人就属于没有参与案件审理,但有利害关系的那一类人。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312条 犯罪所得额约为5000

要看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司法解释规定的数额在3000-10000元,具体多少要看你所在的省确定的数额。
5、《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5年6月1日起施行)。
为依法惩治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犯罪活动,根据刑法有关规定,结合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工作实际,现就审理此类案件具体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
第一条 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以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定罪处罚:
(一)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的;
(二)一年内曾因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行为受过行政处罚,又实施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行为的;
(三)掩饰、隐瞒的犯罪所得系电力设备、交通设施、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军事设施或者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的;
(四)掩饰、隐瞒行为致使上游犯罪无法及时查处,并造成公私财物损失无法挽回的;
(五)实施其他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行为,妨害司法机关对上游犯罪进行追究的。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并考虑社会治安状况,在本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数额幅度内,确定本地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备案。
司法解释对掩饰、隐瞒涉及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计算机信息系统控制权的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行为构成犯罪已有规定的,审理此类案件依照该规定。
依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条、第三百一十二条的解释》,明知是非法狩猎的野生动物而收购,数量达到五十只以上的,以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定罪处罚。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12条第1款的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12条第1款的内容是: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8)民事诉讼法312条扩展阅读

参照《关于办理盗窃、抢劫、诈骗、抢夺机动车相关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明知是盗窃、抢劫、诈骗、抢夺的机动车,实施下列行为之一的,依照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的规定,以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定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一)买卖、介绍买卖、典当、拍卖、抵押或者用其抵债的;

(二)拆解、拼装或者组装的;

(三)修改发动机号、车辆识别代号的;

(四)更改车身颜色或者车辆外形的;

(五)提供或者出售机动车来历凭证、整车合格证、号牌以及有关机动车的其他证明和凭证的;

(六)提供或者出售伪造、变造的机动车来历凭证、整车合格证、号牌以及有关机动车的其他证明和凭证的。

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涉及盗窃、抢劫、诈骗、抢夺的机动车五辆以上或者价值总额达到五十万元以上的,属于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规定的“情节严重”,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9. 刑法312条量刑标准具体是什么样子的呢

这个是过去的销赃、收脏罪。
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试行)》
第二十四节 窝藏、转移、收购、销售赃物罪
第一百四十三条 【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单处罚金量刑格】
窝藏、转移、收购、销售赃物数额5 000元以上不满1万元或者多次窝藏、转移、收购、销售赃物,累计数额3 000元以上不满6 000元的,基准刑为罚金刑。
窝藏、转移、收购、销售赃物数额在1万元以上不满1.5万元或者多次窝藏、转移、收购、销售赃物,累计数额6 000元以上不满1万元的,基准刑为管制刑。
窝藏、转移、收购、销售赃物数额1.5 万元以上不满2万元或者多次窝藏、转移、收购、销售赃物,累计数额 1万元以上不满1.5万元的,基准刑为拘役刑。
窝藏、转移、收购、销售赃物2万元或者多次窝藏、转移、收购、销售赃物,累计数额1.5万元的,基准刑为有期徒刑六个月。每增加4 000元,刑期增加一个月。
第一百四十四条 【升格特别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拟处管制、罚金刑的,升格为拘役刑:
(一)窝藏、转移、收购、销售赃物八次以上,或五次以上且累计数额达1万元;
(二)未全部退赃的;
(三)未主动接受财产刑处罚的。

热点内容
婚姻法在线 发布:2025-09-22 03:06:59 浏览:534
公证处是法律服务机构 发布:2025-09-22 03:02:51 浏览:600
民航规章体系 发布:2025-09-22 03:02:39 浏览:327
社会法考研 发布:2025-09-22 02:57:05 浏览:476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政策法规文件选编 发布:2025-09-22 02:54:51 浏览:297
房屋预售合同的法律效力 发布:2025-09-22 02:38:46 浏览:595
法律硕士音频哪个好 发布:2025-09-22 02:38:44 浏览:540
岳阳县司法所 发布:2025-09-22 02:38:34 浏览:727
2012合同法司考真题解析 发布:2025-09-22 02:37:53 浏览:735
合同法房屋买卖违约责任 发布:2025-09-22 02:30:50 浏览: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