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利害关系作证民事诉讼法

利害关系作证民事诉讼法

发布时间: 2021-03-13 16:01:37

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证据法 有有关三代以上亲属当事人作证的有效性问题 求解 谢谢

《民事诉讼法》第七十条:
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出庭作证。
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人,不能作证。

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不管是不是亲属还是有其他利害关系的人,都可以而且有义务作证,法律仅仅规定了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人不能作证而没有其他限制,因此法院绝对不能以亲属关系为由拒绝采纳,只是当对方也有证人的时候,如果对方的证人与他没有利害关系,则他的证人的证明效力要高于有亲属关系或者其他利害关系的

⑵ 民事诉讼利害关系人.利害关系是

统合《民事诉讼法》相关条文,大体上可将民事诉讼中的“利害关系人”分为以下三类:
其一,通常诉讼程序中的利害关系人。通常诉讼程序乃处理一般民事案件的步骤、次序或方法。该程序中的当事人与讼争案件的实体法律关系(利害关系)密切相关,如《民事诉讼法》第108条规定,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或者,当事人对诉争案件当事人双方争议的诉讼标的没有独立的请求权,但案件的处理结果与其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可见,通常诉讼程序中的利害关系人与当事人之间的关系密切。
其二,非讼程序中的利害关系人。非讼程序即指审理非讼案件[2]所适用的程序,其目的在于形成、确认一定的私法秩序。因非讼案件大多不具有争讼性,故《民事诉讼法》没有以“直接利害关系”来限定非讼程序中的利害关系人。如《民事诉讼法》第93条规定:“利害关系人因情况紧急,不立即申请财产保全将会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可以在起诉前向人民法院申请采取财产保全措施。”《民事诉讼法》第166条规定:“公民下落不明满2年,利害关系人申请宣告其失踪的,向下落不明人住所地基层人民法院提出。”
其三,执行程序中的利害关系人。执行程序的目的固然在于依法强制实现生效判决所载明的权利义务,但是,执行程序中也不能忽视对债权人及其他权利人的及时救济,以恢复、维护一定的司法秩序。故《民事诉讼法》第202条规定:“当事人、利害关系人认为执行行为违反法律规定的,可以向负责执行的人民法院提出书面异议。当事人、利害关系人提出书面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书面异议之日起15日内审查,理由成立的,裁定撤销或者改正;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驳回。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对裁定不服的,可以自裁定送达之日起10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

⑶ 想咨询一下,法律上对证人的要求是什么什么情况下算作无力作证,什么算作与原、被告具有直接利害关系而

1、《民事诉讼法》 第七十二条
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出庭作证。有关单位的负责人应当支持证人作证。
不能正确表达意思的人,不能作证。

2、不能正确表达意思的人,不能作证。

3、原告与被告的权利义务会对证人产生影响。

4、除非师生、同学于案件本身的权利义务的确定有影响,否则我认为不能认为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

⑷ 直接利害关系人可以当证人吗

不可以申请证人回避。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七十二条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出庭作证。有关单位的负责人应当支持证人作证。
另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四十四条之规定,民事诉讼中的回避制度适用于审判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
同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六十九条规定,与一方当事人或者其代理人有利害关系的证人出具的证言,不能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因此,证人不适用回避制度,但是与一方当事人或者其代理人有利害关系的证人出具的证言是不能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⑸ 民事诉讼法对利害关系人如何界定的

统合《民事诉讼法》相关条文,大体上可将民事诉讼中的“利害关系人”分为以下三类:其一,通常诉讼程序中的利害关系人。通常诉讼程序乃处理一般民事案件的步骤、次序或方法。该程序中的当事人与讼争案件的实体法律关系(利害关系)密切相关,如《民事诉讼法》第108条规定,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或者,当事人对诉争案件当事人双方争议的诉讼标的没有独立的请求权,但案件的处理结果与其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可见,通常诉讼程序中的利害关系人与当事人之间的关系密切。其二,非讼程序中的利害关系人。非讼程序即指审理非讼案件所适用的程序,其目的在于形成、确认一定的私法秩序。因非讼案件大多不具有争讼性,故《民事诉讼法》没有以“直接利害关系”来限定非讼程序中的利害关系人。如《民事诉讼法》第93条规定:“利害关系人因情况紧急,不立即申请财产保全将会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可以在起诉前向人民法院申请采取财产保全措施。”《民事诉讼法》第166条规定:“公民下落不明满2年,利害关系人申请宣告其失踪的,向下落不明人住所地基层人民法院提出。”其三,执行程序中的利害关系人。执行程序的目的固然在于依法强制实现生效判决所载明的权利义务,但是,执行程序中也不能忽视对债权人及其他权利人的及时救济,以恢复、维护一定的司法秩序。对利害关系人作如上分类的理由是,通常诉讼程序、非讼程序、执行程序因其处理的对象不同,故在功能上存在着较大差异。具体而言,一般民事案件具有明显的争讼性、对抗性和私益性,因此,以处分原则和辩论原则为核心的通常诉讼程序所具有的实现当事人实体权益的功能较为明显;相比之下,非讼程序因其审理的对象不具有明显的争讼性和私益性,其确认、形成一定私法秩序的功能相对突显;执行程序似乎介于二者之间,其既要关注执行当事人的实体权利义务,又要关注案外第三人的利益,以恢复、维护一定的司法秩序。据此,对不同程序中的利害关系人分别进行考察,显然有助于剖析“利害关系人”在民事诉讼立法上的特点。供参考。

⑹ 民事诉讼法对证人作证作了哪些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七十二条 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出庭作证。有关单位的负责人应当支持证人作证。

不能正确表达意思的人,不能作证。

第七十三条 经人民法院通知,证人应当出庭作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人民法院许可,可以通过书面证言、视听传输技术或者视听资料等方式作证:

(一)因健康原因不能出庭的;

(二)因路途遥远,交通不便不能出庭的;

(三)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不能出庭的;

(四)其他有正当理由不能出庭的。

(6)利害关系作证民事诉讼法扩展阅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第五十三条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人,不能作为证人。待证事实与其年龄、智力状况或者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作为证人。

第五十四条当事人申请证人出庭作证,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十日前提出,并经人民法院许可。

人民法院对当事人的申请予以准许的,应当在开庭审理前通知证人出庭作证,并告知其应当如实作证及作伪证的法律后果。

证人因出庭作证而支出的合理费用,由提供证人的一方当事人先行支付,由败诉一方当事人承担。

第五十五条证人应当出庭作证,接受当事人的质询。

证人在人民法院组织双方当事人交换证据时出席陈述证言的,可视为出庭作证。

第五十六条《民事诉讼法》第七十条规定的“证人确有困难不能出庭”,是指有下列情形:

(一)年迈体弱或者行动不便无法出庭的;

(二)特殊岗位确实无法离开的;

(三)路途特别遥远,交通不便难以出庭的;

(四)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的原因无法出庭的;

(五)其他无法出庭的特殊情况。

前款情形,经人民法院许可,证人可以提交书面证言或者视听资料或者通过双向视听传输技术手段作证。

⑺ 直接利害关系人可以当证人吗

不可以申请证人回避。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七十二条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出庭作证。有关单位的负责人应当支持证人作证。


另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四十四条之规定,民事诉讼中的回避制度适用于审判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


同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六十九条规定,与一方当事人或者其代理人有利害关系的证人出具的证言,不能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因此,证人不适用回避制度,但是与一方当事人或者其代理人有利害关系的证人出具的证言是不能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⑻ 与证明事项有厉害关系的人能做证人吗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证人是不适用回避原则的。也就是说,只要是看到或了解到事情真实情况的人,都可以做为证人,即便是当事人的母亲也是可以的。
但是证人作证也有证明力高低的问题,你想想,一个母亲给儿子做的证和一个路人做的证哪个要更可信一些?另外,你补充的问题我没有看懂,但是可以提醒你一句,案件的当事人是不可以作为证人的。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你!

⑼ 中国新民事诉讼法案外人,利害关系人怎么解释

利害关系人是指与抄当事人之间存在法律上或者事实上的权利义务关系的人,通常指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等亲属关系,以及其他与当事人有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人,如债权人、债务人、证明人等。还可能包括同事、朋友、雇主或雇员、基层自治组织(居委会、村委会等)等。
案外人好说,案外人就是和案件没有关系的人。

热点内容
法律硕士全日制读几年 发布:2025-09-21 13:11:09 浏览:415
国土局行政答复的法律效力 发布:2025-09-21 13:10:13 浏览:822
法律援助在线咨询珠海 发布:2025-09-21 13:10:11 浏览:259
劳动法中试用期提前3内 发布:2025-09-21 13:00:50 浏览:935
经济法什么会考 发布:2025-09-21 12:59:55 浏览:854
劳动法律法规培训 发布:2025-09-21 12:55:53 浏览:38
地方条例没有法律效力 发布:2025-09-21 12:29:40 浏览:488
试述经济法责任与民事责任的关系 发布:2025-09-21 12:10:01 浏览:775
市级立法机构 发布:2025-09-21 12:09:20 浏览:310
司法去地方化 发布:2025-09-21 12:09:07 浏览: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