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案背后的劳动法思考
❶ 劳动法 案列分析 越快回答悬赏越高
分析一下:
1、A公司
A、C两家公司股东相同、注册地址相同,因此该两家公司确实存在关联性。我国劳动法一般是不承认同事存在两个劳动关系的,而“人事调整令”的真实性可以被确认的话,劳动者黎明在C公司的工作,则应当被认定为A公司的安排和指定,并且,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也是A公司制作和发出。因此,劳动关系还是应当是A公司与黎明之间,应当由A公司承担责任。
2、合理的裁决结果应当是是根据申请人劳动仲裁申请作出的。鉴于A公司无法举证黎明存在严重违纪的证据,因此,应当认定为黎明不存在严重违纪的事实,A公司做出的《解除劳动合同决定》无效。如果拖欠工资,首先应当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逾期不支付的,应当加付赔偿金。裁决应当是:(1).撤销A公司的《解除劳动合同决定》,恢复双方的劳动关系;(2).补发黎明自2011年11月19日至裁决做出之日的工资;(3).支付给黎明2011年11月被克扣的工资2000元;(4).驳回其余仲裁请求。
❷ 民典法能否代替劳动仲裁法
民法典,不是民典法。民法典与劳动仲裁不是同一部法律,不能代替劳动仲裁法?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说民法典怎么可能代替劳动仲裁呢?
❸ 关于劳动法比较专业的书籍,有哪些
推荐五来本关于劳动法的专自业书籍
1、劳动合同法实务操作与案例精解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实用问题版
3、名案背后的劳动法思考
4、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注解与配套——法律注解与配套丛书29
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它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法律部门;它是从民法中分离出来的法律部门;是一种独立的法律部门。这些法律条文规管工会、雇主及雇员的关系,并保障各方面的权利及义务。
❹ 劳动纠纷案,二审已经判决完毕,担心执行难请,请懂劳动法的进来看看,感谢!
您好
这要取决于对方是否有财产可供执行或者可供执行的额度来确定
但是根据民事诉讼法,法院自收到申请执行书之日起超过六个月未执行的,申请执行人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上级法院可以责令原执行法院或指令其他法院执行。
你问题中的法人更名是否指的是法定代表人更名?一般来说,即便是其企业分立或者破产等情况,劳动者也有权要求继受其财产的单位或清算组承担劳动赔偿责任的。
我觉得你们可以做一个诉讼保全,这样的话可能执行得更快,但法院可能也会要求你们提供相应的保全金(执行后退还)及保全费用。诉讼保全的话法院会冻结其银行账户或者查封其相应财产。
至于最终如何拿到赔偿款,您可以要求法院强制执行,如果可能的话,也可以跟对方和解。我建议你采取一些措施,比如将相关情况和证据材料反应到劳动局或者劳动仲裁委,追求单位的行政责任,让单位处于不利局面,这样的话他们跟你们和解或者早日付给你们赔偿款的可能性也更大。
❺ 关于劳动法几个案例的问题
1.根据劳动部劳部发[1995]16号《对〈关于如何确定试用期内不符合录用条件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请示〉的复函》,对试用期内不符合录用条件的劳动者,企业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若超过试用期,则企业不能以试用期内不符合录用条件为由解除劳动合同。
2.应该7日内决定受理。但是为集体就不同了/。集体争议案件仲裁委员会应当自决定受理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裁决,案情复杂的经仲裁委员会批准最长不得延长十五天,其他案件最长不得延长三十天。仲裁裁决一般应在收到仲裁申请的六十日内作出。3个月为90日了。
❻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可否作为法官判案的依据
如果没有具体条款或司法解释可依据,如果与立法意图一致,如果有宪法相对应内,如果事实清楚容证据确凿,如果维护合法权益正当价值观,有利于社会公序良俗,经过正当的程序,为什么不可以考虑?
出发点,过程,落脚点都有良心衡量,法律本身也是在不断进步的,为公平正义!
❼ 思考 1、张伟的工作合同哪些内容违反劳动法规定 2、张伟是否违法解除劳动合
再审申请人(一审原告、二审上诉人):付正宇,男,1982年11月21日出生,汉族,住湖南省株洲县。
委托诉讼代理人:莫寅秋,广东天穗律师事务所律师。
委托诉讼代理人:颜孝慧,广东天穗律师事务所实习律师。
被申请人(一审被告、二审被上诉人):开平依利安达电子第三有限公司。住所地:广东省开平市水口镇寺前西路***号***号。
法定代表人:张伟连,该公司董事长。
委托诉讼代理人:周绮琼,女,该公司员工。
委托诉讼代理人:徐雪娟,女,该公司员工。
再审申请人付正宇因与被申请人开平依利安达电子第三有限公司(以下称依利安达公司)劳动争议一案,不服广东省江门市中级人民法院(2017)粤07民终1419号民事判决(以下称二审判决),向本院申请再审。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对本案进行了审查,现已审查终结。
付正宇申请再审称:付正宇提交的新证据《工作证》上有电话标识,表明付正宇有使用手机的权限,故付正宇在上班时间使用手机不属于严重违纪行为,且依利安达公司辞退付正宇的理由与《员工手册》自相矛盾。综上,付正宇不存在严重违纪行为,未因此给依利安达公司造成损失,请求撤销二审判决,再审本案。
依利安达公司提交书面意见称,我司与付正宇解除劳动关系合法,二审法院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应依法驳回付正宇的再审申请。
本院经审查认为,根据付正宇申请再审的理由分析,本案争议焦点为依利安达公司解除与付正宇劳动合同是否属于违法解除。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二)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四)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经查明,付正宇和依利安达公司均对付正宇于2016年8月24日凌晨4:30在上班时间使用手机登陆支付宝的事实无异议,但双方对该行为是否适用该公司《员工手册》(版本号D)第18页第3条第10点:“严重违纪解除劳动合同……(10)凡是上班时间没有手机使用权限者一律不允许使用手机:如在上班时间用手机聊天、发短信、听音乐、看影片、玩游戏、上网或在厕所听音乐、MP3等”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有分歧。
首先,依利安达公司《员工手册》内容的制定符合法律规定,并查明付正宇亦在《<员工手册>签收表》签名确认知悉该《员工手册》的相关内容,故该《员工手册》是合法有效的,可作为双方解除劳动关系的依据;
其次,由于付正宇的职位是绿油组组长,对该组的生产负有监督管理的职责,同时付正宇已在依利安达公司工作长达十一年,其清楚绿油组的工作内容和性质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作为组长在工作期间应比一般员工更警惕与谨慎,在上班期间使用手机登陆支付宝处理与工作无关的事情,明显不当;
再次,依利安达公司根据《员工手册》相关条文认定付正宇属于严重违纪行为,并按照该公司内部管理流程作出解除与付正宇劳动关系的决定,在通知该公司工会后,与付正宇签订解除劳动合同协议书亦符合法律规定的程序,合法有效。一、二审法院认定依利安达公司依法与付正宇解除劳动合同,无需向付正宇支付赔偿金正确,并无不当。
综上,付正宇的再审申请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条规定的情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四条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三百九十五条第二款规定,裁定如下:
❽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可否作为法官判案的依据
必须的,法官有法可依才能断案。希望您能满意。
❾ 从劳动法的角度谈一谈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应积极及时的学习和了解相关的劳动法律法规及政策,依法维权。
有的劳动者由于对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政策不熟悉,不知道该如何来主张自己的合法权益,有的对劳动法规和政策理解不准确,不知道该如何应用,往往造成有的提出的仲裁请求会高于国家规定的标准,这样不利于化解矛盾,不利于劳动纠纷的处理;有的提出的仲裁请求低于国家规定标准,无形中造成放弃了部分合法权益。所以,劳动者当遇到自己的劳动权益受到侵害时,要么要学会学习法律知识,要么要学会找法律专业人士去进行法律咨询。总之,一定要及时地了解自己的争议所涉及到的劳动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具体规定,争取做到心中有数,依法维权,理性维权。
2、与用人单位先行协商,摆事实,讲道理
在维权实践中,协商处理劳动纠纷,是一种双赢的解决方式,不仅有利于化解矛盾,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而且双方均能在短期内解决纷争。尤其对劳动者来说,在许多时候都希望自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问题并得到实惠。这个协商和解程序虽不是必经程序,但是在实践中确是一个解决劳动纠纷的好途径。2008年5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条规定,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
3、通过正规的调解组织进行调解处理
调解程序在现行的劳动争议处理程序当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2008年5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对调解程序作了更为完善、更为明确的规定,不仅将调解组织由原先的一种(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增加为三种(1)、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2)、依法设立的基层人民调解组织;(3)、在乡镇、街道设立的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而且将调解程序缩短为15天时间。另外,对于一些特定的调解协议还赋予了法律效力。如因支付拖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事项达成的调解协议,用人单位在协议约定期限内不履行的,劳动者可以持调解协议书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无须再申请劳动仲裁或诉讼。上述这些新规定对于劳动者通过调解方式处理劳动纠纷都是非常有利的。
4、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条之规定,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达成调解协议后未履行的,劳动者可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在维权实践中,劳动者常常会遇到一些难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劳动仲裁申请时效要注意
自2008年5月1日起,劳动争议仲裁时效由原先的60天延长为一年时间。这对于劳动者通过法律途径维权是十分有利的,但是,在实践中许多劳动者仍然会由于各种原因超过劳动仲裁时效。因此,劳动者在遇到劳动争议时,要特别注意不要错过一年的劳动仲裁时效,切忌轻易地放弃申请劳动仲裁的权利。
(2) 在劳动仲裁程序中也有调解程序,要抓住调解机会;
虽然在劳动仲裁程序之前就可先行调解,但是在实践中,许多用人单位不愿协商,或者因双方差距大而不能达成调解协议。进入劳动仲裁程序或诉讼程序之后,在审理程序当中均有一个调解程序,这个调解程序也是化解纷争的好机会。劳动者应当抓住此次调解机会,适当地退让,积极协商处理。
(3) 注意保留相关证据材料,如工资条、工作证等;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六条之规定,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用人单位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但是,在维权实践中,一些用人单位在仲裁程序或诉讼程序中会以各种理由推诿,拒绝提供相关的证据材料,致使一些劳动争议案件因证据不足而败诉。所以,为了由被动变主动,建议劳动者在维权之前要有证据意识,注意保留对自己有利的一些证据原件,以备后用。
(4)由于诉权只可行使一次,在提出仲裁请求时一定要准确无误。
劳动仲裁程序属前置程序,申请劳动仲裁就意味着诉权已经开始行使,而这样的诉权只能行使一次。而在维权实践中,一些劳动者急于求成,在不熟悉相关法律政策的情况下,提出的仲裁请求或不准确、或不全面,这样的仲裁请求,很容易导致部分败诉或全部败诉。而一旦在劳动仲裁阶段诉权行使之后,进入一审诉讼阶段,诉讼请求是不可随意增减或者变更的,除非与原诉求具有不可分性,否则,法院会将新增减或者变更的诉求列为新的争议而不予审理的。
5、向法律维权中心或法律援助中心申请劳动争议法律援助劳动者在提出劳动争议法律援助申请的同时,要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一) 在法定的劳动仲裁申请时效之内;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此外,新法还规定了几种特殊情况下仲裁时效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1)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2)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3)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一年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二)仲裁请求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所规定的劳动争议受案范畴。
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1)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2)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3)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4)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5)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6)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三)其他必要的身份证件和资料
6、当事人在劳动争议处理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
根据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及《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办案规则》的规定,劳动争议当事人在争议处理过程中,享有以下权利:有权选择调解或仲裁程序,在劳动争议处理过程中有权要求调解、仲裁和审判人员回避,有权提交回答委托律师或其他代理人参加仲裁或审判活动,有权自行和解,有权陈述和答辩,有权申请人民法院执行生效的仲裁调解书和裁决书等。当事人应履行以下义务:自觉履行达成的调解协议,按规定参加调解、仲裁和审判活动,在规定时间提交有关材料,遵守仲裁和审判纪律,依照规定期限履行生效的仲裁调解书和裁决书,按规定缴纳仲裁费和诉讼费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