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法多项选择题
⑴ 民事诉讼法选择题
C C B C B B
⑵ 民事诉讼法多选题,求高手帮助2
ABC CD ACD ABCD BC ABCD AC BD AB ABC C
⑶ 33【·多选题】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下列纠纷中,当事人可以提起民事诉讼的有( )。
当事人可以提起民事诉讼的有侵害名誉权纠纷、继承纠纷、收养纠纷和劳动合专同纠纷。
与人属身有关的婚娴、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不能提请仲裁,但适用于《民事诉讼法》。
民事诉讼 (汉语注音:mínshìsùsòng 英文释义a civil action; common pleas)是指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和全体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审理和解决民事纠纷的活动,以及由这些活动所发生的诉讼关系。
⑷ 民事诉讼法相关选择题,谢谢帮忙回答吗非常感谢你。
1 A.B
2 A.C
3 C.D
4 A.B.C.D
5 A.B.C.D
6 A.B.C.D
7 A.C
8 A.C.D
9 A.B.C
10 A.B.D
11 B.C
12 A.B.D
13 A.B.C.D
14 A.B
15 C.D
⑸ 民事诉讼法多选题求高手帮忙,急急急!
1.在民事诉讼中,原告可以: A 提出诉讼请求 B 放弃诉讼请求 C 坚持诉讼请求 D 变更诉讼请求
2.以下版属于我国民事诉讼法权基本原则的有: A 处分原则 B 辩论原则 C 调审结合原则 D 检察监督原则
3.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是指人民法院和之间在民事诉讼过程中分别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C 诉讼参加人 D 其他诉讼参与人
4.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不公开进行审理的案件有: A 涉及个人隐私 C 涉及国家秘密
5.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根据和的原则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C 自愿 D 合法
6.因侵权行为提起的诉讼,由人民法院管辖: A 侵权人所在地 B 侵权行为地 C 侵权结果地 D 被告住所地
7.民诉的回避制度,除了适用审判人员外,还适用于:A 书记员 B 翻译人员 C 鉴定人
8.最高人民法院管辖下列第一审民事案件的有:C 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案件 D 认为应当由本院审理的案件
⑹ 民事诉讼法多选题求高手
9.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在书面合同中协议选择人民法院管辖:A 被告住所地或原告所在地 B 合同履行地 C 合同签订地 D 标的物所在地
10.关于协议管辖的说法正确的有:B 协议管辖只适用于第一审案件 C 协议管辖不能改变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 D 双方当事人必须采用书面形式约定协议管辖
11.人民法院对民事诉讼的受案范围主要有两个方面:A 因财产关系提起的民事诉讼 B 因人身关系提起的民事诉讼
12.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有:A 重大涉外案件 B 在本辖区有重大影响的案件 C 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
13.因铁路、公路、水上和航空事故请求损害赔偿提起的诉讼,由哪个人民法院管辖:A 事故发生地 B 车辆、船舶最先到达地,航空器最先降落地 C 被告住所地
14.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人民法院管辖:B 被告住所地 C 合同履行地
15.根据民事诉讼法和有关司法解释,人民法院负责调查收集的证据包括(A 当事人及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 C 人民法院认为需要鉴定、勘验的证据 D 当事人提供的证据互相矛盾、无法认定的证据)以及人民法院认为应当由自己收集的其他证据。
16.民事诉讼证据必须具备以下( )条件:A 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B 必须是与案情有内在联系的客观事实 C 必须是法律允许作为诉讼证据的客观事实 D 必须是依照法定程序取得的客观事实
17.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参加诉讼,必须具备以下条件:B 本诉的案件处理结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 C 参加到已经开始的诉讼中,可以支持一方当事人进行诉讼 D 参加诉讼的方式为本人或其他当事人提出申请或由人民法院依职权通知
18.上诉的形式要件包括:A 有合格的上诉人和被上诉人 B 必须在法定期限内提起上诉 C 必须提交上诉状 D 必须对一审判决不服
19.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作为执行根据的法律文书包括:A 人民法院制作的民事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支付令 B 人民法院制作的具有财产内容的刑事判决书、裁定书和调解书 C 仲裁机构制作的裁决书、调解书 D 公证机关依法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
20.涉外合同或者涉外财产权益纠纷的当事人,用书面协议选择中华人民共和国法院管辖的,不得违反民事诉讼法关于的规定:B 级别管辖 D 专属管辖
⑺ 民事诉讼法 多选题
民事诉讼法
1.先予执行:指人民法院在受理案件后,终审判决作出前,根据一方当事人的申请,裁定对方当事人向申请一方当事人给付一定数额的金钱或者其他财务,或者实施或停止某种行为,并立即付诸执行的一种法律制度。
2.反诉:反诉是指在一个已经开始的民事诉讼程序中,本诉的被告以本诉原告为被告,向受诉法院提出的与本诉有牵连的独立的反请求。
3.诉:指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就特定民事争议向人民法院提出的保护其合法权益的请求。
4.诉讼代理人:指根据法律的规定或者当事人的委托,在一定权限范围内,为维护被代理的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进行诉讼的人。
5.财产保全:指人民法院根据利害关系人或当事人的申请,必要时也可依职权对一定财产采取特殊的保护措施,以保证将来生效判决得以实现的物质保障法律制度。
6.监督程序: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当事人认为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及调解协议确实有错误的,提起或申请再审,由人民法院依法对案件再次进行审理的法律制度。
7.执行程序:是调整人民法院、执行当事人和其他执行参与人进行民事执行活动的程序。
8.起诉的必备条件:
(1)原告是与本案直接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2)有明确的被告。
(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4)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手速人民法院管辖。
9.延期审理及法定情形:
延期审理是指人民法院确定开庭审理日期或者开庭审理的过程中,由于发生某种特殊情况,使开庭审理无法按期或继续进行从而决定推迟审理的制度。
情形包括:(1)必须到庭的当事人或其他诉讼参与人有正当理由没有到场的。
(2)当事人临时提出回避申请的。
(3)需要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证据,重新鉴定、勘验,或者需要补充
调查的。
(4)其他应当延期的情形
10.协议地域管辖:协议管辖是指双方当事人在民事纠纷发生之前或之后,以书面方式约定诉讼的管辖法院。
协议管辖需具备下述条件:国内的协议管辖只适用于合同纠纷诉讼;必须采用书面合同形式;只适用于合同纠纷中的第一审案件;当事人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选择;选择法院时,不得违反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
11.论述不予受理、驳回起诉、驳回诉讼请求的区别
在审查起诉阶段,如果法院认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裁定不予受理。
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进行审理的过程中,发现起诉不符合法定条件的,裁定驳回起诉。
法院受理案件后,审理时认为原告丧失实体胜诉权的,判决驳回诉讼请求。
区别主要有七方面:
1. 适用阶段不同。不予受理是审查起诉阶段,驳回起诉和驳回诉讼请求是在受理案件以后。
2. 解决问题不同。不予受理和驳回起诉解决的是程序问题,驳回诉讼请求解决的是实体问题。
3. 使用条件不同。不予受理和驳回起诉是针对起诉不合条件,驳回诉讼请求针对原告丧失了实体胜诉权
4. 适用文书不同。不予受理和驳回起诉适用裁定,驳回诉讼请求适用判决
5. 享有权利不同。不予受理和驳回起诉针对同一案件还可再起诉,驳回诉讼请求不行。
6. 适用机构不同。不予受理裁定是立案庭作出。驳回起诉和驳回诉讼请求是审判庭作出
7. 上诉期限不同。不予受理和驳回起诉是10天,驳回诉讼请求是15天。
12.比较必要共同诉讼和普通共同诉讼
必要共同诉讼,是指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为两人以上,诉讼标的是同一的,法院必须合一审理并合一判决的共同诉讼。
普通共同诉讼,是指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为两人以上,共同诉讼标的是同一种类法院认为可以合并审理,当事人也同意合并审理的诉讼。
两者的区别是:
1. 诉讼标的的同类性与共同性不同
普通共同诉讼的诉讼标的是同一种类,必要共同诉讼人对诉讼标的享有共同的权利或承担共同的义务,其诉讼标的是共同的。
2. 共同诉讼人之间的相关性与独立性不同
在普通共同诉讼中,每个共同诉讼人都处于独立的地位,其诉讼行为对其他共同诉讼人不发生效力,而只对自己发生效力;在必要共同诉讼中,采取承认的原则,视全体共同诉讼人为一个整体,其中一人的诉讼行为经其他共同诉讼人同意,对其他共同诉讼人发生效力
3. 审判方式和审判结果不同
普通共同诉讼是一种可分之诉,因此共同诉讼人既可以一同起诉或者应诉,也可以分别起诉或应诉。法院既可以合并审理,也可以分开审理。必要共同诉讼是一种不可分之诉,因此共同诉讼人必须一同起诉或者应诉,法院必须合并审理并作出合一判决,且判决内容不得相左。
13.论述民诉中的回避制度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45条的规定,回避适用的对象,包括审判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其中审判人员既包括审判员,也包括陪审员。
上述人员遇有以下情形时,应予回避:
1.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近亲属,即一人不能身兼二职,不能一会儿担任审判长,一会儿又是案件的原告等。
2.与本案有利害关系。
3.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公正审理的。
如果有关人员不是与当事人有其他关系,而是与诉讼代理人有其他关系, 则无须回避。
回避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当事人申请回避;二是自行回避,即有关人员遇有法定回避情形时麦克自行申请回避。
14.比较诉讼中止与终结
诉讼中止即在诉讼进行过程中,如果出现一些法定特殊原因,使诉讼程序无法继续进行时,法院裁定暂停诉讼程序,等特殊原因消失以后再行恢复诉讼程序的法律制度。
诉讼中止仅仅是诉讼过程的暂停,引起诉讼中止的特殊原因消失后,诉讼程序可以恢复,而诉讼终结则是诉讼程序的永久性结束,即在诉讼进行过程中,因发生某种法定的特殊原因,使诉讼程序无法继续进行或者继续进行已无必要时,由人民法院裁定终结诉讼程序的法律制度。
诉讼中止的情形:
1.一方当事人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表明是否参加诉讼的。
2.一方当事人丧失诉讼行为能力,尚未确定法定代理人的。
3.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与义务承受人的。
4.一方当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不能参加诉讼的。
5.本案必须以另一案的审理结果为依据,而另一案尚未审结的。
6.其他应当中止诉讼的情形。
诉讼终结的情形:
1.原告死亡,没有继承人,或者继承人放弃诉讼权利的。
2.被告死亡,没有遗产,也没有应当承担义务的人的。
3.离婚案件一方当事人死亡的。
4.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以及解除收养关系案件的一方当事人死亡。
案例:分析诉讼中各个诉讼人的地位
⑻ 民事诉讼法多选题,求高手帮助3
22.cd23.abcd,24cd,25.abcd,26.abcd,27abcd,28abc,29acd,30abcd
⑼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是多项选择题
答案是A、E。
以前做过这题。