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编外劳动法

编外劳动法

发布时间: 2021-03-15 12:43:09

Ⅰ 编外人员是临时工,适用劳动法。没有规定录用临时工必须招考的这句话对吗

1、这句话是不对的,因为2014年7月1日起施行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第三章“公开招聘和竞聘上岗”中有明确条款阐明招聘的条件与程序。
2、目前法律意义上没有正式工和临时工,只有劳动合同的签订形式和内容,因此临时工也是正常建立劳动关系的个体,应该按照程序予以考核或考察上岗。
3、编制只是单位对组织架构的一个数据信息,编外或编内人员,只要建立劳动关系都适用于劳动法。

Ⅱ 劳动法对机关单位的编外人员又何保障

要先了解合同法的前提,什么是合同法,如果抛开合同,那就不是合同法了,所以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八条的规定:劳动报酬首先看劳动合同的约定,以约定为准,约定不明确,引发争议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重新协商。所以劳动合同法并不强制同工同酬,只是先看你的合同有没有明确报酬方面的约定,如果有,那么就不适合同工同酬。
在没有合同,或者合同约定不确切的情况下:那么
首先,这涉及了很多人,比如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的劳务派遣的用工形式,包括村官、合同制人员。本次修订的主要目的是规范劳务派遣。并且,无论是修订前的劳动合同法,还是修订后的劳动合同法,被派遣劳动者都享有同工同酬的权利。貌似95年就说要同工同酬了。而7月1日施行的是《劳务派遣行政许可实施办法》,对《劳动合同法》中关于劳务派遣做了相应的修改和补充。而《劳动合同法》本身并没有修改。而非网上说的新合同法,你去查一查人社部公布的法律,压根就没有新合同法,只有《劳务派遣行政许可实施办法》。
另一个方面看,就正式人员来说,不同的正式人员待遇也是不同,要做到临时、合同、正式都一致,这个太难。而修改也说要符合几种情况,比如岗位一致,那么什么叫岗位一致呢,这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修改既没说也没有规定,所以可操作性太大,各地政府都会有自己的解释。
待遇工资提高是与你们当地的工资标准和单位的工资标准挂钩的,只要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法律都不会禁止。你是否认可这个工资那是你自身的问题,法律并不干涉。您所提到的对编外人员等的工资待遇不会因法律的修订而有所变化,是否提高还要看用人单位的薪资制度。因为你签订了合同,你看过合同没,如果合同里写明了服从报酬的安排,你再怎么同工同酬也没用啊,因为合同本身是你签的,是你认可的,认可了,就是放弃了同工同酬的权利了。
劳动法也提到要使得劳务派遣保持一定比例,不能超过正式人员的百分之几,也就是说合同制人员数量要比正式人员少的多,而这个比例由国务院定,也不知道这是福还是货。听说一些地方在裁员以规避合同法。
综合来说,这个修改应当是对那些不交保险剥削人民的企业来说冲击大,因为合同法指向的正式工指的就是合同工(在企业合同工就是正式工),而与之相对的是劳务派遣工,说要同工同酬指的是合同工和劳务派遣工。因为法律上合同工和劳务派遣工的区别在于,劳务派遣工不需要交保险,使得很多企业大量使用劳务派遣工以减少成本。
对于企业来说,也是有应付的办法,比如不断的转换派遣人员或者修改姓名等等,这个其实操作性太强。你看,从95年就开始说同工同酬了,为什么到现在依然做不到,就是因为情况太为复杂,各方面的漏洞太大,又有各式各样的上位法,所以基本上特别难。
有些地方的操作是,把同酬理解为基本工资相同,你在事业单位,应该知道编制人员有薪级工资、提租补贴、岗位工资,那么有些地方就可以理解为同酬是和岗位工资一致,因为薪级工资涉及职称评定,有职称才有薪级工资,那么编外人员是没有职称的,这部分就没钱了,再加上提租补贴,基本上岗位工资才3种工资总和的三分之一,三下五除二就变成了你现在的工资。所以可操作性太大,理解性可以是多种,因为同工同酬是规定同一岗位的待遇相同,那么就能理解为岗位工资一致,所以不同地方有不同的理解,甚至同一个地区,不同单位有不同的理解,所以我才说基本上不会影响到事业单位、政府机关。

Ⅲ 机关,事业单位的那么多编外聘用人员怎样解决

实行聘用制的事业单位可以和编外聘用人员建立两种关系,一种是签订聘用合同,建立聘用关系。另一种是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合同关系。

建立聘用关系的,不属于劳动争议的范畴,不受劳动法律法规的调整。简单的说就是领导想让你走就让你走,不受任何法律制约。当然,你也可以自己辞职,不受任何法律制约。

建立劳动关系的,则属于劳动争议的范畴,受劳动法律法规的调整。和单位签订合同,就是合同里的待遇。合同到期重新考虑签还是不签。

所以,外聘人员与事业单位之间的争议,因签订合同的不同,而导致性质的不同。

《劳动合同法》第96条规定: “事业单位与实行聘用制的工作人员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未作规定的,依照本法有关规定执行。”

(3)编外劳动法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规定,14种情形下用人单位可以与劳动者解除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这14种情形是:

(一)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的;

(二)劳动者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三)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四)劳动者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五)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六)劳动者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用人单位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七)劳动者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八)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九)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十)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十一)用人单位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

(十二)用人单位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

(十三)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

(十四)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终止合同支付赔偿金后不再支付经济补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规定,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劳动合同法第87条的规定支付了赔偿金的,不再支付经济补偿。赔偿金的计算年限自用工之日起计算。

参考资料网络——《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

Ⅳ 什么是编内 编外劳动合同制

编制外也就是不在行政单位或者事业单位的正规编制内,合同制聘用合同是聘用单位与受聘人员确立聘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编制外合同制也就是不在本单位编制内,该单位另外招聘的合同制岗位。

编内劳动合同制:是指正式合同工,福利薪酬由银行给付,通常福利较优;在劳动法及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后,指与用工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从而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各种用工形式、各种用工期限的劳动者,包括企业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工人以及外籍员工等全体人员。

编制通常是指组织机构的设置及其人员数量的定额和职务的分配,由财政拨款的编制数额由各级机构编制部门制定,财政部门据此拨款。编制通常分为行政编制、事业编制、银行编制,根据《公务员法》的规定,公务员都是行政编制。

(4)编外劳动法扩展阅读

一般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大体分为编制人员,即编制内和非编制人员(非编制人员就是本单位自行外聘的人员,就象企业聘用一样,由单位自行规定其待遇,付给其工资,与地方财政没有关系)。一般,非编制人员的待遇和编制内人员待遇相差会比较大。

银行的正式工,就是与银行签订正式劳动合同的员工。享受着合同规定的正常工资、各种福利补贴以及绩效奖金,还有很多的晋升机会。银行的派遣工,即派遣合同只和派遣公司签合同,相当于临时工。派遣公司派遣你到银行工作,银行把工资奖金划给公司再给你。

通俗点讲,就是你在银行里上班,但不是银行的职工,只是派遣公司派遣到银行做辅助性的工作,且还没有任何进入到管理层的机会。其工资、福利比银行正式工低,奖金一般都一样。

编制内就是指企事业单位正式签订员工,享有合法的劳动待遇。相对于编制外是指签订定期劳动聘用合同,到期双方自由选择。

Ⅳ 在什么时候事业单位才能实行《劳动法》中编外职工和正式工的同工同酬哟

可能嘛?现实嘛??
怎么不说,什么时候公务员适用劳动法以及劳动合同法的管辖啊。。。

为什么会有两种制度,目的就是为了限制一部分人的福利,扩大另一部分人的福利。

举个例子,在没有社会压力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压力下,你会自己制定法律限定你自己的权利嘛??

Ⅵ 劳动法,事业单位改革,辞退编外员工。

如果你与单位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就没有什么补偿既然你那么聪明就不与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呢

Ⅶ 事业单位编制外人员可否要求同工同酬

你好:1、“新劳动法”指的是《劳动合同法》,该法确实规定了“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 也就是说相同的岗位、相同的工作应当实行相同的工资。 2、但是:无论是”新的《劳动合同法》还是“旧”《劳动法》,其适用范围都是“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本法执行】。而且:本条中的事业单位中的劳动者,是指事业单位中的工勤人员。 3、你说的“在编非在编、同岗同职称的有编制人员”不是事业单位的工勤人员,对这部分人员,以前是参照干部管理体制来管理,实行核定编制,但现在正在改革,实行“聘任”管理(2002年有《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但据国家组织人事部门的说法,这部分人的聘用合同明显与劳动合同不同,但具体如何不同、如何管理、应如何适用法律还没有明确的规定。所能明确的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争议是“劳动争议”,可申请“劳动仲裁”,适用“《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而事业单位人员与单位发生争议是“人事争议”,应申请“人事仲裁”,适用法律包括劳动法律法规和“人事规定”。 4、(1)如果你在编、如果你与医院有“聘用合同”:请你参考以下司法解释提起人事仲裁(也要在你们那里建立了人事仲裁机构的情况下):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事业单位人事争议案件适用法律等问题的答复: “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事业单位人事争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03]13号):第一条规定,“事业单位与其工作人员之间因辞职、辞退及履行聘用合同所发生的争议,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处理。”这里【“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处理】”是【指】人民法院审理事业单位【人事争议案】件的【程序】运【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相关规定。人民法院对事业单位人事争议案件的【实体处理】应当【适用人事方面的法律规定】,但涉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劳动权利的内容】在【人事法律中没有规定】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有关规定。 二、事业单位人事争议案件由用人单位或者聘用合同履行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三、人民法院审理事业单位人事争议案件的案由为“人事争议”。” (2)如果你不在编、没有聘用合同:没奈何,等着事业单位的“改革成果”吧,或是离开。

Ⅷ 事业单位编外合同制职工工资劳动法没有规定吗

劳动法,劳动合同法,适用于所有劳动者,包括事业单位,包括编外人员。你的问题讲不是很具体,我没太看明白是怎么回事,但不管它以什么管理法来辞退你都不能违反国家法令。

热点内容
行政法2013年司法考试主观题 发布:2025-09-21 01:05:29 浏览:217
鸿钧道德 发布:2025-09-21 00:51:03 浏览:670
聘请法律顾问合同范本下载 发布:2025-09-21 00:37:05 浏览:578
贵州省乡镇法律服务所收费标准 发布:2025-09-21 00:36:27 浏览:10
经济法调整特定范围的经济关系 发布:2025-09-21 00:30:36 浏览:505
论文农村法律援助 发布:2025-09-21 00:29:28 浏览:121
法治贤人政治 发布:2025-09-21 00:28:03 浏览:700
法制日报民法典建议 发布:2025-09-21 00:28:03 浏览:882
51找律师网 发布:2025-09-21 00:08:22 浏览:457
青海物业管理条例 发布:2025-09-21 00:08:16 浏览: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